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脸又毒舌,狂批小鲜肉,老戏骨忍的气终于吐出来了

臭脸又毒舌,狂批小鲜肉,老戏骨忍的气终于吐出来了

首页角色扮演热血武林书剑武林更新时间:2024-07-26

一档综艺,后台催爆。

开播3期,节目已经贡献了N个热搜。

你说李诚儒,郭敬明?

是,在演员选择上,又又又一次battle上了。

一方说好的,另一方坚决反对。

热度,话题度,熟悉的配方、熟悉的火药味。

但Sir想说的还不是他俩。

一位嘴巴更毒的导师,一位眼睛更毒的导演。

“老家伙”,尔冬升

看惯港产片的观众一定熟悉他。

《新不了情》《忘不了》《旺角黑夜》《门徒》《新宿事件》的导演,多次获香港金像奖,同时还是香港导演协会主席。

更熟的人也许会提一嘴姜大卫、秦沛,毕竟这三兄弟大有来头。

但不管熟不熟,现在连90后00后都熟他了:

这位大叔,是不是首次参加综艺?

这么快就出圈了?!

“尔冬升好敢说”成了热搜。

其实何止敢说。

臭脸、毒舌。

面对两位年轻演员(陈宥维、王楚然)的表演。

△ 重新演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其他演员这么反应……

“挺好的

演得很好

一点都没有跳戏”

但尔导,emm......

先一个不耐烦的臭脸。

然后一个撇嘴的没眼看。

接着,张嘴,发大招——

“这段戏

你演得很吃力,我看得很辛苦

看完了等于没看”

一句话,直接否定整场戏的存在价值。

没完,一句后,还有很多句:

“你那个哭,很尴尬

像嚼口香糖

不知道你吃了东西还是怎么样”

狠啊。

让人家对自己的眼睛鼻子嘴,系统表情管理,同时丧失自信。

好,更可怕的,是分别“开审”。

先从女方(王楚然)开始。

长得是挺漂亮,这算优势吧?

尔导会告诉你,这种“优势”到底算不算优势。

“你自己知道,像你这种外形的演员

全中国有多少”

美则美矣,没本事,照样泯然众人矣。

这还算客气,你看他怎么评男方(陈宥维)。

一句铁口直断,封*全部幻想。

“你没有演戏的天分的”

有点过?有点太不近人情?

不。

你误会了尔冬升。

他的语出惊人,不是哗众取宠,恰恰是帮助对方认清现实甚至未来。

好听的话,往往才误人子弟。

毒舌,恰恰为了公平。

再说,连评委都说好听、柔软的车轱辘话,还比什么赛,分什么三六九等。

面对王楚然,尔东升也支招。

“既然已经长成这样

就要在演技上面想办法”

没性格,漂亮反而是糟糕的事。

女演员没性格,就像量产的花瓶。

量产的花瓶,只是廉价的商品,有了独创的艺术性,花瓶才是艺术品。

见到泪眼汪汪的她,尔冬升还是留了手,结尾补充了句……

“希望不要伤到你。”

但话可以不伤人,现实不可以。

一个年轻演员演不好戏,一个稚嫩偶像空有粉丝,未来会怎样?

尔冬升毫不讳言:

“迟早会被粉丝背叛”

所以一个老导演的嘴冷酷,是因为他知道现实更冷酷。

这么多年,他看透了娱乐圈起起落落。

眼见得楼起了,楼塌了,眼见得多少“青春饭”,最后成了残羹剩饭。

最后大浪淘金留下的,没有靓皮囊,都是“老戏骨”。

而所谓“努力”,尔冬升也直接戳破。

因为演技这东西不看别的,就看结果。

当选手张大大为表现不佳强作解释时。

尔冬升直接打断,表示不想同情,这招没用。

“对我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的

不行就是不行”

说到这可能有人要好奇了:

这尔冬升,是越老越硬,还是从前就这么硬?

是时候说说这位“老家伙”的戏了。

毕竟成名多年,从银幕酷汉到幕后酷导演,才积攒了这么多对影视圈的认识,才能一开口就这么酷。

而这毒这酷,多少来源于:

他一直就很,敢。

敢,可不止是什么热血与勇气。

这是一个手艺词,技术词

包含了尔冬升对演戏的多年领悟。

其实出道时,他也是靠脸混的。

出身于演艺世家,本来有机会去国外读书深造,但他年纪轻轻,就选择进入演艺圈。

身为星二代,却敢闯敢挨。

而且没有中途喊停,一拍就10年,40部戏。

70年代,一个武侠盛行的年代,他演的版本,很多都为后来的年轻演员所参考、借鉴。

你以为黄日华、梁朝伟那些80年代古装戏算古?

