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一峰擎日月 洞门千仞锁云雷 ——走近天柱山

天柱一峰擎日月 洞门千仞锁云雷 ——走近天柱山

首页角色扮演天门朝仙更新时间:2024-07-28

天柱山,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万岁山、万山等,是大别山余脉,主峰海拔为1488.4米,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与黄山、九华山一起,被称为安徽三大名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在古代,因天柱深藏万山丛中,一峰高耸,千岩万壑,远近大小山峰,莫不向其拱拜,故秦汉时,称该山“霍山”。天柱山主峰海拔1489.8米,峻拔高耸,直插云霄,势如擎天之柱,故有天柱之名,又因其潜藏于万山之中,亦有潜山与万山的同称。潜,古为簪,形“尖”也,意思是天柱山多为尖形,故该山又称潜山,并有单尖,笋子尖之异名。 万山之名上溯到汉朝时,汉封天柱山为“南岳”,故又称万岁山,简称万山。“县以山名,山以潜名”(旧《潜山市志》)。春秋时,周王朝于此置皖国,封皖伯大夫治皖,天柱山属皖伯封地,故该山又名皖山。为颂扬皖伯大夫治皖有方,清明德政,亦称皖公山。由此,皖也成了安徽省的简称。

天柱山的地质拥有全国唯一、全球揭露面积最大、暴露最深的超高压变质带,尤其以崩塌堆垒地貌景观,而被地质学家誉为世界上最美的花岗岩地貌,又被称做“地球的泄密者”。文学家形容其为“山峰丛林”和“石头宫殿”。

天柱山以雄、奇、灵、秀而著称于世,内部植被繁茂,森林覆盖率高达97%,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到国家Ⅰ级标准的三倍,自然景观以奇峰、怪石、幽洞、峡谷见长。天柱山风景区,现有主峰、大龙窝、马祖庵、虎头崖、九井河、三祖寺、龙潭河、后山八大景区,已经命名的景点,有46峰、17岭、7岗、18崖、14岩、7关、22洞、4冲、6源、17泉、8瀑、1川、3溪、5涧、13河、3潭、16井、6池、3湖……

奇峰。山峰有天柱峰、花峰、天池峰、衔珠峰、飞来峰等。崖有 会真崖、龙吟虎啸崖、试心崖、百花崖、千丈崖、道士崖、焙药崖、青龙崖、大天门等。

怪石。在高山区,有仙人石、将军石、帝座石、鼋鼍石、仙臂石、仙拳石、关刀石、铁心石、桥子石、鹊桥石、黑虎石、拦虎石、拴马石、踞地狮石、海狮石、鲤鱼石、木鱼石、鳖鱼石、鳄鱼石、金龟石、龙蛋石、蚌壳石、麒麟石、鸳鸯石、鹦哥石、鹏鸟石、飞雁石、羊角石、象鼻石、牛眠石、蜗牛石、蜒蚰石、仙桃石、葫芦石、仙菌石、霹雳石、圆门石、钥匙石、鼓槌石、笔架石、吊钟石、宝剑石、丹霞石等,还有石屋、仙人床、马拉车、天狗望月、仙女晒鞋、老鳖探海、神猫逼鼠、恐龙汲水、鲤鱼跳天门等奇观,还有观日台、天乐台。

在中山区,莲花、仙鼓、三台、飞来、飞虎、天狮、麟角、五指、仙拳、石榴、天池等诸峰,都因峰顶石象而得名。在低山区,猪头石、混元霹雳、飞雁石、麒麟石、木鱼石、船石等巧石纷呈。

奇松中,主要有天柱王松、玉壶松、五妹松、九龙松、鹰松、伞松、姊妹松、麒麟松、迎客松、探海松等。

幽洞。主要有马祖洞、莲花洞、仙人洞、司元洞、观音洞等。溪涧飞瀑。天柱山整个溪涧呈放射状特征。河流都从山峰之间的凹地源出,向四周倾泻,分别流入潜水、皖河。它的发育严格受断层构造和垂直节理控制。流出的溪涧,受到差异性抬升和岩性不同的影响,河谷的纵剖面呈阶梯状。天柱山遍布流泉、飞瀑和龙潭。主要飞涧有青龙涧、飞来涧、幽涧、东关涧。主要瀑布有丫字瀑、黑虎瀑、雪崖瀑、激水瀑、飘云瀑。每逢春潮、夏汛,到处银练飞舞,银河倒悬。

云海,天柱山上经常云铺幽谷,雾掩危崖,到处一片云天海浪。其中最为瑰丽奇绝处有三,即东关寨、西关寨和良药坪。还有天柱“宝光”、天柱晴雪等自然景观。

摩崖石刻。“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即三祖寺附近山谷流泉、石牛古洞等处的石刻。其中,石牛古洞石刻居多。此间,300来米的河谷,东侧崖壁和河床巨石,共镌唐贞元以来,至民国晚年之间的各种石刻近300方,石刻诗、文、题、记俱全,行、楷、隶、篆、草都有。其中唐吕渭、李翱、李德修,宋王安石、黄庭坚、李师中、李柬之、留正、赵希衮、张同之,明胡缵宗、李元阳等题刻,都是珍贵之作。

