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第八讲 山水田园诗

【古典诗歌鉴赏】第八讲 山水田园诗

首页角色扮演天宇乱世神器更新时间:2024-10-29

内容提要】山水田园诗发轫于先秦时期,只是当时还未形成一种流派,但是在《诗经》和《楚辞》中已经出现许多描写山水田园的佳作。到了南北朝和晋代时期,谢灵运和陶渊明建立了山水田园诗派;到了唐代,王维、孟浩然等将山水田园诗推向一个高峰。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在发展历程上,山水田园诗经历了从兴起到全盛的阶段。陶渊明等诗人开创了山水田园诗的先河,他们以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到了唐代,王维、孟浩然等诗人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使山水田园诗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

古典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意象有山水、田园、草木、鸟兽等。这些意象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表达。例如,山代表着高远、深沉,水象征着灵动、柔情;田园则体现了宁静、祥和;草木寓意着生命与希望;鸟兽暗示着自由和欢乐。通过对这些意象的运用,诗人能够传达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表现手法上,山水田园诗常用的有白描、比喻、拟人、借景抒情等。白描手法能使诗的语言简洁而生动;比喻和拟人则可以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借景抒情更是将自然景观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相融合,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对于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感受诗人所描绘的自然美和生活情趣。其次,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诗人是如何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最后,要深入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意义,思考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感悟和理解。

总之,古典山水田园诗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通过对其发展历程、常见意象、表现手法和鉴赏方法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魅力,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这也有助于我们在现代生活中,学会欣赏自然之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欢愉,并学会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古典山水田园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陶渊明等诗人的作品中已经初见端倪。到了唐代,山水田园诗达到了鼎盛时期,王维、孟浩然等诗人的作品成为了这一流派的代表。他们的诗作多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出山水田园的美景,以及诗人在其中的悠然自得。

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诗人通过对山水、田园、草木、花鸟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其次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诗中常常描绘农村的生活场景、农民的劳作和收获,以及诗人自己的隐居生活,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朴实无华的生活气息。此外,山水田园诗还常常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表达出对世俗喧嚣的厌倦,以及对宁静、自由生活的追求。

山水田园诗在思想内涵上,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倡导人们回归自然、回归本心。在审美价值上,山水田园诗以其优美的语言、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启迪。

古典山水田园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也传递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追求。在当今社会,山水田园诗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能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到一份宁静和惬意。

第一节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和发展历程一、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古往今来,山水田园诗人创作的足迹遍布全国,多少的风景名著都会以著名诗人的名句作为招牌,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夸赞的西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为桃花潭景区招徕了不少人气、更不消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君不见》)让人们对黄河产生了无限的想象。古诗词让风景名胜如同一幅幅山水画卷呈现在读诗的人眼前。 山水田园诗,除有描写山水风光外,还有田园生活,诗人以陶醉风景、佛系生活、不为俗务所扰的口吻,将自己观赏到的美景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最终开辟了这样的一派诗作。

虽然此类诗作是以山水风光为主角,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眼中的风景正是他此刻心情的客观体现,真正决定一首诗基调的是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情绪譬如面对“庐山”这个同样的风景,盛唐时期的李白在自己享受生活的过程中无意瞥见壮观的庐山瀑布,发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慨;但在《题西林壁》中却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彼时正逢苏轼被贬至汝州这样一个时间节点,苏轼结合眼前风景和自己对人生的思考,故有感而发。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由于诗人大多是在看腻了官场沉浮后走上了隐士一途,所以诗句中有自己对名利场的厌倦,也有看破这一切的洒脱。山水是诗人们寄托情感的媒介,山水的色彩在不同的情境下会被赋予不同的意义。

山水田园诗每一首都有自己所希望表达的独特的感情,鲜有单纯描写山水风光的情况,但诗人们富有感情色彩的诗句反而给风景增加了人情味,也让景色变得更加富有生命力,这也是山水田园诗的灵魂所在。

二、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

大美华夏,万里河山,山水田园,遍地美景,从来不缺诗人来游览和描写它们。

(一)先秦时期

山水田园诗,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这类诗发轫于先秦时期,虽然当时还未形成一种明确的流派,但在《诗经》和《楚辞》中已出现了许多描写山水田园的佳作。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不少篇章描绘了山水田园之美。例如《国风•秦风•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通过对蒹葭、白露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优美而神秘的意境。又如《小雅•鹿鸣之什•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借景抒情,将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慨相结合,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生活变迁的思考。

《楚辞》中也有一些描写山水田园的作品。屈原的《离*》中就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等句,以江离、芷草、秋兰、木兰等自然物象,寄托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此外,《九歌》中的《山鬼》《湘君》《湘夫人》等篇章,也充满了对山水景色的描绘和对神灵的赞颂。

先秦时期的山水田园诗,多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诗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这些诗虽然不像后世山水田园诗那样具有成熟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风格,但它们为后世的山水田园诗提供了源头和基础,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先秦时期的山水田园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也能领略到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这些诗歌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审美观念的重要窗口。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虽然自从《诗经》起就有众多关于风景的描写添加到了诗句当中,但山水田园诗这一题材尚不鲜明,流派也远未形成,风景本身并不用于作为歌颂的主要对象,更多的是作为比兴的背景而存在。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文化交融,信息爆炸的时期,由于连年的战乱导致百姓居无定所,于是诗人们逐渐不再追求在城市之中寻找创作灵感,他们将目光转投向了山水之间的美景,再加之士大夫们也不再一味坚守在动荡的政治舞台上,作出了“远离政坛,明哲保身”这样的选择,导致山水田园诗人队伍逐渐壮大。

山水田园诗真正拉开帷幕的标志应是汉朝末期曹操所贡献的《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此诗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这一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竹林七贤”七位才子,他们隐居山林,放歌纵酒,造就一段佳话。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焦作修武县,可能为现今云台山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阮籍(210年—263年),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

阮籍

嵇康(224年—263年,一说223年—262年),字叔夜,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西)人。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

