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游戏青睐三国的真实原因:武士道与孔孟之道的相通之处

日本游戏青睐三国的真实原因:武士道与孔孟之道的相通之处

首页角色扮演三国纷争(1元商城版)更新时间:2024-04-10

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引言

今年7月26日,著名日本游戏大厂任天堂旗下的IS社,在自家的NS平台上发布了其酝酿已久的战棋游戏大作:《火焰纹章:风花雪月》。

在整个《火焰纹章:风花雪月》的故事背景当中,有三个相互对立的国家(如图0-1)。游戏一开始,玩家们所扮演的主角将在这三个国家版图之间的一个中立士官学校生活,培养一群学生成为战场精英,但是在玩家付出了大量心血栽培学生的五年之后,主角将和这群学生一起进入到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之中。

曾经的师生,却因为现实原因沦落为了敌人,命运对游戏角色的嘲弄大大地增加了游戏的戏剧效果。

图0-1:三国纷争的《火焰纹章:风花雪月》

游戏总监横田弦纪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本身因为三个国家的缘故,差点取名为《火焰纹章:三国志》,最终取名《火焰纹章:风花雪月》,是为了体现时间的流逝感(注1)。而《火焰纹章:风花雪月》的英文名,也从之前的Three kingdoms(特指中国的三国)改为了Three houses(三大家族势力)。

注1:风花雪月在日本汉字中,更多是被人分开四个字来看:风、花、雪、月,象征着一年四季的更迭。

连游戏中有三个国家也可以联想到《三国志》去,日本人对于三国文化的热爱,由此可见一斑。但是除了《火焰纹章:风花雪月》这样和三国文化打擦边球的作品,日本还有更多真正的三国类游戏。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经典的日本三国系列游戏。

图0-2:初代《三国志》

第一章:日本游戏中的三国

1.童年时期的三国游戏:吞食天地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鲨鱼哥小时候住在成都城北郊区东风渠河畔。而就在河边的大马路边上,有一家很大的街机游戏厅,其游戏币售卖价格为3角钱1个币,1块钱4个币。那时我没有零花钱,就经常从家里的存钱罐里拿走3角钱,买一个币。而我选择玩的游戏,必定是当时游戏厅里最火热的横版过关游戏——《吞食天地II:赤壁之战》(如图1-1)——那也是自打我出生以来,第一次接触的三国文化相关作品。

图1-1:《吞食天地II:赤壁之战》

《吞食天地II:赤壁之战》是由著名日本游戏公司CAPCOM(卡普空)制作的街机游戏,于1992年发布。玩家将从蜀国五名悍将中选择其一,去经历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赤壁之战。

生动的人物形象,硬核的动作要素,丰富的游戏道具与敌人类型让玩家们体验了过关斩将的乐趣。而最有趣的事情在于,那个年代,街机厅总有那么一两个游戏高玩,一个币可以把游戏打通关,光是看他们玩游戏也成了我小时候的乐趣之一。

如此有趣的游戏,其剧本和人物形象均来自于著名漫画家本宫广志的漫画《天地吞食》(如图1-2)。

图1-2:本宫广志《天地吞食》

宛若摔跤手的关羽和张飞、英气逼人的赵云与曹操、老当益壮的黄忠、看着略有反派形象的魏延、表情永远波澜不惊的孔明,都深深地在童年时期的我心中留下了烙印。以至于在小学时期被老师布置阅读《三国演义》的家庭作业后,每每看到文中的角色,都会浮现出游戏中的角色形象,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想象与乐趣。

到了后来,在鲨鱼哥的软磨硬泡下,母亲终于给我买了小霸王学习机。然后我就在邻居家里借到了一盘《吞食天地2》的游戏卡,津津有味地玩了起来。这款于FC(红白机)上发布的游戏,是我接触到的第一款带有储存功能的RPG(角色扮演游戏),从此也打开了我对RPG一发不可收拾的热情。(如图1-3)

