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印象——记2023年12月2日至7日之昆明、普洱和西双版纳跟团游

云南印象——记2023年12月2日至7日之昆明、普洱和西双版纳跟团游

首页角色扮演天仙月2023更新时间:2024-04-21

阅读提示:

本文共计18259字,分为如下八个部分,建议阅读时间为二十分钟左右。

1 前言

2 行前准备 夜宿昆明

3 知青孽债 先湖后园

4 买普洱茶 看象赏橡

5 花钱最多 旅程高潮

6 买黄龙玉 参观傣寨

7 过集散点 滇池喂鸥

8 结语

1 前言

2023年8月份到了一年一度交物业费的时候了,我和大多数邻居一样,有些犹豫,毕竟房子还有些遗留问题,而且延期交付的补偿款一直在拖欠中。可后来又想了想,物业和开发商不是一家,一码归一码,还是要交物业费的。

而且此时恰恰还有一个“充值一年物业费,再加500元钱,送双人云南游”的活动,于是我在“贪占便宜”的心理驱使下交费参与活动了。由于这个跟团游太过便宜,我不免多长了几个心眼,做多方了解和验证,认知到了如下的注意事项:

1)此旅游卡有效期至2023年12月底;

2)拿到卡后先刮开密码并联系客服开通旅游卡;

3)由于便宜,必须要避开旅游旺季,否则需要补机票差价;

4)由于便宜,需要确认身份证号码的归属地,以确认是否要补差价;

5)由于便宜,行程中有购物的安排,需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云南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们决定在年底12月份再去旅游,以避开旅游旺季。其他的事项,该开卡就开卡,也确认了身份证号,无需补差价。至于购物,听参与过旅游的邻居讲,不会强迫购物,自己可以量力而行,但如果你什么都不买的话,导游对你的态度会比较冷漠。

我想这也是人之常情,旅游本身很便宜,如果不在购物上找补回来,单方面吃亏的事情是不能长久的。所谓市场经济,终究是互利双赢才可以行稳致远。也如这个旅游卡的宣传文案所讲,量入为出,适当消费,自己既买到了合适的东西,又拉动了当地的经济,何乐而不为!

2 行前准备 夜宿昆明

时间很快来到了11月中下旬,按旅游客服的建议,我们需要提前10-15天确定行程,以方便旅行社做安排。依据我们购买的旅游卡,可以有两条线路选择:一是昆明普洱西双版纳,一是昆明大理丽江。

我们仔细研究了两条线路的说明文案后,选择了“美食更多”的前者,充分暴露了我们的吃货本色。由于是高原,再加上旅游客服的解释,我们没有加钱带老人和小孩同行,一怕高原反应,二怕行程太紧,老幼的身体吃不消。

于是正式出行的就只有我们两个青壮年劳力了。有意思的是这个旅游卡规定,一张卡供两人使用,但两人中女性的比例不得少于50%,看来此卡更欢迎“爱购物”的女性啊!然而,现实中更魔幻的是,常常是妻子在阻碍丈夫的“冲动消费”。

我们最终选定了12月2日至7日——6天5夜的昆明普洱西双版纳游,开启了我们第一次跟团旅游。此外,还按要求缴纳了每人1000元的押金,这是为了防止游客出现“脱团”的现象。客服介绍说,游客按照要求跟团走完所有的旅程后的第二天就会全额退还押金。

现在的旅游业很规范了,旅游客服在出发前一天,通过微信线上联系我,沟通签订旅游合同。合同文本像购房合同一样,都是由政府部门出具的制式条款,让人有满满的安全感。整个条文阅读下来也十分的公允,没有让人不适的霸王条款。

尤其是关于自愿购物的条款也白字黑字写在了合同里,以及一些需要自费的项目,也做了提前告知。主要是在景区的三次电瓶车等交通工具的每人120元,及一次篝火晚宴的每人280元。

合同签署直接在线上进行,电子签名即可,无需跑现场即可完成。和我们签约的旅游公司是江西的一家公司,客服也在南昌办公,而作为客户的我们却在上海。这就是电子商务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拉平了地域差别。

我签完合同后,客服还代为购买了旅游意外保险。旅游公司给我们订的往返机票都在浦东机场,距离我们住址很近,然而时间都是晚上八点多起飞,夜里零点左右到。去的航空公司是吉祥航空,尚可,回来的就是彻底的廉价航空——春秋航空了,好在都是直航。

廉价航空不免费托运行李,对手提行李的要求是:规格40X30X20厘米,重量不超过7公斤。我们只好各背一个包,简单带一些衣服。查过天气,我们发现在12月初,上海的气温和昆明一样,而西双版纳就是炎热的夏季了。我们在上海昆明间往返时,都会把厚衣服穿在身上,不会占用太多背包空间。

去昆明时,航班相当准时,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飞行后,近12点到达了昆明的长水机场。这是我们第一次到昆明,直观感觉长水机场很大,上下飞机的航站楼很多,但我们仍然要坐摆渡巴士来接驳,可见即便是在旅游淡季的夜晚,航班仍然繁忙。

昆明长水机场

不得不说,昆明的地接人员衔接得很顺畅,在我登机前后,她们都有打电联系,并发短信告知具体的接机点和安排,这打消了我仅有的一点顾虑。我们按照短信指示找到了地接的柜台,报名登记后,坐在一边等待其他的“拼车”同游者。

等待中,我翻到了导游一个小时前发的短信,告知了第二天的安排:需要早上6点半起床,7点吃早餐,7点半出发。而此时“滞留”机场的我看表后发现已经过了凌晨12点半了,等待时间超过了工作人员说的“最多30分钟”。

看着身边的等待者不断离去,略微有些焦躁的我询问工作人员。其回复说是因为我们没有托运行李,出来的早,和我们同一航班的人刚拿到行李出来。果然稍后没多久,工作人员就叫到我们的名字,并拿着印有我们信息的窄长纸条,开始分派我们乘车去酒店了。

地接的工作人员带我们到停车场后,把窄长纸条分给不同的司机,示意我们跟着不同司机上车。我们一共七个人被分到了一辆可以坐七八人的商务车上。其中我们三对六个人是去同一酒店,后来得知也是同一个旅游团的。

从机场到酒店大约40多分钟的车程,我们攀谈起来,得知另外两个家庭都是从南京飞过来的,也是去西双版纳。其中一个家庭看来是常出来旅游,说他们九年前去过大理和丽江,这次就选了西双版纳这条线路。

到了酒店,办完入住手续,进了房间,收拾好躺在床上,已经是凌晨2点多了。旅游的第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3 知青孽债 先湖后园

