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史:桃山文化-建筑

日本文化史:桃山文化-建筑

首页角色扮演唐门六道之正英道长更新时间:2024-05-13

桃山文化或安土桃山文化是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推进天下统一事业的安土桃山时代的日本文化。

这个时代,以战乱之世的终结和天下统一的气势、新兴大名和豪商的出现、频繁的海外交涉等为背景,豪壮、华丽的文化开花结果。是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推进天下统一事业的安土桃山时代的日本文化。这个时代,以战乱之世的终结和天下统一的气势、新兴大名和豪商的出现、频繁的海外交涉等为背景,豪壮、华丽的文化开花结果。

另外,“桃山文化”的称呼,主要是在美术史领域中经常使用的时期区分,在这种情况下,德川家康的江户幕府开幕后的17世纪初也被包括在内。本文也将以这一时期划分为标准,对16世纪后半期至17世纪初的文化现象进行概略叙述。

一、概要

伏见桃山城模拟天守

以“天下布武”为口号,推进日本国内再统一事业的织田信长,作为其继承者实现统一的丰臣秀吉的时期。在日本历史上,因两人的居城地名而被称为“安土桃山时代”,这个时代的文化一般被称为“桃山文化”。“桃山”之名的由来京都市伏见区的桃山丘陵,是秀吉晚年设立本营的伏见城的原址。废城之后到元禄时代为止,这里种植了桃树,安永9年《伏见鉴》发行的时候,这里就被称为“桃山”了。

在这个时代,结束了长达100年的战国时代的战乱,集中了权力和财富的统一政权下,其开放的时代感孕育出了雄伟、壮丽、豪华、绚烂、充满生机和新鲜的桃山文化。

在这一文化中,从战国时代中脱颖而出,成为新地区统治者的新兴大名,以及通过战争和贸易等积累了巨大财富的居住在都市的豪商的风气和经济实力都有着浓厚的反映。

另外,与古代和中世纪的文化以神佛为中心的倾向强烈相反,这种文化倾向于人类中心主义的性格也是一大特色。

一直以来支撑各方面文化的寺院势力,在信长和秀吉等人的政策下被削弱。而且,由于大多没落了,在文化方面佛教的色彩也被淡化了。产生了很多世俗的、现实的、有力量感的作品

随着统一政权的出现,文化在地域上的传播和向平民的渗透也进一步加深,在京都、大阪、堺、博多等城市活动的工商业者(町众)作为新文化的中坚力量而崛起。

这个时代的文化,中世纪以来的来世主义后退了,现世享乐主义的要素增强了,这其中,町众的兴起也是背景之一。

另一方面,以葡萄牙人来航为契机,开始了与欧洲文化的接触。另外,以后期倭寇为代表的日本人前所未有地活跃于海外,这一时代的文化也变得丰富多彩,加上异国趣味,具有了世界性。通过新来的陶瓷和乐器,也受到了朝鲜文化和琉球文化的影响。

而且,一直以来拥有多方面文化的禅僧社会,并没有像大名们的文化顾问那样的作用。

公家社会在文化上的发言权也在相应的经济稳定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出现了一种可以称为古典复兴时代的状况。

安土桃山时代,在以武家文化、町人文化为基轴的同时,也继承了王朝文化和东山文化的系谱,并将它们融合在一起。

可以说是在国民文化的形成上迈出了一大步的时代,与后续的江户时代的文化有着极大的关联。

另外,尾藤正英(日本近世史·近世思想史)认为桃山文化的特色是:

1)就像城郭的石墙一样,实用性、功能性反而产生了新的美。

2)从回游式庭院的构造中可以看出,它追求的不是静态的欣赏对象,而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美。

3)继承了从前代开始的会所传统,不是私人空间,而是对话、社交、礼仪等集体活动的场所。

二、桃山建筑

1、城郭建筑

象征桃山文化的是城郭建筑。城郭本来是军事设施,同时也是日本特有的建筑样式之一。

安土桃山文化村(三重县伊势市)安土城模拟天守

现在的大阪城(天守阁和大手门)

