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象派 ” 绘画技巧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艺术表达方式。 自其诞生以来,便对现代艺术产生了颠覆式的变革。 印象派画家用光与色来认识世界,并用光与色来描绘世界。 而突破了写实的描绘手法。 同时,在印象派的描绘手法上,还强调主观感受的表达,是主观对客观的一种思想和体验。 文学印象主义在印象派绘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文学印象主义对于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打破了传统的叙实的写作结构,而重点在于营造印象与情绪化的主观氛围。 在文学作品之中,印象主义所描绘出来的景色往往是非真实的,而是经过了主体加工的,拥有极强的情绪感染力。 同时,文学印象主义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便是, 利用模糊不清的片断式的描写,来进行整体的构图。 印象美学不注重局部的细节,而重视整体的感觉。 在印象派的文学之中,景色和场景往往是朦胧的,带着主观情感和感受的。 这是文学印象主义的一个特征。
文学印象主义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使用得较多,而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大多采用写实的手法。 尤其是当代的主流作家,比如莫言、贾平凹等人,均将笔墨聚焦到乡土上,而似乎与带着想象色彩的文学印象主义有一些出入。 直到郭敬明等人的幻想式的文学作品以不合主流的方式强势崛起,我们才找到了文学印象主义在中国文坛的落脚点。
诚然,《幻城》 这部作品还不够成熟。 其之语言还不够深刻。 况且,《幻城》当中所描绘的故事也太过于脱离现实了。 然而,我们不可否认,《幻城》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风靡全中国, 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因为《幻城》这部作品当中的情感细腻, 贴切。 当中对爱情的叙述,对寂寞、孤独的描绘,与年轻人本身的特点极其吻合。 而且《幻城》这部作品当中的想象和宏观世界,都对年轻的读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幻城》这部作品的思想深度使其绝不能成为经典之作。 然而那其中所凝聚出的想象之力,却使得任何读过这部作品的人,都不会忘却。在《幻城》这部作品之中,隐隐能够发现一点文学印象主义的痕迹。 这点痕迹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第一,《幻城》不注重细节的描述,而进行宏观整体的布局。 第二,《幻城》这部作品是完全凭借想象建造起来的,而这些想象又带着作者的情感投影。 第三,《幻城》的景色和场景描写常常采用光与影的手法,用对比鲜明的色彩对场景进行构筑。 在这三点上,来分析《幻城》这部作品当中的印象美学的运用。
《幻城》当中的“印象派”绘画技巧的运用
(一)与“印象派”绘画技巧相似,《幻城》在场景上进行宏观描述。
《幻城》当中构筑了一个虚幻的神界 。神界临于凡尘之上 , 分为冰族与火族两个世代对立的城池。 作者对于神界的幻想其实正是与作者对于成人世界和上层社会的幻想是相照应的。 我们必须得考虑到,郭敬明写作《幻城》的时候,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 他用他的文字和语言来表述他的思想和他的感情。 郭敬明用他的语言和他的作品,来表达他的想象。 而他最美的想象,便是对上层社会的想象。 所以,在它的《幻城》之中,将故事背景设定为凌驾于凡尘之上的神界。 同时,《幻城》 这部作品,并不注重局部细节的描写,而是通过片段式的叙述,来进行宏观的构图。 这种宏观的构图形式,是印象派的典型的手法。 文学印象主义不意于据实的描绘场景,而将重点放在整体感的描绘上。 描绘出来的景象往往充满着丰富的感情,是主体对外在的投影。
《幻城》当中所描绘的世界至少在构图上是宏大的 。 而这份宏大又不同于《西游记》的壮美。 在《幻城》当中,场景是朦胧的。 作者描写道:“我颠覆了一整个世界,只为了摆正你的倒影。 ”这部作品当中,作者并不曾从细节上去雕琢世界,而只是一开始便以一个宏观的视角, 去描绘一个印象中的神界。 或者是因为作者本身的见识问题,或者是故意为之,或者是受到国外同类作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幻城》当中从来都是进行细节的雕琢。 他所描绘出来的景象都是笼统的,印象的,宏观的。 以作者的年龄而言,也没有办法向莫言等人一般去过多的描绘生命和生活的细节,而只能够另辟蹊径。 对他而言,突破点在于情感与语言。 为了弥补世界架构上细节的不足,便只能从文学印象主义方面寻求借鉴。 作者借鉴了文学印象主义的宏观架构的模式,而不去过分的强调细节。
