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 。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现存的《山海经》是原版吗?最早的《山海经》有哪些内容!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山海经》是一部志怪类型的古籍,展现了古人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很多人都对《山海经》里的各种神兽感到好奇,很多影视创作也会借鉴《山海经》中的内容。不过现存的《山海经》并非是最早的版本,我们现在看到的也是后人杜撰出来的,和战国时期的版本并不相同。其实《山海经》并非由一人完成,而是集合了多人的文稿才凑成这本奇书。那最早一版的内容又会是什么样呢?
《山海经》是中国上古文化的珍品,自战国至汉初成书至今,公认是一部奇书。
说《山海经》是一部奇书,在于在三万一千字的篇幅里,记载了约四十个方国,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条水道,一百多个历史人物,四百多神怪畏兽。
《山海经》集地理志、方物志(矿产、动植物)、民族志、民俗志于一身,既是一部巫书,又保存了中华民族大量的原始神话。因为它开中国有图有文的叙事传统的先河,它的奇谲多姿,形象地反映在山海经图中。
古代印刷没有现在这么方便,但大多有图有文,《山海经》也不例外。一千五百多年前,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有“流观山海图”的诗句,晋郭璞曾作《山海经》图赞,在给《山海经》作注时又有“图亦作牛形,在畏兽画中,今图作赤鸟”的文字,可知晋代《山海经》尚有图。
而且,在《山海经》的经文中,一些表示方位、人物动作的记叙,明显可以看出是对图象的说明。如《大荒东经》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又如《海外西经》:“开明兽…东向立昆仑上”等等)。
可惜这种有图有真相的陶的山海经图并没有流传下来,早已经失佚。除了知道最初的《山海经》有图以外,如今的《山海经》也被修改的面目全非,难辨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