嵇康

山水田园诗虽然不是他们的主要创作目标,但阅读他们的诗作,如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系列诗作中就有“清露被皋兰,凝霜沾野草”“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等诗句,以及其他诗人的诗作,不难发现这个时代的诗歌创作已经开始重视山水田园风景在诗中能达到的效果,将其穿插在诗句中,在描摹美景的同时展示自己的心境。

自两晋起,面对如此美景,以及人们精神世界的丰富,就少不了诗人们寄情山水,用文字描写一幅幅壮丽美好的山水画卷,山水田园诗就此诞生。

东晋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令后人望尘而莫及。同一时代一样出名的还有谢灵运,与陶渊明显著的抒发辽阔自然的心境的特点不同,其山水诗作以遣词造句之精致,刻画山水之生动出名,山水田园诗从此走在了时尚前沿,山水风景成为诗人们争相创作的对象。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一说寻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人,另一说江西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

谢灵运

(三)唐朝

唐朝的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人,他们生活在盛唐时期,没有生计压力,向往自由如李白,纵有千百般横溢才华,也不愿受官场条框束缚,于是将自己的才华尽数投入到诗歌创作之中,用全身心去感受山水风情之美妙和田园隐居生活之惬意,所以他们创造出来的优秀山水诗数不胜数,更有很多诗作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时代背景下,山水田园诗“无人不写”,诗人们无论多少,都会有一两首山水田园诗作传世。所以可以说唐朝是一个山水田园诗达到空前繁荣的朝代。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维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孟浩然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 [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碎叶镇与龟兹、疏勒、于阗并称为唐代“安西四镇”,故址在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西南8公里处的阿克-贝希姆(Ak-Beshim)]。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

由于盛唐时期人民安居乐业;并且受佛、道教思想影响严重;再加之不少文人希望走上一条“终南捷径”,即先做隐士提高知名度,再等朝廷的征召达到入朝为官的目的,这一系列原因都造就了山水田园诗的空前繁荣。

其中最负盛名的应首推王维,他作为诗人兼画家,诗画艺术造诣极高,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其次是孟浩然、李白、储光义、刘长卿、韦应物等。他们在写山水田园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自然美景的感慨、欣赏与陶醉,外出游历一个景点后通过诗作对一个景点进行赞美,好比一篇“游记”,抒发自己胸中快意的同时为这一处风景打了“广告”。但是如果再阅读一些晚唐时期诗人如杜甫的作品,就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到隐藏在山水田园之中的家国情怀或是其他感情。譬如杜甫在少时登上泰山,写下《望岳》时少年意气下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再到尝过世间疾苦,见过妻离子散时的《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情景交融,催人肺腑,这便是唐朝山水田园诗作的盛景。

(四)宋元时期

宋代时期,山水田园诗开始走下坡路,但仍不乏其代表性的作家,如南宋的范成大和杨万里。宋朝对山水田园的描写和唐朝对比,明显有所缩水,少有整首诗的篇幅都用于描写山水景观的,而是在抒情诗词中掺杂几句情景描写,也是用于烘托气氛,为抒情做铺垫。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范成大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杨万里

山水田园风景逐渐成为一种意象,符谆修饰主体,而非作者主要歌颂或修饰的对象。但写景依旧是当时的流行写法,并且在诗句中通过几句景物描写来奠定整首诗的感情基调,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是用于对比衬托一些事物似乎司空见惯,总的来说,宋代诗词将情、景、人融合的更加巧妙,诗歌主旨更加鲜明。

(五)明清时期

在明清时期,山水田园诗依然盛行,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明清时期的山水田园诗,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的诗人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描绘,他们用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山水的神韵和田园的宁静。同时,在诗中也融入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使作品更富有内涵。

在风格上,明清山水田园诗既有清新自然的一面,也有雄浑豪放的一面。一些诗人追求恬淡闲适的意境,通过对山水田园的描写,表达对世俗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另一些诗人则借景抒情,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负或人生理想。这种多样化的风格,使明清山水田园诗更加丰富多彩。

明清时期的著名山水田园诗人有很多,如明代的唐寅、文徵明,清代的郑燮、袁枚等。他们的作品各具特色,唐寅的诗风清新自然,文徵明的诗则富有哲理;郑燮的诗多写田园生活的情趣,袁枚的诗则以幽默诙谐见长。这些诗人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明清时期的山水田园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唐寅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42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徵明

郑板桥(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山东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郑板桥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40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袁枚

三、山水田园诗名句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欧阳修《戏答元珍》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秦观《好事近•梦中作》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陆游《村居书喜》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白居易《采莲曲》

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张鸣善《普天乐•咏世》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张仲素《春闺思》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城东早春》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二首》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岑参《山房春事二首》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白朴《天净沙•夏》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第二节 山水田园诗的分类

山水田园诗歌往往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根据不同的标准,山水田园诗可以进行多种分类。

按照写作内容,山水田园诗可以分为山水诗和田园诗两类。山水诗主要描绘大自然的山川河流、湖泊海洋等景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美感和哲理。例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等,都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田园诗则着重描写农村的田园生活、农事活动和乡村风景,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范成大的“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等,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恬淡。

将山水田园诗进行分类可大体分为两个种类:写风景类和写田园类,二者虽然都表达与自然和谐相处,享受自然的态度,但风景类诗歌更侧重于对于景色的描写,通过风景或壮观雄伟或温婉秀丽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叹以及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而田园类诗歌则更侧重于描述隐居田园的务农生活,强调在远离官场的清净田园的新的感受和人生感悟。

山水田园诗人多热爱自然,向往自由,于是将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为隐居,而隐居又分为两种,隐居在山林之中和隐居在田园之中,在山林之中隐居的诗人诗中自然更多山水风景,山林中多寺庙古刹,其诗中的禅意往往更浓;而隐居在田园中的诗人过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诗文中会更加富有生活气息。但注意并非所有的山水田园诗人都一定是处于隐居状态,也有很多诗人是看到美丽的风景后有感而发,形成的诗作。

