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独立书店⑥∣喜玛拉雅刘景活:读书人,我愿意跪着为你服务

重庆独立书店⑥∣喜玛拉雅刘景活:读书人,我愿意跪着为你服务

首页角色扮演书店大师手游更新时间:2024-05-11

刘景活,1972年9月生,重庆合川人。200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2007年5月8日创办喜玛拉雅艺术书店

初见刘景活,就被他的朴实惊着了,不像一个拥有20万册藏书的书店主人,也不像一个雕塑家。

穿的裤子依稀磨出了洞,皮鞋上也打了补丁。注意到我们诧异的目光,刘景活不好意思地说,“穿旧鞋干活方便些。”

我们原以为他是把做雕塑称之为“干活”,后来才知道,干活真的就是干活:抹屋扫地,整理书籍,清理院子……主业雕塑,反而很久没做了。

刘景活带我们参观他的书店时,指着一个黑黢黢的才翻了土的花台说,“这就是它最美的时刻——因为才播下种子。”

果然是在艺术家眼里什么都是美的,可这也是让刘景活好友、猪八戒网联合创始人刘川郁扼腕叹息的地方:他应该重新出山,他在雕塑上真的很有才华。做雕塑和开书店两件事不矛盾啊?太遗憾了!

原川美院长、著名雕塑大师叶毓山曾评价,(刘景活)在雕塑上的艺术造诣,是有可能超越他的。

回忆恩师的评价,刘景活似乎也语有所憾,但他说,“人一辈子做不了几件事,我把这件事(书店)做好就行了。”由于在书店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刘景活觉得两者无法兼顾。目前书店已跻身国内一流文献式图书馆,连国家图书馆都要跟它合作。

在刘景活身上,有两个极大的反差:

一是他的职业生涯发生极大反转,从一个极有前途和“钱途”的青年雕塑家,转变为一个清贫的公益图书馆馆长;

二是他的生活极其简朴,精神极其富足。他带我们参观书店,走在杂草丛生的小径,兴致勃勃背诵起了《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刘景活朴实得就像一个才放下手中活计的工匠,喜玛拉雅书店看着也“破破烂烂”。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破衣烂衫”的人,守着一座真正的“金山银山”。

就是这条小路,让刘景活仿佛走在桃花源一般欢喜。摄影/覃琳

1.书店是另一件雕塑作品

喜玛拉雅不好找。

2017年自从它从九龙坡的黄桷坪涂鸦街搬到黄桷坪冻库后,门外连个招牌都没有,找得到的人自然找得到。这里是读书人的“圣地”,从书店考研、考博出去的人不计其数。刘景活说,“书店应该是一个育人的道场。”

喜玛拉雅的石碑招牌“随便”放在院子里。摄影/张熙砚

刘景活说,“外界看我们,未免有点冷。我只是不希望这里成为拍照的网红点,这里的大门永远为读书人敞开。只要你是读书人,让我跪着给你服务都行。

喜玛拉雅搬到冻库三年多了,看上去依然是破破烂烂的样子。“我是有意把它做旧,人家是‘新奇特’,我是‘旧奇特’”。书店2007年在黄桷坪涂鸦街开业时,川美校友向雪友情设计了书店的第一张开业海报,10年后它依然挂在墙上,让她触摸到了“时间”的概念。刘景活说,“一切都可以经营,最难经营时间的美感。”

刘景活说,“雕塑培养了我的耐心,手感和对空间的感觉。这跟做书店是相通的。”某种程度上,喜玛拉雅就是他的另外一件作品。

比如,在他带我们参观时,指着山壁上露出的“乱七八糟”的树根说,“这是我亲手砍的。别人砍不出那种韵律和节奏。”

