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世观念大发展,地府十日游,各种景点丰富你的人生
从本期文章开始,时间的列车行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小编带各位读者来看一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丧葬文化有何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和佛教都大行于世,影响力及于社会各个阶层。
灵魂不灭、因果报应、鬼神显验、肉体飞升等迷信观念,成为极其普遍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其规模、声势和影响大大超过前代。其中,酝酿几朝几代的灵魂不灭观念更是深人人心。
道教集传统迷信之大成,把民间的巫术神仙说、谶纬说、卜筮符咒糅合提炼,把鬼和怪说成尘世中的普遍存在,以致于在当时形成了“山无大小,皆有神灵”的风气;
清 绣像搜神记
佛教也不甘示弱,自从传入中原以后,又向中国人灌输了诸如佛祖、菩萨、罗汉、天王、诸天、伽蓝神、阎罗王、观世音、恶魔、夜叉、罗刹、饿鬼等等概念,还有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等观念。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人的来世观又有了较大的发展,死后世界也开始建立,并且日益完善,随之而来的是大批有关鬼神传说的小说出现和流传。
鲁迅先生云:“中国本来信仰巫,秦汉以后,神仙之说开始盛行,汉末时期又大为流行巫,有关鬼的学说越发火热;恰巧碰上小乘佛教也流入中国,逐渐显扬流行。凡是这些,都是宣传鬼神,称赞述说灵异,所以自晋代到隋代,记载鬼神灵怪的书特别多。”
晋人葛洪说:“鬼神之事,著于竹帛……不可胜数。”
这类鬼神志怪的代表作有干宝著《搜神记》、颜之推《冤魂志》、刘义庆《幽明录》和《宣验记》等等。
一些文人即使不信鬼神,为世风所驱,亦难免技痒而为之一试,陶渊明作《搜神后记》便是如此。陶渊明本人并不迷信鬼神,还曾经写过“大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世间有松乔,于今定何间”的诗句,但他对鬼神传说颇为喜爱,据说他“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为此续作《搜神记》。
地府形象
此外还要感谢一批文人志士,佛家的地狱观念在他们的笔记小说中得到了表现,比较著名的是刘义庆《幽明录》中“赵泰”、“康阿得”、“石长和”和“舒礼”等条所载的有关地狱的传说,尤其以“赵泰”条为突出。
“赵泰”条称赵泰一日忽然心痛暴发而卒,十天以后又复苏,向人们述说了地狱中的所见所闻,这次观光之旅可谓精彩万分:
【小一号】……初死时,有二人乘黄马从兵二人,但言捉将去,二人扶两腋东行,不知几里,便见大城如锡铁崔嵬,从城西门入,见官府舍,有二重黑门;数十梁瓦屋,男女当五六十,主吏着皂单衫,将泰名在第三十,须臾将入,府君西坐断勘姓名,复将南入黑门。一人绛衣,坐大屋下以次呼名前,问生时所行事,有何罪故,行何功德,作何善行,言者各各不同。
(此为节选,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找来全文阅读)
《幽明录》中“康阿得”条写到地狱有铁床、刀山剑树、赤铜柱,并称地狱凡十狱,各名“赤沙”、“黄沙”、“白沙”等。
幽明录
“石长和”条云在去冥司的路上奉佛者行大道,余者则走棘路,“道两边棘刺皆如鹰爪”,人行棘中“如被驱逐,身体破坏,地有凝血。”
与《幽明录》一样,《法苑珠林》卷一地狱部也描绘了这种阴森恐怖的地狱,“夫论地狱幽酸,特为痛切:刀林耸目,剑岭参天,沸镬腾波,炎炉起焰,铁城尽掩,铜柱夜燃。如此之中,罪人遍满,周樟困苦,悲号叫唤。牛头恶眼,狱卒凶牙……”句式工整对仗,形容丰富可怖,极力描写出了这一时期人们心目中的地狱,反正是怎么吓人怎么来,追求能达到治疗小儿夜啼的效果。
法苑珠林书影
“舒礼”条描写了太山冥司,其中有福舍,为僧人死后居住的地方——数千间瓦屋,皆悬竹帘,自然床榻,男女异处,有诵经者,呗偈者,自然饮食者,快乐不可言;而生前有罪者则备受酷刑。巫师舒礼因有*生罪,该上“热熬”,太山府君“使吏牵著熬所,见一物,牛头人身,捉铁叉,叉礼著熬上,宛转,身体焦烂,求死不得。”
如上所述,迷信和鬼神观念如此发达,如此深入人心,读者可能会猜想这一时期的丧葬以厚葬为主流。但是,实际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普遍的趋向是薄葬。魏晋南北朝时期丧葬文化以薄葬为主,小编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所提及,当然,这种薄葬是相对于其前、后时代而言的。至于原因为何,我们之后再说。
这一时期厚葬之风虽然不盛,但也并未消失。有的文献记载南北朝人盛行薄葬之风,如史称北燕冯素弗“车服屋宇,务于俭约”,死时也是薄葬,在墓中仅放置一些实用器皿、礼仪文物。然而我们从考古资料中看到的却完全不同于文献记载。
铜鎏金木芯马镫 冯素弗墓出土
据报道,该墓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随葬文物,其中有外施彩绘的漆棺残片,镂孔山形金饰片和喇叭形金器,陶、铜、铁、玉、漆、玻璃等器500余件,其奢华的程度令人瞠目结舌。小编不禁怀疑,难道这就是有钱人的薄葬?
当然,文献资料也载有南北朝人厚葬的情况。如《吕纂载记》云:即序胡安据盗发张骏墓,见骏貌如生,得真珠簏、琉璃榼、白玉樽、赤玉箫、紫玉笛、珊瑚鞭、玛瑙钟,水陆奇不可胜纪。
北魏贵族更是普遍追求厚葬,“棺厚高大,多用柏木,两边作大铜环钮。不问公私贵贱,悉白油络幰轜车,迾素矟仗,打虏鼓,哭声欲似南朝。传哭挽歌无破声,亦小异于京师焉。”
文成帝时,更是“国家营葬,费损巨亿”。
朝廷对王公显贵之家的丧事还大量赏赐财物,以助其隆丧。如任城王元澄神龟二年死,朝廷拿出布一千二百匹、钱六十万、蜡四百斤,作为丧礼的费用,并赐给东园制作的葬器、棺材及朝服一套、御衣一件;由大鸿胪监办丧事,下诏命文武百官参加丧礼,元澄下葬时,仪式极为盛大隆重,胡太后亲自送葬到郊外。
任城王元澄事见于《魏书》
因此,虽然魏晋南北朝时期以薄葬为主流导向,但是并不意味着厚葬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绝对不存在、已经销声匿迹,希望读者们能够辩证对待丧葬文化的发展脉络。
感谢大家的阅读,我是作者良木,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们的头条号苏家酒窖,每天都有最有趣的文化资讯~也欢迎评论留下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哦!如果你有想进一步了解的传统文化内容,也欢迎留言告诉我们,小编会为你“定制”哦!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