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搭巴
温馨提示:本文有剧透!
9月初,电影《神弃之地》(The Devil All the Time)在北美院线小范围上映之后碰到的一个问题,不在于电影本身,而是片中演员们的“人设”。(注:本片在9月16日于网飞平台正式上线)
《神弃之地》海报
Inverse网站的影评最能代表该片为何“路人缘”尽失的原因:很难想象,“荷兰弟”赫兰德的第一部非漫威电影里居然没有抖一个包袱。当我们习惯了他喜剧的那一面之后,观看这样一部沉重的电影,想要放松的心愈加沉重了。
《神弃之地》在烂番茄上的专业评分仅有68%
的确,如果单看演职员表——汤姆·赫兰德、罗伯特·帕丁森、比尔·斯卡斯加德、塞巴斯蒂安·斯坦——如此众多的“小鲜肉”汇集在一部电影里,会想当然地以为这又将是一部与超级英雄有关的电影,但万万没想到,这些年轻人试图通过该片扩展自身的戏路。
只是,这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真的适合他们吗?
上海译文出版社版《神弃之地》
小说《神弃之地》出版于2011年,作者为小说家唐纳德·雷·波洛克(Donald Ray Pollock),系其首部长篇小说,该书出版之后,就有书评人赞之有“科马克·麦卡锡风格”,并入选2012年《出版人周刊》年度十佳图书。
事实上,无论是小说本身,还是导演兼编剧安东尼奥·坎波斯(Antonio Campos)的改编,都充满了对于麦卡锡作品的致敬,其中的暴力元素像极了《老无所依》,但给笔者的印象也就停留于此。
神棍、恶棍、凋敝的美国南方小镇、愚信却虔诚的信徒、悲剧的原生家庭、阳刚却冲动的大男孩……凡此种种,都是熟悉的麦卡锡配方,只是最终拼贴在一起,尴尬地合成为一种虚无。
《神弃之地》剧照,成年后的Arvin(汤姆·赫兰德 饰)
从“二战”讲到“越战”,《神弃之地》试图批判美国文化里的野蛮与侵略性,揭示美国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和宗教狂热,然而电影对于所谓的美国硬汉刻画仍然是模式化的,即这些人本身都有着毁灭与自毁的倾向,他们不擅长表达情感、释放情绪,一代接着一代都通过拳头解决问题。
本片的主旨就在一头一尾的两句台词里。
父亲Willard(比尔·斯卡斯加德 饰)与儿子Arvin
电影开始后不久,父亲Willard如此这般教育儿子Arvin,他在痛打了一群偷猎者之后对其子说:“这世上净是些混账东西。”如此这番“言传身教”的原因在于,他们作为小镇的外来者,Arvin经常受到同学们的欺负,Willard的言下之意便是,男人就要靠自己的拳头赚得名声。
警长Lee(塞巴斯蒂安·斯坦 饰)
而在电影临结束时,Arvin回忆起警长Lee对他说的一句话:“有些人生出来,只是在等哪天被埋掉。”这种突然出现的总结性台词,看上去只是在表达波洛克或坎波斯的观点——一种个人对于所谓的“白垃圾”的观点。(注:white trash,美国英语里对美国南方乡村地区白人的贬称)
两个多小时的电影里,似乎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如果说Arvin轮回着他父亲Willard的暴力悲剧,那么Arvin的继妹Lenora也同样轮回着她母亲的悲剧,她俩都被不同的传教士所骗失了身。
《神弃之地》剧照,传教士Preston(罗伯特·帕丁森 饰)
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被困在了从南俄亥俄到西弗吉尼亚的土地上,他们无法走出这片乡村,唯有通过信仰、酒精或变态的想法来麻痹自身。
正因此,在为数不多的好评里,有一条显得如此“针砭时政”——《神弃之地》是一部为现在的我们量身定制的电影,它真实反映了我们当前所处的困境(出自slashfilm网站)。细究起来,这句话本身就很有意思,一部讲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电影,真的如此“贴近现实”吗?
《神弃之地》的缺点是很明显的,比如它过于生硬的概念先行。但只要放下“新一代蝙蝠侠”、“蜘蛛侠”、“冬兵”之类的预设,本片中的一众青年演员仍然值得肯定,赫兰德、帕丁森等人继承了英国演员的优良传统,他们在片中惟妙惟肖的美国南方乡村口音,至少令笔者信服,他们的确在演绎一段关于美国的往事。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丁晓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