姬路城天守

在这个时代,从中世纪建造的山城逐渐演变成修筑在小山丘上或台地边缘的平山城或修筑在平地上的平城,发展成构筑多重护城河、坚固石墙、多层结构的天守和橹的城郭。

“天守”一词首次出现在文献中,据说是16世纪上半叶描写畿内战乱的军记物《细川两家记》中记载的16世纪初摄津国伊丹城(兵库县伊丹市)的天守。

但是,在同时代,“天守”这个词并不一定普遍,江户时代以前的文献资料中反而是“殿守”“殿主”的标记比较多。虽然传统的寺院建筑中也存在佛塔、山门等多层建筑,但这些建筑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大陆样式的影响。

与此相对,天守可以说是完全来自日本人创意的多层建筑。

另外,在具备高天守的“本丸”外侧,配置了由土垒和深濠包围的多个郭(曲轮)。称为“二之丸”“三之丸”“西之丸”“北之丸”等,采用了将各廓连在一起的构造。此外,城堡内部还设置了采用书院造的居馆和宅邸。

在野外堆砌的石墙和护城河,本来是以实用为宗旨的防御设备,但也追求了美。这其中,城堡本身不仅仅是单纯的要塞,作为地区的政治中心成为居民仰望的权威的象征也起着作用。

给城郭建筑带来革命的是织田信长于天正4年(1576年)开工的近江国安土城(滋贺县近江八幡市)。

信长喜欢在琵琶湖东岸动员京都、奈良、堺的工匠建造的五层七层(地上六层、地下一层)楼阁,称其为“天主”。

关于这个命名,有一种说法是来源于基督教中的天主,也有说是源自佛教帝释天的说法,另一方面,信长认为自己是天道的体现者。也有人指出,这是因为他自认自己是天下的中心。

路易斯·弗洛伊斯对这座城堡记录道:“其结构之坚固,财宝之华丽,与欧洲的宏伟城堡相同。”

天正10年(1582年),安土城在山崎之战后与天守(“天主”)本丸烧毁了。

天正11年(1583年)9月左右,丰臣秀吉开始在一向一揆的据点石山本愿寺的原址筑城。大阪城是外观五层、内部八至十层的大天守耸立,以本丸和山里丸为中心,由二丸、三丸四个郭组成的广大城郭。而且,在规模和豪壮华丽程度上远超安土城,但另一方面也包含着颇具山村风情的情趣。

聚乐第图屏风

之后,秀吉建造了近江八幡城(滋贺县近江八幡市)、大和郡山城(奈良县大和郡山市)、淀城(京都市伏见区)、聚乐第(京都市上京区)、伏见城(京都市伏见区)。

京都二条城

静冈骏府城

名古屋城

与此相对,德川家康构筑了二条城(京都市中京区)、骏府城(静冈市葵区)、名古屋城(名古屋市中区·北区)、江户城(东京都千代田区)等。

此外,天正到宽永在各地构筑了许多城郭,尤其在关原之战之后,像现在这样的真正的城郭建筑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建成。天守、橹、门、围墙等构成城郭的建筑物为了防火而涂上泥土和灰泥,是关原以后的事了。

被称为现存城郭建筑最高峰的是池田辉政的播磨国姬路城(兵库县姬路市)。由五层七层(地上6层、地下1层)的大天守和3个小天守,共4个天守组成的联立式天守构造,整体用灰泥涂成白色的总漆笼造的优美姿态被称为“白鹭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另外,建筑物的布置宛如迷宫,从中窥见了“伴随行动性的美”这一桃山文化的一面。

天正15年(1587年)完成的聚乐第、天正20年(1592年)筑起的伏见城、创建当时的大阪城等,都是这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城郭,展现了天下一统的气势,雄伟而华丽。

但是,作为优秀的军事政治建筑,曾经是城市地标的城郭建筑,在明治维新后的废城令和太平洋战争中联合国军的空袭之后,现在还保留着当初创建时的遗迹的例子并不多。

2、主要城郭遗迹的现存例

作为现存的天守,所谓的“现存天守(现存十二天守)”是有名的,其中被指定为国宝的有姬路城、犬山城、松本城、彦根城、松江城等5城。以下,略述桃山期至江户初期的主要城郭建筑。

姬路城(兵库县姬路市)

如上所述,被称为现存城郭建筑的最高峰,作为传达近世城郭鼎盛时期的东西被指定为国宝·特别史迹等被登录为世界遗产。这是利用播磨平野中央的姬山建造的平山城,原本是由赤松贞范筑城。丰臣秀吉建立了三重天守,庆长年间,池田辉政因关原之战的战功被任命为城主,进行了像现在这样的扩建和大改建。天守是后期望楼型。被认为是庆长19年(1614年)左右完成。

