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台首个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方案 首次提出党委和政府对教育评价的责任
近日我国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围绕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五类主体,明确了当前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可以说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首次提出党委和政府对教育评价的责任。
破功利化倾向 立科学履责的体制机制
张贴高考“喜报”,发布中考、高考“状元”,把升学率视为学校政绩等这些曾经搅动了不少学校、家长、考生心绪的行为在此次发布的《总体方案》中被明令叫停。
记者注意到,为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总体方案》画出了行为“红线”,提出“三不得一严禁”的要求,即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张志勇:所以这一次文件首先要突破、要强化党和政府教育政绩观的转变,我认为这是抓住了改革的牛鼻子,这是我们这一次发起一个对教育改革攻坚战的,我认为亮出了一个鲜明的旗帜,抓住了关键。因为有什么样的教育政绩观,就等于说有什么样的教育价值观,就等于说我们有了什么样的教育资源配置观。
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
那么不看升学率后,评价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看什么?《总体方案》给出了明确方向:在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完善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教育一线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学校和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等制度;在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上,则既要评估最终结果,也要考核努力程度及进步发展。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 葛道凯:对教育而言,分数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唯分就可以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让广大教师潜心教学、安心从教,增强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幸福感和成就感。
我国出台首个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方案 建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总体方案》的五类主体中,师德师风再次作为教师第一标准被着重强调,提出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等具体举措。除此之外,在教育教学方面对不同学段教师也提出不同要求。
针对不同学段教师提出不同要求
针对长久以来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此次出台的《总体方案》设计了一系列改革任务,全力构建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而对于如何突出教育教学实绩这个操作难题,方案对不同学段教师提出不同要求,比如在幼儿园教师评价方面强调突出保教实践;在中小学教师评价方面提出探索建立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学期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向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等;在高校教师工作量核定方面则提出把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案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就业、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等情况计入工作量等有针对性的做法。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张志勇:大家看我们的导向师德师风,它要关键落实在立德树人上,它要教师履职要落实在你上好每一节课、关心每一个孩子上。那么包括我们的家校共育也好,包括这一些工作都在导向一个,就是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健康成长,更好发展,而不仅仅是一个考试的成绩和分数问题。那么我们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第一位的,这是育人最根本的目标。
教师学科评估突出质量导向等评价
此外,针对高校教师普遍关心的“唯论文”“唯帽子”等科研评价问题,《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在教师科研评价中将突出质量导向、实施分类评价,而对高校的学科评估则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
清华大学教授 谢维和:实际上教育质量发展包括人的成长是多维度的,所以从这次文件出台中强调多元化不是去单纯唯论文、唯职称、唯头衔、唯升学,包括唯分数等等,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能够促进各类人才的成长。
我国出台首个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方案 建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基础环节,过去学生、家长、老师们总说“考,老师的法宝;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折射出当前各级各类学校中存在的“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那么如何打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呢?在此次出台的《总体方案》中也明确提出要求。
扭转学生评价以分数为标签
记者注意到,为扭转当前学生评价中存在的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等错误倾向,《总体方案》着眼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都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标准。比如,在德育评价方式上,提出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在体育评价上,提出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分学段提出具体要求。在美育评价上,提出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推动高校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张志勇: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那我们最好的教育是什么,要适合他个人、个体,那我过去是横向比的太多了,我们把孩子比得只有少数人是成功的,那现在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说增值评价是什么,就是自我的发展的增值,学校群体学生不同的生源,怎么样创造新的增值,让他获得自信心,让他在自己的原有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所以这是我们这次改革很多亮点。
严格学业标准 严把出口关
专家也指出,完善其他方面的评价体系,并不意味着放松学业要求。记者注意到,“严格学业标准”成为《总体方案》着重强调的一点,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把出口关”:在学业考评方面,提出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在学位论文方面,提出探索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抽检试点工作,完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严肃处理各类学术不端行为;在实习(实训)方面,提出完善实习(实训)考核办法,确保学生足额、真实参加实习(实训)。
清华大学教授 谢维和:这一次整个评价,整个很重要的一个导向就是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所以在这里头特别强调德我觉得还有一层含义,实际上德和其他方面全面发展并不矛盾,实际上立德以后他完全可以或者说他同样能够带动或者促进他其他方面的发展。
新闻解读 我国出台首个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方案 打破唯学历论等不合理用人观
此次出台《总体方案》不只是面向教育内部“动真格”,还对社会用人评价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向。
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为破除“唯文凭”的弊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正向牵引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总体方案》提出5条具体改革举措:一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二是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要按照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考条件、确定学历层次,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三是规范高校教师聘用和职称评聘条件设置,不得将国(境)外学习经历作为限制性条件。四是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聘、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对待。五是用人单位要科学合理确定岗位职责,坚持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
清华大学教授 谢维和:在评价的文件中特别涉及用人单位这可是一个创新,而且这也反映了社会用人,对学校,包括对教育评价也具有相当大的可以说是一种影响,我觉得在用人单位或者是在用人的标准上强调以德为先,注重能力,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总台央视记者 柴丹枫)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