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江湖,你与徐凤年就差一把宝剑的距离

行走江湖,你与徐凤年就差一把宝剑的距离

首页角色扮演桃花剑圣官方版更新时间:2024-04-16

(本文转载自收藏拍卖杂志)

热播剧《雪中悍刀行》结束的第4天,想它!想它!

作为一部制作精良、快节奏的武侠剧,第一季就收拢了不少粉丝,光大结局就狂揽53亿播放量。小编这颗行走江湖的武侠心也蠢蠢欲动,多想像主角徐凤年那般,带上一件称手的刀剑去游历江湖。

剧中有江湖,有庙堂,有烟火,还有感人肺腑的父子情、兄弟情、姐弟情、主仆情……但最吸引小编的是剧中出现的各式兵器,名剑就不下数十把,如李剑神的木马牛、北凉王妃的大凉龙雀、桃花剑神邓太阿的十二把飞剑……

有道是“一萧一剑走江湖”,战国时期的韩非在《五蠹》中就已提到“游侠私剑之属”,由此可见,剑很早之前就和游侠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南宫仆射的绣冬和春雷

桃花剑神邓太阿的十二把飞剑

01

剑:侠所带兵,百器之君

虽说有“十八般兵器”的多元选择,剑因其实用性、装饰性、威严性和文学性在一众兵器中脱颖而出,被尊为“百兵之君”“短兵之祖”,可谓是行走江湖之必备良品。

剧中吕钱塘的赤霞剑

在剑的制造和使用上,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极高的技术,形成了“物开一仞为刀,两面开刃为剑,双刀相交为剪”的独特文化形态。

剑作为两用短兵器的一种,可刺可砍,构造简单,份量轻、形体薄,使用起来灵活方便,尤其适用于近身搏斗。

分为剑身和剑柄两大部分:剑身由剑刃、剑尖、剑锋和剑脊组成;剑柄由护手、提柄组成;剑身两侧的剑刃可用于砍*敌人,顶端的剑锋用来刺击。

02

古代名剑,历史传奇

囿于工艺水平和各地风俗习惯、审美偏好的不同,一开始铸造出来的剑比较短。随着工艺水平的不断提升,也为了区分匕首与剑,铸造出了50厘米以上的剑,被称为长剑。因为战乱频发、铁器易蚀等种种原因,现留存于世的古剑数量稀少,但每一把都极具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越王勾践剑

说起中国名剑,那就不得不提越王勾践剑了。作为国之重宝,以其罕见的菱形纹饰花纹工艺和精湛的青铜冶炼手段声动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自问世后,历经两千五百余年,于1965年12月在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重见天日。如今作为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正静静地躺在展厅,等待后人一睹芳容。

越王勾践剑

图源:湖北省博物馆

越王勾践剑出土时插在漆木剑鞘里,出鞘时纹饰依然清晰可见,剑面光滑明亮,毫无锈蚀,锋利异常,让人惊叹。考古队员曾对此做过测试,二十余层纸张竟可一划而破

剑长55.6厘米,宽5厘米,剑首向外翻卷呈圆盘形,内铸11道精细的同心圆,剑身满饰神秘的黑色菱形花纹,剑格的正面和反面分别用蓝色琉璃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整个造型显得高贵、典雅,在剑身正面靠近剑格处还刻有两行鸟篆铭文,意为“越王勾践,自作用剑”,无不在彰显着这把剑的主人尊贵的身份地位。

巴蜀鎏金虎纹铜剑

巴蜀鎏金虎纹铜剑

图源: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此剑在重庆巴县冬笋坝出土,名为巴蜀鎏金虎纹铜剑,属于巴蜀柳叶形剑。剑长39.1厘米,宽3.8厘米,青铜质地,产于战国时期。

剑茎短小扁平,表面有鎏金剑脊,两侧的剑刃曲线流畅,整体看上去像一片舒缓的柳叶,又隐隐散发着幽冷的*伐之气,人们仿佛能通过此剑穿透历史的迷雾领略到古代巴人尚武的雄姿。

嵌松石长剑

嵌松石长剑

图源: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剑铸于战国后期,名为嵌松石长剑。最为人瞩目的是它的长度,通长93.5厘米,是名副其实的长剑。宽5厘米,重0.75公斤。剑身修长,从底端向剑锋逐渐收窄,有中脊,剑刃呈弧曲状。剑首及剑镡上的装饰由嵌松石和错金丝组成的几何图案,造型古朴,庄重典雅又不失阳刚之气。