那尔冬升的戏,更古——《倚天屠龙记》的张无忌、《多情剑客无情剑》的阿飞、《圆月弯刀》的丁鹏……

△ 1977年的《三少爷的剑》,尔冬升成名作

好,你看到了小鲜肉,也看到了他的眼神。

这眼神里有戏,对不?

怎么练的。

为了表现大侠的目光如炬,他学会了“一分钟不眨眼”的技能。

要知道,曾经的武侠片,都是直男戏。

男性价值观在那个年代,是银幕的核心价值,很传统,很保守,有中国人认可的“流血不流泪”,也有美国西部片流行的“人狠话不多”,所以,武侠片都喜欢塑造硬汉。

但硬汉与硬汉,也是分流派的。

和金庸的书剑儒侠不同,古龙,重在写意

所以他笔下的大侠,往往重点不是动作的连贯,而是气场。

这一分钟不眨眼,营造出了下面那一剑的气场。

观众才信,这一剑,能神鬼莫测,能*人于无形。

好,你以为Sir开始写武侠小说了,为尔冬升的演技吹个水……

才没那么回事。

你看尔冬升演了40部,但自己最喜欢哪部呢?

“一部都没有。”

“如果我有钱,我会把它们(自己拍过的古装片)都买下来烧了。

是矫情?

不是,他是真自惭形秽。

和两位纯靠演技吃饭的兄弟秦沛、姜大卫比。

尔冬升的40部,也不如人家一两部亮眼。

什么事,就怕自己知道。

其实如果按他的条件,他的认真,那个年代,真的可以做很久的流量小生。

走谢贤的老路,问题真不大。

但尔冬升自己知道了,就不想骗自己。

他前面说人家青年演员的未来没戏。

而早在几十年前,他就痛下*手,掐断了自己的“演员未来”。

从头开始,做导演!

这个人对自己狠,而圈中,也是出了名的对别人(演员)狠。

他太敢拍

因为年代太久远,咱们就回忆一些片段吧——

不少偶像派,都被他毁过容。

《旺角黑夜》,把吴彦祖拍成血人。

《门徒》,把古天乐拍成丑人。

观众第一反应才不是什么帅哥,而是面目猥琐、让人不自觉绕道而行的毒虫一枚。

同一部戏,还把刘德华拍成了神经病。

这眼神的疯癫,这内心的错乱,嗯,白发毒枭该有的样子。

《新宿事件》,他敢让成龙演黑帮。

敢让成龙惨死,还是横尸街头的那种死法。

他狠,敢毁偶像的脸。

因为在他心里,角色当然大于偶像。

而偶像们也无法反驳,不想反驳。

因为尔冬升通过毁他们而建立的艺术形象,比那一张张俊秀的脸要有意义太多,有价值太多。

众多“毁容”的例子中,最经典当属《癫佬正传》。

毁的,是节目里一直被他cue到的:

梁朝伟。

当时梁朝伟那个红,电视剧拍到家喻户晓了,正打算转型电影。

可惜,适合的机会少,角色也少。

当时尔冬升给了他个建议:

小兄弟,拍主流角色很难被人留意到的,你要不要试点“极端的”?

一句话,敢不敢?

梁朝伟敢了,听了尔冬升的话,然后就演了一个……

精神病人。

角色名也非常高大上,就叫……

阿狗。

造型更是拉风,长这样……

戏份呢,更少……

只在开头结尾,短暂出场。

人物背景呢,简直模糊到爆……

他的过去,他的完整名字,一律没交代。

可是!

