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孔子不能得到重用?

为什么孔子不能得到重用?

首页角色扮演太玄伐仙更新时间:2024-07-31

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

楚昭王知道孔子的德行声望非常的高,很希望见见孔子,看看能不能有机会让孔子这位圣贤给楚国提供些治国的方针。孔子想要去看看有没有可以为百姓服务的机会,就启程前往路上,沿途必须要经过两个国家,一个叫陈国、一个叫蔡国。孔子走在路上,刚好在陈蔡交界,陈蔡大夫就在那边起了计谋了,说孔子这一位圣贤才高八斗,智慧非常的深远,他每次有评论的地方,都切中诸侯缺失,如果楚国聘请孔子,孔子在那边当官,那么陈国、蔡国恐怕很快就会被楚国给并吞了。这纯粹是小人心度君子腹,坦白讲如果孔子在楚国出仕,陈、蔡才安全,任何国家都安全,因为他提倡是一个王政一个仁政,而不是一个霸道,所以陈蔡大夫就私下出了一些兵,然后跟孔子对距(距离的距就是抗拒的拒是一样的)。

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

这就是著名的陈蔡绝粮,孔子被困住走不动了,因为外面被兵给围住了,兵手上都拿着刀枪,随时只要一有闪失就要出人命的。官兵困住不让孔子他们走,他们可以吃的都吃完了,然后饿了七日,叫绝粮七日,各位你曾经饿过几天?

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

外面的粮食进不来,藜羹那个'藜'是野菜,煮的汤叫藜羹,连最起码的野菜汤都喝不到啦。从者皆病,那个病,倒不是生病的病,是饿倒了。跟从的那些学生都饿倒了,这一场很重要,孔夫子是个圣贤,圣贤下面哲人有十哲,四配十哲,四个圣人,孔圣人、亚圣、复圣这四个,然后十哲,十哲都差不多是当时陈蔡绝粮跟在旁边的,没有叛变,然后跟孔子之间有一段对话还有一段心路历程。老天爷考人是这样考的,你要成个哲人要不要给你题目呀?这个题目肯定是性命交关的,你看被兵围起来是不是性命交关?逃不逃?有没有跪地求饶?有没有放弃你的气节?等等,这样就慢慢考出来…

孔子愈慷慨讲诵,

绝粮了,从者都饿倒了,孔子越是慷慨激昂在那边讲课,平天下大同之道,

讲弦歌不衰,

还在拉琴唱歌,孔子那个时候很老了,大家都饿得半死,外面兵荒马乱,拿着刀拿着枪对着他们。我常常在想,如果我们是孔子那时候,外面被围起来,有一个学问被误会了,人家误会你要叛国,然后兵荒马乱把你围起来,你的学生都饿倒了,怒目嗔视,火爆的眼神看着你,心里可能在想都是你,如果不是为了你今天也不会这样…对不对?他还在那边讲诵慷慨激昂,还在那边拉弦,我在想如果我们在当时的情况被我们碰到,我们不跪地求饶才怪。

乃召子路而问焉,

你看孔子在那种性命交关的时候,还有时间还在那边关心学问,他要测测学生的程度,就召了子路过来说:

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说诗经有一句话说:又不是犀牛,兕就是犀牛,也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率是奔波,为什么你我会沦落得跟犀牛老虎一样,在这个旷野上奔波呢?这意思就

是说,当官也当不成,要推行学问也推不成,也没有时间在私塾里面讲学,你我师徒今天跟野兽老虎一样奔波于旷野,我们又不是野兽老虎怎么会沦落到这样呢?他越讲子路心越酸,他这是故意讲的啦。

吾道非乎,奚为至于此?

你看这句话很故意:我想我教学教这几十年,是不是我学问有问题呀?我们怎么会沦落到至此呢?这个不讲还好,一讲子路更火大,子路本来就很火了。

子路愠,作色而对曰,君子无所困,

子路饿得满腔怒火,心里想说都为了你这个老头子,让我们整个师兄弟在这里性命都快丢了,作色就是很愤怒的眼神,回答说:我听说君子是不可能这么困穷,君子是人人爱戴的,怎么会这样?

意者夫子未仁与,人之弗吾信也;

我在想啊,夫子你在教仁德、仁义,我看你本身并没有仁德哦,或是仁德可能未纯熟哦,不然人家怎么不信任我们呢?你教仁德人家都会喜欢,肯定是不会被困的,因为君子大家都喜欢,而我们今天到哪里都被排挤,我看你的仁德是个问题。

意者夫子未智与,人之弗吾行也.