这张照片,连川美都已没有原照(西南人民艺术学院为川美前身之一)。摄影/廖理

走进书店,各种各样的书也是“乱七八糟”摆放着,但这是刘景活有意做出来的“雕塑感”。坐在这样的氛围里,刘景活信手拈来,洒脱自如:随手一指,这边是《嘉陵江上》词作者端木蕻良亲笔签名的书,那边是《西南联大校歌》曲作者张清常亲笔签名的书,手边的报纸是文物,藤椅是巧匠所编也被许多大师坐过。

看似随机的摆放,是参考了很多大师的书房做出来的,“书要有人看才有用。我希望在这里有一种氛围,就是‘学习的偶然性’,在这里随时看。常规的书像卖水果一样,给你挨着挨着摆,我们这种摆法是咀嚼过一遍的,你要任何东西,就可以拿出来。”

书店只留了一条一人可行的小路。摄影/覃琳

难道这么多书都靠博闻强记吗?大量的藏书就这样随意摆放吗?不是。这只是可对外展示、人人可进入的A部分;20万册藏书在B部分,即原先的黄桷坪冻库里,非常适合控制温度、湿度的无尘保管。此外还有一个C部分,就是经“桃花源”小径通向的一个防空洞,曾是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重庆之蛙)旧址之一,未来刘景活想把它做成一个数据库。

刘景活把书店建设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把环境做好,像个花园;第二阶段是把书放好;第三阶段是把人请进来。“现在还处于第一阶段。”

曾经的信息流转之地,未来也想做成信息流转之地。摄影/覃琳

2.大师的书房,艺术家的客厅

这20万册藏书是怎么来的呢?类似“石头汤”的故事,最开始锅里只是煮了石头,每个人往锅里丢一点食材,最后就汇聚成鲜美的“石头汤”。

藏书既有来自普通人的,也有来自名人大家或其后人的。他的老师叶毓山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得知刘景活需要藏书,叶先生在80岁生日当天专门打电话,把自己所有的作品集捐赠给书店,并叮嘱:好生珍藏,要将这些书分享给学生们,别锁着。如果丢了也没关系,又找叶老师拿便是。

刘景活有幸观摩过许多大家的书房,他对书店的打点就如同对书房,继承了大师的风骨,对书店带有最高的严谨与信仰,何处放生活书刊,何处放古籍善本,书籍的摆架装订……细至搬书的方式都沿习了大师们对文化的尊敬。

恩师叶毓山的书房布置极为雅致,是古时文人雅客的典范,每一盏灯、每一张桌布,都与叶老师温文儒雅的气质相合,在此观书如入画中;

重庆社科院首席专家高宝柱的书房,每一处都透露出严谨与震撼,藏书种类齐全、摆放方式整齐划一,每一本书仿佛钉子固定毫无偏差;

当代语言学家周定一的家,则是“每个房间每个角落都在闪光。开始觉得那个书房破破烂烂的,待了六周下来,我觉得我是破烂的。随便拿一本日记,随便翻一页都可以把你看哭。原来这才是大学问家的生活,这才是他们的日常。”

收集书籍、整理书籍,要花费刘景活大量精力。摄影/覃琳

为了建设专业完美的图书管理系统,刘景活拜访过很多专家学者,自己更是收藏了珍贵稀有的相关书籍,随身携带的专业书籍也参考美国国会图书馆。他说,只有最高规格的知识学习,才能搭建坚实的一流图书馆地基。

正是刘景活对书籍的专业、热爱,以及宗教般的虔诚,打动了很多人。周定一先生过世后,他的家人赠送了其藏书;卢作孚的后人赠送了卢作孚先生的文献……

川美校友向雪评价,喜玛拉雅收藏的书籍品质极高,追赶国内外著名图书馆水平,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这些国家级的古籍善本汇集于喜玛拉雅书店,“小小书店暗藏万丈光芒。”

这个大师的书房,也是艺术家的客厅,往来无白丁,许多名家的到来也构成了书店的影响力。比如老一辈的王官乙、龙德辉、罗耀辉、李来源;年轻一代张晓刚、陈卫闽、庞茂琨;批评家王林、吕澎、邱志杰等。也有电影界,传媒界以及国外的机构大学到访。

3.书店可以让满街都是圣人

喜玛拉雅有模式吗?圈内人包括刘景活本人都说,没有模式。但刘景活好友、猪八戒网联合创始人刘川郁却一本正经地对36氪说,不!他有模式。他的模式就是——亏损!