电影上映后,阿狗被塑造成了港片历史上最让人心痛的疯子之一。

梁朝伟的戏份不多,但确实真叫一个细。

故事就不说了,你就品品这表情系统。

迟疑,等待,惊惧。

受到刺激,一点点自嘲,继而嗤笑着试图化解……

这是一个习惯了被霸凌的街边弱者。

也是一个众人皆醒我独醉的疯子。

没什么戏份,但人设足够丰富,梁朝伟的发挥度也足够自由。

拍这部片时,梁朝伟也就二十四五。

十足小鲜肉,没银幕经验。

尔冬升恰好地抓住了他身上可以发挥的多重气质——

一个单纯的精神病人,一个草根的市井流浪汉,还有一点点儿童的顽皮。

角色的立体性,让故事的可信度大大加深。

疯子本是善良的,而社会的催逼,媒体的猎奇,街坊的仇视……

终于将“疯子会伤人”的刻板谣言,变成了鲜血的事实。

借此。

梁朝伟完成了他早期最好的表演和转型。

不夸张地说,没有尔导的《癫佬正传》,就没有后面正剧里的梁朝伟。

他也许还会在无厘头的喜剧中,在现代都市的爱情片里,踟蹰犹豫多年,直到他遇到吴宇森、王家卫、麦兆辉……遇到李安。

所以尔冬升对演员的狠,出发点其实很硬很硬:

社会怎样,现实怎样,我对你的要求就怎样。

我要你演疯子,不是抓马撒泼的疯子,而是被真实环境挤压后爆发的疯子。

同理,我要建立现实的地气人设,当然要打破你偶像的光环人设。

说这么多,演员的道理很简单。

不管是高于现实的真,还是低于现实的真。

关键词都是。

尔冬升转型做导演,正是因为厌倦了武侠片过于浪漫的失真。

他的电影,有着他独有的文艺气质,也往往离不开社会写实。

而他更看重的是后者,甚至一直着迷于制造:

一种令人窒息的写实感。

还是《癫佬正传》。

为拍出现实,他用了好几个月走访调查,和精神病人面对面交流。

最终,竟然因为过于真实,被香港禁映。

拍《门徒》。

尔冬升用八年时间查贩毒的内幕,所以影片中展现的从制毒到贩毒的各种流程,才如此真实。

拍《新宿事件》。

呵呵,又是筹备10年,和故事原型李小牧,聊了不知道多少次细节。

按理说,拍片你够狠,好的,你是导演。

但拍完电影,大家就做回好人行不……毕竟走过路过,都是情面。

但尔冬升好像不懂什么叫情面。

在艺德的规矩上,他的标准堪称纳粹。

比如,他曾经在微博炮轰部分演员没有“演员道德”。

而且不是一两句完事了,他管得特别宽,特别碎。

轧戏要管,拍广告、走秀的杂务要管,拍戏时长要管。

甚至工作餐、座驾、保姆、助理……

连人家玩手机都要管。

“轧期串戏

吃不得苦

如同巨婴”

管人不够。

他还要管一群人,管集体。

比如,之前就公开炮轰过金像奖。

不专业、不公平、太感性……毛病一大把。

说到这,你是不是终于理解。

为什么这位大叔适合上综艺。

但你可能还是猜不到,为什么他自己想上综艺。

他解释说,上综艺啊,是为了认识些新演员,和被新演员认识。

Sir帮你翻译一下,好像是这意思……

我觉得有些新人,欠我修理,嗯。

真不是闲着没事做,而是现状令他痛心——

内地新生代演员层出不穷,“通货膨胀”。

香港呢,青黄不接,断层了……

内地既然势头这么好,他觉得自己“被需要”了——这么多新人,却欠缺老家伙的金玉良言,一个人走歪路不要紧,一群人都走歪路,那中国电影怎么办?

看得出,他并不是标准意义的“综艺咖”。

台下粉丝的心理,他好像不care;调节气氛讲些段子,他好像反应也没那么快(他显然无法成为大张伟那种人间造梗机)。

但这档综艺,他真够咖位。

他敢说啊,他救市啊。

这个市,是未来的市,也是他在过去几十年影视圈里,看到的趋势。

他老派,心里太多老规矩。

但怎样?

弹幕给他的反应,一点都不像在对“老家伙”。

所以今天的最后。

Sir要为尔冬升这位老家伙打call。

为他的臭脸、毒舌打call。

更为他的敢,他的真,打call。

尔冬升这次出圈上综艺,其实不叫出圈。

他不就是在圈内啊。

在这个综艺混淆影视,商品混淆作品,广告混淆媒体,网红混淆演员的娱乐大一统年代。

人们纷纷暗通款曲,走的路实在太“宽”。

所以我们怎么能怪尔冬升管得宽?

未来潮流的走势有点乱,他就是来捋一捋。

需要捋,欢迎捋,使劲捋。

而新人与偶像们。

受得起的,有未来。

受不起的,你走起。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海边的卡夫卡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