我在想你的智慧也有问题,不然人家怎么不认同我们所提倡的东西?子路很生气,各位你实际去想当时的情境,一个徒弟每天对着师父是很恭敬的,性命相关的时候,饿得眼冒金星的时候,开始生气了,你看这个气节,人的气节在危困的时候会不会生变?那真是会生变的,没有考一考是考不出真实材料来。

且由也,昔者闻诸夫子,

况且我子路(由就是子路),我曾经听过夫子亲口讲过这个话,什么话呢?

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

说这个天地有因果定律,做善事的人天就会给他福气,不做善事的人,天就给他祸殃,天地间有这样的真理。

今夫子积德怀义,行之久矣,奚居之穷也.

如果夫子你以前说了这句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对的,那夫子你自认为一辈子积德怀义对不对?也行之几十年了,为什么到现在还这么穷困呢?这个话是讥讽的意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定理吗?是你说的哟,言外之意是说,恐怕你的学问大有问题,我看你讲的每一句话都可以怀疑吧,各位呀,他真的是饿得眼冒金星了。孔子就说话啦,我们看孔子怎么说,我特别喜欢这二十章在厄的这一章,这令我非常感动,我们看在这个性命相关的时候,孔子跟徒弟之间怎么对答…



子曰:由未之识也,吾语汝,

孔子说:哎呀!你学问还是没透彻,我来告诉你

汝以仁者为必信也,则伯夷叔齐,不饿死首阳;

我们来看看历史,不是说只有我孔夫子而已,积德怀义今天还落魄至此,难道是我的仁义不纯熟吗?来,现在举一些历史典故来跟你说,你以为仁者一定被人信用吗?或者仁者一定被伸张开来吗?'信'跟伸展的'伸'同一个字,因被信任而得以伸展开来,就是这个'信'的意思,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伯夷叔齐是古人,是每个人都称赞的一对兄弟,非常非常的清廉,而且非常的有仁德,他们何必饿死在首阳山呢?有仁德的人,仁德是一回事,而命运一定会给他在这个现世报里面的财富、名利吗?只要你有德性就给你最好的吗?不可能的,为什么?因为老天还有一个不成文规定,就是想到就要来考考你,你得搞清楚呀


汝以智者为必用也,则王子比干,不见剖心;

你以为有智能的人一定会被采用,那么王子比干,比干是纣王的叔叔,纣王的爸爸跟比干是兄弟,纣王的爷爷就是帝王,所以叫做王子比干,王子比干是最有智慧的人,在那个纣王的时代,为什么他的心被剖了呢?有智慧是一回事,考验到的时候,生死交关,要你交出性命看看你的气节的时候又是一回事,

汝以忠者为必报也,则关龙逢不见刑;

关龙逢是谁?夏桀最忠诚的谏臣,诤谏的臣,他是很骁勇的而且忠心耿耿,夏桀这么坏他还是不断诤谏,诤谏太多了结果就被佞臣进谗言,就被设计*害掉了,他那么忠,你认为忠就会好心得好报?

汝以谏者为必听也,则伍子胥不见*.

你以为忠心耿耿去诤谏的人,赤胆忠心的人,你的帝王就会听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伍子胥也不会被*,伍子胥就是吴王夫差的将军,他劝吴王夫差要拒绝越王句践的求和,并且诤谏他不要再伐齐了,不然的话你兵分两路应付不来的,结果又被佞臣设计赐他一把剑让他自刎。伍子胥自刎之前就跟旁边的人讲,等我死后把我的首级割下来挂在墙上,我要亲眼看如我所料,越王的兵会从哪一个城门攻进来,你把我挂在那个城门。结果真的,大家知道伍子胥死之后,兵马马上进来,而且从他那个门进来,伍子胥的眼睛炯炯有神就盯着,我跟你谏过了你还不听,肯定他会从这里来的啦,结果呢?事情一如他所料的就发生了,你看他那么忠心耿耿最后*了没?还是*了,孔夫子为什么举这几个给子路听听啊?历史以来,你们以前认为最有仁德的人,下场也没有比我好,我现在还算不错

夫遇不遇者,时也,

说遇不遇是指什么?指才干有没有被认同,有没有人家请你去执政,有没有把政权交给你,能不能碰到知己呀?这是'时',是时机呀,一个圣贤,要碰到明君,圣贤才有办法去治世,圣贤没碰到明君叫不遇时,可是这不违背你是个圣贤,不是一定要有位置给你做,去发挥才叫圣贤。所以圣贤有两种,一种是遇时的,一种是不遇时的。

贤不肖者,才也.

