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一直是战争中的主角,尤其是在攻击防御堡垒时,重型火炮的破坏力立刻便显现出来。就战正是大口径火炮发展的巅峰。今天向大家介绍一款重型榴弹炮,“大伯莎”榴弹炮。
“大伯莎”在美国阿伯丁试验场
“大伯莎” 42 厘米 M-Gerät Mörser(“大伯莎”)可能是一战中使用过的最著名的火炮。然而,今天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大伯莎”是什么;它经常与一系列远程火炮混淆,包括德国用于轰炸巴黎的 21 厘米炮和 30.5 厘米口径的移动奥匈帝国 M11 迫击炮。
事实上,42 厘米 L/12 或 M-Gerät 是一种相当庞大而同时又机动的 42 厘米(16.5 英寸)榴弹炮,专为摧毁混凝土工事而设计。
这种武器的历史始于德国军队对能够摧毁阻碍其入侵比利时和法国的防御工事的攻城武器的需求。在寻找合适武器的过程中,德国军队与克虏伯合作开发了一系列大型口径攻城武器,包括两门 28 厘米榴弹炮原型(L/12 i.R. 和 L/14 i.R.)、三种 30.5 厘米炮(Beta-Gerät 迫击炮、Beta-Gerät 09 榴弹炮和 Beta i.R. 榴弹炮)和 150 吨重的 42 厘米“伽马”榴弹炮。然而,这些火炮,每一种都很引人注目,但都缺乏正确的移动性和火力组合,而这对于快速摧毁法国和比利时要塞至关重要。
然后,经过大约 15 年的攻城武器开发,就在战争即将到来之际,1913 年 12 月,克虏伯推出了一种新的攻城武器——可移动的 42 厘米 M-Gerät 榴弹炮。在战斗位置,它重 42.6 吨,为了运输,它可以拆分为五部分,由五辆拖曳式运输车牵引汽油动力牵引车。
第二门榴弹炮于 1914 年 6 月向德国军队展示。战争开始时,这两门大炮仍在克虏伯工厂。
“大伯莎”的设计是为了能够从远距离摧毁坚固的目标。它的射程为 12,000 米,可以发射重达 750 公斤的炮弹。这些炮弹能够穿透 3 米厚的混凝土或 4 米厚的钢筋混凝土。
“大伯莎”在战争中首次使用是在 1914 年 8 月 21 日,当时德国军队在比利时攻击列日要塞。炮弹在要塞的防御工事上造成了巨大破坏,迫使比利时军队投降。
“大伯莎”在战争期间还用于轰炸其他目标,包括法国城市。它在战争中取得了成功,帮助德国取得了一些胜利。
然而,“大伯莎”也有一些缺点。它很重,很难运输。它还需要大量的人员来操作。
尽管存在这些缺点,“大伯莎”仍然是一战中最有效的攻城武器之一。它帮助德国军队突破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并取得了一些关键的胜利。
战争开始后,两门原型榴弹炮被匆忙“完善”并编入一个炮兵连(KurzeMarinekanonenBatterie 3 或 KMK 3),然后被派往比利时的列日,在那里它们轻松摧毁了两个要塞——蓬蒂斯要塞和隆森要塞,并有效地完成了对它们的围攻。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KMK 3 的两门 M-Gerät 榴弹炮与其他攻城炮一起炮击了纳穆尔、莫贝奇和安特卫普的要塞。正是在这里,它们得到了来自炮兵人员的绰号“Dicke Berta”(“大伯莎”)。
战争期间又生产了十门 M-Gerät 榴弹炮,总数达到十二门。批量生产的型号与原型炮有一些改进。这些改进包括实心轮子、炮盾前的额外平台和改进的炮闩。
这些火炮被编入五个炮兵连,在西线和东线战线都使用过。1916 年,德国在凡尔登的进攻中同时使用了八门榴弹炮。凡尔登战役成为“大伯莎”和德国攻城炮兵的“绝唱”。尽管数量众多,但 42 厘米榴弹炮无法击穿法国现代化要塞的钢筋混凝土,尤其是杜蒙要塞和沃要塞,这些要塞是德国军队的主要目标。
“大贝尔塔”模型在巴黎军事博物馆
凡尔登战役中,M-Gerät 和其他攻城炮的使用进行了两项重要改进。
首先,位于盟军反炮火范围之外但可供空中观察的火炮必须强制进行伪装。
其次,由于 M-Gerät 榴弹炮和许多其他德国重型火炮都发生了炮弹在炮管中爆炸的情况,因此炮兵人员在开火前被命令远离它们。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如此重型炮弹在如此大口径的炮管中爆炸就像是一场真正的灾难,其碎片会向四周飞散数公里。
正如前面提到的,“伯莎”在当时是一款神奇的武器。它们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建造,并于 1914 年成功炮击了法国和比利时要塞,以及 1915 年炮击了俄罗斯要塞。
“大伯莎”的最大射程为 9300 米(数据前后不一致),超过了比利时、法国和俄罗斯的要塞炮。
“大伯莎” – 右侧视图
最大射速为每小时 8 发。榴弹炮发射三种类型的炮弹:穿甲弹和破片弹,以及战争后期开发的“半圆形”炮弹,旨在通过减轻重量来增加炮的最大射程。
