按 语
“我写我心”公益讲堂以书法、诗词、楹联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媒介,由鸡西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姜旭东等发起,每周采取沙龙形式活动一次,谈竹林七贤之散淡、论兰亭雅集之韵致、说推敲文字之乐趣、书活力鸡西之成就,线上线下活动已经五年有余,部分成员小有成就,亦为人生之乐、事业之光。今选书法作业,与大家分享。
出题人:聂书春
要 求:安阳书友组织甲骨文书法展,邀请各地甲骨文作品助兴,作品四尺三开、四开,内容健康向上。
书宾是本家哥哥,祖父与父亲都是教师,都喜好翰墨,所以书宾很早就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上世纪80年代就加入市书协,并成为东隅印社首批社员、理事。因为投身事业,除早些年跑文化新闻时关注文学艺术外,书画篆刻基本都搁置了。这几年,接近退休年龄了,把放了多年的笔墨又捡了起来,多有收获。
甲骨文这块,书宾接触得也较早,比较扎实的古文字功夫,加之比较熟练的笔墨技巧,当然进步会比一般作者快得多。这是书宾自集甲骨文对联作品, 这副对联不好写,上联的契、窥、殷、得、见、夏、风都涉及刀、儿、殳、寸的左右方向要和谐,不能顺拐,下联也涉及同样的问题。书宾兄处理得很到位。
这是我在公益课里写过的内容,每次公益课我都会尽自己可能传授自己的学习经验。前年,受刘颜涛先生委托,我曾经集得一千余字的甲骨文短语,尽最大可能以正向吉语为主,这件作品内容就是当时的成果。
这四个甲骨文字处理得很到位,知字直画斜画错落有致,圆(员)字与行字都是左右对称的结构,由于合理调整了粗细曲直,书写得很灵活,方字润燥处理到位。难也得写,不写怎么进步。
术友兄早年曾经研习《爨宝子碑》,并曾入围第八届国展。他写的甲骨文很有趣,结构比较巧妙,但甲骨文整体字形呈现长方形,线条比较挺实,术友兄还是不忘初心,别离目标太远。
甲骨文与金文同时代,同为文字,甲骨文偏于记录占卜事宜和王宫事宜,以刻制为主;金文偏为记录青铜器名称制作原由等,以铸制为主。所以甲骨文比较细,用墨较少,金文比较粗,甚至有洇化的效果,前进吧,兄弟!
较为合理的宣纸色彩搭配、三种书体的自由运用、红色印章暗红色墨色对整体的调节等是这件作品比较吸引眼球的地方。丽芳老师在书法方面用功较勤,辛勤的汗水、开阔的思考怎么能没有回报!当然,这件作品再多一种颜色,就太花了!
从色调上划分,一般可分成冷色与暖色,这件作品里黄色的作品主体是暖色,落款与衬纸部分呈现冷色,主体部分锯条与内容距离太窄都是我感觉的小问题。甲骨文的书写方面,有上大下小、头重脚轻的现象。当然瑕不掩玉,这还是一件很成功的作品。
伟娜老师刚接触甲骨文,对甲骨文的理解还有些差距,甲骨文用笔与其它书体还有差别,要用类似“刷”的用笔来体现“刻”的感觉,具体说就是起笔时虚逆锋,行笔中锋,有迟涩之感,收尾送笔到位,收笔处抬起即可,不需要顿笔回锋等动作。此四字都有些大,再小点,会更精致些。
这件习作中,伟娜老师对很多字的结字原理理解得不太到位,如下联第三字的“解”,本意为双手执牛之角,角的形状应为瘦长且略显弯曲,此处写成类似“且”“宜”字;下联第六字的“为”字,本意为一只形状毕肖、躯体备全的“象”正驯顺地站在地上,象头之上有一只控象的“手”,表示牵象去干活,役象以代劳。这里写的“象”,有些变形,颇有些小鸟依人的感觉。
长庆老师诸体皆有涉猎,于书法用功亦较勤奋,初步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此作中间灰线原为紫色饰条,有些太扎眼。此作本意应为取手札之意书写甲骨文,配以行书落款,然而四块不成规模,且大小亦有差距,右侧三行而左侧两行。手札一般八、九块,或两块四行,或三块三行,方成规模,书写顺序应为第一行两三块写完后,再第二行几块。另首块第二行首字“鹅”字,用笔略显单薄且笔力较弱,
此作扬扬洒洒,一任天机,颇有板桥先生乱石铺街的气度,非常好!美中不足,整体内容里没有禅机,为何将佛印置于上方,同时,怯怯地问一句,落款在哪里,不写名评的是谁,兄弟!
甲骨文最适合的书写方式,无疑就是集字联。自罗振玉先生集联印行,开始了甲骨文入书的进程。此作很好,赞一下!
此作为伟峰老师所作,其喜好书法,舞文弄墨,诗词曲赋,歌唱吟颂,妥妥的人生赢家气质。多临拓片,多看优秀甲骨文书法作品,自然会有大的收获。
长亭外,古道旁,相逢本来就是一首歌。此作用笔较扎实,想法较为丰富,效果方面有所差距,还是静下来,沉下来。人间最美四月天,春雨后,定会有满满的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