犬山城(爱知县犬山市)

在拥有三层四层天守的平山城中,第1层的存在感较大,呈越往上递减越大的望楼型。据说是信长的叔父织田信康建造城郭,在庆长6年(1601年)重建后,尾张藩付家老的成濑正成入城,形成现在的形状是在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为止都是成濑先生所有,现在是财团法人所有,由犬山市管理。天守被指定为国宝。

松本城(长野县松本市)

天正10年(1582年),德川氏的神通广大和小笠原贞庆深志松本城再次走进城堡,天正18年(1590年),德川家康的关东加入小笠原氏也转封,此后进入了石川数正、石川康长父子五层六层的积累了天守阁。是典型的平城,也被称为“乌城”。具有层塔型特征的天守被指定为国宝。

彦根城(滋贺县彦根市)

据说是井伊直胜在庆长8年(1603年)着手筑城的平山城,天守是从大津城(滋贺县大津市)天守迁移而来的[8]。这是德川家康命令各大名亲手建造的,是为了与即将到来的丰臣氏决战而建造的。此后,一直到幕末都是谱代大名之首井伊家的居城。除了国宝天守、附橹、多闻橹之外,还有橹、门、马屋等许多遗迹,其中5栋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产。

丸冈城(福井县坂井市)

是独立式望楼型二重三层的天守,被认为是现存天守最古老的。天正4年(1576年),柴田胜家的外甥柴田胜丰筑城,后来丹羽长秀的家臣青山宗胜成为城主。天守被指定为国家重要文化财产。

松江城(岛根县松江市)

平山城是堀尾忠氏在庆长12年(1607年)着手筑城的,拥有复合式望楼型五重六层天守。天守是现存12天守之一,被指定为国宝。

二条城(京都市中京区)

作为代替伏见城的德川家康在京都的居城而建造,后来成为将军上洛时的住所。二丸的中心建筑是二丸御殿,将桃山样式传承至今,镶着黄莺的走廊也很有名。只有二丸御殿被指定为国宝。

另外,关于天守的形状的两种类型(望楼型和层塔型),过去被认为是从望楼型向层塔型变迁的。两者的创建年代互相重复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这并不是单纯的时代变化。从16世纪末叶到17世纪初这段短暂的时期,各种风格被认为同时开花结果。

丸冈城和犬山城等望楼型天守多半包含了瞭望楼的要素,与城主将重点放在“观察”周围的军事要素上不同,在姬路城和松本城等地,不设瞭望台,采用了平缓的层塔型,重视被周围人“看见”的政治方面。

3、近代的书院造的完成

在后期,接待高贵的客人或高层主人接待来客的面对面礼仪,是上级武家住宅所必需的重要功能。实现天下一统的丰臣秀吉格外重视这种面对面的礼仪和场合。而且,非常适合演出这种场合的是书院造这种建筑样式。

它的特色是使用角柱,在房间里铺上榻榻米,使用杉门、隔扇、纸拉门等配件。建造壁龛、置龛、书院等,内部空间本身就带有身份和格调的表现,从这一点来看,非常适合面对面的礼仪场合。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厅通过中央的柱列划分了南北,并且拥有原有主殿的4倍的空间,是在炫耀身份差异的同时也能容纳多数人的目的的房间。

据江户幕府大梁平内政信(初代)执笔的《匠明》记载,秀吉在建造聚乐第时,扩大了原有的主屋建筑“主殿”的规模,建造了大厅建筑。另一方面,从《匠明》收录的图纸的讨论推测,武士住宅的主屋建筑名称从“主殿”改为“大厅”是在17世纪初。

综合研究《匠明》收载的指示和现存建筑的结果,在庆长5年(1600年)的园城寺劝学院客殿(滋贺县大津市)和庆长6年(1601年)左右的园城寺光净院客殿(滋贺县大津市)等近世初期的书院造中,有人指出,虽然伴随着“大厅”,但外观基本上继承了室町时期的书院造,在中门、板窗、正面车廊的妻门等方面保留了寝殿造的痕迹。这里的装修也不过分华丽,装饰性也被抑制,反而待客空间的细分化和充实显著。

