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登武胜驿的社火

永登武胜驿的社火

首页角色扮演神剑诀九灵神域手游更新时间:2024-06-05

首届永登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学者作品系列展播:

永登武胜驿的社火

作者:王治顺

武胜驿是永登县的一个大镇,幅员辽阔。部分村社没有闹社火的风俗,如镇政府所在的武胜驿村就是这样。武胜驿镇已过世的原村党支部*陈得贵对此问题的解释是,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武胜驿村、金嘴村历来不闹社火,闹了社火反而会引来雹雨。听说金嘴村古时有喇嘛念经一说,兑角村也是不耍社火的,据兑角村龙德瑞说,民国之前是皮影子,民国初开始引进秦腔,而在大部分村社都有闹社火的习惯。

闹社火,又称“耍社火”,是春节期间民间组织的自演自娱的民俗活动。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 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 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 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 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 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使祭把社火的仪式逐渐增加了娱人的成分,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民间娱乐活动。

永登的西北角武胜驿镇小川地区历史悠久,物产丰富, 文化底蕴丰厚,自然环境优美,有鸡冠山金鸡降蝎子、樊梨花征西时的车场湾等优美传说,有海拔高、郁郁葱葱的奖俊岭,有声势浩大,烟尘滚滚,浪沙滔天的古战场,兰草村口的西峰堡,据说是明征西将军冯胜将军扎营驻军所在地,清雍正岳钟琪将军在此基础上筑台扎营,岳钟琪将军炮兵在此征战取得胜利,并得到雍正皇帝的嘉奖,并在沟口设香案迎接圣旨,古时向阳村称“香烟湾”,解放后以谐音改 名为今向阳村。向阳村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生活,县文化馆 曾经在这里征集到过新石器时期的彩陶。

话说民国时期,张得荫、张得华两兄弟在父 亲的带领下从永登县城南柳树南坡头出发,来到北乡金嘴香烟湾落居。这里虽山美、水美、人美,但人们的生活方式十分单调,他们父子三人的到来为本地人民带来浓厚的文化氛围。张氏父子三人召集群众组织起了这里的第一支社火队,向阳村的第一支社火队就这样产生了。向阳社火起初香火较少,有硬狮子、老虎、人熊、大头和尚戏柳翠,秧歌队、太平鼓(本地人称跳鼓)和姑娘(由男子扮演女子,着红绿衣裙,戴女子头巾,戴墨镜,手执扇子),后来加了滚灯、旱船,共有200多人。据说向阳的硬狮子头有40多斤重,没有大身量的人是耍不下来的。

耍狮子一般是跑四门、八门、十二门,由于狮子头太沉,耍不了二十四门的。除了最早玩狮子的就是张氏父子三人外,还有侯永德、蒲希林、包珍、侯春和、康斌,再后来就是鲁连栋、侯仓林。引狮子的有张进德、鲁连彪等人。向阳的社火还有一特色,就是夜里也能演,俗称为夜社火。夜社火主要内容是火把、跳民舞、跑滚灯等项目。

小川兰草村,旧称乱草沟,连城末代土司鲁承基军事力量的参谋长王得位于民国14年建地方学校时,以“兰为王者之香”为典,改为“兰草村”。沟口有明清时期的西峰堡,有樊梨花征西时伐木的车场湾的传说。兰草村旧时庙宇繁多,有娘娘庙、马祖庙、土地庙、龙王庙、雷祖庙、本康及马荒的过楼子、拉托爷,红沟的关帝庙等。

兰草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盛产黄金,传说明洪武年间先辈人在凤凰山打洞背沙淘金,金子很旺盛,据说先辈人不用水洗,而是用簸箕簸出金子,可想金子多到什么程度。现在山上还有古人淘过金子的遗址,从南头的洞里进去可以从北头的洞中出来,整个凤凰山被先民掏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更是疯狂的淘过金子。此外兰草村还是人才济济的风水宝地,旧时念书人很多,有连城土司鲁承基参谋长王得位,解放后出了三位地级干部:王远成、王三连、康英等,近十年大学生每年考出七八个。本村庄以前就有金盆养鱼之说,村庄中有一涝池,以前常年储水,周围四围环山,内有三座土丘陵,形成三条金鱼,可谓是钟灵毓秀之地。如此灵秀的地方亦有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兰草村自古至今一直有的传统群众文化活动就是社火。

