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击“淫祠淫祭”一事,看宋朝是如何引导社会风化的?

从打击“淫祠淫祭”一事,看宋朝是如何引导社会风化的?

首页角色扮演山海经之妖巫大战更新时间:2024-05-09
对宋朝的偏见

很多人对宋朝有着一定程度的误解,认为这个朝代“积贫积弱”。这样的观点的论据是,首先宋代国力上不如汉唐那样殷实,有开疆拓土的丰功伟绩;另外国土上宋朝也没做到统一,长期受辽国和金国的欺负。“檀渊之盟 ”、“靖康之齿”、“崖山亡国”......这些宋朝留下的标签,给后人的印象太深刻了。

宋朝真的如此不堪么?当然不是,上面提到的问题,都是从政治学的角度去看的,若是改变一下视角,会发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大宋。宋朝的经济不但不弱,其实还非常的富有,明朝时期的财政收入只有北宋的三分之一,宋朝的国库更是秒*唐朝。由此可以看出,宋朝绝对不是一个贫穷的王朝,一直被后世所诟病的金国“岁币”,其实只占中央财政的2%而已。

除了经济,宋朝的社会文化更是高度发达,甚至达到封建社会的顶峰。严复这样评价宋朝:

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故不俱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是八九可断言也。

陈寅恪与严复的观点很相似,他认为: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将必复振。

孔子时期的儒家文化,在后世很长一段时间只能到达帝王和贵族阶层,由于古代知识传播成本非常高昂,所以儒家的思想是没办法渗透到平民百姓当中的。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家族、伦理、道德等儒家思想,其实是从宋代流传下来的。

儒家文化的再次兴起

宋代的社会结构和唐朝一个很大不同点是,没有了豪族阶层。自唐朝安史之乱后,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变,战乱迫使北方人口大面积南迁,这就孕育了江南这个新的经济中心。政府有了外在的经济助推,也就拥有了打压豪族的资本,最后豪族这个存在了千年的势力,慢慢的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到宋朝建立后,这已经是一个平民社会了,皇权,士大夫与平民百姓,三者成为了国家的主要组成形式

宋朝宋太祖赵匡胤建国之初就定下了重文轻武的国策,他告诉子孙“不得*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足见对文人的尊重程度之高。在国家的重视之下,宋朝的文人大批崛起,儒家文化以理学的形式再次兴起,最著名代表人物为周敦颐。到南宋时期,朱熹成为了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理学儒家理念成为了后来元、明、清三代的官方哲学。

为了提高民间的文化教养,宋朝政府非常重视地方教育。宋仁宗时期开始在州、县两级建立学校,教材由国家统一颁发,同时从地方选拔教师人才,经过中央审核后再上岗任职。当时乡绅官吏们也加入到创办学校的队伍中,于是各地私塾纷纷建立起来。可以说,宋代开创了全民受教育的先河。

就在赵家天子轰轰烈烈开展百年教育大计的同时,一个重要的民间现象却成为了拦路虎。

“淫祠淫祭”的弊病

没错,这个拦路虎就是“淫祠淫祭”。何谓“淫祠淫祭”?就是指不合礼义而设置的祠庙,邪祠,和违背社会道德的祭祀活动。“淫祠淫祭”的历史很悠久,神话《山海经》中就有这样的故事,“启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说的是夏朝开国帝王启以三嫔为人祭,从“天神”处换来了天乐《九辩》《九歌》;《甲骨文合集》中也有以羌人为祭品的记录。

到了周朝时期,有文字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西门豹的人,到邺城当县令,当地的巫师伙同两个乡绅大户,编造河神吃人的故事。他们扬言说,河神要在每年三月十五日这天娶一个新媳妇,要不然就要降祸邺城。借由骇人听闻的谣言,他们坑害了无数少女性命,并借机榨取老百姓的钱财。后来谎言被西门豹识破,将三个坏蛋扔进了河水里,从此邺城和谐安定。这就是著名的“河伯娶妇”的故事

