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鸡”国服准备怎么改,牵动了千万玩家的心弦。
比如国服目前的进度如何?上线时间定在什么时候?价格是多少?是否会在WeGame平台发布?游戏的商业模式又是如何?
这些玩家关心的问题,在2017TGC上虽然未有言明,但腾讯仍公布了一些信息:例如《绝地求生:大逃*》国服叫《绝地求生》,不包含“大逃*”字眼;腾讯将从服务器、反外挂、福利、独有功能、大社区五个方面重点投入等等。此外,腾讯副总裁黄凌冬还表示,腾讯将投入超过一亿,打造PUBG大生态。

(《绝地求生》国服五大运营策略)
腾讯麾下的游戏,寿命普遍较长
据报道,除去《魔兽世界》、《梦幻西游》等少数现象级游戏,国内网游的寿命多在半年至两年。拿下TGA2016年度游戏的《守望先锋》,今年也频繁爆出OWPS冠军MY解散、OMG停运OW分部等不利消息。
反观腾讯,在最新出炉的11月网吧游戏榜中,LOL、CF、DNF、《QQ飞车》、《逆战》、《QQ炫舞》牢牢占据榜单前六,从这些游戏少则六、七年,多则十余年的“长寿”表现来看,无论网友如何吐槽,腾讯的运营实力可见一斑。

(2017年11月网吧热力榜)
不难发现,腾讯的头部游戏均以单局对战为主,较同行热衷的MMORPG更加灵活自由。通过在MOBA、FPS、赛车、舞蹈节拍等已有成功先例的方向上发力,腾讯游戏普遍遵循上手难度低,配置要求低(“吃鸡”是特例),社交货币属性优异等特点,以此吸引更多的玩家。毕竟,玩网游就是玩社交,有QQ、微信打通9亿用户的关系网,何愁抓不住玩家?
在“有钱”和“有人”的加持下,《绝地求生》选择跟腾讯合作,也就不难理解了。

(腾讯承包“吃鸡”游戏)
“长寿”的背后是创新乏力
值得注意的是,网吧热力榜的头部产品,经典的老产品占了大多数。这一方面有手游崛起,厂商们一窝蜂“转行”的因素;另一方面则是网游创新乏力,同质化严重,以至于《绝地求生》震动中国游戏圈。
正如大家所见,近几个月,国内也迎来了一波“吃鸡”热潮,特别是手游上“养蛊”式竞争,跟风抄袭,创新力缺乏的表现明显。

(国内手游吃鸡热)
事实上,国内并非缺乏开发技术。比如腾讯在今年的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就提出了把AI技术应用到自己擅长的游戏领域,包括决策、感知、对话三个方面;网易探索AI和AR与自身的结合,并且已经有相关的AR游戏面世;蜗牛则在VR、AR领域深耕,其中亮相G-star的《方舟公园》更是让在场观众惊叹中国研发的实力。
真正导致创新乏力的,仍然还是过度商业化带来的创意缺失。毕竟消费群体的低级趣味,催化了游戏公司不创新、换皮、只做数值等等问题,而有鉴赏能力的国内玩家付费又极其谨慎,像一些需要发动玩家创意的产品,比如生存沙盒游戏《方舟:生存进化》,《EVE》等等,往往只能吸引少数核心玩家,并不符合一款吸金游戏的设计标准。

(真正的沙盒生存游戏往往只有核心玩家喜欢)
虽然,中国游戏行业早已在全球举足轻重,但这建立在成功的商业化道路上。面对创新不断的海外市场,希望未来能够由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除了商业成功,在全球游戏留下更加精彩的中国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