一、按照内容分类(一)写山水风景的诗歌

风景可以是高耸入云的山峰,也可以是滔滔东逝的江水;可以是延绵不断的山脉,也可以是曲折蜿蜒的溪流;更可以是山水共存,交相辉映,构成一副美轮美奂的水墨画卷,在山水诗人眼中,一切风景皆可入诗,这一类描写风景的诗句主要表达的情感有:热爱山水,倾心自然,向往自由,在游览山水过程中引发的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以及寄托寂寞、感伤的人生感慨以及羁旅愁思。代表性诗人主要是王维等盛唐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鹿柴》等诗句家喻户晓,其诗歌中蕴含的情感也十分多样,不乏流传千古的名句名篇。

(二)写田园生活的诗歌

田园派诗人的代表自然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意境和对田园生活的享受令人回味无穷,田园诗歌主要表达的情感有:对官场仕途的厌倦以及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于是转而引起的对田园归隐生活的向往和享受,进一步引发对禅意的感悟,并且寄寓孤高、幽独的情怀。陶渊明的《饮酒》系列,以及《归田园居》等诗篇都将这种隐居田园的自由和享受充分的展示在读者眼前。

二、按照表现手法分类

依据表现手法,山水田园诗又可分为写景抒情诗和叙事抒情诗。写景抒情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如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色的喜爱之情。叙事抒情诗则在叙述生活中的某个事件或场景的同时,融入诗人的情感和思考,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讲述了诗人拜访老友的经历,透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三、按照其他标准分类

从艺术风格来看,山水田园诗还能分为清新自然和质朴醇厚两类。清新自然的山水田园诗语言简洁明快,给人以清新之感,如王维的《山居秋暝》;质朴醇厚的诗则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此外,还可以根据诗人的创作背景和个人风格对山水田园诗进行分类。比如,陶渊明的诗多以田园生活为主题,风格质朴自然;王维的诗则融合了禅意,富有空灵之美;孟浩然的诗则以写景见长,清新明快。

总的来说,山水田园诗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每种分类都能从不同角度展现出山水田园诗的独特魅力。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山水田园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第三节 山水田园诗的常见意象

山水田园诗描写的是风景,但景物的种类毕竟有限,所以只能通过对同一景物的不同形容以及动物等意象来表达不同的意境,再加之长时间的诗文中的固有思路导致有些景物在人们心中成为了某种意境的代名词,所以山水田园诗中的意象格外丰富但也更具有画面感。炊烟、桃李、桑麻、豆苗、鸡、犬、眠蚕、孩童等意象相结合自然而然就绘制出一幅农家生活的画面,营造一种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的意境;相对应的,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古寺、道人、樵夫也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起隐居山林的禅意和闲适,营造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的意境。

一、绿树、黄鹂、空山

常以“绿树”表现一种幽静的环境,再以“黄鹂”强化。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曾几《山衢道中》中的“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在黄鹂叫声的衬托下以动衬静,更加突出坏境的清幽“空山”则常用来表现空旷、幽静的环境。

二、柳树、稻香、蛙鸣

这三种意象常用来渲染如诗如画,其乐融融的农家景象,如王维《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表现农村环境及农村生活的恬静与清幽,如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或衬托人的悠闲心情,如赵师秀《约客》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三、桂花、春山、细雨

桂花代表一种宁静、清远的情境。如王维《鸟鸣涧》中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春山”渲染静寂的环境,如于良史《春山夜月》中的:“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细雨衬托环境的宁静、恬淡,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三者大都用于描绘山林隐居时清雅、闲适的心态。

桂花

四、竹、云、菊花

“竹”作为公认的“君子”,常寄托主人公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如柳宗元《渔翁》中的“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而“云”根据其漂浮不定,飘渺无影的特性,常用于表现主人公的恬淡隐逸之情,如王维《终南别业》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菊花”也是具有独特性格的植物,所以也常用来表达作者不愿轻易屈服的倔强心理,如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几种意象多用来展现作者高雅的情操,展现作者对闲静淡雅的生活的追求。

菊花

五、白鸥、白鹭、鹭鸶等鸟类

白鸥是一种水鸟,多借来表现自由恬静的生活。如杜甫《客至》中的:“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白鹭是一种飞在水田或沙滩上的鸟,常表现一种安谧清幽的环境。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中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常用来表达作者向往自由,享受隐居生活的心态。

白鸥

白鹭

鹭鸶

六、明月

诗文中常以明月渲染一种夜晚清幽的环境,并用皎洁无暇的月光来映照作者自己的内心,如王维的《竹里馆》中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以“明月”和自己相照表达自己高尚的情操。

七、海棠

海棠表现对美好景物的珍惜。如苏轼《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

【译文】
袅袅的东风吹拂暖意融融,春色更浓。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只担心夜晚天色太黑花儿都会睡去,特意点燃蜡烛来照亮海棠的美丽姿容。

【注释】
东风:春风。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一作“渺渺”。
泛:摇动。
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空蒙:一作“霏霏”。
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史载,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
故:于是。红妆:用美女比海棠。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

苏轼

苏轼

这里海棠虽未明写,但作为线索贯穿全诗。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还有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酣睡一夜仍有余醉未消。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注释】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李清照

李清照(有点婴儿肥)

李清照

第四节 山水田园诗的表现手法

山水田园诗中大量使用描写和抒情来表现风景之美丽,表达作者的情感,在描写和抒情的同时,也掺杂少量的叙述、议论、说明等手法,用于使诗歌更加完整。

一、描写

所有的风景能够活灵活现的呈现在人们眼前,都是多亏作者对于描写手法的巧妙运用,描写的手法多种多样,这里主要从描写手法、听觉角度、视觉角度以及衬托手法来介绍。描写注重的是所见即所写。作者将自己亲眼所见的事物不加过多修饰的展现在读者眼前,追求真实和清楚。一首诗中所使用的描写手法往往不是单一的,通过各种手法相互结合,才能够将风景真实的呈现在读者眼前。