“淫祠淫祭”的现象由来已久,由于古代社会信息闭塞,知识传播成本高,所以民间多有未开化的民众,信奉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如果不将这些伪信仰打击掉,老百姓是很难接受正统的道德观念的。宋代吴兴(今浙江)地带有恶神掠夺妇女的传说,人们因为惧怕他反而将这个恶神供奉起来。

另外,随着历史的进步,人们的道德水准也开始发生转换,曾经被万人供奉的英雄,到了当代的道德标准里,也许已经站不住脚了。白起是战国时期的高级将领,他曾因为“长平之战”的胜利,而成为秦国的英雄。这场发生在赵国境内的战争,以赵国兵败,40万士兵被白起当场斩*而结束。白起手上沾满40万人的鲜血,却被后世奉为神明一样,直到唐代时民间都还在供奉他。这种“淫祭”现象任其存在的话,就是在向世人暗示,作恶多端的人反而可以得到崇拜,这种错误观念害人不浅。

只有官方出面,以统一的社会道德标准,干预良莠不齐的民间祭祀活动,去掉旧的愚昧信仰,给某些神赋予合法性,民间的祭祀之风才会越发清冽。进而“一道德一风化”的理念才会推行开来。

宋朝如何对付这头拦路虎?

为了让统一的道德风气渗透到民间,政府联手士族大夫们对“淫祠淫祭”大加整顿。宋史上对此记载很多,最为著名的有以下几处。

“陈公弼又知虔州雩都县,毁淫祠数百区,勒巫觋为良民七十余家”

陈公弼是北宋时期的官员,他在任云都县县令时,当地的巫师巫婆每年搜刮百姓的钱财祭鬼,把这叫作“春斋”,他们说不这样做就会发生火灾。百姓谣传有穿红衣的三个老人带来火灾。陈公弼禁止了这项活动,百姓不敢犯禁,火灾也没有发生。陈公弼毁掉的不合礼制的祠堂上百个,勒令巫师成为农民的有七十多家。等到陈公弼免官离开,当地父老送他出县境,流泪说:“您离开我们,穿红衣的老人又会出来了。”这个陈公弼为人非常正直,一生嫉恶如仇,所以深得百姓爱戴。自称轻易不为人写歌功颂德文章的苏轼,担心他的事迹被后人遗忘,还破例为他写了《陈公弼传》。

《宋史·王嗣宗传》中记载:城东有灵应公庙,傍有山穴,群狐处焉,妖巫挟之为人祸福,民甚信向,水旱疾疫悉祷之,民语为之讳“狐”音。前此长吏,皆先谒庙然后视事。嗣宗毁其庙,熏其穴,得数十狐,尽*之,淫祀遂息。

王嗣宗是宋太祖时期的状元,一生不相信鬼怪,为人光明磊落。他在邠州(今陕西一带)做官的时候,听说城东面有个灵应公庙,山脚下还有洞穴,一群狐狸就住在里面。当地的巫师称狐狸可以影响人们的祸福,所以遇到旱灾、水灾或者疾病瘟疫的时候都要向狐仙献礼祈祷。之前多任地方官,都要特地来拜访狐仙后再处理公事。然而王嗣宗不相信这种东西,他命人拆毁了庙宇,放火烧了狐狸洞,熏出十只狐狸,都给*掉了,从此当地“淫祀”之事就此平息了。

《宋史·本纪·徽宗》:“壬申,毁京师淫祠一千三十八区”

宋徽宗时期,在都城京师,也就是今天的开封市,就一举摧毁了“淫祠”,一千零三十八处。足见当时政府的力度之大。

总结

宋代一朝经过三百余年的道德教化,将民间的民风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成为后世参照的行为典范。正是这个时期的努力,才让社会行成了伦理的统一性儒家思想才有机会渗透到民间,最后成为了中原地区,乃至整个汉文化圈的道德标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