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
然后是游目骋怀,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最后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
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
看到了鹦鹉洲的胜状,因漂泊在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黄鹤楼
崔颢 〔唐代〕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