(一)白描和工笔

作为描写过程中最常用的两种笔法,白描即将景物直接搬上纸面,但在细节上有所欠缺,描写的是宏观的景象,如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一》: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全诗宏观的描写了一处田园宅院的风景,给人的感觉更像是远远看去的画卷,这就是白描手法。工笔则与之刚好相反,不重整体重细节,将风景中的一处拿出来专门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突出细节,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
黄四娘家周围小路开满鲜花,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嬉闹的彩蝶在花间盘旋飞舞不舍离去,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悦耳动人。

【注释】
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蹊(xī):小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娇:可爱的样子。
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杜甫

760年(上元元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第二年春暖花开时,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此诗就是将“花”单独拿出来描写,后面的“戏蝶”“娇莺”都是为了描写花朵而服务的。

杜甫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二)动态与静态

动态与静态主要是通过听觉转化为文字以表现出来的,所以就出现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三种描写手法,动静结合往往用于描写一副和谐的风景画面,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燕子啄春泥。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诗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为静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燕子啄春泥”为动景,动静结合,造就了一幅钱塘湖春行的绝美画卷。

而以动衬静则是着重强调环境的安静,一般通过本来微不足道的声音在足够安静的环境下被放大来体现“静”字。如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注释】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年—565年)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年—805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mò):遮没,盖没。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白居易

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月出本是一件寻常事,但由于山林里足够安静,导致山鸟“惊”;鸟叫也是最寻常不过的声音,但由于山林足够寂静,导致鸟鸣也格外突出,全诗都着重突出山林之“静”。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白居易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白居易

化动为静则是在描写景色时为了突出景色的某一个特点时需要用到的手法,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遥看瀑布挂前川”,“挂”字就是将原本动态的景观转化为了静态景观,以突出瀑布“高、长、绵延不断”的特点。

(三)形色与角度

若要对景物进行描写,其形和色是两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就出现了绘形,绘色两种描写手法,都是最为常见的描写手法。如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的“合”和“斜”是对树和山的形状描写;而“绿”和“青”则是对其进行的颜色描写,二者结合,才能够将景色描写清楚,呈现出一副绘形绘色的画卷,我们熟悉的杜甫《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一行”“翠”“白”也是相同的作用。

景观是立体的,所以从各个角度看会呈现不同的美景,正如苏轼《题西林壁》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在描写风景时,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也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如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生处 一作:深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中前两句写远景,后两句写近景,远近结合,描绘出这一趟“山行”看到的完整风景。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杜牧

(四)虚实与衬托

虚实结合也是景色描写中经常会用到的描写手法,“实”指实际看到的实景,“虚”则多指仙怪场景、梦境或作者的想象之景,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记述作者一段在梦境中游览天姥山的场景,全诗充实而空灵,富有神秘感,是虚写诗文中的典范。

虚实结合即实景与虚景相互映衬,交织融合,以激发情感,丰富内涵,如《蜀道难》中以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为开端,凸显蜀道的危险陡峭,虚实结合最为巧妙的莫过于元代唐珙的《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首句是实写构成,后三句都是虚写,描写作者醉后看到的场景,精彩绝艳,精美绝伦。此篇是元末明初诗人唐温如的传世之作。关于这位作者,历史上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然而,就是这一首诗让人们深深地记住了他。借助于这样的一首短短的七言绝句,读者所能体悟到的,则是诗人特有的精神风貌。这首诗就像是他的一幅自画像,读过之后,诗人的精神风貌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洞庭湖

衬托手法也是描写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描写中通过正面衬托或反面衬托来表现山之高、水之深、树之绿、山之红等美妙风景,如杜甫《绝句》中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江碧”与“白鸟”相互映衬,“山青”与“花红”相互映衬,两相比对,构成绝美风景。

二、抒情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写景的山水田园诗中句句藏情,借用山水之色,抒发作者的个人情感,主要的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一)直抒胸臆

即直白的讲述自己心中情感,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直抒胸臆,表达作者最真实的情感,将自己内心所想呼喊出来,引发人们共鸣。

(二)借景抒情

借用景色寄寓自己的感情,最常见的是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但也不乏以哀景衬乐情,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1. 乐景写乐情

当作者心情较好时,自然感觉天地万物都无比美好,鸟语花也香,所以当作者在游历山水,散居田园时,寓情于景,借助欢乐的景物表达作者本身的快乐。如杜甫《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表达作者对春景的喜悦之情。

2. 哀景写哀情

常言道“屋漏偏逢连夜雨”,诗人面对挫折和困境时,眼前的景物总是悲哀的,天不再蓝,花不再艳,鸟也不再欢唱,所有的景物都透露出悲哀的色彩,情景交融,让作者本就沉重的心情雪上加霜,诗句中悲哀的景色正是此时此刻作者心情的真实写照。

如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得知白居易遭贬之后。此诗以景衬情,以景写情,叙事抒情,表现作者对白居易的一片殷殷之情。首句描写了自己所处之阴暗的背景,衬托出被贬谪又处于病中的作者心境的凄凉和痛苦;次句点明题意;第三句写当听说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的情景,表现了诸多的意味;末句,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恰为一,情调悲怆。全诗表达了作者知道好友被贬后极度震惊和心中的悲凉。

元稹

3. 哀景衬乐情

通常用来表达作者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有时起到转折作用。即使景是哀景,但情却是乐情,如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表达作者虽内心悲凉,但见到知心亲友,仍是喜不自胜。司空曙和卢纶都在大历十才子之列,诗歌功力相匹,又是表兄弟。从这首诗,尤其是末联“平生自有分(情谊),况是蔡家亲(羊祜为蔡邕外孙,因称表亲为蔡家亲)”,可以看见他俩的亲密关系和真挚情谊;而且可以感受到作者生活境遇的悲凉。据《唐才子传》卷四载,司空曙“磊落有奇才”,但因为“性耿介,不干权要”,所以落得宦途坎坷,家境清寒。这首诗正是作者这种境遇的写照。