图1-3:《吞食天地2》战斗画面

作为一个八零后,我相信“吞食天地”这四个字,在我们那代人的童年中,一定会留下最初的三国烙印。


2.少年时期的三国游戏:三国无双

2000年后,鲨鱼哥顺利上了初中。那时最流行的游戏主机不再是曾经辉煌一时的FC红白游戏机,而是来自于索尼游戏公司的PlayStation1(简称PS1)。PS1当时已经被索尼发布了6年有余,无论是游戏数量还是流行度都十分之高。那时在我们的大街小巷之中,总是隐藏着各种PS游戏室——不过即使它们再隐蔽,也能被我们这群游戏少年们给找到。

在那个年代,PS游戏室收费是一个小时3元钱,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在午休的时候跑去玩一个小时。而那时,最受我们欢迎的就是来自光荣公司的《真三国无双3》(如图1-4)。

图1-4:《真三国无双3》中的周泰

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真三国无双3》提供了双人游玩模式,我们可以两个人玩一台PS游戏机,这样就可以省下一半的费用。其次就是《真三国无双3》是我们接触的第一款在PS平台上的3D动作游戏,无论是发动招式的节奏、众多的三国角色还是华丽的无双乱舞效果,都让还是少年的我们欲罢不能。

图1-5:《真三国无双》系列曹营众武将

最重要的是,在玩《三国无双》系列之前,我对三国的了解仅限于蜀国诸将的各种事迹,而魏国和吴国则被我忽略。——这大概是因为《三国演义》将蜀国设置为主角阵营的原因吧。而《三国无双》中的一些剧情让我对三国各个阵营的英雄人物都有了更深的了解:比如忠义武者徐晃、勇猛无双的张辽、屡次救主浑身是伤的周泰等等。

在游戏的催化下,我在初高中期间不止一次把《三国演义》拿出来温习,对其中的人物性格、剧情、事件等等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3.青年时期的三国游戏:日本光荣《三国志》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桃园之誓

只要一听见那首来自菅野洋子的《桃园之誓》,都可以让我起一身鸡皮疙瘩。

第一次听到它的时候,是儿时的我在院子里一个小孩家里看他玩FC游戏《三国志》,至于他玩的是几代我并不清楚,只记得满屏幕的日文和凸字型的城市让我看得头疼,一直不理解对方玩得起劲的原因。

但那个游戏给我留下了一个深刻印象的旋律,就是每次打开游戏时的《桃园之誓》。

图1-6:光荣《三国志》系列游戏的LOGO,每代作品打开都会伴着《桃园之誓》出现

时隔多年,在我上大学之后,有一次在寝室里,我身后居然又响起了这首熟悉的曲调——不同的是,昔日的电子音已经变成了交响乐。当时我就猛一回头,定睛一视,只见寝室好友刘某人的电脑屏幕上,赫然现着三个大字——三国志。

那一瞬间,一切记忆都串了起来,我才知道我儿时看的那满屏幕日文的游戏居然就是关于三国的历史策略游戏《三国志》。于是我迅速地找刘某人要了他玩《三国志11》的安装包,在自己电脑上愉快地玩了起来,这一玩,就是十多年。

图1-7:《三国志11》

相比《三国无双》系列,《三国志》系列游戏的风格更加写实。

鲨鱼哥当年所玩的《三国志11》拥有水墨风格的战斗画面,整个游戏都在一张中国古代的巨大地图上进行,是一款回合制的战棋游戏。期间玩家需要同时掌管所属势力的内政、军事、人才、外交等等事务,可以充分享受一个势力君主驰骋天下的豪迈。当敌人举全国之力来犯,玩家也可以以自己的计谋来战胜敌人,获取以少胜多的成就感,充分享受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战斗快感(如图1-8)。

图1-8:作为曹军,用火攻阻止诸葛亮大军来袭,以少胜多


4.小结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由日本游戏公司出品的三国游戏逐渐进入了我们的眼帘。

比如,于今年5月23日正式发售的《全面战争:三国》(如图1-9),在万众期待之下发布了。游戏战争场面宏大,对战术和战法的要求特别高,但是降低了武将的作用,对三国英雄气概的描绘有所不足。然而,在一周之内,《全面战争:三国》就销量过百万,且国内玩家占了三分之二之多。游戏品质之高,人气之旺,令人艳羡不已。