至于一个人聪不聪明,才干好不好,这是有关他才气的问题,那是天生的,这两种配起来要有作为就得要非常贤良的才干,并且遇到时,如果你非常的贤良可是不遇'时',会不会有很好的作为出来?做不出来的。如果你没有贤良的才干,但是遇到了'时',那有什么用?还是没用。所以要有作为必须要有两个东西配,一个是有才干、勇气、魄力,再加上'时',所以这个'时'很重要,孔夫子为什么叫做'时圣'?就是特别了解这个'时',特别了解不是创造得出来,是他特别懂得顺应这个'时'

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

说君子博学深谋但是却碰不到时,就像刚刚那个伍子胥不是生错时代了吗?他如果生在尧舜的时代,肯定被重用而且得到福报。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这么多,不是只有我一个,因为刚刚子路一直质问孔夫子说,我想你的仁德不纯熟吧,你的'仁义'大有问题吧,不然你怎么会落魄至此?孔夫子说不是只有我,大家都认为的仁德智士也都是这样,很多。

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

这两句话真的特别好,掷地有声。应该写成门联挂在墙上。他说:芝兰最香的兰花,生于深林,在人迹罕至,人迹根本没有到的地方,根本没有人欣赏的地方,那个最香的兰花不以无人而不芳,不会因为人没有来看我就懒得芬芳,等人家来看我才绽放出芬芳。各位你是不是这样?社会上很多人在人前的时候特别像个人模样,人后呢?他就懒得绽放出气节的样子,还不如这一棵兰花,这两句话真的很好,芝兰不会因为没有人欣赏而不芬芳,有气节的人不会因为陷于困穷而改节

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君子修道立德主要就是修道立德,在自身上顺应各种环境下,去磨练出我的德性,不会因为外在的得得失失而去改节。子路指责孔子,想必外在一切都遂顺之后他才要承认孔夫子是有德性,那这样说来子路不是太现实了一点,不是太势利了一点吗?还有什么资格当圣哲?要修道就是道跟德俱足于一身,而不论外在功业是不是能成功,因为功业成功要看有没有遇到'时',即使你是一个非常聪明有智慧的人,当那个'时'一离开的时候,你什么都不是,你信不信?

为之者人也,生死者,命也。

一个事情做不做这是属于人事的,交给人事。至于死生,生能生多久?甚么情况要死?这是命运的安排,死生富贵这是命运的安排,你必须认清这两个,世上有两种事情,一种是人可以努力的,一种是命运安排的,做不做,是人可以决定的,快不快乐是你可以决定的哦。成不成功呢?大半是天决定的,你以为你做一定会成功吗?当然成功是一定要去做,但是做了不一定成功

是以晋重耳之有霸心,生于曹卫,

晋国的晋文公,重耳就是晋文公,在做公子的时候,他因为在皇宫里很复杂,就逃难到曹国跟卫国都待过,晋文公在逃难的时候还是一个公子而已,他就有那个称霸的雄心,从甚么时候开始的呢?从最落难,落难到曹卫的时候,才发出想要成霸的雄心。人往往是这样,越到谷底的时候越有冲天之志,如果重耳当时没有逃难,没有到曹卫贫困交迫的时候,坦白讲他会不会有以后想要成霸的决心?产生不出来的啦!后来也就不会有晋文公,所以老天爷要培养晋文公成为一个霸主(五霸之一嘛),那就要给他落难。

越王勾践之有霸心,生于会稽。

越王勾践他称霸的雄心从什么时候上来的,就在会稽的时候,他打仗打输了,被吴王夫差抓去当仆人,就是在会稽的时候。把他关着,整天就扫鸡粪扫狗粪、猪粪,从那个时候他才内心里发出一个壮志,我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打败吴王,要雪耻复仇,然后我要成为霸主。这个意思就是说,当一个人在最穷困的时候,往往才是萌生出生机的时候,所以你不能瞧不起一个人在困穷的时候。话说回来,现在外面重兵围困之下,大家饿得半死,然后孔夫子还在那边拉弦,在子路的心中认为,这老人真是不知羞耻,肯定是这样想的,我们都危困至此,他还有脸在那边唱歌,就是为了你我们今天才这样的。孔夫子现在给他回答就是说,不要看我穷困,你怎么知道我穷困不是萌生了一个什么东西出来呢?