4. 乐景衬哀情

即通过反衬手法描写乐景,目的是为了更加突出悲情之“悲”,如杜甫《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本是鸟在江上飞,花红似火燃的美好场景,但在这种时候,思乡情绪作祟,致使作者悲从中来,有乐景的衬托,哀情就显得格外悲哀。

三、修辞

山水田园诗在描写景物过程中,修辞手法是必不可少的,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对比等手法比比皆是,作用都是为了让诗句的表达更加精彩,让景物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眼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用到的比喻;“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用到的拟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用到的夸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用到的对偶;以及“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同时用到的对偶和对比等等。使用修辞手法可以让诗句更富可读性,修辞手法的叠加使用更是让人觉得诗中景物跃然眼前。

在山水田园诗中,诗人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以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表达效果。比喻是山水田园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诗人通过比喻,将自然景物比作其他相似的事物,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诗歌中的意境。例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将明月比作银盘,将清泉比作白练,生动地描绘出了夜晚山林中明月高悬、清泉流淌的美景。

拟人也是山水田园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诗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动作、情感和思想,使它们更加生动形象,富有生命力。比如,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中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人将鸭子拟人化,描绘出它们感知春水变暖的情景,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夸张是一种强调和突出事物特点的修辞手法。在山水田园诗中,夸张常被用来表现自然景物的壮观和美妙。例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了瀑布的高大和雄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对仗、借代、反问等修辞手法也在山水田园诗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仗可以使诗歌句式整齐,韵律优美,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借代则通过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使诗歌更加简洁而富有韵味;反问则通过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加强语气,引起读者的思考。

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山水田园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意境,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这些修辞手法也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使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瑰宝。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可以从山水田园诗中汲取灵感,欣赏其修辞之美,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诗人的情感。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偶尔停下脚步,品味山水田园诗的韵味,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第五节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

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它寄托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厌倦。要深入理解山水田园诗的内涵,需要掌握一些鉴赏方法。

首先,我们要欣赏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往往通过细腻的观察力和独特的笔触,将山水田园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可以品味诗中的色彩、声音、形态等细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神韵。例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句诗,通过明月、松林、清泉等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幽美的意境。

其次,理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情感表达也是关键。山水田园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简单描写,更蕴含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向往或怀念之情。我们要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喜悦、恬淡还是忧伤,从而与诗人产生共鸣。比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喜爱和追求。

此外,我们还可以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诗人常常运用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通过赏析这些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诗歌的意境和美感。例如,“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运用了鲜明的色彩对比,生动地描绘了鹅在水中嬉戏的场景。

最后,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和时代背景对于鉴赏山水田园诗也有帮助。不同的诗人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了解诗人的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总之,鉴赏山水田园诗需要我们欣赏自然景观、体会情感表达、分析艺术手法以及了解背景知识。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深入领略山水田园诗的魅力,感受诗人对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独特感悟。

第六节 代表作赏析

《饮酒其五》

陶渊明〔魏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此诗主要描摹诗人弃官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心态,体现出陶渊明决心摒弃浑浊的世俗功名后回归自然,陶醉在自然界中,乃至步入“得意忘言”境界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体验。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东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此为组诗第一首,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此诗描写园田风光运用白描手法远近景相交,有声有色;其次,诗中多处运用对偶句;再有语言明白清新,几如白话,质朴无华。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东晋〕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赏析】这一首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让读者在其中去领略乡村的幽静以及心境的恬静。全诗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诗人在这里描绘的正是一个宁静谐美的理想天地。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东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后四句是本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砺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归园田居其四》

陶渊明〔东晋〕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赏析】陶诗大多即景就事,平铺直叙,在平淡中见深意、奇趣。这首诗也是一首平铺直叙之作。末四句说尽了盛则有衰、生则有死这样一个无可逃避的事物规律和自然法则。诗句看似平平淡淡,而所包含的感情容量极大,所蕴藏的哲理意义极深;这正是所谓厚积而薄发,也是陶诗的难以企及之处。读陶诗,正应从中看到他内心的境界、智慧的灵光,及其对世事、人生的了悟。

《归园田居•其五》

陶渊明〔东晋〕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赏析】这是《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五篇。它以一天耕作完毕之后,以傍晚直至天明的一段时间里的活动为题材,相当于今天所谓“八小时以外”的业余生活为内容,来表达他于田园居中欣然自得的生活情境。其视角新颖,另辟一境,与前四首连读,可以见出组诗实乃全面深刻地再现出陶渊明辞官归隐初期的生活情景及其心路历程。

《饮酒•其七》

陶渊明〔东晋〕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汎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赏析】此诗写对菊饮酒的悠然自得,实际蕴藏着深沉的感伤。秋菊佳色,助人酒兴,作者不觉一杯接着一杯,独自饮起酒来。末尾写所以归隐之故,表达了隐居终身的决心。

《移居•其二》

陶渊明〔东晋〕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赏析】全诗以自在之笔写自得之乐,将日常生活中邻里过从的琐碎情事串成一片行云流水。此诗以乐发端,以勤收尾,中间又穿插以农务,虽是以写乐为主,而终以勘为根本,章法与诗意相得益彰,但见笔力矫变而不见运斧之迹。全篇罗列日常交往的散漫情事,以任情适意的自然之乐贯串一气,言情切事,若离若合,起落无迹,断续无端,文气畅达自如而用意宛转深厚,所以看似平淡散缓而实极天然浑成。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陶渊明〔东晋〕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禾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赏析】此诗开篇直接展开议论,明确表现诗人的观点:人生就应该把谋求衣食放在根本上,要想求得自身的安定,首先就要参加劳动,惨淡经营,才得以生存。此诗夹叙夹议,透过收稻之叙说,发舒躬耕之情怀。此诗的意义在于,诗人经过劳动的体验和深沉的省思,所产生的新思想。这就是:农业生产乃是衣食之源,士人尽管应以道为终极关怀,但是对于农业生产仍然义不容辞。尤其处在一个自己所无法改变的乱世,只有弃官归田躬耕自资,才能保全人格独立自由,由此,沮溺之心有其真实意义。