兰草沟对社火阵容的起源有自己独特的说法。他们认为社火是传统剧目《赵飞搬兵》的缩影。兵部侍郎杨波为保太子,令义子赵飞出城搬兵,为了避开奸贼李良的耳目,将兵士乔装打扮,混入京城,将轿子改为旱船轿救出了李娘娘,由徐延昭装扮的蛮婆子救出了太子,狮子、老虎、人熊、大头和尚戏柳翠等皆为了掩盖大将军的真实身份,跳鼓是将士们藏兵器的暗具,便于混入京城,是当时的行军之计,故为民间传奇,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传统的闹元宵的娱乐活动,也是兰草村传统的春节活动。

清末民初,有个叫王顺祖的村民将社火箱出借,将狮子、老虎头借给孙家湾。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进,兰草村初级小学教员罗大儒组织了秧歌队。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950年从孙家湾讨回了昔日借出的狮子、老虎头、大头和尚戏柳翠等头面道具,正式组成了社火队伍,起初有狮子、老虎、人熊、大头和尚戏柳翠、姑娘、秧歌队等项目。1952年到杨家沟滩迎接土改团进村而制了两面大鼓,打出鲁承基送给王得位的明朝朝廷赠脱欢的金绒绵绣的龙凤匾一面,闹社火时悬挂在兰草小学大讲堂正面为其标志。1953年因狮子进了魏邦英家被邪气冲撞暂时搁置。1955年年新增花鼓铃锣、跳鼓,社火的力量更为壮大。文化大革命除四旧立四新,金嘴人民公社成立了文工团,一部分社火道具包括龙凤匾上交给公社文工团,一部分分散给社员,兰草社火彻底散伙了。

1979年,兰草大队捐出引大入秦社员工资三3000元,由罗大儒牵头重整了兰草社火会,由王国祥雕刻了三官大帝。兰草社火狮子大小两川孺妇皆知。1998年、1999年连续两年进县城表演,受到了全县人民的欢迎。后来由于社火队内部矛盾重重,停几年闹几年,至2004年后再没闹过社火。

说起兰草村的社火,有很多传奇的故事,就拿狮子来说,与周边不同,兰草社火狮子是软狮子(有人写的文章中说成是硬狮子,这是不对的),此狮子头重达70多斤,头顶有九个旋纹疙瘩,称九头神狮,也就是道教中的九灵元圣。九灵元圣是太乙救苦天尊阁下的座驾。九头狮子一声吼,能够打开九幽地狱的大门,也就是地狱的最深层。九灵元圣是狮族的祖宗,在道教的记载中,九头狮子是道教尊神太乙救苦天尊的座驾。太乙救苦天尊身骑九头狮子去三界十方,救苦度亡。救苦天尊出现的时候都会:“乘九狮之仙驭,散百宝之祥光”。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尤其是农村社火都有一层神秘的色彩,据说兰草社火狮子头是永登县城一个姓王的人制做的,狮子不能随便进人家屋的,就如前文所说1953年因狮子进了魏邦英家被邪气所冲,狮子从四五米高的墙上跳出,摔死一人。还有1986年正月的最后一天,社火队来到8队下场演出,也是这天的最后一场,正当狮子低头摘绣球的当儿,围观人群中的一精神病妇女疯狂的冲向狮子,并骑在狮子脖子上。瞬间狮子带人就像脱了缰的野马,疯狂的冲向人群,横冲直撞。而在不远处旁边就是八九米深的沙沟,眼看就要跳下去,说时迟那时快,几个彪形大汉从狮子后面死死地拖住,才幸免一场灾难。但狮子还是没有恢复正常,到了土地庙门时任人们怎么推搡都没法让狮子顺利进门。情急之下,社火会的头儿们把阴阳、巫师都请来,神剑、神鞭、黑碗子一起上阵,俗话说,人急了奔神里,神急了哄人里,能上的土法子都上了,还是无济于事。这时的狮子却一跃跳过高墙,倒在庙里。人们揭起狮子头面,才发现把前面一个舞狮人摔昏过去了。事后,人们问舞狮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说,他不清楚。

