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11 月 30 日,两个网页游戏悄悄上线。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The Big Bell Test( 大贝尔实验 )。
街机积分模式,玩儿法简单,画面干净。
虽然第一眼看上去不是什么王者爆款,但它们的影响力,可一点儿不比 DOTA、魔兽、王者荣耀低!
上线两年,这俩游戏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超过 10 万名玩家。
在全球排行榜上,第一名的成绩已经超过百亿( 一局游戏大概能得 5000 左右,玩了多少局,你们自己算 )
游戏积分排行榜
而这 10 万名玩家成千上万回合的操作过程,全都被记录下来,用于证明爱因斯坦的一个理论错误。
对, The Big Bell Test 诞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认定爱因斯坦的错误。
故事,要从物理学江湖的两个不同的门派说起 —— 经典物理 和 量子物理。
在当时,经典物理的掌门,正是爱因斯坦。
两大顶梁派系,必定免不了派系之争。
爱因斯坦对另一个门派掌门人 —— 波尔所提出的哥本哈根诠释提出了质疑。
粒子的状态是他们辩论的主题。
(注意:本文为了粗浅、易懂的阐述相关理论,下面的形容可能有极其不严谨的地方,专业大佬勿喷 )
简单来说,波尔认为两个粒子在被观察之前,是活动,不停变化的,只有在被观察的那一刻才会定型成固定的模样。
打个比喻,《 玩具总动员 》差友们都看过吧?
小主人安迪的玩具,在没人的时候都会 “ 活 ” 过来,但是人一出现就会马上恢复玩具的模样。
这些玩具,就是波尔设想中的粒子。
而在此基础上,一个粒子要是衰变成了两个小粒子,因为动量守恒,它们会处于量子纠缠状态。
量子纠缠结合哥本哈根诠释,得出的结论是——
两个小粒子 A、B 依然会不停相互变化,可想要确定谁是谁,我们只需观察 A 粒子的形态,此时 B 粒子就会马上收到传来的信息:“ 有人在看我们,快别动了! ” 粒子的形态即刻确定不变。
emmmmm,有点薛定谔的猫那个意思。
But,这个理论爱因斯坦不认同!
而因为理论基础不同,爱因斯坦认为两个粒子超过光速的传递信息速度,是不可能的。
唯一的可能是,A、B 小粒子在分离时,有些因素已经被影响了,就好比它们已经知道自己会受到观测,就会按照冥冥之中已经有的规则,完成变形,不再变了。
两派的理论各有各的道理,说实话,要是只打嘴炮,任何一方都就没有办法说服另一方。
直到贝尔出现,把它们拿到实验室,验一验不就知道了么?
来,关小黑屋,对两个粒子分别进行观测。
可能大家想问,观察到的都是结果,怎么判断它们中间是否变化呢?
这也同样是实验关键所在 —— 判断粒子到底是临时传递信息从而决定形态( 波尔的理论 ),还是,在观察前就已经固定了观察结果的形态( 爱因斯坦的理论 )。
最好的方法是,随机 !
于是游戏 The Big Bell Test 诞生了。
通过游戏,采集的玩家点击屏幕的随机样本,这样就可以对两个粒子,同时、快速、随机的进行观察,让它们根本来不及交换信息。
The Big Bell Test 游戏
哪怕 A 粒子和 B 粒子之间通信的速度超过了光速,来不及反应这种情况也有可能是存在的。
近乎绝对随机的情况下,如果结果是有规律的,两个粒子的形态完全不同,说明冥冥之中已有安排,爱因斯坦的理论成立。
而如果结果中,存在两个粒子的形态一样的情况( 还未来得及通信,另一端的粒子还没有改变就已经停止了运动 ),说明波尔的理论成立。
当然,最后的测试结果是后者,爱因斯坦的猜测被推翻了。
而这两个帮助科学家论证遗世难题的游戏,也突然一下光荣完成了它们的使命。
其实,单看游戏,它们俩都没有什么难度,能不能通关,全拼运气。
比如其中一个主题《 判断神谕 》。
玩家需要从两个符号中选择一个,如果和计算机选中的一样,就视为失败。。。是不是,毫无技术含量。。。
而《 穿越互联网城 》中,玩家只需要随机点击 1 和 0,不断前进,收集粒子符号,就可以通关。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玩家每多玩一局,随机的样本就多一份。
以及,它让更多物理学门外汉,发现了物理学的真正魅力( 对,我说的就是我自己。。。 )。并参与到科学的发展中。
其实,游戏在中国一直被视为学习的对立面。
但如果我们从小接触的,是像大贝尔实验这样的游戏,而不是一些毫无灵魂的玩意儿,可能一切都不同了。
大贝尔实验,或许真正的做到了为游戏正名。
图片、资料来源:
1. The Big Bell Test 官网
2. The BIG Bell Test—Global physics experiment challenges Einstein with the help of 100,000 volunteers,phys.org
3. vimeo:The Big Bell Test
“ 是你,证明了爱因斯坦的错误 ”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