《酬刘柴桑》

陶渊明〔东晋〕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译文】
偏僻的居处少有人事应酬之类的琐事,有时竟忘记了一年四季的轮回变化。
巷子里、庭院里到处都是树木的落叶,看到落叶不禁发出感叹,才知道原来已是金秋了。
北墙下新生的冬葵生长得郁郁葱葱,田地里将要收割的稻子也金黄饱满。
如今我要及时享受快乐,因为不知道明年此时我是否还活在世上。
吩咐妻子快带上孩子们,乘这美好的时光我们一道去登高远游。

【注释】
酬(chóu):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
刘柴桑:即刘程之,字仲思,曾为柴桑令,隐居庐山,自号遗民。
人用:人事应酬。
四运:四时运行。
周:周而复始,循环。
门庭:闾里内的院落。门原作“榈”,底本校曰“一作门”,今从之。
葵(kuí):冬葵,一种蔬菜。
郁(yù):繁盛貌。
牖(yǒu):原作“墉”,城墙也,高墙也,于义稍逊。底本校日“一作牖”,今从之。和陶本亦作“牖”。
穟(suì):同“穗”,稻子结的果实。
畴(chóu):田地。
不(fǒu):同“否”。
室:妻室。
童弱:子侄等。
登远游:实现远游。

陶渊明

赏析】诗中以隐居躬耕的自然乐趣和人生无常的道理来酬答刘柴桑,在淳朴祥和之中,诗篇流露着田园生活的乐趣。这首小诗共十句,虽然比较简短,然而它内容醇厚。在写法上也比较独特,撇开与对方问答一类的应酬话,只写自己的感受、抱负与游兴,显得十分洒脱别样。在遣词造句上,粗线条的勾勒,并着墨点染,使全诗呈现出古朴淡雅的风格,又洋溢着轻快明朗的感情。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陶渊明〔东晋〕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己缅。
鸟哢欢新节,泠风送馀善。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赏析】这组诗写田野的美景和亲身耕耘的喜悦,也还由此抒发作者的缅怀。其遥想和赞美的是贫而好学、不事稼穑的颜回和安贫乐道的孔子,尤其是钦羡古代“耦而耕”的隐士荷蓧翁和长沮、桀溺。虽然作者也表明颜回和孔子不可效法,偏重于向荷蓧翁和长沮、桀溺学习,似乎是乐于隐居田园的。不过,字里行间仍透露着对世道的关心和对清平盛世的向往。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陶渊明〔东晋〕

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

如何舍此去,遥遥至南荆!

叩枻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

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

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赏析】此诗开头六句,是从题前着墨,借追念平生,写出自己的生活、情性,再转到当前。“叩枻”以下八句是第二节,写新秋月上,凉风乍起,夜景虚明一片,天宇空阔无垠,平静的江波上闪映着月影,望过去分外皎洁。结尾六句,抒写夜行所感。作者用白描手法写江上夜行的所见、所遇,无一不真切、生动,发人兴会。其抒述感慨,都是发自肺腑的真情实语。

《饮酒•其八》

陶渊明〔东晋〕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赏析】上半幅纯用比兴,赞美青松之高姿。下半幅纵笔用赋,抒发对于青松之知赏,以及珍惜自己人格之情怀。全幅诗篇浑然一体,实为渊明整幅人格之写照。全诗句句可圈可点,可谓韵外之致味之而无极。诗人借青松为自己写照,境界之高,乃是出自天然。

《登池上楼》

谢灵运〔南北朝〕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译文】
沉潜的龙,姿态是多么的幽闲多么的美妙啊!高飞的鸿鸟,声音是多么的响亮多么的传远啊!
愧不能像飞鸿那样飞上云霄以施展抱负,也无法像深潜水中的虬龙,隐退沉潜于川谷。
我仕进修德,却智慧拙劣;我退隐耕田,却又力量无法胜任。
为了追求俸禄,我来到这偏远的海边做官,兼又卧病在床,面对着光秃秃的树木。
(每天)蒙著被子,睡著枕头,浑不知季节气候的变化。偶然间揭开窗帷,暂且登楼眺望。
倾耳细听有那流水波动的声音,举目眺望有那巍峨高峻的山岭。
初春的阳光已经代替了残余的冬风,新来的阳气也更替了去冬的阴冷。
(不知不觉)池塘边已经长满了春草,园中柳条上的鸣禽也变了种类、换了声音。
想起《出车》这首豳诗,真使我伤悲,想到《春草生兮萋萋》这首楚歌,更是让我感慨。
唉!独居的生活真容易让人觉得时间难捱、特别长久,而离开群体的处境也真是让人难以安心。
坚持节操哪里仅仅是古人才做得到呢?所谓的“遯世无闷”今天在我的身上已经验证、实践了。

【注释】
池:谢灵运居所的园池。
潜虬媚幽姿:潜游的虬龙怜惜美好的姿态。
响:发出
薄:迫近,靠近。
栖川:栖息水中。怍,惭愧。
渊沉:指深潜水中的虬龙。
进德:增进道德,这里指仕途上的进取。
徇禄:追求禄位。
衾枕昧节候:卧病衾枕之间分不清季节变化。衾,大被。昧,昏暗。
褰开:揭开帷帘,打开窗子。
岖嵚:山势险峻的样子。
初景革绪风:初春的阳光消除了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
新阳改故阴:新春改变了已过去的残冬。
塘:堤岸
祁祁伤豳歌:“采蘩祁祁”这首豳歌使我悲伤。祁祁,众多的样子。豳歌,指《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的句子。
萋萋感楚吟:“春草兮萋萋”这首楚歌使我感伤。萋萋,茂盛的样子。楚吟,指,《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的句子。
索居:独居。
群:朋友
处心:安心
持操:保持节操
无闷:没有烦闷。出自《易经乾卦》:“遁世无闷。”意为贤人能避世而没有烦恼。
征:验证,证明。