第二天早上被手机闹铃吵醒,我们一边洗漱,一边打量着这个房间,感觉和十一自驾游时在句容住的酒店差不太多,估计是两三百的价位,毕竟在省会昆明,会比小地方同等设施的酒店贵一些。后来听导游讲,这家酒店是整个旅游期间所住酒店的“天花板”。感觉尚可,就是离高架路近,晚上有些嘈杂。

洗漱毕,收拾好所有物品,到三楼用餐,而后就直接去前台退房了。酒店的早餐无甚特别之处,和其他地方比,会有米线——当地特色,另外就是鸡蛋似乎在这边比较珍贵,大多酒店都会限制每人一个。

吃完饭到一楼大厅退房,然后等导游来接。此时的酒店大厅挤满了人,几乎都是跟团的游客。不断有导游模样的人拿着名册点名。我们团的导游是个黑胖的男性,梳着小辫子,自称长着一张“民族脸”的他来自哈尼族。

提到哈尼族,我立马想到了初中时学过的课文《驿路梨花》中的哈尼族小姑娘:“忽闪着大眼睛从梨花丛中走出来,宛如天仙下凡一般”。然而现实中见到的第一个哈尼族人——导游,则更多了些烟火气,健壮敦实的他干活时肯定是一把好手。

后来听说哈尼族以胖为美,导游这样的身材很受欢迎。但见他跳上一个高台,大声点名。聚齐人数后,他带我们上了一趟大巴车,算是正式开启“跟团游”模式了。导游一上车就打开了话匣子,自我介绍、行程说明及注意事项,等等不一而足。

跟团游的好处,除了省心不为行程发愁外,就是还可以从导游口中了解更多的当地民族风情。比如这位导演告诉我们不同民族对于男女的称呼:他们哈尼族称呼男士为阿力,意味着干活有力气,称呼女士为阿布,意为在家织布,倒是有些像汉族传统的“男耕女织”。

云南少数民族

傣族称呼女士为哨哆哩,称呼男士为猫哆哩。如果女士长得漂亮,则可以夸她很“哨”,因为其发音和汉字“*”同,所以要分场合和听众来讲,这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差异。傣族因为曾经文化落后,很羡慕读书人,而戴近视镜的“眼睛猫”成为他们所仰慕的对象。

据说这是当年下乡的知青带来的影响,毕竟好多有文化的、来自大城市的知青都带眼睛。谈到知青的话题,导游似乎有些神伤,话锋一转,提议我们来自上海的游客到了西双版纳尽量不要说来自上海,可以说来自浙江,因为当地人对上海人印象不好。

这也和下乡的知青有关。据说当年百万知青到西双版纳种橡胶树,其中相当部分,约三十万人来自上海。在漫长的时间中,这些人中有好多与当地人结婚生子。然而,后来在返城潮中为摆脱户籍和家庭的限制,他们大都选择与当地人离婚,造了“抛妻弃子”的孽。

一部1990年代的电视剧《孽债》就反映了这一社会现象。导游说到动情处,竟然当场清唱起了该剧的主题曲:

“ ……

美丽的西双版纳,

留不住我的爸爸。

上海那么大,

有没有我的家?

爸爸一个家,

妈妈一个家,

剩下我自己,

好像是多余的。

…… ”

导游之所以这么动情,是因为他妈妈的前夫就是上海知青,他自己也算是半个局中人。这个话题不免有些沉重,我们只能再一次的感叹“时代的灰尘落到每个人身上都像一座山一样沉重”。

知青岁月

四十多岁的导游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面临“中年危机”考验的他深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也理解“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难处”。然而意难平的他觉得上海知青似乎比其他地方的知青做得更绝一些,给当地人留下的印象更差一些,所以一再建议我们团队中的上海人要注意“隐藏自己”。

翻过这一页,回归我们旅游的主题。这天的路程较多,先从昆明的酒店开了七八十公里后,到了玉溪市的抚仙湖,这是第一个景点。这个湖似乎在网上名气很大,属于网红打卡点。也是我来云南之前,听说的当地的第三个湖,仅次于滇池和泸沽湖。

到现场后发现,这个景点应该是新开发的,都无需门票,只是坐船到湖心岛上需要付钱。我们在这里只停留一个小时,估计没有时间过去。我们就在湖边走了走,除了走过沙滩,也走过了当地特色的红土地。

抚仙湖除了湖水清澈外,就是湖水很深,而且是断崖式的深。无论网上攻略,还是导游都警告不要下水游泳,太危险了。湖边有不少卖小吃的,据说是湖里捞上来的小鱼和小虾。我们买了十块钱三串的小鱼,用油现榨的,味道不错,尤其是鱼嘴尖尖的那种。另外也花了50元买了一袋子晒*小虾,这被导游提醒有味道,一路上只能放到汽车的行李箱里。

除了“逛”、“吃”,再在湖边拍拍照就结束了第一个景点的游览,乘车去吃午饭。吃午饭的地方似乎专门为跟团游的游客准备的,基本都在比较荒凉的地方,一个大厅里有好多张大桌子,可供好多人同时开餐。出入口处,有卖小食品的,吃饭时也有人来推荐试吃,多是一些鲜花饼、野生菌及咖啡。

我们这个散客拼成的团共计34人,其中有三个小孩。当我看到这些和我家小孩年龄差不多的小旅友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有点后悔没有把我家孩子也带上,既没有什么高原反应,所谓跟团行程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累。

抚仙湖

我们三十几个人被导游分成四桌,有九人一桌,也有八人一桌的。从此之后,直至行程结束,我们九个人就一直一桌吃饭,大家都挺开心的。

午餐后,乘车继续前行,由于剩余路途较远,我们在车上有了午休时间。在到下一个景点之前,我们在甘庄服务区做了停留。这个服务区相当的大,且偶遇了在此短暂停留休整的解放军。他们三五成群地买水果、买餐食,各个精神饱满。

最近与云南接壤的缅甸在打内仗,看到军队让我们有满满的安全感。他们身着荒漠迷彩,全部搭乘各种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绵延很长。

从甘庄服务区再往前走,就一路下坡了,海拔从2000米左右的昆明降到500米左右的西双版纳。此时我的耳朵开始有些耳鸣了,据说这是高原反应的一种表现,可以通过按摩耳朵、张大嘴和吞咽唾液来缓解,这和飞机下降时的体验有点像。

第二站去往墨江的北回归线标志园,其位于著名的双胞镇上。顾名思义,这里的水土更有助于生双胞胎。导游介绍这里完全是靠旅游而发展起来的一个地方,他指着一个毫不起眼的酒店说,它曾是这里最高的建筑,名为双胞酒店。

