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沙,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东缘,人称大三角中的小三角。虽是滨海弹丸之地,但扼拥长江,屏依上海,雄川丽水,地沃产丰,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发展条件。
老浦东称之为北沙,称南汇新场地区为南沙。千百年来,长江的流沙受海潮的顶托在此沉积,形成一个个沙洲,后来逐渐连片成陆,因而取名“川沙”。
设治肇始抚民厅
全境图
清嘉庆以前,川沙处于南汇、上海和宝山三县交界地带,海事难办,讼狱纷繁,钱粮拖欠,管理困难,故松江府要求把这一特殊区域单独划块分治。
清代,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地区专门设置厅治,有省直隶厅和府管厅两种,川沙厅属地由松江府上、南两县划出,故仍属松江府管辖。
海塘路口成集镇
县境东濒海,夏秋之际,易受台风暴雨和海潮侵袭。宋元之间,筑老护塘。从建成至今,历经900年风雨,期间曾遭受过元大德五年(1301)、明正统九年(1444)、成化七年(1471)、万历十年(1582)、清雍正十年(1732)等多次特大台风、海潮冲决海塘的严重灾害,随后经历多次重修。
全境图
老护塘建成后,挖出东西两条运盐河,塘东设立盐场熬盐,绵延百里,为华亭五大盐场之一。老护塘以西逐步垦为熟地,人丁渐多,贩盐人从塘外挑盐至运盐河下船到上海,路过老护塘设有“落脚点”,逐步形成集市,称为“路口”。因运盐河交通之便,“路口”市场日趋繁荣,逐步形成集镇。北起黄家湾,向南依次有徐家路口、蔡家路口、顾家路口、曹家路口、龚家路口、大湾、小湾等。在今天的地图上,许多地名仍能与之一一对应:徐路、北蔡路(为区别于钦公塘上的蔡家路,即今蔡路)、顾路、曹路、龚路、大湾、小湾。相仿地,在清代南汇知县钦琏所筑钦公塘上也有蔡家路口、江家路口等集镇,对应今天的蔡路、江镇。
自钦琏筑成钦公塘后,老护塘退居二线,成为浦东东部沿海的南北干道,是浦东沧海桑田的历史见证。
改县入沪
川沙县全境图
辛亥川沙光复,由厅改县,成立县公署。至1927年1月,改立县政府。1949年5月15日,川沙解放,21日成立川沙县人民政府。
川沙县境的变迁
1950年,从南汇县并入29个乡,大体上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境域范围。1958年11月,原江苏省所属川沙、南汇、青浦、松江、奉贤、金山、崇明等七县划归上海市。同年,横沙乡划归宝山县。自此,川沙县成为上海直辖市郊县之一。1961年1月,成立仅2年多的浦东县撤销,其农村地区全部划入川沙县,金桥、高桥等乡镇正是在当时划入的。到1985年,县境面积已是解放前的2倍。
古城墙、魁星阁
1557年,筑堡城于八团镇地,即今川沙城。1925年,城墙大部分拆除,只保留真武台以北约50米长一段和东南城角约200米一段。后又拆毁,现仅剩东南角残垣50余米。魁星阁,位于古城墙上东南角,1849年,川沙厅同知何士祁创建,以祈愿当地文运昌盛。现古城墙与魁星阁一起辟为川沙古城墙公园。
川沙古城墙旧貌
川沙城图
川沙市区图
川沙城墙与魁星阁今貌
岳碑亭
岳碑亭今貌
位于川沙城墙残垣上,建于1929年,系四角小亭,旁有文昌宫。上刻一诗:“学士高僧醉似泥,玉山颓倒瓮头低。酒杯不是功名具,入手缘何只自迷。”署名岳飞。现为川沙古城墙公园一景点开放于民众。
老宝山城
老宝山城南门残段
在高桥镇北3里许,为一座有600多年历史的古代水军城堡。因初筑时于宝山之西,故名宝山城,这也是后来宝山县得名的依据。现旧城遗址系清康熙年间于原宝山西北2里处所建。时城内可泊船,城外通江海,水军舰只可由城内进入江海巡防。今尚存南门一带城墙残垣和城隍庙旧屋。
本帮菜——“一把菜刀”
腌笃鲜
糖醋小排
八宝辣酱
上海本地的菜肴品种,以水产和蔬菜见长,烹调以红烧、生煸为主。上海开埠后,银行中的厨师大多由浦东人担当。当时把西菜称为“大菜”,厨师因此被称作“大菜师傅”。市面的繁荣,市肆饭店、酒馆林立,无不有技艺高超的浦东厨师在掌勺,于是川沙的“菜刀”闻名沪上。浦东厨师擅长烹饪本帮菜,八宝辣酱、炒三鲜、炒什锦、糖醋排骨、竹笋腌笃鲜、荠菜豆腐羹、白斩鸡……这些耳熟能详的菜品,至今仍然是本帮菜的代表,闻者已口水直流。
资料:上海市测绘院官方微信@图溯上海
编辑:张添翼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