图1-9:《全面战争:三国》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全面战争:三国》是由英国的著名游戏公司Creative Assembly开发,但事实上,该公司也是隶属于日本的大牌游戏公司世嘉(SEGA)的旗下。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三国文化对日本人有着如此浓烈的吸引力?这就要从日本人的一个特殊阶级——武士阶级说起了。

第二章:武士阶级

日本的国花是樱花,是因为日本人认为,单个樱花并不美丽,但是当樱花接连成片,就成为了一种不可取代的美。这样的美,像极了他们的武士道精神——为了集团而付出自己的一切。那么秉持着武士道精神的武士是如何诞生的呢?

一、武士集团

在十世纪初期,日本时值平安时代,那时的日本,土地纷争无处不在——用一个比较形象的形容,就是各大庄园的庄园主们热衷于互掐。于是,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土地,各自培养了自己的武装力量,这就是武士。武士的作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对内保护土地,镇压农民起义;对外则是开疆扩土,抢夺其他庄园。在那个冷兵器时代,武士的数量和力量,就代表着一个庄园主的势力实力。武士的产生,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就是一种必然。而集合在一个庄园主手下的所有武士,就被称之为“武士集团”。

图2-1:武士盔甲


二、家

武士集团对于武士而言是怎样的存在呢?答案是家。

家在中文中有“归属之地”的意义在里面,日文中亦是如此。在日本社会中,一直都很强调“家”这个概念。相信大家在玩光荣公司出品的《信长的野望》系列或者《太阁立志传》系列中,不少见到“织田家”、“武田家”等字样。一个家就代表一个武士集团,也是隶属于这个武士集团中的武士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武士一旦归属了某个武士集团,其子子孙孙便世代效忠这个武士集团。

可以说,武士集团是一群小家组成的大家。

图2-2:战国时期,每个武士集团都有自己的“家徽”


三、本家

在平安时代中,当时的日本政府并无力去镇压各地的*乱,因此分权到了各大庄园主手中,他们就都成了“庄官”。

而以庄官为首,他就是“本家”族长,而他的兄弟们则被称之为“分家”;到了他的后代,长子就是嫡子,其余的小孩都是庶子,等嫡子继承了族长之位,庶子们也都成了“分家”。而在权力关系中,所有的“分家”必须唯“本家”马首是瞻,武士集团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本家族长为中心来运转的。

这样的武士阶级,一直持续到明治维新(19世纪60~90年代)之后才逐渐消亡。

图2-3:明治维新斗士高杉晋作


四、侍

武士在日语中的读法写作罗马音为:Samurai,而Samurai也可以翻译做“侍”。事实上,在平安时代,武士的出现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他们的主君,因此,“侍”这个字也很好地传达了武士这种军人职业出现的真实原因——服务于庄园主。

前文也提到过,武士一旦效忠了某个武士集团,那么他的子孙也将继承祖先的职责。因此一名武士,从他诞生开始,便生活在了服侍主君的世界观里,这样从小养成的信念,若非特别特殊的原因,是十分难以斩断的。他们通过战斗来从主公处获取封赏,也会通过和主君一同战斗变得愈发尊敬自己的主公。而主公,则负责照顾武士的家眷和后代——但是他们的性命也将是为主公所奉献一生的。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阶级背景下,武士们不仅出生于武士集团,并且在死后也葬于武士集团——如果你死后能葬于本家一族所在的公共墓地,那么这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因此,许多武士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为自己的主公肝脑涂地,这便是他们付诸忠心的根本背景原因。

这样的忠诚,用现代的观点来看,难免有点愚忠,但也确实是那个特殊的年代诞生的特殊现象。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谈谈武士之愚忠在三国时代的映射。

图2-4:所以游戏《侍魂》,意欲体现的应该就是“武士之魂”吧

第三章:武士的愚忠在三国的体现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一、甘心赴死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经常遭遇各种地震、台风,加上资源匮乏、面积狭小,自古生活在此的日本民族,随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因此日本民族对于人生有着常人无法与之相较的危机感。他们对于“世事无常”这个道理的理解,也比常人多了一份沉重的凄凉。