故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

在下位已经到最谷底了,你还不懂得忧愁,不懂得奋发,那个忧是奋发,那你想得就不够远。

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

常常都处在长期安逸的状态下,那这个人志向就不会远大,不会有那种冲天之志,安逸的人很难有冲天之志,冲天之志都是从贫困的小孩生出来,你有没有发现这个事情,富二代都没有什么冲天之志,他的冲天之志就是说饭店要盖更大,电动玩具场要盖更大,这个不叫冲天之志啦,古人所谓冲天之志,是救国救民的,都是从最困苦生出来的。

庸知其终始乎?

你怎么知道天道的安排,天道的终始是怎么回事?这在讲什么?就是说你哪里知道我现在的困顿跟重兵的围困,跟你们的贫病交困,不是另外一个丰功伟业的开始呢?你怎么知道我现在不是那个越王勾践在会稽或者是晋重耳在曹卫呢?孔子用这段话来回答子路。然后呢子路这个人也很讲理,听一听觉得有道理,我刚刚似乎错怪了我的师父。



子路出,召子贡,
现在孔子外面重兵围困,他还有心情跟弟子来论道,子路出去了,然后就把子贡再叫进来。

告如子路。
就把刚刚那段话再说一遍,我又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啊,为什么我们今天奔波在这个旷野上啊?是不是我的学问有问题啊?子贡怎么说,我们来看。

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子贡说:夫子啊,你的道太伟大啦。(起码这个子贡比子路强多了,他还看得出宝贝来)太大的大家看不懂,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那个没有根器的人看到道会大笑,还怀疑你把你围困住了,所以天下容不下夫子。


夫子盍少贬焉?
夫子不如这样,我已经看你那么多年,你的道确实很伟大,我也很佩服,可是世人都不见用,不相信你,推行不了怎么办?不然这样,我们把夫子你的标准降低一点,不要那么顽固嘛,降低一点(我们陪他们去风花雪月一下,送个礼嘛,贿络一下嘛)有什么关系,只要能够救世就好了嘛。满足一下诸侯的*有什么呢?

盍少贬焉,对学生要求不要这么多,不一定要这个礼那个礼,随随便便就可以了嘛,广度众生嘛。

子曰:「赐,
孔子说:子贡啊,

良农能稼,不必能穑,
'稼'就是耕种,'穑'就是谷物成熟到可以收割,简单的说穑就是收割,一流的农夫有办法用最精密的方式去耕种,可是未必能收成,你信不信?为什么?因为收成要看天啊,你是一流的农夫,你是专精到各种栽培的方法秘密都知道,但能够稼未必能穑,如果来个旱灾来个水灾,来个台风,你就不能收获了。

良工能巧,不能为顺,
一流的工匠雕刻得非常的细致,却无法符合每个人的喜好,你信不信?你雕刻得很好,却偏偏遇到一个看不懂的,就说你不好,怎么样?良工能巧,不能为顺,你在你的专业素养里面你尽量的巧,可是你没有办法让天下每个人都称赞你。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不必其能容。
前面是因为子贡讲到你的道太大,所以天下容不下,那我们盍少贬焉,就贬低一下嘛,孔子现在回答,君子能够修他的道,能够掌握大原则,帮众生理出头绪,'纪'就是理出头绪,这些守三纲五常,精修五戒,就是所谓的纲而纪之,行仁义之道,是纲而纪之,不必其能容,不必要求每一个人都称赞你,每一个人都接受你,你不必求说我这个师门一定要多少人,或我有几亿的资金才算是一个有道行的名门正派,没有人这样规定,古圣先贤都不这样规定。不必其能容,一个人有道不一定世俗看得懂,所以就容纳不下他,这是常常有的事情。

今不修其道,而求其容,
你今天劝我说不要修道盍少贬焉,换个方式,让大家能看得懂我们,能够容纳得下我们,不要到处都是陷害我们,拿刀拿枪对着我们对不对?

