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天师道最早称为五斗米道,后世又称正一威盟教或正一道。创教祖师为东汉顺帝时(西历125—144)张道陵。
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宋徽宗曾赐号“虚靖先生”于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其终身未娶无子。所以天师道自张继先以后,皆不是嫡传。
今天这个事,讲的就是这位“虚靖先生”在同州降妖的故事。
出自百科,张继先画像
本故事出自《夷坚志 同州白蛇》作者:洪迈(南宋)同州(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自 宋哲宗 元符年(西历1098-1100年)以来,常有妖物出来祸害人。当地人都说是白蛇精,上至太守下至百姓,多受其祸。好几位太守也殒命于此,以至于当时士大夫都不敢请求去那里做太守。
宋徽宗 政和年间(西历1111-1117年),当时有宰相的女婿某人,就想请求去同州做太守(洪迈没有指名道姓,可能是有所顾忌,因为他不可能不知其名姓),原因是贪太守的工资待遇比较优厚的原故。他岳父对他说:“冯翊(音:异 ,指的就是大荔县)妖蛇甚恶,你不要以身试祸。”女婿不听执意要去,最后如愿来到同州做太守。
等他来到同州,拿到官印三天,大排筵宴请同僚下属聚餐。席间有歌有舞,忽然他对正在表演的倡女(倡:在古代泛指表演歌舞杂戏的艺人,如同现代娱乐文艺人物。这个要说明一下)说:“我刚到任上,你们应该身着华丽衣服庆祝才是,为什么有穿白衣的?”这些舞女一下就知道是什么情况,但是她们不敢回答。等宴会结束,这位新太守就病了。
时间来到第二天,他又问客人关于昨天穿白衣女子,是怎么回事!客人说:“使君(对太守的尊称,并非影视剧中想当然的称大人。因为大人是子对父的尊称。)昨天是不是眼睛花了看错了?我们都没有看见!”他家里遇到这种情况,赶快派人骑马去报告他老丈人,宰相又上报宋徽宗。于是宋徽宗下诏“虚静(靖)先生”张天师去同州治妖。
等张天师来到同州时,那位新太守也找不见人了。(故事里没交待去哪了,怀疑是逃了要么让妖精吃了。)才十天的功夫,张天师先后做法召唤内外诸神几次,都只问蛇精在哪,但这些神都说不知道。后来又召来本地城隍,也说:“不知。”此时张天师大怒斥责城隍,敇令阴兵拷打城隍,打的非常狠,实在熬不住了才说:“这个妖精神通广大,能上通于天,我要是说了,马上会大祸临头。”
张天师说:“凭我的法力,诛之有余,我今只要知道妖精的穴窟即可。你若不说,我先*了你。”于是神低着头密告张天师妖精的住处。
张天师选了个吉日,带着人直接去妖精老巢。等离妖怪洞穴三里地时,停下开始结坛,那坛场上下共有五层,方圆有几十丈。等坛建成,又召集一城官吏和老百姓,让他们站到坛上。张天师则领着众道士作法。
先是飞出一道白符,但是没有一点反应。张天师见状,又飞出一道赤符,继而又飞出一道黄符。过了半天,只见风云勃兴,雷电四起,青雾黑烟,蔽满山谷,吓得坛上的人颤抖不已。
等过了一会烟雾散去,张天师还是像之前一样作法。又看见有白气漫于天际,或黄或紫,如是变化四五次。坛上百姓吓得哭的哭叫的叫,更有胆小者直接死过去了,这些人就等着蛇来吞噬。张天师命人人口衔一块土,用来辟邪。(场面实在是匪夷所思)
张天师又叫人取来同州府大印放在前面,对大众说:“现在这白蛇精的神通都使尽了,必然要显形亲自出来决战。如果他越过这五层法坛,别说是你们连我也活不成了。如果他打不过我,则到第三层他必然是上不来,所谓邪不胜正,以后此地再也不会有妖害人。”
话音刚落,只见有烈火从洞中窜出来,渐渐逼近坛场。忽见一条大蛇张着血盆大口,那气势真是活脱脱要一口把整个坛场吞了。只见大蛇抬头向上,高高地超过坛场,蛇身缠住坛场四五圈。
再看张天师左手执州印,右手执玉印,端立正对蛇妖。这两下僵持,蛇也不能前进,好像是被一座山压住,始终不能前进蛇身也在萎缩。如天师所说,只冲到第三级就上不去了。张天师随即飞出神剑直接刺*了蛇妖。这妖精身后还有许多的小蛇,细得能有柱子一般,足有数万之众。
张天师说:“首恶就是那条母蛇,现在斩*,这剩下的实在太多,不能一一诛*,只把作孽多的*了就行了。”张天师看着身后的百姓,挑出一些身强力壮的,解下所带的刀剑,把像柱子那么粗的斩*掉,共有二十余条。它们皆为法力所束,一动不动老实受剑。其余的用符法交付神将驱出境外。
又过了几天,张天师率领本地居民去看蛇妖洞穴,顺便清理出来以防后患。进到洞中见有石床在洞正中,左右都有石床,看样子正中就是大蛇妖的休息之处。洞中的白骨堆积如山,这都是前后被蛇妖吞吃的人,臭气熏天直飘百里,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才没有味道。
这位“虚静先生”为汉天师三十代孙,平生不娶,在京师(汴梁今开封)将要大乱时,悄悄出城回到家乡。后来“尸解”,复隐于峨眉山,四川还有人见到过他。
自此以后天师嫡派也就绝后了,现在的“天师”是他张家的族人接续的而非嫡传。
史料上说,这位虚静先生死于京师,年三十六岁,葬于安徽天庆观。故事里却说他于“靖康之难”前悄悄跑了,死在了家乡,称其“尸解”,后来又出现于四川峨眉山,谁对谁错就不知道了。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他终身未娶没有子嗣。
最后用张继先的一首诗歌结束:
沁园春
宋代:张继先
急急修行,细算人生,能有几时。任万般千种风流好,奈一朝身死,不免抛离。蓦地思量,死生事大,使我心如刀剑挥。难留住,那金乌箭疾,玉兔梭飞。
早觉悟、莫教迟。我清净、谁能婚少妻。便假饶月里,姮娥见在,从他越国,有貌西施。此个风流,更无心恋,且放宽怀免是非。蓬莱路,仗三千行满,独跨鸾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