而正是这份凄凉,让他们常常将生死置之度外,在那个武士盛行的特殊年代,将“死亡”当做了一种值得被尊敬、甚至崇拜的现象,形成了一套近乎病态的心理状态。在这样的心理状态的催化之下,所有的武士都将为自己所属的武士集团献出生命当做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如若战败,绝不投降,唯求切腹而死,以实现自己心中的荣耀。而且这么做不仅会受到同族人的认同,甚至还会得到敌方的赞扬。

武士胯下刀,鞘中隐作响。堪忍已数载,今日映初霜。

图3-1:日本武士独有的自裁现象——切腹

古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人民并没有日本人所具备的死亡危机感,但在三国时期,到了关键时候,为大义所牺牲的英雄依旧大有人在。其中最著名的故事,当属孙权为周泰数伤敬酒的故事。

孙权领兵与宣城驻扎,却被数千山贼袭击,身边大将无数,却都惊慌失措。唯独周泰,面无惧色,冲进敌营,身受十二刀亦未停止战斗,直到*出一条血路让孙权安全逃离。确认孙权安全之后,周泰即刻昏倒在地,很久之后才醒了过来。

孙权为了报答周泰,赐官与他,周泰成了大将之一,但被安排在其手下的名将朱然等人显然不服,经常暗中出言中伤周泰。

孙权得知此事,当即召开了一次晚宴。在宴会中,孙权命周泰当着所有人的面脱衣数伤,将伤痕逐一解释给众将挺,每解释一处,赏美酒一杯,这是属于他个人的荣耀。

朱然等人见周泰全身骇然的景象,听着他无比惊险的描述,无不对其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眼见孙权对为他效命的武将如此体贴,遂发誓以周泰为榜样,誓死效忠孙权。

可见,周泰这样的英雄人物,连命也可以不要,只为守护心中的荣耀。这样秉持愚忠精神的人,也难怪在历代《三国无双》系列游戏当中,周泰总被塑造成一个日本武士的形象。也许,他就是最能表现日本武士道中甘心赴死的三国英雄人物吧。

图3-2:周泰在《真·三国无双4》中的形象,颇具日本武士气质


二、主君至上

“父子一世,夫妻二世,主从三世”,这是日本武士道德价值观,是指主从关系高于夫妻关系,夫妻关系高于父子关系,日本人对忠诚于主公这种品质的拔高可见一斑。而在我国,也早就有了把自己所在势力的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观念。例如,在春秋末期,帮助越王勾践复国的军事家范蠡就曾经发表过“国将不国,何以为家”的经典言论。

图3-3:张松献地图

而在三国时期,刘备入蜀时,刘璋手下张松曾暗中勾结刘备,被其亲生兄弟张肃所发现。张肃直接向刘璋揭发了张松,大义灭亲。这种将主公利益摆在亲人利益之前的做法,从范蠡到张肃,即使流传了超过五百年也从未改变。

又比如,曹操平定冀州之后,一地方势力头目昌豨叛乱,曹操派遣于禁征讨。要知道,于禁和昌豨本是故交,但是面对这个屡次叛乱的朋友,即使对方再三投降与求饶,于禁还是含着泪亲自与其诀别,斩了他复命。

三国之中这种主君利益至上的忠诚,无疑非常符合日本的武士道德价值观。

图3-4:于禁在《真·三国无双》系列中被塑造成了一名刚正不阿的角色,一板一眼的性格深受玩家喜爱


三、以背叛为耻,以忠义为荣

对于一个武士集团而言,我们会发现它所面临的最大威胁往往就是来自于内部武士的不忠诚。武士本为一种特殊的军人职业,而军人最重要的就是服从命令,只有服从才可以争取到战争的胜利,提高武士集团的集体利益,从而提高武士们自己的切身利益。而背叛,则可以抹*掉这一切,甚至毁灭一整个武士集团。