赏析】此诗抒写诗人久病初起登楼临眺时的所见所感,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可爱,抒发了自己官场失意的颓丧心情和进退失据的无奈情绪,最终表示了归隐的愿望。本诗以乐景写哀情,虽诗中成功地描写了初春时节池水、远山和春草、鸣禽的变化,显示出生意盎然的景象,但从全诗的思想情调来看却有些低沉。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谢灵运〔南北朝〕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赏析】本诗前六句写石壁游览的乐趣,次六句写归来时所见晚景,后四句写从一天游览中得到的理趣。诗融情、景、理于一炉,前两层虽是写景,但皆能寓情于景,景中含情。诗是灵运山水诗中的名篇,较为典型地体现了宋初诗风嬗变的某些特点。

《岁暮》

谢灵运〔南北朝〕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赏析】这是一首岁暮感怀诗,时间又是在寂静的长夜。在这“一年将尽夜”,诗人怀着深重的忧虑,辗转不寐,深感漫漫长夜,似无尽头。从背景上来说,诗人当时被贬为永嘉太守,接触了山阴道上的千岩竞秀和万壑争流的山水,有感而发,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登江中孤屿》

谢灵运〔南北朝〕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赏析】这首诗结构上也是按照叙事—写景—说理的框架写成。正面写景虽然只有三句,但全篇都以写景为中心。为景而游,因景而思,承转自然。全篇语言清隽,风韵秀雅。

《游赤石进帆海》

谢灵运〔南北朝〕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
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
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
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仲连轻齐组,子牟眷魏阙。
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
请附任公言,终然谢天伐。

赏析】诗以赤石为宾,帆海为主,以“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与“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两联作转折顿束,遂在层曲的写景抒情中表达了出涯涘而睹汪洋所引起的精神升华,情与理与典实均能合若符契,足见谢诗结构之精。“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海产珍奇,而俯拾皆是,可见诗人扬帆于暖风静海中盈满心胸的恬适之感,于是下文请从任公适己顺天之想也就水到渠成了。

《入彭蠡湖口》

谢灵运〔南北朝〕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灵物郄珍怪,异人秘精魂。
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赏析】此诗作于前往临川途中由长江入彭蠡湖口时。诗中细致地描写了入彭蠡湖口的经过与所见的景物。面对彭蠡湖,诗人看到灵异不显,异人隐迹,暗喻贤人隐世之理,故最后发出“弦绝念弥敦”之叹。全诗意境疏朗高远,笔致趋于跳荡,用典不露痕迹,情景理融为一体,显示出山水诗进一步脱略玄言诗影响的历史进程。

《七里濑》

谢灵运〔南北朝〕

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

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

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

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

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

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

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

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赏析】这首诗作于永初三年(422年)秋,离始宁赴永嘉的途中。诗人目睹七里濑一带的急流落照,荒林哀禽,想到自己身遭贬谪,远离都市,不由睹物伤情,内心愁闷。但一看到远处的严子濑,联想到东汉逸士严光曾隐居富春山,又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有了精神寄托,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最后一节,作者借古人以明志。结尾两句,作者明确表示:即使不同时代的人也可以志趣相投,步调一致。言外隐指:本人知音寥落,当世的人对自己并不了解。

《行田登海口盘屿山》

谢灵运〔南北朝〕

齐景恋遄台,周穆厌紫宫;
牛山空洒涕,瑶池实欢悰。
年迫愿岂申,游远心能通。
大宝不欢娱,况乃守畿封。
羁苦孰云慰,观海藉朝风。
莫辨洪波极,谁知大壑东。
依稀采菱歌,仿佛含嚬容。
遨游碧沙渚,游衍丹山峰。

赏析】这首诗前部分用典,叹生命短促,诗人赞赏周穆王的远游山川,不满齐景公的声色狗马,于是引出自己“行田”兼出游。诗的后半部分写景,远处大海的雄伟开阔令诗人惊异赞叹,依稀越女的采菱歌曲令诗人思乡情起。诗末二句表明自己的心愿就是游览山水景物,思乡之情也要以之来排遣。这首诗大半都用对偶句组成,却无板滞迂缓之弊。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朓〔南北朝〕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赏析】此诗写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遥望京师而引起的故乡之思。全诗十四句,前两句交代离京的原因和路程,领起望乡之意;中六句写景,描绘登山所望见的景色;后六句写情,抒发人生感慨。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谢朓〔南北朝〕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赏析】诗中展现的是浩渺无涯、东流而去的江水,伫立船首、回望天际的归客,隐隐归舟,离离江树,只如淡墨般的几点,溶化在水天相连的远处。表达了作者倦于行旅的感情,同时也表示愿意远离嚣尘的都城去过隐居的生活,表达出诗人远害避祸的思想。

《游东田》

谢朓〔南北朝〕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赏析】全诗写景既有全景式的概括描写,显得视野开阔;又有局部细腻的生动刻画,精警工丽,富有思致。这样写景避免了冗长的铺排,同谢灵运的某些写景铺排过多相比有了进步,显得流丽清新。

《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诗》

谢朓〔南北朝〕

宛洛佳遨游,春色满皇州。

结轸青郊路,迥瞰苍江流。

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桃李成蹊径,桑榆荫道周。

东都已俶载,言归望绿畴。

赏析】这是一首纪游诗,原题扼要说明了此诗的创作缘起、具体时间和地点,为鉴赏提供了可靠依据。徐勉先成《昧旦出新亭渚》诗,谢朓此诗是和作。在写景方面,诗人完全沉浸到京郊春光的良辰美景之中,通篇不着一字抒怀,却在在闪现着无限向往、无限留连之情。使人们在观赏诗美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那一颗热爱自然的灵秀之心。全诗篇幅短小,对仗工稳,声律考究,显示了“永明体”的鲜明特征。

