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为群龙之首,法力无边,行云布雨,是古代神话中掌管水族的神仙。看似强大的龙王在《西游记》中,被孙悟空强借了铠甲和“定海神针”,又在《封神演义》中,饱受熊孩子哪吒的拳脚,连遭打击,形象扑街。
不过,失落的龙王在民间的香火供奉中找到了存在感,那么龙王真的香吗?
上图_ 央视版《西游记》里的龙王形象
其实,龙王是个外来户。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与凤、龟、麟并称“四灵”。西汉学者胾德在《大德礼记》中有称:“鳞虫之精者曰龙。”它变化无常,行踪不定,登天潜渊,无所不能。即便如此,龙的最初形象并没有“龙王”一说。
魏晋时期,大乘佛教传入中原。《大楼炭经》、《佛说海龙王经》《阿育王传》、《大方广佛华严经》等佛经存在着大量的“Naga”形象。在梵文中,“Naga”音译为“那伽”,本意为“蛇”。佛经的翻译过程中,中原僧侣将印度宗教中对蛇的敬畏与中国龙文化相结合,产生了全新的“龙王”。
东晋时,道教典籍《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录用经》中,描述了龙王虞渊降水救世的故事,可见外来的龙王和本土的龙文化产生交集,互为补充,颇接地气。
《西游记》共有100回,出现“四海龙王”具体形象的有17回。这个“龙王天团”的组成,还得感谢唐玄宗。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唐玄宗册封“四海龙王”,分别是东海广德王敖广、南海广利王敖钦、西海广顺王敖闰、北海广泽王敖顺。有了皇帝的册封,龙王总算把“暂住证”换成了“户口本”。和本土文化的顺利合流,龙王享受祭祀和供奉,也是落户应有的待遇。
上图_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俗话说:“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其中透露出龙王专司降雨的神职。商朝以后,中国进入了农业社会,雨水的多少关系到收成的丰歉。先秦时期,人们相信降雨靠的是雨师,共工、湘君、河伯等水神也有下雨的法力。西汉后,民间供奉赤松子为雨神。
在《左传》、《墨子》、《山海经》、《淮南子》等典籍中,也有“祈龙降雨”、“土龙祈雨”等记载,这种神通不过是龙的兼职。南宋文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坦言:“自释氏书入中土, 有龙王之说而河伯无闻矣。”“释氏书”指的是佛经。这番话表明魏晋时期龙王追随佛经来到神州之后,抢了河伯的饭碗,干起了专职雨神。
上图_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主要经典之一
雨神有风险,降雨需谨慎。佛教《华严经》云:龙王降雨“润泽周普, 地无停水, 亦无泥洹。”唐朝时,道教在四海龙王的基础上,增加了青帝、赤帝、白帝、黑帝、黄帝等五方龙王。佛道两家对龙王的竞相宣传,使唐朝将祭祀五龙列为国家祭典,民间争相修建龙王庙,祈求风调雨顺。
不幸的是一旦求雨不成或降雨成灾,有些地方就有“鞭龙”或“曝龙”的习俗。《哪吒闹海》中,四海龙王施展法力,水淹陈塘关,招致哪吒重生复仇。不论是现实还是神话,龙王得到差评,百姓很生气,后果很严重。龙王落了户口,当了高管,百姓用香火表达对它的认可和肯定。
上图_ 龙王 腾冲纸马
龙王的护法使命,一向鲜为人知。《西游记》中,组团取经的成员中,除了唐僧师徒四人之外,还有被人忽视的白龙马。事实上,佛经中龙王笃信佛法、守护佛陀的事迹比比皆是。《佛说众许摩诃帝经》中,一次,佛陀禅定时,碰巧“七日七夜降霪大雨”,龙王“自身缠绕七匝卯首上覆, 如伞盖相, 经七昼夜不动不摇”,自愿充当佛陀的保护伞。《杂阿含经》记载着龙王尽心竭力供养和保护佛塔的事迹。
受其影响,魏晋时期的道教赋予了龙王有护世救民之功。时至隋朝,佛僧费长房编写的《历代三宝纪》中坦言:“帝以国土调适住持无诸灾障,上资三宝,中赖四天,下籍龙王诸神佑助。”隋文帝对龙王也深信不疑,命人撰写护国龙王的名录,对每年的龙王祭祀极为重视,“诸所祈求帝必亲览”,对龙王救民济世的神力推崇倍至。唐宋以后,帝王封敕龙王、敇建龙王庙、祭祀龙王的行为层出不穷。
清朝帝王十分青睐北京黑龙潭龙王庙。康熙曾多次在此地祈雨,并“鼎新庙宇, 御制碑文以纪之”,雍正皇帝也来到黑龙潭,“致祷澍雨”,乾隆皇帝还加封黑龙潭龙王为“昭灵沛泽龙王之神”。官方评了龙王的“职称”,促使民间跟风效仿,为龙王信仰的推广提供了普世价值。
上图_ 龙宫水府图 元·朱玉
在百姓眼中,龙王意味着财富。先秦时期,龙就和珍宝挂了上钩。《庄子》曰:“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南梁任昉的《述异记》透露:“凡珠有龙珠,龙所吐者,……越人谚云:种千亩木奴,不如一龙珠。”木奴就是常见的柑橘。清朝学者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记述:“合浦向有得一龙珠者,不知其为宝也,以之易粟。”这些记载反映了龙珠的弥足珍贵。
佛教来到中国后,龙王多宝深入人心。《华严经》中说,海中有四大宝珠,具有“悉生海中一切众宝。若无此宝, 海中众宝悉皆灭失”的神力,宝珠被“娑伽罗龙王密置深宝藏”,而且神话传说中的龙王乐善好施,接济贫穷,因此,它在民间颇受欢迎。
上图_ 龙王出巡 据《点石斋画报》
敦煌莫高窟第85窟中,有唐末五代“波罗奈王国善友太子入海取宝记”壁画,描绘了印度波罗奈太子善友入海赴龙宫,向龙王求取如意宝珠的故事,画面精致,色彩绚丽,人物生动,令人过目不忘。另外,《全唐诗》中,提到“龙宫”的有近50首,其中有20多首是游寺览庙时的作品,诗人用“龙宫”表示“佛经密藏之地”。从中可以看出,龙王的文化内涵从物质层面延伸到了精神层面。
传统文化中,龙潜藏于大河深渊之中,幽暗静谧,神秘莫测,是藏宝的绝佳地点。此外,百姓经常祭祀珍贵财宝,用来取悦龙王,久而久之,龙王成了地地道道的土豪。人们羡慕多金龙王,憧憬美好生活,唯一能做的就是拜它、拜它、拜它。
上图_ 清朝的青石高浮雕龙壁
龙王初来乍到,非但没有水土不服,反而有户口、有职称,有工作,有钱财,还住上了“水晶宫”这样的豪宅,妥妥地“龙生赢家”。它和九州的政治、文化、宗教、艺术深度融合,发挥一专多能的技能,迎合社会进步的需要,迎来了自己的“王者荣耀”。
作者:计白当黑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沈梅丽 《古代小说与龙王信仰》
【2】周晓薇 《古代典籍中的龙王及其文化寓意》
【3】刘 博 《中华龙与龙王文化意蕴分析》
【4】吕洪年 《古今海龙王信仰概观》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