赐,尔志不广矣,思不远矣。
子贡啊,你如果谈论修行,跟我学到到今天,我认为你学到的志向实在不够大,你想的也不够远,为什么?就算我今天修道弄得其乐融融,大家都很称赞,载歌载舞这样够其乐融融了吧,可是问题是有没有道?没有道!真的是你连你的初衷都忘了,志不广而思不远啊,各位,子贡当时去拜孔子的时候是为了什么?为了道,然而当行不开的时候就说盍少贬焉。而子路那么勇的人,最重气节,义气凛然,而他碰到困难的时候他说什么?他说你的道大概不对吧?不然怎么会落得这样子呢?

子贡出,颜回入,
看看孔夫子的心,外面的事他一点都不怕,也没有准备要逃跑,也没有准备要交代后事,也不准备跪地求饶。现在在干嘛?拉拉弦唱唱歌考考徒弟,大家饿得半死,一个六七十岁的人比他们都有精神,子贡出去了,颜回入,把颜回叫进来。

问亦如之。
就刚刚那些话啊,我又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我怎么奔波在旷野呢?是不是我的学问有问题呢?

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
他说夫子您的道实在太大了,所以天下看不懂,容不下。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
虽然如此,虽然你的道这么大天下看不懂,可是道就是道,你还是一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你还是有那个气魄不断的推行,我们都跟你一起推行。

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
现在那些人看不懂我们,甚至拿刀拿枪对着我们,也不请我们去为国执政,去为百姓效劳,是那些诸侯的羞耻,'丑'就是羞耻,看不懂的是他们的羞耻,我们是真宝贝啊。(如果今天有一个钻石跟拳头一样大,那不懂就是你的羞耻,不是我的问题啊,我拿着到处给人家看,他们都看不懂,我要怪这颗宝石吗?你不要怪它,因为它就是最上品,没有人看得懂。)

夫子何病焉?
夫子啊你已经道有这么大了,这么圆满啦,今天只是因为他们看不懂,不是你的过错,你哪里需要要忧心呢?'病'是担心,你没有必要担心,请夫子请您宽心。刀枪对着我们没关系,为道牺牲都没关系,很光荣的,我们别担心,颜回还安慰夫子。

不容,然后见君子。
(这句话我特别喜欢,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拍案叫绝,太好了,难怪他叫做复圣,颜回就是颜回。)就是因为他们容不下,他们看不懂,他们排挤,所以才证明我们是君子。(讲得太好了,这个颜回讲得正气凛然啊,话虽然很短,言简意大。)

孔子欣然叹曰:有是哉,
孔子听到这里很高兴,我有这样的徒弟,三生有幸啊

有这么样正知正见的才德之士,而且还是我的徒弟,唉呀太高兴了。

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颜家有这样的小伙子,如果你有很多很多财富,希望你拥有很多很多财富,我就当你的小管家就好,我来做你的小管家,就是吾为尔宰。我孔夫子今天在这么落难的时候,竟然有这样的徒弟能够这样子激励我,能够看得懂我,能够那么识货,你不要当我徒弟,我当你的管家就行了。

这样实在是对颜回最大最大的褒奖了,无怪乎所有的徒弟都非常忌妒颜回,真的是颜回很好,是我们从书上看的,各位,颜回在世的时候是受尽所有徒弟的排挤的,因为大家都忌妒他。

这一段我们要感谢陈蔡的大夫,把他给围困住,要不然今天我们就看不到这一段,我特别要感谢孔夫子跟子路、子贡、颜回的这一段对答,为什么?因为这个给我很多启发,这么多年我坚持了很多事情,都是因为这一段的启发,是有国者之丑也,对不对?别人看不懂那不是我们的过错。不容然后见君子,像我们在办禅学,好多人一直叫我把格调降低一点,好多人找我说,黄庭禅包装一下,我们的学费收高一点,我们只招收高端的人,他们都很有钱。有一次我就跟他回答说,你所谓的高端,是我的低端,为什么?你说的高端是钱的高端,但是那一些人要修行可能是最低端,为什么?第一个他不谦卑,要他吃苦免谈,什么都要来指导你,他不是要听你指导。等我包装了形象,穿起来像个郎中,收很高的学费,像个敛财的人,你们很高兴吗?有的人还劝我说,讲师你设这么多戒律,又要吃苦又要素食,降低一点,我们来喝个小酒打个小牌也不错嘛,对不对。也不怎么妨害风化,不要让学生这么苦啊,教大家喝喝茶聊聊天,泡泡茶不是很好吗?干嘛要来这边吃苦?是啊,我只能说看得懂的过来,我设计的一些东西就是要筛选掉一些人,让真正想修行的留着,所以世上有很多东西是必须要坚持的,不要一直降低自己的格调,你为了要求'其容',为了要吻合社会大众的需求,最后你把你的道丢掉,那你要的是吻合他们的需求,这不是修道。