好多明星和富商都争先恐后地来这里入住,以期望能怀上双胞胎。导游说李泽楷和梁洛施曾在这里住了一年多。据说人类生双胞胎的普遍概率是千分之二多,而这个镇上的概率是千分之八多,是普通水平的4倍多。

北回归线标志园

景区坐落在山顶上,不想爬台阶的话,可以坐“飞天魔毯”上下。所谓的“飞天魔毯”类似煤矿工人上下井的斜角传送皮带,也像商场的斜电梯,不过是长了好多。我们需要穿上鞋套,面朝下坐上,间隔2米左右坐一个,靠皮带向上向下传送而上山下山。

这个景区是有哈尼族的阿布导游讲解的。上山即可见地上一条“中轴线”代表了北回归线,一直往里延申,一旦跨过这条线,就从亚热带进入热带了。随着这条线,先是双胞胎井水和双胞胎床,都是一对,左右各一。据说可以有助于生双胞胎,方法不同,生地男女也不同。

导游之前一再告诫山顶的泉水不可以喝,早被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给污染了。可还是有些游客要去喝,而另外有些则变通了一下,打水洗了一下手,不知他们这么做能起什么作用,估计也就是心理安慰。

再往后有过祈福门和两个哈尼族的小姑娘合影,照片会被洗出来挂在墙上,如果需要的话,交十元一张塑封后带走。我们最终还是交钱带走了两张照片。

阿布导游除了讲解当地的植物外,重点介绍了北回归线的“立杆无影”处的景点。据说在每年的夏至日下午某个时间,太阳会在这里到达正头顶的位置,完全没有影子。之所以不是正午12点,是因为这里是东七区,和全国通用的北京时间差了一个小时零十几分钟。

看完这个景区后,就结束了这一天的行程。晚餐后入住普洱的酒店,个人感觉这个酒店的设施好过昆明的酒店。

4 买普洱茶 看象赏橡

第三天花在路上的时间没有那么多了,可以看的景点就多起来了,一共要逛三个地方:万亩茶园、野象谷和热带植物园。

另外由于路途较近,早上可以多睡半个小时,七点起床,八点出发。上午去的茶园是第一个购物点,全程一共有六个。这里是买普洱茶的地方。导游开始了起劲的宣传和介绍,他也干脆承认这是洗脑。毕竟他要拿业绩提成的,据其自称是3%。

下车时,傣族的“哨哆哩”已经在车门处等候,并双手合十向我们问好。我们根据导游教的,双手合十,口念“书早哩”回礼。“书早哩”就是傣族说“您好”的意思,类似于“萨瓦迪卡”。

这个面积有七八万亩的茶园据说是世界最大的茶园,已经获得了吉尼斯世界记录。走进茶山的我仍然带着口罩,在哨哆哩的提醒下才摘下,开始享受新鲜空气。这里的茶树分为两种,或是三种,很矮的茶树,四季常采,以及稍高一些的一年采两季,还有一些百年古茶树。

我们都在矮茶树里依据哨哆哩所教,摘了老叶边上的小叶尖吃,据说可以降火,治愈口腔溃疡。期间,我们发现了有些树上有肚子大的蜘蛛。哨哆哩说这种蜘蛛可以吃,主要吃它的肚子,富含蛋白质,油炸后味道很不错。

据说一个人到山里转一转,抓的蜘蛛就够全家人吃一顿了。有个“云南十八怪”的顺口溜,其中一句叫“三个蚊子一盘菜”就是说类似的意思。另外有一句叫“老太太爬树比猴快”,说的是百年古树的珍贵茶叶只能让老人去采。

普洱茶

百年古茶树长在深山里,不方便去看。为了方便游客观赏,该茶园就移植了几棵树在门口供参观。区分茶树年龄的标志是看其树皮上的白色斑点的多少,就像是人类的老年斑一样。

看完茶园,到室内开始了品茶和推销环节。经过品尝和听介绍,我们一共买了十几个茶饼,花了四千多元,有一百的,两百多的,三百多的。一个茶饼357克,生茶、熟茶和紫茶都是买七送一。我们买了其中的熟茶和紫茶,数量都是买七送一。

据介绍,买七个后可以获得一张证书,五年后寄回证书和两个老饼,可以换七个新饼。普洱茶只要不沾水受潮,基本上是没有保质期的,像酒一样,越老越好越贵。

听导游介绍,当地少数民族有做“七子茶饼”的传统,女儿七岁时做好,待到出嫁时拿出来在婚宴上招待贵客。据说有好多人为了喝七子饼的老茶,不管认不认识,都要随礼参加婚宴,可见老茶的珍贵。这也是她们接受二个老茶饼换七个新茶饼的原因吧。

但五年后的事情谁说的准呢,不过大家都买了不少。哨哆哩见我们和另外一家买的多,还私下里送我们了一些散茶。据茶叶讲师介绍,每卖一个饼,哨哆哩可以提一元钱,另外企业还会捐一些钱给当地学校。

对了,这些茶叶都是包邮的,省去了我们带来带去的麻烦。后边买的其他大件物品都采取了邮寄的方式,省去了拎包的痛苦,极大地方便了后续旅游。

普洱春茶

下午去的野象谷和植物园都是纯旅游的地方,没有安排购物。明天的三个景点,有两个购物的地方,导游已经提前开始“洗脑”了,主要是在起劲的介绍当地的翡翠玉石,并拿出他脖子上带的貔貅玉石“现身说法”。

我一直对这些东西无感,印象中没有买过这类东西,但也知道价格不菲,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同车的其他人就不同了,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很信貔貅可以逢凶化吉那一套。我工作过的公司,尤其是在上海这边,常见有老板把貔貅摆件放在大门口来“招财”。

但导游介绍的另外一个特点吸引了我,即翡翠的投资价值。翡翠毕竟是大自然的产物,数量是有限的,意味着有可观的升值空间,但按照投资的观点讲,这些东西和金银一样都属于“非生产性资产”,投资价值排在公司股票等生产性资产的后面。

到野象谷后明显觉得是在过夏天了,脱去了外套,只穿了短袖和单裤子。这个景区的行程分为两部分,共花去了一个半小时。先是看了半个小时的大象表演,后是逛了几个小园区,并在高高的木栈道上走了走。意料之中地没有在栈道下方的走廊里看到野生大象,据说只剩下几百头了,数量太稀少了。

随后在去往西双版纳首府景洪市区的植物园的路上,导游指着市中心一个不太起眼的一二十层的老楼,对我们讲这里曾经是当地第一高楼。他这个当地人就是第一次在这里付费一毛钱坐的电梯。

