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Sir电影原创:dushetv)
每天中午,Sir总会被同一件事难住:吃什么?
拿到外卖后,第二大难题马上到。
吃饭时看什么?
电影太长,一顿饭看不完。
分成几段看,简直生生掰成连续剧,爽感直线下降。
看剧的话,一旦入坑,又影响下午办公。
晃过神来,饭都凉了……
这几天刷豆瓣,偶然看到一套纪录片。
让Sir胃口大增!
不仅好下饭,还能——
《解释一切》
Explained
海报走的是最流行的极简风格,一个单词,“解释一切”。
看起来,口气很“大”。
这套Netflix联合VOX制作的纪录片,宣称致力于打造影像化的流行文化辞典。
内容涉及经济、文化、娱乐、社会等,包罗万象。
全集二十个主题:
有的日常,能应用到生活中;有的猎奇,能当饭桌上扯闲篇的素材。
而且,都是当下屡上热搜的话题:
种族财富差距、DNA、一夫一妻制、减肥、股市、占星术、外星生物、音乐、电子竞技、纹身、永生、K-POP ……
涉及领域之宽,真有解释一切的野心。
几个分集标题,从上到下依次是占星、基因改造、单一伴侣制
呵呵,别被牌面吓到了。
《解释一切》绝不是那种一板一眼正经讲课的纪录片。
它的切面,其实很“小”。
首先,小众。
豆瓣评分人数不到300人,得分8.3。
但其实,制作方VOX早已是国外大火的先锋媒体。
VOX涉及新闻、科技、体育和生活四大主题,旗下有8大平台。目前每月的全网浏览量超10亿,视频观看超5亿分钟,且60%以上都产生在移动端。
于是VOX与Netflix两大前沿巨头合作的《解释一切》,正是迎合时代快节奏生活的“轻纪录片”。
通俗地说就是……好下饭!
时间短。
单集15-20分钟,一顿饭的工夫(别怪Sir吃饭快)。
告别餐盒里饭已见底,屏幕上进度条还在前进的尴尬。
每集主题独立。
不像连续剧,入坑基本就要坚持到底。
每天根据兴趣,或者看心情挑着看就行。
画风轻松。
你想象的科普纪录片是什么样?
专家正襟危坐,一堆听不懂的专业词汇,旁白再费劲解释?
本片的画风,绝不枯燥,还带点萌。
比如让小朋友们来表演,什么是公开募股,什么是分红(对金融一窍不通,但又想投资赚钱的你,是不是马上心动了)。
比如传达数据和资料时,使用很友好的可视化方式。
下面是人类的起源简史,以此引出DNA的工作方式。
特效动画、情景演绎、制图画画……无所不用其极,目标就是把书本上沉闷的知识视觉化、浅显化。
加深印象,也便于理解。
而《解释一切》对于科普的概念,也剑走偏锋。
全是你想不到的冷知识。
外星人到底存不存在?
科幻作品、知情人讲述、科研调查……
外星生命的形象,大家已经很熟悉。
百闻却从没一见,它们像影子,捕捉不到。
有人信誓旦旦表示,未知生物曾出现在他生命里。
那时我才看到那个东西直至落下来
像电梯一样
但在讲求证据的社会,无论描述多精准,语气多惊讶,都只能停留在新闻里的副版面。
科学家也一直在探秘。
太阳系只是宇宙很小的部分,宇宙中全部星球的数量,大概有地球上的沙子那么多。
这么多星,总有一颗跟地球差不多的吧?
根据合理推测,整个宇宙的外星文明数量,达一千万亿以上。
科学家们也都言之凿凿。
地球外一定存在生命
不是因为找到了
如果没有,那地球就是个奇迹
有人问我外星生命存在的概率有多大时
我总是说“百分百”
但证明的过程,实在太心累。
这边做了几十年的专项研究,那边外星生物却在跟你玩捉迷藏。
有时候,还给你留下些希望。
科学家接收过太空深处的无线信号,其重复规律比原子钟还准。
是外星人发的消息!?
学者们兴奋不已,实现重大突破,成为可能。
结果呢,只是脉冲星发出的无线电波。
相似的空欢喜有太多。
仿佛放出线索,又迅速撤回。
外星人可能正躲在暗处,享受玩弄人类的愉悦呢。
《纽约客》上曾刊登戏谑漫画:外星人的恶作剧
一而再再而三,科学家也被折磨得趋向佛系。
外星人实在找不到,那就只能找找借口了。
下面请看——
十万个为什么之怎么还没找到外星生物存在的证据。
理由一:其实已经找到了,就是有关部门藏着不说罢了。
理由二很随性:外星生物来过地球,就是对这里没啥子兴趣。
理由三,已经有点自暴自弃了:
就像我们没法跟家里的蚂蚁聊天一样。
相比外星生物,地球人太低能,没法实现双方交流……
哈哈哈。
这些古灵精怪的人……真的是科学家吗?!
这就是《解释一切》的有趣之处:
总能在我们觉得熟悉的主题里,挖掘到使人惊叹的边角料。
就像纪录片中打脸科学家的这一幕。
以前的纪录片,专家学者都是来科普的;
而在这里,科学家却毫无“主角光环”,说错话第一时间就会被揪出。
天文学家肖·斯塔克谈到,在科幻剧《星际迷航》中,有句台词是这么说的:
这是生命,只是形式不同
本意想说,科幻作品具有真实的理论根基。
没想到下一秒,制作人劈头盖脸用一行大大的字幕指出了他的错误——
这句话并非出自《星际迷航》,而是The Firm乐队的一句歌词。
但有趣,只是第一层。
《解释一切》的第二层“解释”,不一定有人看到。
不正经的表面,却传承了纪录片的核心——反思。
优秀纪录片,都有这样的功能:
摆事实,引思考。
在猎奇和趣味的表面下,依然试图引发快餐时代的驻足沉思。
从外形生物的研究,延伸到大众文化的讨论:
如果我们面临外星人的外来威胁
人类之间的差异会很快消失
Sir看到这,马上想起刘慈欣在《三体》中写的:“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外星人和人类,谁更可怕?
再比如,聊到占星术。
一个看似迷信的伪科学,不仅在报纸上占据版面,更在印度各大新闻节目都有固定节目。
信仰与科学,谁更有用?
当然,这些思考只是一闪而过,点到即止。
《解释一切》并没有解释一切的野心。
用15-20分钟就说透一个主题,难。
它提供的,是一个游离在“常规”以外的视角。
用食物打比方。
连续剧是汉堡薯条,没营养,却好吃。
纪录片是鱼肉,补充人必须的能量,但吃多了会腻。
而《解释一切》就是轻食沙拉——
口感清新,还能补充多种平时很少摄入的微量元素。
我们总会警惕“快餐时代”。
警惕快餐时代可能带来的种种后果:
碎片化阅读,轻信谣言,放大情绪……
其实我们需要警惕的,只有一件事——放弃思考。
《解释一切》虽然有着“快餐”外表,但并非迎合时代的“快餐纪录片”。
反而,它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式,试图重新唤起我们热爱思考的天性。
Sir想起一句英文谚语:
You are what you eat.
不记得吃过的饭,但它们会变成你的血肉。
不记得学过的知识,但它们会构建你的灵魂。
细节会被遗忘,思维方式却会扎根。
这样下饭,真香。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Sir电影原创,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关注:Sir电影
微博搜索关注:毒舌电影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