(二)《幻城》的场景当中,带着作者的情感投射
《幻城 》所描绘给我们的便是一个冰与火的世界 ,一个绚丽的世界。 然而,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畅销书,并创下数百万的销售神话,其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幻城》这部作品之中的感情。 是一种忧伤、细腻、寂寞而青春独有的感情。 这种感情融入在《幻城》这部作品中,融入在这部作品所构筑的世界中。 作者在作品中描述到:“瞳孔深红色,于是世界沉入黄昏。 头发银白色,接着天地升起黎明。 无数只飞鸟离开,无尽的大雪回来。 我知道你站在我背后,安静地站在背后,点燃了一整个重楼。 ”作者将年轻的爱恋的情愫融入到了整个的小说的世界之中。 情绪之中流露出淡淡的悲伤。 作者不是在单纯的描绘世界,也是在描绘情感。 情感,也成为了作者借以构筑世界的一条线索。 毕竟那是一个想象的世界,是一个凭空幻化的世界。
在这部作品中, 世界不再是遵循常规的自然规律而排布,而是依据作者的情感来排布景象,以及安排景象之间的变换。 作者写道:“那些绵延的烈火,温度诅咒了每一寸大地。 汹涌的潮水翻涌上滚烫的堤岸,沿路冲刷,沿路焚毁。 谁是谁的束缚,在断开一千里的命脉里固执着传承。 ”这种描述手法,实在算得上是文学印象主义常用的手法了。 况且这部作品的玄幻题材,更时给予了作者很大的便利。 小作者能够完全的依照心中的情感来随行的布置景色,并使得情感极尽渲染,产生浓烈的感染力。
作者写作《幻城》的时候,正处于青春年华,朦胧爱情当中。 作者对于爱情的朦胧的向往,全都投射到了作品当中。 况且,作品当中以浓烈的笔触来反复渲染离愁别绪。 而这种哀愁想来也是作者本身生活情感的反射。 更主要的是,作者将这种情感的反射,全都融入到了场景当中,融入到了各项元素当中。 而这正是印象美学最为重要的特征。 在《幻城》当中, 风景不再是单纯的风景本身,而是生命情感的反应。 情感全都融入到了字里行间。
(三)《幻城》的景色描绘当中常常拥有鲜明的色彩对照
《幻城 》当中所描绘出的景色已经动态的景象 ,常常拥有鲜明的色彩对比,使用了光与影的相对照的手法。 作者在描写到:“前方有光,有雪,有终年未散的大火。 烧尽天空露出的阴霾。 你在前面等我,等过了三千个绿色的夏天。 ”作者这里提到的“大火”、“雪”、“光”这些元素,便是文学印象主义通常会使用到得元素。 作者捕捉到了那一瞬间的灵感,用带着诗意的文字将这些元素连接在一起。而“火”、“雪”、“光”,这些元素本身又是模糊不清的。 这种转瞬即逝的,模糊不清的元素, 便作者及时的记录了下来,转化了有情感的场景。
作者又描绘道:“一挥手送别了整座无雪的城,再挥手点燃了整面无风的湖。 ”作者完全依据自身的情感来描绘场景。 这实在与印象派太过类似了。 在印象派之前,画家们相信色彩和场景都是固定的。 而印象派出现之后,认为可以通过自身的情感来调整外在的景象。 外在的景象全是内在情感的投射。 这一点倒是与现象学的观点有点类似。
到了郭敬明的笔下, 则将这种设想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挥。 在他的幻想的世界里,景色完全的打破了自然的规律,而完全的凭借着感情去安排景色。 在莫奈的《日出》中,将简单的日出的场景描绘成了色彩斑斓的,带着浓重的情感的无比灿烂的景象。 而郭敬明的《幻城》则是完全的打破了固有的景象,将一座城,或者一个平凡得场景,完全的幻成了情感。 而在这份幻化之中,又巧妙的使用了光、色等元素。 他对光、色得运用,使得他所描绘出来的景象充满了迷离的色彩,带着丰富的色泽。 而这种绚美的色彩,带着极强的感染力,能够对读者产生深刻的感染。
小说构筑了一座冰的城池,和一座火的城池。 冰得世界和火的世界的对立,是小说之中最为主要的对立。 这种对立是通过色彩的对立来表现的。 “冰”与“火”,是如此色彩鲜明的两种元素。 这种元素的对立,强化了小说在读者心中的印象。 小说当中的画面极其斑斓,色彩极其鲜明。 这也是这部作品能够在读者心中印象深刻的原因。
固然,在《幻城》这部作品中,能够寻到“印象派”绘画技巧的踪迹。 然而,我们需要区别的是,西方的文学印象主义因为不愿意照搬现实的场景,而对其进行色彩的加工。 依随情感, 对作品当中的场景进行相应光与影的强化。 这种对场景的抽象和加工,肯定比照原样记录现实来得更加的困难。 同时,文学印象主义也不满足于现实场景的平板的描摹,而依据想象对场景进行突破。 文学印象主义是文学家们的主动突破。
只是,在《幻城》当中,作者由于年龄和生命体验的局限, 而没有办法具体的描绘细节的场景,所以,其不得不采取印象派的绘画描述。 作者在这种印象式的描绘中发挥其想象的天赋与特长。 同时,作者也通过这种印象式的描述,来逃避对具体场景的描述。 这是作者与那些西方的文学印象大师的本质区别。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