这很值得令人省思的一段,并且我很欣赏很欣赏孔夫子的气魄,大家都以为孔夫子文诌诌的,虽然他不出去跟人家打仗,不拿刀拿枪的,就以为他不勇敢,可是在这种的危困之下,还能够自得其乐,那种气魄也非凡人可及!那个勇跟关公其实也没两样了。

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
子路问孔子说:君子也会有忧愁吗?

子曰:「无也,
孔子说没有,如果是整天忧愁就不叫君子了

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则乐其意,
一个君子他在实践他的学问的时候,就算说我求学问是为了要救民,可是那个救世的志业还没成功,说要实践世界大同,世界大同根本也还没成功,其未得之,还没成功啊,则乐其意,我们就因为我们有这个理想,而感到高兴。那个'意',就是那个理想。我有这个好善的念头,行善的念头,为众生奔波的念头,我就应该感到高兴,而不是等它成功,所以很多人批评孔夫子说'什么提倡世界大同,到现在根本没大同,那个孔骗子…'那是小人的说法,任你说吧,但孔夫子的说法是:我们可以有一个非常高的理想,你尽量去实施的过程中,这个念头就应该高兴,你要为此感到骄傲,也不是要等到这个事情成功,他不忧心他一定成功,但是中间过程我因为大家都有这个善念而感到高兴。

既得之,又乐其治,
如果有一天真的成功了一件很好的善事,很好的壮举,我们就因为很多人得到受益而感到高兴。治,就是很多人受益了,我们感到非常高兴。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所以一个君子整天都在为众生设想,他整天都高兴,整天都在奔波也很高兴,我整天在中岭山叠石头,我也很高兴啊。很多人说讲师啊你千万别叠了,问题是我叠起来很高兴啊。所以一个君子有终身之乐,终身都乐做什么都乐,我们有一个理想我们就乐,等我把这个地整平了,可以在上面做什么,以后学员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什么,可以怎么方便,我们就快乐啊,还不一定做得成功,对不对?所以无一日之忧啊,君子坦荡荡,他的心胸永远宽阔,是非常快乐的。还有一个人到中岭山看我说,讲师你干嘛弄得全身脏兮兮,这里又没有7-11也没有全家便利商店,你到底要干什么?我们的乐他看不懂。



小人则不然,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
你看小人,生活很苦,怎么很苦法呢?他有一个理想还没有得到,他患弗得之,他想要有一栋房子,还没得到,万一买卖不起来怎么办,我想升经理,万一升不上去怎么办,我得先排挤谁再排挤谁,苦不苦啊?很苦啊!既得之,又恐失之,有一天得到了哦,又怕失去,既然怕失去就无所不为了,要用尽各种办法来巩固现况。所以他每天都在恐惧之中。


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一辈子每一天都在忧虑某些事,没有一天真正是快乐的,所以论语里面不是有这句话吗,君子坦荡荡,君子整天是快乐的。小人长戚戚,小人整天绵绵长长的都在担忧。我想请各位回想一下,扪心自问一下,你为什么那么多忧愁啊,你怎么会那么多怨言呢?怎么世上有那么多人对不起你呢,各位你是君子还是小人?那是地道的小人!赶快改,前面我们讲过了,针对目标钻木取火,两个礼拜就会有进步。明天放开心胸,我们为众生设想去做事情,没有牺牲奉献别谈修道啦,真正为别人做点事情,有那个意念有那个理想的时候,就应该感到高兴。我们什么时候学得这样整日哀哀戚戚,整日是埋怨,整日都是人家对不起你?