然而,在庆长18年(1613年)上栋的名古屋城本丸御殿表书院(因战争而烧毁)中,中门和板窗消失,书院造中原有的寝殿造要素被完全消除。但是,金碧浓彩的墙画没有达到小墙的程度,细节装饰的华丽程度也比不上二条城二丸御殿的内部装饰。

击沉8年(1603年)修建的二条城连郭式御殿群和元和年间(1615年-1624年)营造和推测本愿寺书院都是宽永年间(1624年-1645年)大改造有人患此病,但这里内部形状顶点,近代独特的书院造完成,诸大名也效仿之奢华较量的。

另外,两者都是建筑物·庭院为一体,座观式的庭院在建筑物外部展开(关于庭院后述)。就这样,宽永以后,近世的书院造在全国范围内扩散开来。

4、传聚乐第·传伏见城各遗构

聚乐第是16世纪末叶丰臣秀吉在京都作为居城建造的,由瓦顶、漆笼的城郭群和桧木皮屋顶的居馆群组成,天正16年(1588年)受到后阳成天皇的行幸。居馆群的中心建筑是上述的“大大厅”,作为与诸大名面对面的礼仪场所而使用。大厅在显示身份差异的同时,作为能够容纳多数人的房间而受到重视,之后通过近世普及开来。

伏见城最初是秀吉的隐居宅邸,于天正19年(1591年)在伏见的指月开始建造,经过庆长伏见地震,将地点移到木幡山(现在的桃山丘陵),在庆长2年(1597年)完成的城郭。

秀吉死后的庆长4年(1599年),家康作为留守居役入城。第二年的关原前哨战伏见城之战中,秀吉时代的主要建筑几乎被石田三成的军队烧毁。一度由德川氏修复,但在元和9年(1623年)被毁。

以下记载了传聚乐第、传伏见城的各遗迹。

大德寺唐门(京都市北区)

位于临济宗寺院大德寺,据说是聚乐第的遗迹。这是一扇四脚门,前前后后都是仿唐檐式的切妻造桧木皮屋顶,各部都装饰着华丽的雕刻。所谓唐门,是四脚门的一种,是屋顶的破风(与屋脊正交的一侧遮住屋檐的木板)为唐破风(具有弓形曲线的破风)的门。作为表示桃山样式的代表性建筑之一而著名。

西本愿寺飞云阁(京都市下京区)

位于净土真宗本愿寺派本山西本愿寺,据传是聚乐第的遗迹,但也有不同的说法。三层楼阁,数寄屋风格的书院造建筑左右不对称,各层屋顶有入母屋、寄栋等富于变化,伴随唐破风。第2层的轮回缘、第3层的花头窗给人以华丽的印象,但内部也有极其独特崭新的设计。

西本愿寺唐门(京都市下京区)

位于西本愿寺,据说是伏见城的遗迹。伴随着唐破风,各处装饰着精巧的雕刻,色彩华丽,一日看不厌,因此也被称为“日暮门”。

西本愿寺书院(京都市下京区)

被认为是伏见城遗迹的西本愿寺书院,是由被统称为“鸿之间”的对面所和白书院等构成的入主屋造、本瓦屋顶的建筑物。“鸿之间”包括37叠半的上半部分在内,整体有203叠之大,桃山时代大成的大厅形式流传至今。关于书院的建造年代,从昭和30年代开始就有宽永新建筑说,但是在拆卸修理的时候发现了标有“元和4年卯月24日”的圆瓦,宽永说被否定了。

西本愿寺北能舞台(京都市下京区)

另外,面向书院对面所建在庭院内的北能舞台,作为能舞台是全国唯一的国宝指定建筑物。解体修理时发现了天正9年(1581年)的墨书。但是,这个墨书不是写在构件本身,而是写在粘贴的纸上,西本愿寺移到现在的位置是天正19年,所以这个墨书的纪年并不是直接指建立年。

西教寺客殿(滋贺县大津市)

近江坂本的西教寺原本是京都冈崎法胜寺的末寺,法胜寺荒废后成为废寺,后阳成天皇于天正18年(1590年)下令将法胜寺并入西教寺。法胜寺的寺籍被西教寺继承,法胜寺传承下来的佛像、佛具等也被转移到了西教寺。西教寺的客殿相传是伏见城的遗迹,墙壁上装饰着水墨画。该客殿没有太过华丽,显示出沉稳的风貌,被认为是庆长2年(1597年)或者第二年的移筑。