说到坐电梯,就像《孽债》中的小主人公之一的梁思凡,从西双版纳到了上海后的最大爱好就是坐电梯,尤其爱做商场的斜梯。和导游一样,电梯这种新奇玩意儿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澜沧江

另外过桥时,导游指着一条蓝色的大河说这是澜沧江,而在我们右手边的一个不起眼的小码头就是电影《湄公河行动》中遇害船员出发的码头。澜沧江流出国门之后,在东南亚被称为湄公河,而那个不起眼的小码头实则是一个繁华的边贸物资集散地。

植物园的风景好美啊,随手一拍就可以做成明信片。这里的植物好多都是专属热带的,好多都是我第一次看到。比如海红豆、连理枝和菩提树。当然还有橡胶树,我们还看了割胶表演。其他的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但异常漂亮的花卉。

导游解释说,橡胶属于战略物资,曾被各种植国视若珍宝,严厉禁止种子出口。本来我国是不产橡胶的。革命先烈们当年冒着生命危险,在身体上挖了洞,把橡胶种子藏在里面,才从国外把它们带了回来。后来国家选定了海南和西双版纳两个适宜的地方大力发展橡胶种植。

据说西双版纳深处内陆,没有台风的侵袭,这里的橡胶园比世界上其他濒海的橡胶种植园的产量更高些。西双版纳的橡胶树的叶子的片数更多一些。而园区馆舍里“百万知青种橡胶”的展览,反映了当年前辈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盛况。

走过橡胶林时,我们大都在导游的指导下,弯腰在地上仔细寻找落下的完整种子,以捡走做纪念。地上大部分种子都残破不全,或者只剩下一个空壳了。当我们发现了一个如一节拇指大小的完整种子时,一边小心收好,一边不得不对“以身藏种子”的前辈们肃然起敬。

导游重点介绍了园中一处“周总理纪念碑”,并提及了当年鲜为人知的历史。大家都从小学课本上知道,周总理到西双版纳参加傣族的泼水节,其实他到云南边陲的真实目的是和缅甸进行划界谈判。

孔雀宴

晚餐是这一行中除自费外最丰盛的一顿——孔雀宴,这也是我们选择这条旅游线路的一大原因。导游还奉上了他自酿的53度白酒,这也是此行两次之一的饮酒。所谓孔雀宴,就是宴席中有一个大盘菜,有水果、糯米饭,外加辅助道具,摆成了孔雀的造型。

开餐前,服务员会倒上干冰,瞬时间云雾缭绕,非常适合拍照。再之后,导游挨桌敬酒,我们用上了导游事前教好的少数民族祝酒词,分两个版本。

傣族的祝酒词:

导游喊:“哆锅!”

我们站立齐举杯,大声回应“水!水!水水水!水!”

哈尼族的祝酒词:

导游喊:“基八舵!”

我们站立齐举杯,大声回应“噻!噻!噻噻!”

好久不喝烈酒的我,就觉得这个当地酒太烈了,出于好奇就浅尝辄止了。喝酒之后,就开始大快朵颐了,本身对吃上要求不高的我,觉得此行的餐食很不错了。之前没有吃过米线的我竟然觉得每餐必有的米线的味道是相当不错。

晚上入住了一家傣族风情的酒店,里面的装修风格以木材料为主,很有民族特点,然而一个问题就插座太少,似乎不太方便。因为住在景洪市区,好多同行者晚上都跑去著名的“星光夜市”玩了,我们没这个爱好,就在附近转了转就早早睡了。

5 花钱最多 旅程高潮

第四天上午到了翡翠市场,有一个工作人员带我们到一个柜台边,略作讲解之后,再解散开始购物,每个家庭都给我们配了一个导购介绍。有些同行者开玩笑说,这有人陪着,看来是不买东西也不行了。

通过介绍,我大概了解了,中国不产翡翠,云南的翡翠原料来自邻国缅甸,在这里加工后再销往全国。而国产的玉石是新疆和田玉,以及明天将要去参观购买的黄龙玉。玉器大体分为貔貅、手镯及其他挂件。

我们不喜欢貔貅和手镯,最终选择了平安扣挂件,花了五千多给小孩买了一个,又花了一千多给母亲买了一个。外行的我觉得好不值得啊,那么两块小小的石头,竟然需要六千多元。既然传统文化中玉石占有很大分量,再加上有些投资价值,就买了吧。

我们只是在数千元的精品区和数百元的淘宝区转了转,还有万元以上的“传家宝”区呢,不可想象。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傣族的小姑娘,我们购物之余,也聊了不少傣族的民族风俗。小姑娘直言,她作为开明家庭的独生女,父母一切以她个人开心与否为最主要的标准,没有太多条条框框。

整个上午都花费在玉器市场购物了,期间导游还挨个家庭发了当地的特色甜点——鲜花饼。果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去吃午餐的路上,导游开始推介当地特色鲜花饼、榴莲饼、野山菌、小粒咖啡等。我们这四样每样买了一箱,每箱一百元,包邮。

翡翠

导游说,这些小物件是大巴车司机推介的,我们购买了之后,司机可以获得一些厂家赠送的加油卡。大家都觉得司机车开得不错,都买了一些支持司机。导游对这些小食品,没有讲太多细节,只是笼统得提了一句,他们推销的比我们沿途吃午饭时、及服务区见到的类似商品质量要好。

正是由于他的“疏忽”,导致有些同行伙伴在路边见到便宜一半的鲜花饼后大呼上当,且四处传播,这也让我心里有些不痛快。直到后来遇到了其他团的在一起拼车时,才知道了些区别:我们买的鲜花饼里面的花瓣是整片的,而便宜饼里的花瓣是破碎的,口感也不同。她们的导游给她们做了详细的对比。知道这些,我的心里才舒畅了一些。

吃完午饭后去参观乳胶工厂,也就是第二个购物点——乳胶制品。相比于茶叶和翡翠,导游花在乳胶制品上的时间少了许多,他说这是新推出的产品,他不如对茶叶和翡翠那样了解。只在前往乳胶工厂的大巴车上简单讲了一下,买乳胶制品就是买健康。

我们也不太以为然,然而不成想,在随后买了此行中最贵的东西。在简单参观了一下乳胶陈列馆后,我们被带到一个“教室”内听产品介绍,主要是乳胶床垫、枕头和被子。听介绍说,之前好多中国人到泰国旅游,顺便花一万多人民币买乳胶床垫,每年的总消费金额达到令人乍舌的数百亿人民币。