例如日本战国时期,崇尚“天下布武”的奇人织田信长作为织田家的君主,在击溃了武田胜赖之后,控制了以京都为中心的大半个日本,统一日本只是迟早的事情。然而事与愿违,在与毛利军交战以前,于在本能寺中,他被自己的心腹大将明智光秀所暗算,当场毙命。那个能说出“人生五十年,如梦亦如幻”的大枭雄织田信长,就这么离开了历史的舞台。而谋反的明智光秀,在不久后就被织田另一个大将羽柴秀吉给肃清,就此留下了一个叛贼的千古骂名。

图3-5:明智光秀在《信长的野望》与《战国无双》中都被塑造成了具有三分邪气的人物

回过头来放眼三国时期,有这么两个人,在那个时代中武力值达到了巅峰,但是评价却完全不一样。

一人名唤吕布,在《三国演义》中,吕布早期为了荣华富贵背叛了自己的义父丁原,依附了董卓当了其义子;后来又因为中了王允与貂蝉的连环计与董卓反水,再次弑父;再后来,跑到徐州依附刘备,却趁刘备外出而拿下徐州城,鸠占鹊巢。其反复无常的行事风格为人所不齿,最后被曹操打败后却苦苦求饶,毫无英雄气节。虽然虎牢关一战与辕门射戟的事迹都体现了吕布举世无双的武勇,但是他无故叛君的行为还是落得了张飞对其非常中肯的评价:“三姓家奴”。

图3-6:三英战吕布

而另一人,则是当年在虎牢关与张飞、刘备一起与吕布酣斗的关羽——而他,是整个三国中唯一一个被封圣的人。

关二爷既被封为武圣,自然有其道理:从其随刘备出征以来,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文丑、击败名将黄忠、刮骨疗伤、水淹七军,最终威震华夏,其武力值自然没得说。但是后世无论黑白两道,都奉其为圣明,不仅仅在于他高超的武力,还在他与吕布品性与众不同的“忠义”。

放下求死的心投降曹操,是为了保护刘备家小,这是忠;在官渡为曹操连*颜良、文丑,这是义;在得知刘备消息后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这是忠;在华容道放走曹操,这是义。如此重情重义、义薄云天的一个丰满且立体的人物形象,自然受到了众人的喜爱。

但仍有很多人指责关羽不在曹营留着享福是愚忠,在华容道不*掉曹营首脑是愚义,大概只能说是三观不合吧。我就只问一个问题,如果在二人中给你选一个人当手下,你选关羽还是吕布?

唯有这份愚忠,才得以留下了神圣。

图3-7:关羽在《三国志》系列游戏与《全面战争:三国》中的形象大同小异

尾章

1948年,日本文学家吉川英治,利用自己的写作手段,将《三国演义》改编成了小说,取名为《三国志》。在那个日本刚刚战败的时期,该小说获得了全民追捧,并且取代了《三国演义》在日本的地位,成为了日本地区的三国文化传播之王。

无独有偶,在其之后,著名漫画家横山光辉,借由吉川英治版的《三国志》创作了日本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国民三国漫画《三国志》。而漫画这样的文化传播媒介,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追捧,三国文化在日本的普及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图4-1:我国电视剧《三国演义》在日本的海报

1993年,我国拍出了老版的《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在以1000美金一集的价格引进了我国《红楼梦》电视剧之后颇受好评,日方自然对《三国演义》电视剧也求贤若渴。于是《三国演义》的制片人老任,直接豪迈地报了1万多美金一集的天价。谁料日方竟然毫不还价,就此敲定。事后老任非常后悔,感觉应该再要高一些价。

从这个事件上,足见日本人对三国文化真的是发自内心地喜爱。

后面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随着时日推进,日本关于三国文化的作品可谓是络绎不绝、层出不穷。如同前面所述,日本人对于三国的喜爱,大概就是因为他们流淌着日本武士的血液,而其中一些优良品德,皆源自我们中国古代的孔孟之道之精髓——愚忠二字吧。

图4-2:《真·三国无双5》桃园之誓

(本文由 @逗比鲨鱼哥打游戏 原创,严禁抄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