曾子弊衣而耕于鲁,
曾子穿着破破旧旧的衣服在鲁国在耕种着,自耕自食,

鲁君闻之而致邑焉,
鲁君听到有这样一个读书人,这样一个贤明的人,还要在那边耕田,既然是一个贤明的人,我就应该来养贤能的人,让人家知道我喜欢贤人。所以鲁君就要给他一个邑(邑就相当于我们现在一个县)的食禄、税收都给他…

曾子固辞不受。
曾子坚决绝不接受,为什么不接受?要是你相信我有才干,我有学问,那你就干脆叫我做一个邑宰,让我管理这个县,让我替你治民,让我有功于你的时候,我拿你这个俸禄,那于心无愧。你现在不叫我去做事,你认为我有才干,然后你把我当小老婆一样养起来,我是堂堂圣贤不是你小老婆啊!曾子固辞不受,他知道无功不受禄,心性光明磊落,这个不简单,为什么?各位你一定这样读过就算了,如果现在有一个人忽然要送你一部百万名车,还是忽然送你一栋豪宅,有一个很简单的理由而已,你高不高兴?你会不会固辞不受?这个就是我们要学的地方了,下次无功不受禄,不该你的固辞不受,干脆一点,要修行学圣贤就这样。

或曰:「非子之求,君自致之,奚固辞也?」
有人跟他说,这又不是你去求他的,又不是你去求鲁君,是鲁君自己要送你的,为什么你要辞呢?干脆拿下来,没有人会说话,又不是抢来的偷来的。

曾子曰:「吾闻受人施者常畏人,
我听说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你听过这个话吧,我受他的施舍,无功而受禄,改天他做错了什么我也不敢讲他了,我也不敢骂他了,因为他有恩于我。

与人者常骄人,
没有事竟然给了人一大笔的财,那等于是救助他,施舍他,那这个人会有骄态,自以为做了善事,自以为做了很大的事情。

纵君有赐,不我骄也,吾岂能勿畏乎?
纵使是鲁君赐给我,而他也不骄纵,他不会看不起我,那我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我哪能够不怕他吗?永远都矮他一截。因为我无功受禄。所以他就固辞不受,就因为这原因就没有受。其实鲁君也可以送但是不要这样的送法,给他一个名正言顺,这一个邑给你管理,这里的子民好好教育好,所收的赋税全部在你这个县里面自己用,那肯定曾子就会大大方方接受下来,对待贤人就要用对的办法。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孔子听到曾子说的这段话,拒绝了这个鲁邑,他说:曾参啊他讲这段话啊,可以圆满他这一身的气节了,他懂得把握了原则,不苟且偷生,不无功受禄,这个人心性够光明磊落。佛家所谓的空,不就是这个境界吗,各位常把佛家很多空讲得太玄,把它用在生活上不就是这个境界吗?曾子看那个财是不是空?看那个名利也是空。你看那个孔子在兵荒马乱的时候,生死交关的时候啊,他看那个生死是不是个空?如果不空的话,还可以那边弦歌不停吗?那不是大菩萨的境界,那是什么呢?



孔子厄于陈蔡,前面是陈蔡绝粮,这一篇叫在厄。

从者七日不食。饿了七天

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子贡他家比较富裕,他时常有一些金银玛瑙之类,佩戴的玉之类,比较值钱的东西,他就私下一个人溜出去。


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
'告籴'就是说用他的东西去换一些米粮进来,叫告籴于野人,'野人'就是在乡间一般农村的人。得米一石焉,换得一石的米,'石'是一个量具的词,各位你这样读过也不会有深刻的感觉,想想看哦,你的朋友被围困七天,外面的人拿刀拿枪的,你有机会已经脱围而出了,如果是你,你还回不回来?竟然还得再偷偷突围才进来,出去要突围出去,进来要突围才进来,你看子贡是何许人也?那是英雄豪杰才干得了的,不是吗?我们读书常这样,一念就过了,完全不真实,你要进入那个历史,跟他们当朋友,模拟那个现况,你就知道,哦,有钱在最困顿的时候也没有中饱私囊,也没有藏起来,全部奉献给大家,要冒生命危险突围出去,好吧,我突围出去!要进来还得再冒生命危险,好吧,我突围再进来!