M-Gerät 发射的最重炮弹重 810 公斤,具有足够的动能来穿透 12 米的混凝土和土壤。破片弹的弹坑深 6 米、宽 9 米。M-Gerät 榴弹炮对永久性防御工事的炮击效果最好地体现在列日的隆森要塞的完全摧毁中,一枚 42 厘米的炮弹穿透了要塞的混凝土炮座,落入了要塞的一个弹药库,并炸死了约 350 名守军。
战争期间对被俘的比利时要塞的研究表明,42 厘米 M-Gerät 和 Gamma-Gerät 榴弹炮的炮弹比德国或奥地利的 30.5 厘米炮的炮弹更有效地穿透混凝土防御工事。
“大伯莎” 的炮管俯仰角为 35°至 65°,水平角为-20°。炮弹重量为:810公斤和400公斤。初始速度为333米/秒(810公斤炮弹)和500米/秒(400公斤炮弹)。第一发炮弹的最大射程为9300米,而第二发较轻的炮弹则为12250米。
运输
运输榴弹炮的各个部件并不困难。但是,组装它需要大型的移动式起重机,沿着轨道行驶。确实,完全组装并放在轮子上的武器可以继续以组装好的形式进行运输,尽管速度不太高。为了提高机动性和同时提高射击时武器的稳定性,“大伯莎”的轮子配备了平底“鞋子”。它们也限制了运输速度,但它们可以防止武器即使在雨天、秋天和春天也无法卡住。
“大伯莎”细节
战争只幸存了两门M-Gerät榴弹炮。两门大炮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战后不久,在凡尔登附近被移交给了美国军队,然后被送往阿伯丁试验场,在那里进行测试和存放,直到其中一门在1942年被报废,另一门在20世纪50年代初被报废。
当然,把这些真正无价的“日耳曼天才”的产物送去炼铁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但已经成定局了。
然而,实用的美国人认为不同,对他们来说,这怪物更像是一个稀奇古怪的东西……因为在美国陆军炮兵军官的眼中,它在战场上毫无用处。他们认为它太不灵活了,而美国陆军当时和现在都注重机动战争。
1914年8月4日,德国军队向比利时列日要塞进发。在派往比利时的124门火炮中,有两门“大贝尔塔”。从8月5日起,它们开始炮击列日要塞,这些要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已经过时了。尽管它们是最近建造的(1880年至1892年),但它们的单体炮兵块的未加筋混凝土强度不足,无法抵御新德国火炮系统的穿透和破坏力。
为了使一个要塞的防御工事失效并完全摧毁其守备部队(在典型的比利时要塞中,守备部队人数可达1000人),两门“大贝尔塔”平均需要360发炮弹和一天的时间。在西线战场的最初战斗之后,盟军开始将420毫米德国迫击炮称为“要塞*手”。在攻打比利时要塞隆森时,“大贝尔塔”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在直接命中要塞的弹药库后,混凝土整体爆炸并碎成碎片。之后,要塞的某些塔楼中的炮弹也被引爆。用于建造比利时要塞的混凝土质量低下,没有用钢制管道加固,并采用了过时的多层技术,每层具有不同的组成和不同的物理特性。这种混凝土在受到德国迫击炮420毫米炮弹的直接命中时会碎成碎片。
在比利时战斗期间,“大贝尔塔”获得了世界性的认可。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其火力的有效性,列日要塞的12座要塞在10天内被占领。列日于1914年8月16日沦陷,随后,“大贝尔塔”又以同样的辉煌战绩摧毁了纳穆尔和安特卫普的要塞。在法国领土上的战斗中,它们为攻占摩比耶要塞和其他北部法国要塞做出了重大贡献。
名字由来
在工程师之间的谈话中,他们称这项项目为“大伯莎”或“胖伯莎”(德语“Dicke Bertha”),以当时唯一的克虏伯公司所有者、阿尔弗雷德·克虏伯的孙女和唯一继承人伯莎·克虏伯命名。
这是很有趣的。我不知道工程师们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名字。也许是因为伯莎·克虏伯是一位强大和独立的女性,她代表了克虏伯公司的力量。也许是因为“胖伯莎”这个名字听起来很有威力,很适合这种大炮。
关于“大伯莎”的战绩,我认为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取得突破性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它打破了比利时军队的防线,为德军的进攻提供了通道。
1928 年 11 月至 12 月在阿伯丁试验场的“大伯莎”。
M-Gerät Dicke Bertha榴弹炮是Bèta-M Gerät或Schare Karteune的改型。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