而给我们介绍产品的女士说,泰国卖的乳胶床垫,有好多都是他们代工的。他们工厂之前仅仅专注于医用乳胶产品,那是一个小众市场。给聪明的泰国人代工后,他们也学聪明了,也瞄上潜力巨大的“乳胶床垫”市场。

乳胶枕

我估计,疫情几年,泰国旅游也受巨大的冲击,代工的业务没有多少了,他们干脆也做直销了。

最打动人的还是产品试验和体验环节。我们同一个团的有个老头曾经去泰国买过乳胶床垫,知道有个滚鸡蛋的试验,即把鸡蛋放到床垫上,人躺到鸡蛋上翻滚,鸡蛋不碎。由此说明乳胶床垫好。

而介绍人员说,滚鸡蛋说明不了太多问题。她现场演示了单腿踩鸡蛋和砸鸡蛋,并和市面上其他产品做对比。踩鸡蛋就是把鸡蛋放床垫上,100多斤重的成年人单足站立其上,鸡蛋不碎。再把同一个鸡蛋用两个乳胶枕夹住放地上,上面一米高处有二十斤重的大铁饼落下,鸡蛋不碎。而把同一个鸡蛋用其他家的乳胶枕头夹住,再用同一个大铁饼来砸,鸡蛋碎了。

区别在于,不同的乳胶枕头对大铁饼的支撑不同,这是肉眼可见的。据她们介绍,乳胶产品没有真假之分,只有乳胶含量高低之分。哪些支撑不够,导致鸡蛋破裂的产品乳胶含量低,参杂了好多其他的如海绵等工业合成品。

而她们推介的乳胶制品,天然乳胶的含量达到了93%,可以有很好的支撑。手放在上面,用很大的大铁块慢慢落下,也不会压伤手。因为手会陷到凹下的坑中,而其他突出部会撑起铁块,这就是手不会受伤,和之前的鸡蛋不会破裂的原因。

人体是有曲线的,比如背部和臀部突出,腰部凹陷。仰卧时,如果腰部没有支撑,就容易劳累而变形,这就是好多人睡觉时会往腰下塞一个枕头做支撑的原因。而我们躺到乳胶床垫上,明显觉得背和臀部陷了下去,而腰部有了支撑,舒服极了。

天然乳胶

其他的,乳胶枕头和床垫上都布满了气孔,透气的。她们还现场演示了,用乳胶枕头捂住人脸不会窒息的试验。这个特点对小孩子特别友好,特别小的小孩爱爬着睡,不用担心其会有窒息的危险。

讲解完成,进入体验环节,体验馆有好多铺满了乳胶床垫的大床。我们这些出来旅游的人,大概都没有怎么休息好,躺上去后都不想下来了。我枕着乳胶枕头,躺在乳胶床垫上,瞬间觉得头脑昏昏沉沉的,舒坦得想立马入睡。

由于现场购买是买一送一,我们花费了一万多元,买了一个床垫,送了一个床垫,并又送了八个枕头和四床被子。尽管导游花在这个乳胶制品上的功夫最少,我们大部分人却在这个上面花钱最多,有时候出色的产品胜过绞尽脑汁的“花言巧语”。

就在我们“大买特买”乳胶制品时,从昆明酒店跟过来的长线导游拿着纸质的调查问卷让我们挨个评价他的工作。原来要换导游了,据说是为了保护当地就业,昆明来的导游不能把整个旅程全包了。

老导游做了动情的告别演讲,感谢的客套话略过。他最后说:“如果没有购物环节的话,大家会更喜欢我。不过没有办法,我也要吃饭!”

接下来带我们的导游,是西双版纳本地公司的导游,给我们解释了其中的缘由。他说,之前都是昆明来的导游全包整个行程,这导致他们当地的导游没有工作。没有饭吃的他们就开始闹事了,一旦遇到云A牌照的旅游大巴,就去堵路。后来,经当地政府的协调,就达成了现在的分段导游的协议。

西双版纳

新导游是90后,是在哈尼族村寨里长大的汉族人,后来娶了傣族的媳妇。从他的身上,我们就看到了西南边陲的民族融合景象。

新导游带我们去看勐泐大佛寺,据说这是南传佛教的代表性庙宇。南传佛教就是我们俗称的小乘佛教,以“度己”为追求,不同于唐僧从西天取回的大乘佛教——以“普渡众生”为导向。而且前者也没有太多的清规戒律,这就又涉及到了“云南十八怪”之“小和尚可以谈恋爱”。

在景区门口,导游提醒我们说,寺庙里不可以拍照,因为只有“佛照人”,不可以“人照佛”;但他又说,你实在想照相了就照,不要东问西问。这模棱两可的回答让我无所适从,不怎么爱照相的我,干脆就不照了。

我们坐电瓶车到了山顶,发现一片开阔地,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金碧辉煌的“佛塔和寺庙”结合的建筑,很像电视中看到的那些东南亚寺庙风格。周边没有门,好多游客都在围绕着它拍照,据导游说这是死人去的地方。

我没有记错的话,导游说这个建筑一共修了一二十年,才于今年上半年竣工。耗时长是因为修建经费基本来自于信徒的捐赠,修修停停,经年累月。

庙宇前方的广场上,视野开阔,向下可以俯视整个景洪市区。不太大的市区被群山环抱,犹如天然的聚宝盆。而市区中间有一条笔直的马路似将整体分割为两半,且正对整个依山而建的寺庙。

勐泐大佛寺俯瞰景洪市

据说这条路有破坏风水的嫌疑,山顶上也摆了相应的风水阵来破解。我不太懂这些,说不上个所以然。只知道山顶平台上有泉水从修建的龙头佛龛中流出,下面有脸盆接水。入乡随俗吧,我们按照导游的示范,在水盆中洗手,后捧水泼向两个龙头之间、且居上的观音相。据说,此举可以给自己带来祥瑞。话说这有点像汉族传统的“金盆洗手”。

之后就是随着导游摸广场上分布的四个石貔貅中的两个,从头到尾顺着摸,可以带来好运。如果最近走背运的话,则可以从后往前推摸三次,导游说这叫“扭转乾坤”——会让人转运。广场上的游客络绎不绝,不是在洗手,就是在摸貔貅,我们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完成了以上的求福流程,我们就沿台阶向下走了。导游提醒我们要尽量走在两边,让开中间的“佛道”。旁边的石头栏杆上雕刻着类似龙的形状,导游解释说是“那加”。它原来是佛祖释迦摩尼旁边的一条眼镜蛇,因为有佛缘,会替菩提树下打坐参悟的佛祖遮风挡雨,而被佛祖点化成了神仙。那加有多个头,且越往下走,越接近寺庙大门,头越多,最多能有七头。