从此社火就这样停了几年闹几年,直到2004年后就没有再闹过。社火开始出场和谢幕称作起将、谢将,起、谢将是有一定的顺序和规程,开始时从土地庙出来选一空地,设好香案,将三官大帝“请出来”正襟危坐,全体队员按报子、春官、班头子、蛮 婆子、西蕃喇嘛,九头狮子、老虎、人熊、大头和尚戏柳翠、秧歌队、跳鼓、旱船、姑娘、彩旗及其他人员等顺序依次跪拜在执事者(读祝文的先生)身后,开始念祝文,跪拜,鸣炮,这就算一年的社火正式起将了,第一天是三官大帝坐娘家和降香的日子,开始上雷祖庙祈福,其次就是三官大帝坐娘家了,说起娘家,就是答谢雕刻三官大帝金身的王国祥先生。答谢完毕就到本境内其他庙宇烧香祈福,祈祷各位神灵保佑今年庄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民安居乐业,四季平安。第二天社火就到各生产队演出,其间如有外村接社火者,就得到他村庙宇祭奠、演出。在每个生产队轮流演出后,最后再到出发时的庙外空地里举行和社火开始一样的仪式,跪拜、读祝文,好好的给三官大帝演一场,击鼓回庙,这就算谢将了。谢将后所击的鼓点跟行队的鼓点是不一样的,如谢将时击打的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八个字,据说这八个字能降住一切妖魔鬼怪的。出行队伍的鼓点是太平鼓点:“叮当,123456789 咚咚,1 咚咚,123 咚咚,12345 咚咚,1234567 咚咚,青龙头、黄龙玉,天爷阴了下大雨,下下下大雨,下下下大雨”。就这样反复擂鼓行军,其实这也是祈祷神灵天降甘霖。

兰草社火打鼓手最早者不知何许人,文化大革命后的锣鼓能手当属王国祥、汪耀坤,其后就数王治统、汪耀全了,尤其是王治统的打鼓手法,花点子加的相当完美,他打鼓感觉很轻松,节奏感极强,声音十分悦耳。打鼓也需要很高的技能,打不好的人只听到“通通通”的皮鼓声,高手打鼓声音非常清脆而又响亮,他在社火两次进县城都表现的很出色,当时各乡(镇)社火都集中在永登一中操场,兰草社火打鼓手一上场,引来了其他社火队人员的围观。

兰草社火软狮子解放后耍得最好的是马文仓。他耍的狮子能上三层桌子,人们最喜欢看的就是狮子上桌子了。只见一只威武的大狮子围着一张方桌不停的跳动着,做出挠痒痒的动作的同时显出一副非常乖顺的样子。一对怒目圆睁的眼睛却射出犀利而威严的光芒。兰草的软狮子不直接向前方直扑,而是以碎小的寸寸步 随着鼓点向左边“噌噌噌噌”几十下,然后左右脚从外向内环跳两下,再猛然跃起、蹲下,开始挠痒痒,嬉戏绣球,显得十分乖巧、可爱。玩够绣球后突然间跳起来,再向左舞起寸寸步,时不时还向引狮人伸出狮爪,就这样连续的动作。跑完四门后,狮子在引狮人带领下,来到桌子边,舞着舞着显出一副好像已经非常劳累的样子,趴在地上睡着了,那副憨模样若得众人喝彩。这时,引狮人着急了,只见他撸起袖子挥着拳头对着狮子的头“哈”的大吼一声,猛击下去,狮子好像惊醒了似的,赶紧又舞了起来。随着引狮人的指挥,狮子越舞越精彩,只见它“嗖”的一声就跳到了桌子上,与引狮人互相舞动起来,狮子前身跳下桌面外,后半身还在桌子上,做着叼绣球状,叼好绣球后,顶头者配合后边的人向后纵身一跃,又跳到桌子上,顶在后面的壮士架起狮子前半身,直立在桌子中央,环视四周,时不时打转着眼珠,雄威的头饰,金黄色的鬈发,在1米见方的方桌上既壮观,又惊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顶狮子头的就数马明山了,其次就是赵永福。狮子玩得好不好,关键就看脚下的寸寸步和头转的圆不圆。可惜现在这头威武的雄狮静静地躺在庙里再没有昔日的雄威了。

玩好一场舞狮引狮人也是很重要的,必须武功要好,还要配合鼓点和顶狮人的动作,实属不易。开放后兰草引狮的人也并不多,常引狮者就是陈武德、王生元等。兰草社火狮舞的引狮人,头戴尖尖帽,茬茬胡子,一副胡人打扮,和普通狮舞中引狮人中原武士装束截然不同。介于永登社火狮舞中硬狮子舞和普通狮子舞之间。

武胜驿这片热土上,还有三庄村、聂家湾村、石门岘村的社火中都有狮舞,引狮人装束有中原武士,也有胡人。

社火舞狮作为传统社火这一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为人们提供了很多娱乐,同时也具有很多神秘色彩,有许多传说和轶闻。随着新的娱乐形式的兴起,社火慢慢地退出了大众的视野,喜欢社火的人群也越来越老龄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发掘和研究这 一民俗文化,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创新这一形式,将成为我们面临的课题和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作者:王治顺,系武胜驿镇教师。业余爱好广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