5、寺院、神社、陵墓建筑

东寺(教王护国寺)金堂

宝严寺唐门

大崎八幡宫拜殿

在战国的动乱中,永禄10年(1567年),东大寺大佛殿被松永久秀军烧毁,元龟2年(1571年)比叡山延历寺被信长焚毁。各地的战国大名对寺社施加政治上、经济上的压迫,试图对其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在寺社从属于自己的支配,有利于加强支配体制的情况下,则谋求其复兴。

毛利元就在永禄2年复兴严岛神社、长宗我部元亲在元龟2年复兴土佐神社、武田信玄创建甲斐善光寺等都是相应的。信长本人也向热田神宫(名古屋市热田区)献上筑地围墙,并支援伊势神宫(三重县伊势市)的迁宫。

丰臣秀吉也致力于日吉大社(滋贺县大津市)、比叡山延历寺(大津市)、大德寺、醍醐寺(京都市伏见区)、妙心寺(京都市右京区)、东寺(京都市南区)等的复兴。其子丰臣秀赖重建了法华寺(奈良县奈良市)。这些许多都是前代传统样式的再现,天下人和大名们的寺院和神社建造事业,有这样的复古性和工程的快速性的特征。

其中,东寺金堂是除去内阵和外阵的区别,地板是土间完成的古代要素,从结构上看,这是一幢从镰仓时代以来长期中断的应用大佛技法这一中世纪要素的建筑物。

另外,这也属于创造新样式的事例,通过通柱一下子支撑屋顶重量的方法。对后世大型建筑的施工方法也产生了影响,其明快的结构和豪壮的设计与同时代的城郭建筑相通。

丰臣秀吉在庆长3年(1598年),以真言宗醍醐寺金刚轮院为中心举办了著名的“醍醐赏花”活动,秀吉对金刚轮院的义演非常信赖,将金堂从纪伊国迁建,并重修了五重塔。这时,金刚轮院也作为醍醐寺三宝院复兴了。唐门和表书院被指定为国宝,庭院也很有名。

奈良的东大寺大佛殿毁于战火,但秀吉在京都建设了方广寺大佛殿。方广寺是发愿建造大佛的秀吉为了安置卢舍那佛而创建的寺院,至今因地震和火灾几度烧毁,现在已无法保留当时的状态。不过,因方广寺钟铭事件而闻名的梵钟至今还保存着,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产。

庆长4年(1599年),为了祭祀死去的丰臣秀吉而在京都东山的阿弥陀峰山麓建造的丰国庙,从墙面到屋檐周围都用雕刻和彩色点缀。屋顶上有唐破风和千鸟破风,据说采用了豪华华丽、变幻莫测的结构。

据描绘庆长9年(1604年)祭礼场景的《丰国祭礼图屏风》可知,这是权现造总部以下,拥有众多建筑物的宏伟神社。虽然丰国庙在元和元年(1615年)因德川氏的破坏而被废弃,但作为其遗迹被传承下来的是位于琵琶湖竹生岛(滋贺县长滨市)的宝严寺唐门和都久夫须麻神社本殿唐门。另外,现在的丰国神社(京都市东山区)是明治时代重建的。

丰国神社

同样作为灵庙建筑在京都东山建造的高台寺灵屋,是宝形造、桧木皮屋顶,是秀吉正室高台院(北政所)的墓庙。有三座厨柜,分别供奉着大随求菩萨、高台院、秀吉的木像,内阵各处都有“高台寺描金画”,因此很有名。内阵除了描金画之外,还有狩野派的绘画等,汇集了当时工艺技术的精华。这种灵庙建筑的潮流,最终延续到了宽永时期的日光东照宫(栃木县日光市)。

地方方面,兵库县丹波市的柏原八幡神社,由秀吉下令建造神殿的堀尾吉晴重建了正殿和拜殿的复合神殿,被指定为国家重要文化财产。

德川家康在庆长9年(1604年)建造了富士山本宫浅间大社的正殿。是双重楼阁造的罕见形式,被称为“浅间造”。

在东北地区,奥羽的大名伊达政宗在庆长9年(1604年)邀请纪伊国的木匠到仙台,在屋檐下部分装饰了彩色的雕刻,正面是千鸟破风和唐破风重叠的权现造的大崎八幡宫神殿(仙台市青叶区)。以复杂的屋顶形式和丰富的装饰性为特征,被指定为国宝。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