再往下,我们就到了此行的中心位置——巨大的释迦摩尼雕像。我没有记错的话,导游说基座6米,佛像高45米,共计51米,代表了佛祖从29岁开悟,至80岁圆寂,中间走过了51年。

佛祖手势:左手平摊,掌心向前,指尖向下;右手呈“拈花状”,又似“OK手势”。导游说,这体现了“舍”和“得”的智慧,而得又是“只得三分”,适可而止。

俗话说,遇佛拜佛。我们按照导游指示,双手合十,顺时针绕佛像一周,完成拜佛流程。之后,再往下走,看到了韦陀的雕像,以及台阶两边为数众多的罗汉雕像。大门口处还有修建这座寺庙的傣王拨龙的雕像。这里就不做剧透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现场游览。

佛祖像

这一天感觉是整个旅游行程的“高潮”,一天的活动既繁多,又精彩,晚上还有自费的项目“篝火晚宴”。在去篝火晚宴的路上,导游告诉我们100元人民币的*像的前后各隐藏有一个貔貅。然后教我们如何折叠纸币并置于手机壳中,可以招财。我看着大家都在饶有兴致的学习着,不得不感慨,每个导游都有一些“绝活”啊!

晚宴在一个水库旁边举办,据说是当地一个少数民族——佤族的村寨。我们先是坐汽船,在水库上绕了一圈。此时已经接近晚上七点了,天色暗下来了,感觉黑乎乎的水面,让人不知深浅。不一会就上岸了,旁边有身着民族服饰的男男女女夹道欢迎,背景音乐喜庆欢快。

我似乎听到了欢迎人员也喊出了傣族的祝酒词:“水水水”!这不是佤族吗?我正疑惑间,听到了被话筒加持的主持人的声音,让我们到水边看“鱼鹰放飞的表演”。于是,人群像潮水一样涌上了岸边,不约而同地举起了手机,开始摄像模式。

鱼鹰又名鸬鹚,我模糊地记得,曾经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文中,学过鸬鹚捕鱼的内容。大约是它们把鱼吞入腹中,而后渔夫会再从其口中把鱼挤出,如此反复,为人类捕鱼。干得好的“打工者”会有“获食小鱼”的奖励。

不成想,这天夜里要直击现场了。随着人类的一声号令,岸上的鱼鹰,像开闸的洪水一样,又似千军万马,在原本平静的水面上激起一串“数米宽,数十米长”的涟漪,很是壮观。

下水动作完成之后,就开始了正式的捕鱼动作。这些训练有素的鱼鹰“指哪打哪”,随着渔夫所指,不断的变换位置,不断的收放。不一会儿就有能干加运气好的鱼鹰叼着大鱼向渔夫交差了。这和我之前学的课文中“吞进去后再挤出来”的“残酷”方式不同。

篝火晚会

想想也是,课文中描述的渔夫和鱼鹰都是在讨生活,而我看到的是表演。他们大概都不会以捕鱼为生,而是服务于游客,成为云南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相同的是,*好的“打工鹰”都会获得“吃小鱼”的奖励。据说鱼鹰抓的大鱼叫罗非鱼,将会端上我们的餐桌。

表演看完,就正式落座,一边吃饭,一边看演出。我感觉,饭菜的质量超过了孔雀宴,演出的质量也超越了孔雀宴时的演出。这里还有一个专门的主持人在活跃气氛,台上台下一片欢乐。

现在的国人都很放得开,互动环节,大家都很踊跃。有位山东大哥还登台献唱了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有位开封小伙也上台模仿演员跳了“异常妖娆”的民族舞。

歌舞没有给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其中主持人用树叶吹的口技让人惊奇,而佤族小伙的喷火则仿佛让我看到了传统社会的街头表演。而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的,还是大家一起围着篝火,手拉手挑起的民族舞蹈。

鉴于本人缺乏跳舞的天赋,也只能在这种光线昏暗的大众场合充当“南郭先生”。我随着人群前后左右移动、转圈、跳跃,旁若无人的“自娱自乐”。然而晚会结束后,我们沿着彩虹桥返回停车场时,一同团的凑过来对我说:“我看到你们的舞姿了,我都录下来了,你们跳得很‘书生气’!”我不知他何意,但看表情,应该不是在讽刺我跳得不好吧!

嗨了一天,晚上回到酒店后,有些“团友”仍意犹未尽,要继续去“星光夜市”挥洒多余的精力。我们则没有这个打算,早早去休息了,结束了这精彩的一天。

6 买黄龙玉 参观傣寨

第五天,又是两场购物活动,之后沿昆摩高速返回昆明酒店。

一些眼尖的“团友”早就注意到这个新导游身上带的玉器不同于之前的导游。新导游也十分坦诚地说,导游身上挂的玉器不同,则意味着要带我们去的购物场所不同。这个导游身上发黄的玉石是黄龙玉,我们上午就要去买黄龙玉了。

听介绍,不同于翡翠的“如日中天”,黄龙玉似乎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更适合做长线投资。而在和田玉“封矿”后,黄龙玉接过衣钵,成为了“二代国玉”,产地就在云南龙陵的小黑山。

据说,当玉矿坑国有化之后,无法私人采卖。当地民众就拆掉了自建的房子,把其中的黄龙玉原石拿来卖,这就又牵涉到了一个“云南十八怪”——“房子不住拆来卖”。不过,这也算“拨乱反正”,让“埋没其才”的玉石重见天日,有了“用武之地”。

流程和前一天买翡翠时大同小异,我们在专职导购的陪同下,又开始逛了起来。相比而言,黄龙玉是便宜了不少。甚至见到了好多大块头的“摆件”。买不买呢?买什么好呢?我们看了一圈后,又买了两个挂件,这次花了一千元。

其他同行者也多多少少买了一些后,总算是耗尽了上午的时间,就在附近吃午饭了。吃饭时,竟然发现有些桌子没有人来却上满了饭菜,而我们团的人都坐满了四桌,却不见有餐食摆上。生气的我询问之下,才发现不同团的餐费标准不同,而我们这顿午餐被大家称为整个旅游以来最差的一次正餐。我觉得尚可以接受了,就是不知这是否和我们买的黄龙玉多少有关联?