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
'壤屋'就是土房子,颜回跟仲由拿到了一石的米。子贡已经够辛苦了,他在旁边休息,我们两个就来煮饭吧。

有埃墨堕饭中,
埃墨,黑色的灰尘叫做埃墨。在煮的过程中快熟了,黑色的灰掉在饭里面。

颜回取而食之,
颜回就把那个黑色的拿起来,想丢掉,里面有米粒,丢掉又可惜,大家已经饿七天了,饿七天看到一粒米把它丢掉是暴殄天物了嘛,把它放着又很脏,拿起来干脆就放在自己嘴巴,吃掉了。

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
子贡用生命的危险去换回米回来,煮饭我没有第一个吃,你竟然先吃,他很不高兴,他竟然先偷吃,孔夫子都还没吃,我也还没吃,一个是师父也没吃,一个是物主也没吃,你竟然在那边偷吃,很生气哦。

入问孔子曰:
孔子是最喜欢颜回的,大家是忌妒颜回的,子贡就进去,这次我要好好的给颜回难堪,问孔子:

「仁人廉士,穷改节乎?」
仁人廉士在最困穷的时候会改节吗?会放弃他的道德不要吗?

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义哉?」
如果改节就不配称为仁义啦

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
子贡问孔子说,颜回在最困顿的时候也不改节吗?

子曰:「然。」
孔子说当然,颜回以他的德行,我相信最困顿也不改节。

子贡以所饭告孔子。
把柄被子贡抓到,子贡就把刚刚那个事情:我九死一生把米拿进来,他只是做个饭,偷抓一把先塞嘴巴,你说他不改节,我看他是改节,孔夫子你看错人了。

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
我认识颜回那么久,这个人非常敦厚,没有问题的。

虽汝有云,弗以疑也,
虽然你刚刚这样说,我觉得我不应该怀疑他,因为我认识他太久了。

其或者必有故乎。
或者别有原因吧。

汝止,吾将问之。
好你别说了,等一下我会巧妙巧妙的问他看看。

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
叫颜回进来,孔夫子说,过去就是畴昔,昨晚的意思,昨晚我梦见了我的先人,我的祖先在梦中出现,是不是对我们有所启发或保佑我们,因为我们正在陈蔡绝粮,被围困起来了,然后这个时候做了祖先的梦,你去煮饭赶快煮好,把饭端进来,我要用这个饭来祭拜我的祖先,

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
颜回说:刚刚不巧我在煮饭的时候,有那个黑的灰掉到饭里面,要放着它一直煮,就不干净,想要拿起来,又拿到米粒,丢掉又可惜,虽然还没煮得很熟,我就把它丢嘴巴里,咬一咬吞下去,这样不能再祭拜了。各位你看哦,古人祭拜很严谨的,煮出来的东西一定是拜完才可以吃,买回来的水果你记得哦,买回来三斤,然后我们就吃,吃到剩下一斤,那一斤拿去拜行不行?这样祭祖先不行的,心态不对。买回来三斤先拿一斤来放在旁边准备祭拜,其它两斤我们就可以吃,这样懂意思吗?所以这个米也是一样,虽然我们还没吃,可是刚刚我有这个动作,我已经吃了一粒了,不可祭也。

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
孔子说,哦是这样啊,那我们已经饿了七天了,我真的也很饿了,赶快端过来,我们一起吃吧。孔子很高兴啦,果然我没有错怪颜回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
颜回出去了,孔子就告诉这两三个人,我相信颜回不是今天这个事情而已啦,太多事情我相信他的气节在最困穷的时候决不改变。

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二三子就是子路,子贡这些学生,由于这件事情更加佩服颜回,以后也不再忌妒他了,好了饶了你了,你真的是有德行,确实是比我们好,我误会你了,我不是君子我是小人,然后以后师兄弟就相处很好了。

这个颜回也不简单,子贡子路他们都不简单,为什么不简单?他们都会犯错,但是只要说得有理,他们马上会改回来,读孔子家语你有没有发现这个特质?这就是他们之所以成为哲人,尤其在第二十篇在厄这一篇,你更可以确定,翻翻过去的史书,这十哲都是在在厄的时候,跟在孔夫子身旁的人,孔夫子身旁不少都跑了,但在最困穷的时候,两军对峙的时候,被要挟的时候,十哲围绕在他身旁,虽然有一些脾气毛病上的问题,但是经过解说之后,都非常悦服,这是之所以成为圣贤的原因,希望我们修行都掌握主轴,有始有终,不因为穷困而变节,不是一个人修行成不成功要看他赚多少钱,或是一个人修行成不成功看他有多少人马,还是他的房子盖多大,道袍穿得多象样…是以这个来衡量吗?希望我们都能够弃假觅真,认理为真,这样每一个人修为的会有好的结果。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