人家是盈利模式。他是亏损模式。

几乎是从2007年5月8日第一天开业起,刘景活就奠定了这种“亏损”模式:当他辛辛苦苦挑了书摆在书架上,有一个人守在后面一下子就买完了,才卖了1000多块钱。他心痛不已。

哪有开书店卖书还心疼的啊?刘景活说,挑书是很费心血的,这些书搬回去就只有几个人能看到,但如果办成图书馆,就可以让更多人看到了。

所以喜玛拉雅是一间“不提倡卖书”的书店,甚至也不卖咖啡饮料。越到后来,它越像一间纯粹的图书馆:免费看书、免费喝茶、免费借阅。目前喜玛拉雅的藏书已达20余万册,已跻身国内一流文献式图书馆,连国家图书馆都要跟它合作。

别的书店好歹还在努力找商业模式,喜玛拉雅则是彻底放弃,书店能有一点收入就有一点收入,不够的就靠刘景活做雕塑赚的钱补贴。但现在雕塑基本没做了,书店也没了固定收入来源。

其实这也是一种模式——公益图书馆的模式。只是这种公益图书馆由私人来举办,未免吃力。

在最困顿的时候,他也犹豫过要不要放弃。曾有媒体报道,2011年实体书店进入*潮时,刘景活曾向词曲家庄奴先生求教是否该继续,庄奴鼓励他,书店可以让满街都是圣人,因为是圣人就会约束自己。庄奴还为书店写下:喜玛拉雅书店,文化之光。

当36氪采访他时,刘景活已经不摇摆了。好友刘川郁评价,他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种怪人,相反,他很通透,他只是一个“笃定的理想主义者”。

刘景活从小喜欢读书,说起儿时供销社卖的书,随手就拿起一张纸,画起了店面构图。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个新华书店的营业员;中学同桌家里摆了一个小人书书摊,看小人书不要钱,对美术的启蒙大概就是从那时开始。

他也没想到他一个理科生,为了考美院转了文科,兜兜转转又做了一个书店主人。最初的兴趣,变成了最终的事业,欲罢不能。现在刘景活最大的梦想是,做一个一流的文献式博物馆。

刘景活说,不是书离不开我,而是我离不开书。摄影/张熙砚

在开书店的过程中,刘景活也屡受大师的感召。“读书,就是一个让人脱胎换骨的过程;书店也是一个过程,做书店这么多年,书店也在改变我。不是书离不开我,而是我离不开书。

刘景活说,这辈子对他影响最大的两个人,一是恩师叶毓山,一是后来研究的爱国实业家卢作孚。

为了解卢作孚先生,多次重返卢先生故地,烂读卢先生文献史,遍访卢先生亲朋后代……正是他的诚意打动了卢作孚的后人。巧的是,卢作孚跟刘景活是同乡,都是重庆合川人。可能正是这种近距离可触摸的伟人,才更令人震撼吧。

卢作孚曾说,“中国人才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人才能从无钱、无人、无事的局面中,创造出有钱、有人、有事的局面……”卢先生正是他自己说的第一类人才。他在北碚短短几年所做的乡村建设实践,创办中国西部科学院、兼善中学、地方医院、图书馆、报社,修建温泉公园、运动场、博物馆、动物园等,都是在无钱、无人、无事的局面下做成的。

刘景活大概也想做这样的人。翻看他前几天的朋友圈,他引用了钱钟书的一句话:把忍受变成享受,是精神对物质的最大胜利。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