下午将会是西双版纳的最后一站,参观傣族的村寨,并入户做客。此时,我看着团里几个活蹦乱跳的小朋友,再一次后悔没有带我家孩子过来了。相比于名山大川和历史古迹,这些有关当地人生产生活的场景介绍是最适合小孩子看的旅游资源。

黄龙玉

当大巴车将要驶入山中的村寨时,导游给我们介绍了当地特色的小玉米,大约只有手指粗细,味道不错。我们到达目的地后,村边的路口就有当地人在卖这种小玉米,我们都迫不及待地买来品尝,味道果然好极了。

到村子口后,早有一位身穿民族服装的、漂亮的“哨哆哩”等着接待我们,连见多识广的导游都惊叹她好“哨”啊!据导游介绍,这些接待人员是村子里挑选出来的“专职文化宣讲员”,必须要有文化会讲普通话,善沟通,形象好招人喜欢,还得“脸皮厚”——因为有推销的任务。

他们这些文化宣讲员,会靠宣讲积累“工分”,累计起来可以作为以后当官的资格。说到当官,村里面最大的官不是像我们汉族村子的村主任,而是妇女主任。傣族的村寨感觉仍然处于“母系社会”,女性主导了一切。

据哨哆哩介绍,她当文化宣讲员,除了挣工分外,每月还有1600元的工资,有点像公职人员的待遇。还不止这些,村里还会派人把她们家的农活——割胶给全包了,从而让她这个高中毕业生——在村里属于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全身心干好本职工作。

他们的风俗,生了女孩很开心,生了儿子很难过。因为将来女儿会在家和老人一起生活,而儿子则要适龄“嫁出”,还要准备不菲的“嫁妆”。比如,当地主要是以种橡胶树为生,接待我们的哨哆哩“娶丈夫”时获得了600株橡胶树的嫁妆,而她们家“嫁两个儿子”则送出去了800株橡胶树。

结婚之前,男方需要在女方家干满三年苦力,获得认可之后才可以结婚。婚后女方负责外出赚钱,养家糊口,男方则在家做饭、洗衣和带孩子,顺便做手工活,传承本民族的文化。傣族的男孩满七岁后,都要去寺庙出家当和尚,一般要待满六年。

西双版纳橡胶林

寺庙在傣族的社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每个村寨都会有一个寺庙。男孩子适龄要去寺庙出家,为了不耽误学业,他们一般白天去学校读书,晚上和周末、寒暑假待在寺庙里。除了诵经礼佛,更重要的是学习傣文及本民族的手工技艺和文化。

因为女孩没有机会去寺庙学习傣文,所以她们只会听说,而无法读写。我们在村口看到的傣文,像是躺倒且连笔的阿拉伯数字“6”和“9”组成的拼音文字。哨哆哩直言,她无法读写这些傣文。

寺庙除了养育男孩外,还要照顾老人。傣族村寨里,没有女儿的老无所依的人都会被送进寺庙养老。而寺庙的经费由全村人均摊。另外让人无法理解的是,这里老人的钱不会给下一代,死后会也随之烧掉。虽有民族习俗,但烧真钱毕竟不合法,逐渐受汉族文化影响后,他们也改烧“有好多零的冥币”了。

哨哆哩介绍,她们这里原本属于缅甸,后来周总理边境谈判后,才划归了中国。以前这里的人们和臭名昭著的金三角一样靠种鸦片为生,后来百万知青带来了橡胶树,就改割胶为生。毒品种植被禁绝之后,人们的生活也都健康起来了。

这个村寨在村口的牌楼上挂着*的像,据自小在哈尼族村寨长大的导游介绍,这里的少数民族,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对*有着神一般的崇拜。

过了挂着*像的牌楼,路边的宣传栏上也贴着国际友人来访的照片。有来自东南亚的临近国家的政要,这不稀奇,毕竟这里地处边疆,和东南亚国家地理相邻,习俗相近。距离近到什么程度呢?这里又到了引用“云南十八怪”的时刻了——“出国比出省更快”。

傣族泼水节

我在这些“国际友人”中也惊奇地发现了远在另外一个半球的来自美国国会的“议员老爷们”。转念一想,似乎并不奇怪,这些大人物们对我国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事务可谓是“异常关心”啊!

再往里走,就是居民区了,家家户户都几乎是二层以上的“小洋楼”,似乎说明这个村子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乍一看,和普通的汉族村庄没有太大的区别。细看一下,会发现大多数楼房都是木结构为主,这似乎是傣族的风格,就像我们之前住的傣族酒店。

我们一大群人跟着哨哆哩向她家走去,中途,她指着一户三层楼房的家庭说,这家是村子里留下的唯一的一个上海知青,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生了三个孩子。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哦了一声,无不佩服此人扎根边疆农村的毅力和“逆行者”的勇气。

到了哨哆哩家后,我们才发现,他们这里的房子像高脚屋,一层只有围墙和柱子,又像是上海的地下室,可以堆放杂物和停放摩托车,大概和潮湿的气候有关吧。上楼进屋之前,她交代了注意事项,主要是进门穿鞋套和室内不可以照相,另外就是不可以随意下楼,这会影响她的业绩,会让邻居觉得她的讲解不吸引人,不称职。

进屋后,我们围坐一起,除了听她讲解本民族的风俗外,也品尝了当地的茶和酒。茶是他们民族的养生配方,有降血脂的功效,可以购买。酒属于家酿的,只喝不卖。早就听说云南少数民族酒量惊人,但当哨哆哩说她老公的酒量是一公斤时,还是被震惊到了。

哨哆哩用重点篇幅介绍了本民族的银器,这应该是属于推销的内容了。推销银器想法源自于早期的游客旅游时,很喜欢他们的手工银器。这种高纯度的雪花银可以做成盛饭吃的碗、饮水的杯子,以及可穿戴的镯子和腰带等。

银器

古人用银针来识毒,今人用银器来排毒。听介绍,银碗和银钵可以吸附净化盛放其内的食物和饮料的有害物质,而可穿戴的银器则可以吸附身体内的毒素,有益于身体健康。东西是不错,就是价格不菲,我们最后花了两千多买了一个小银碗,打算给小孩用。

我之前一直好奇,导游推销了好多东西,但就是没有介绍银器。后来听哨哆哩解释,导游们无法从银器的销售中拿提成,所以“无利不起早”的他们自然没有动力介绍了。少数民族村寨属于国家规定的必到的地方,影响旅行社的资质年审,所以导游就把村寨放到了最后一站。

村寨之行结束后,我们要和第二位导游说拜拜了,也要和西双版纳这个傣语意味着“十二个千亩大田”的地方说再见了。从下午三点多开始,一直到晚上八点多到了中途的晚餐点,我们一直属于无导游状态。大家自发组织点名,以防止有人被落下。

回程除了一路上坡导致的耳鸣外,还因为天气变冷而需要不断地添加衣服。据晚餐点接我们的导游说,我们这个团属于最晚回来的一个了。我们过后,这个晚餐点就打烊了。

第三位导游是此行中唯一的一位女导游,她身穿的羽绒服提醒我们昆明的低温。除了常规动作,安排我们明天的行程外,她就开始介绍玉器和银器产品。明天还有此行的最后一个购物点,也是第六个——游客集散中心。