大明永乐剑

大明永乐剑

图源:英国皇家军械博物馆

大明永乐剑展示了15世纪初中国制剑的最高艺术造诣,被推举为“世界十大古董兵器及盔甲之首”。这把宝剑制作于明朝皇家兵器工坊,被永乐大帝赠予西藏活佛以维系双方友好关系。此剑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之时流失海外,现藏于英国皇家军械博物馆,是该馆最受人瞩目的藏品。

大明永乐剑

图源:英国皇家军械博物馆

该剑剑刃长76厘米,剑重1.3公斤,含剑鞘为2公斤。剑格部位刻有佛教瑞兽,眼睛镶嵌宝石,刻画威武传神,极富东方文化韵味。剑鞘为木质,覆盖着皮革与鎏金铁片。剑柄与剑鞘用金、银和半宝石装饰,采用了雕刻鎏金、鎏银的精妙工艺,绘有细密繁复的花纹。

剑首两侧分别有佛教八吉祥符(八瑞相):宝伞、金鱼、宝瓶、莲花、白海螺、吉祥结、胜利幢、金轮,这八大象征物代表着佛陀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剑鞘的中间部分刻有梵文的铭文,意为“尊贵的兵器”或“珍贵的宝剑”,体现了佛法的尊贵难得以及皇权至上的等级森严。

乾隆御用刀剑

剑的锻造工艺在满清时期又到了另一个巅峰。据《造办处活计档》记载,从乾隆十三年(1748年)始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止,清宫造办处共造御用刀、剑各30把,主要是给乾隆皇帝收藏和赏玩。

乾隆御用刀剑是清朝冷兵器的代表,它继承了我国古代刀剑的传统式样和做法,又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和工艺水平,属实是宝剑中的极品。以下三把剑都来自清朝乾隆时期的清宫旧藏。

· 鲨鱼皮嵌珠石柄铜边鞘神锋剑

鲨鱼皮嵌珠石柄铜边鞘神锋剑

图源:北京故宫博物院

剑身通长63厘米,为钢铁质地,中间竖向镀银,皆采用隶书字体刻字,一面为“神锋”,另一面为“乾隆年制”。近柄处镀金,护手为如意盘状,沿边镶宝石和珍珠。手柄镶木,外蒙白鲨鱼皮,竖向饰三道珍珠、宝石。手柄底部为八角立体柱形,周边用珍珠、宝石装饰。剑鞘木胎,外包铜镀金织网纹边套,套两侧饰镀金緾枝纹。整把剑配色合理,直短精悍,处处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气派

· 鲨鱼皮鞘出云剑

鲨鱼皮鞘出云剑

图源: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把铁柄鲨鱼皮鞘出云剑属于乾隆地字一号“出云”剑,长100厘米,最宽处9厘米,为“地”字号剑中的第一把,是一把珍贵的长剑。剑鞘和剑柄均为木质,外蒙红鲨鱼皮,首尾饰件及中部剑箍、剑革及柄头均为铁鋄金,镂雕吉祥图案。剑身钢质,剑刃底部镶嵌金、银、铜三丝组成的图案,整体造型隽秀端庄,极富审美意趣。

· 铁柄鲨鱼皮鞘辅德剑

铁柄鲨鱼皮鞘辅德剑

图源: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把剑是铁柄鲨鱼皮鞘辅德剑,通长99厘米。不仅如此,在设计方面,更注重文人意趣,与之配套的装饰物也设计得异常华丽。

剑身的纹样装饰采用了鋄(jiǎn)金银工艺,即将金银丝嵌入铸造成型后的铁之上的一种工艺。剑身底部一面鋄金横为“地字八号”,纵为“辅德”;另一面横为“乾隆年制”。

剑身前后两面鋄金、银、铜丝云龙纹图案。卷曲流畅的金银丝平整细腻,与剑身闪现的金属光泽交相辉映,互相衬托,华贵大气。柄头为如意形,取其吉祥如意的好意头。剑鞘木质,外蒙红鲨鱼皮,配铁鋄金琫、珌,缕雕花纹。绑着的皮签上,显示了这把剑的剑铭和年份,“地字八号辅德剑一重三十两乾隆年制。”

中国的名剑实在太多,不一而足;万里豪情,也不止在雪中江湖。

如果在《雪中悍刀行》中还没有过够江湖的瘾,不如走进文中提到的博物馆去观赏那或蓬勃大气,或小巧玲珑的精美古剑,唤醒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悸动,再次走进那片刀剑如梦的快意江湖吧~

(本文转载自收藏拍卖杂志)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