宗教遗迹。在历史上,天柱山被道教、佛教视为宝地。道家把天下名山洞府封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称天柱山为第十四洞天,第五十七福地。从南北朝起,道家先后在天柱山建过五岳祠、灵仙观(真源宫)、天祚宫等著名道观,其中真源宫曾拥有道房3600多间。佛教的二祖、三祖、四祖,都曾把此山作为传授衣钵之所。山间先后建起过山谷寺(三祖寺)、天柱寺、佛光寺等著名佛刹72座。鼎盛的唐宋时期曾有“三千道人八百僧”之说,方圆数百里的善男信女,来此朝仙谒圣者络绎不绝。宋后,多数寺观毁于兵火,或圯于废弃。现山中尚存三祖寺,还有及第、齐云、上封、护国等四庵。

天柱峰,简称主峰,与周围岗峦似是断隔却又衔接,如春笋状平地拔起500余米。中丰顶锐,腰围1.5公里左右,全身石骨,如钢锥,如石柱,如青莲花,如玉芙蓉,如刺天宝剑,如擎天巨臂。峰顶南壁,横镌清咸丰都统李云麟书写的“孤立擎霄”和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第五战区副司令张淦书写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峰腰西南壁竖刻着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国民党第二十一集团军军长张义纯书写的“顶天立地”四个大字。《道书》以天柱峰为司命真君发祥所都,称作“司命峰”。每当日出,霞光照射天柱峰顶,因呼“朝阳峰”。潜山古为皖伯属地,此峰为一地镇山,古称“皖伯尖”。其他诸名,多就其孤峰耸起之义而生,如蜡烛尖、笋子尖、单尖等。旧志载:“有云鹤往来其上,上古赫胥氏葬此”。

花峰,紧傍天柱峰西南侧,海拔1380米。峰顶有怪石重叠开裂如菊花花瓣。长久凝视,“花瓣”又如在微风中翕张欲动,其状令人惊奇。与天柱峰相挨处,两边削壁如利剑劈开,裂缝深而且匀,下临绝壑,险象环生,人称此缝为“小天门”。花峰整个形体,与主峰相似,以峭耸见奇,因又有“小天柱”之称。

天池峰,在天柱峰南约500米,海拔1426米。峰头为赭色巨岩,中裂两道不可见底的深坼,坼宽各米许。前人仅架两截条石为桥,恍如天台石梁,人称渡仙桥或试心桥,因深坼中无风之日也有冷气上冲,是就其“非仙莫能过”“非无隐私者莫能过”之义而立名。前人曾作诗戏曰:“莫谓心难试,请君渡此桥。但能鉴白水,即可对青霄”。清《顺治志》称“天池峰上有丹瓮岩,两相挟,中如瓮”,亦指此处。又以两桥之间仅尺许,三步即可越过,俗称三步两道桥。桥北岩顶平面,约10平方米,有天然凹宕两个,深不盈尺,积水莹澈,终年不涸,人称天池。稍有风起,水珠飞溅,如喷珠撒玉。峰北悬崖绝壑,人不敢俯视,因称试心崖。此峰与天柱主峰隔壑相对,晴明天气,可历数主峰木石,是饱览天柱雄姿的最佳处。壑中云蒸霞蔚,紫雾晴岚,时或出现“佛光”。

衔珠峰,在天柱峰南约600米,右连飞来,左接天池,海拔1413米,峰顶两岩高竖如唇,中夹一个珠圆大石,从南关寨西眺,又如双掌捧珠。在此峰下有总关寨。

飞来峰,在衔珠峰南700余米,海拔1424米,相对高度400余米,峰之巅有大石横眠,如帽、如盖、如牛眠、如虎卧。乡人传说,此峰不断上长,仙家路过,摄巨石压顶,抑其长势。明达观和尚曾咏有诗曰:“飞来原不是飞来,都是胡猜与乱猜。既是飞来飞得去,缘何万古立苍台。”石名飞来石,峰名飞来峰。峰三面皆削壁,惟北面悬绳可上,据药农介绍,峰腰有雷公洞、乌龙井。西南悬壁间,石鳞斑斑,状似龙鳞,俗称黄龙甲。三台峰,在天柱峰南约750米,飞来峰东,在龙吟虎啸崖上,海拔1410米。峰顶巨岩相迭如三级大台阶。《旧志》:“上台如丽,中台如倚,下台如随”。

还有月华峰、玉蕾峰、石榴峰、皖伯峰、蓬莱峰、五指峰、丹霞峰、石灯峰、打鼓峰、莲花峰、青龙峰、石楼峰、回狮峰、登仙峰、芙蓉峰、飞虎峰、佛子峰、迎真峰、石纽峰、覆盆峰、天狮峰、少狮峰、石函峰、翠华峰、麟角峰、香子峰、石龙峰、天书峰、降丹峰、天蛙峰、毛女峰等景点。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