终于在晚上十二点左右到了昆明的酒店,我们按照导游教的方法,入门前先用门卡敲三下门,然后开门进去后不着急关门,留门至少一分钟,同时用水冲一下卫生间的马桶。一路上的酒店除了第一天到的晚不知情外,其他的入住都是这么操作,据说是当地的习俗,可以让住客睡得更香。

7 过集散点 滇池喂鸥

第六天,是拼团解散,大家陆续返程的一天。由于我们的航班是晚上八点多的,上午要走集散中心,下午可以自由活动一会,五点有车从集散中心接去机场,给本次旅行画上一个句号。

所谓的游客集散中心,就是一个大型的超市,包含了云南所有的特产。各旅行团的游客会有政府主管部门,按照随机摇号的原则平均分配到几个集散中心。如果游客还有物品要买的,可以在这里查漏补缺,不留遗憾。我们看了银器和玉石,最终还是又花几百块钱买了一个黄龙玉挂件。在出门的通道处,买了些当地特色的香皂。

出了集散中心,才十一点多。由于背包都存到了行李房,不是很饿且一身轻松的我们终于可以出去自由活动了。然而出来了,才发现集散中心所在的位置是如此的荒凉,走了一公里多,才在散发着臭味的小渠沟的尽头遇到一家小饭馆。

草草吃了午餐后,我们打网约车去了昆明的著名景点——滇池。网约车司机告诉我们滇池是免费的景区,这个季节主要是去看海鸥,另外也可买票坐索道去对面的山上看看。熟悉路况的司机直接把我们拉到了看海鸥的地方,省去了不少麻烦。

当我们登上观景平台后,看到铺天盖地一大片,毫不夸张地说有成百上千只海鸥不断地在水边和观景平台结合的地方盘旋,像是专门来接受人们的喂食,同时伴随着“嘎嘎”的叫声,那场景十分壮观。

滇池海鸥

我们拿出在超市买好的面包,加入了喂海鸥大军。一开始,我只敢把面包屑扔到连接栏杆的水泥墩上,等海鸥自己来吃。后来,也学着别人,把面包拿在手中,等海鸥来啄食。海鸥可以在空中拍打着翅膀,悬停几秒,啄下一块就飞走了。

有些海鸥,比较友好,两个可以分食放在水泥墩上的同一个面包。有些则想吃独食,霸气地站在水泥墩上护食,不断地拍打着翅膀,不停地伸着脖子“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在骂骂咧咧地说:“这是我的,你们别过来吃!”

有些海鸥飞累了,会浮在水面上休息。我试着给水面上的哪些海鸥也扔几块面包吃,没想到扔在空中的面包竟然被飞行而过的海鸥截留了。这启发了我新的投喂方式——往空中扔,自然会有海鸥来抢食。它们空中截击食物的动作“快、准、狠”。即便偶有面包片掉入水中,也会迅速被它们捞起吃掉。

喂完了一袋面包,我才发现广场上有喇叭扩音提醒,不要用面包喂海鸥,需要去摊位上购买正规的海鸥饲料。这让我后悔不已,看摊位旁边的介绍说,喂食的面包可能对它们的健康不利!这时,我也才发现有工作人员一直在巡视并驱赶哪些兜售海鸥面包的小贩。在此,提醒读者要购买正规的饲料喂海鸥,以我为戒,不要犯下无知的错误。

没有导游讲解,我只能从旁边的说明文案看这些海鸥的介绍。它们属于红嘴海鸥,每年的10下旬到次年的3月上旬,在昆明滇池过冬。天气暖和之后,会飞往北方繁殖地,如贝加尔湖和乌布苏湖区域。

此时收到短信说,晚上的航班因天气延迟两个小时,到十点才能起飞。遂后致电导游,询问送机的时间会不会再晚一些。导游回复说是,下午五点已经是最后的送机时间了,一切保持不变了。

滇池海鸥

随后我们沿着滇池转了一会儿,发现滇池边有聂耳和郑和的塑像,原来他们都是云南人。因为时间不够就没有去坐索道。剩下的时间,去附近的美食一条街品尝了当地的特色小吃,就记得野生菌菇汤好喝了。

下午四点开始打车往游客集散中心去,原来以为来时花了半个小时,回去也差不多,然而我们却漏算了“晚高峰堵车”这一点。结果还算好,将将在下午五点到了集散中心。去行李房取包裹时,工作人员说就剩我们的行李了,他们等着下班呢。实际上,除了我们,还有另外一家。不过诺大的房间就剩下我们两家的三件行李了,其他的尽是空空的行李架。

送机的车和接机时一样,都是拼团,坐满了八个人。一路顺畅,即便是该车去加了油后,也在六点多到了机场。一路上,我和其他团的人聊天,发现大家去的景点一样,行程一样,买的东西也差不多。

在机场苦等几个小时后,终于踏上了飞回上海的航班。在上海降落后,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排队打上了出租车,师傅得知我们去的目的地只有十几公里后,有些不悦。他虽然没有像之前的一个老头司机让我们尝到拒载的滋味,但抱怨说他排队排了五个小时才接了这一单。

好在机场有制度规定,没有记错的话,行程不足二十二公里的出租车可以领票后再重新回来排队。我问司机为啥不做网约车的生意,他说出租车接网约订单除了平台要抽成25%外,还要交份子钱,不划算。

到家已经是夜里两点多了,这次云南游算是结束了。

8 结语

到家后一两天,买的茶叶和零食就先后邮寄到了;十天后,买的床垫和枕头也到了。一切都如现场体验的那样,没有差别,我悬着的心才算放下。等待期间,我查了这些卖茶叶和床垫的厂家资质,以防止上当受骗。后来再看,这些担心是多余的。

总体而言,云南的旅游已经是相当得成熟和产业化了。整个流程下来,感觉就像是标准的生产线,严密而高效。市场经济通过看不见的手把导游、司机、商家和村民等都串到一根绳上了,大家荣辱与共。说是“文化搭台”也好,说是“旅游牵头”也罢,终归是为了“经济唱戏”。

对于这种市场经济的玩法,有些人还有观念与现实的纠结和冲突。比如像第一个导游,他在拼命鼓吹大家各种“买买买”后,又在离别之际道出“没有购物,大家会更喜欢他”的肺腑之言,这其实大可不必。市场经济就是如此,从利己的动机出发达到利他的结果,我们每个人身处其中,都要去适应它。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