山居秋暝

王维〔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这首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鸟鸣涧

王维〔唐〕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本诗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诗中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唐〕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赏析】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诗人静观所见,后四句写诗人的隐居生活。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全诗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清新明净,形象鲜明,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新晴野望

王维〔唐〕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以及农民抓紧了雨过天晴的有利时机而突击耕种的情形。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不仅景色秀美,而且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诗情画意,一片祥和安乐。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这首诗基调明朗、健康,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

终南山

王维〔唐〕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

赏析】本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前两联由远及近,描写山之雄伟。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青溪

王维〔唐〕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赏析】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闲。这是一首写于归隐之后的山水诗。诗的每一句都可以独立成为一幅优美的画面,溪流随山势蜿蜓,在乱石中奔腾咆哮,在松林里静静流淌,水面微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浮动,溪边的巨石上,垂钓老翁消闲自在。诗句自然清淡,绘声绘色,静中有动,托物寄情,韵味无穷。

山居即事

王维〔唐〕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赏析】这首田园诗中,尽管周围是热闹活泼,生生不息,充满了活力的大自然,但诗人的心却是孤寂的。大自然的万物都是热闹鲜活的,嫩竹、红莲,唯有诗人的心是寂寞孤独的。这样的心态,促使王维潜心地去发现去欣赏田园。

桃源行

王维〔唐〕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赏析】将陶渊明叙事散文《桃花源记》改用诗歌形式表现出来,更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诗中的“灵境”,也有云、树、花、竹、鸡犬、房舍以及闾巷、田园,桃源中人也照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处处洋溢着人间田园生活的气息。它反映了王维青年时代美好的生活理想,其主题思想,与散文《桃花源记》基本上是一致的。

白石滩

王维〔唐〕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赏析】这首诗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描写白石滩月夜景色,清新可喜,颇堪玩味。前两句写诗人在白石滩白天所见的清秀景色,后两句写晚上所见的景物和人物活动。诗人淡淡几笔,勾勒出一幅清浅、明朗、柔和、优美的图画,足可见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画面清丽优雅,盎然生机、喜悦之情溢于言外。

渭川田家

王维〔唐〕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赏析】此诗描写的是初夏傍晚农村夕阳西下、牛羊回归、老人倚杖、麦苗吐秀、桑叶稀疏、田夫荷锄一系列宁静和谐的景色,表现了农村平静闲适、悠闲可爱的生活。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家生活图景也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反映,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全诗语言朴素,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体现出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田园乐七首》

王维〔唐〕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赏析】王维后期对现实基本是抱着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先隐居终南山,后在蓝田辋川得到宋之问的别墅,生活更为悠闲,“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并吃斋念佛,“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所以这组诗表现了作者退居辋川之后与大自然相亲相近的无穷乐趣,同时也集中体现出作者山水田园诗歌创作的艺术化境与归隐自然之后的心迹轨道,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诗歌特色,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过故人庄

孟浩然〔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赏析】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唐〕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赏析】此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全诗写景状物细腻入微,语言流畅自然,情境浑然一体,诗味醇厚,意韵盎然。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孟浩然〔唐〕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赏析】这是一首题赞诗,也是一首山水诗。此诗抒写了义公超尘脱俗、心洁如莲的美好品质。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淡人心魄,用语明朗轻快,词采清雅秀丽。

《田园作》

孟浩然〔唐〕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赏析】此诗作者写自己年已三十,仍然闲居田园而感到愤懑和急欲出仕的心情。作者少怀大志,昼夜自强,自以为诗赋已工,可以一展怀抱。但终因无人援引,直至“三十而立”之年,仍然功名无成。所以结句以扬雄自况,既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又表白希望得到执政者援引,早日实现雄心壮志的心迹。

《彭蠡湖中望庐山》

孟浩然〔唐〕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赏析】此诗是作者漫游东南各地、途经鄱阳湖时的作品,写在鄱阳湖中远望庐山的情景。开篇写因天风将至,舟子将船泊子湖中,接写庐山的壮丽景象,见景生情,想起了古时的隐士高人而感叹自己为行役所缚,盼望将来也能远离尘俗以山水为侣。全诗格调雄浑,气势磅礴,表现了孟诗“冲淡中有壮逸”的一面,也体现出典型的盛唐气象。

《秋登巴陵望洞庭》

李白〔唐〕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

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

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赏析】此诗描绘了作者登高所见的景色,表达了悲秋的感情。全诗紧紧围绕洞庭湖秋色落笔,又着重刻画湖水,描绘了一幅绚丽的秋景画,画面上有不同色彩,有远景近景,有动有静,还有声响。诗中多用对仗,语言工整,表现出李白诗歌精细工致的一面。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李白〔唐〕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

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

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

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

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

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

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

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

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

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人。

赏析】此诗是李白为友人赵炎所画的粉画山水的题画诗。此诗通过对一幅山水画的传神描叙,再现了画工创造的图景,再现了观画者的心理活动,表现出诗人神与物游的审美情趣,篇末表达了诗人向往出世的愿望。诗人把对画家的赞美、画的内容和自己看画的感受,交织在一起,写得情景交融而又层次分明,视野开阔,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手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望庐山瀑布》

李白〔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此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第七节 结语和展望

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生活和田园景象为主要内容,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以其独特的意境、美感和现代意义,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山水田园诗的意境,常常给人一种宁静、悠远、恬淡的感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青山、绿水、田园、村庄等,营造出一种与世俗喧嚣隔绝的氛围。读者在阅读这些诗歌时,仿佛能够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场景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这种意境,使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心灵的净土,得以暂时忘却尘世的纷扰。

山水田园诗的美,不仅在于其意境,还在于其语言的简洁、自然。诗人往往用朴素的语言,表达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简洁自然的语言,使诗歌更易于被人们接受和欣赏。同时,山水田园诗中的美景也常常成为画家们的灵感源泉,许多著名的山水画作品都取材于山水田园诗。

在现代社会,山水田园诗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城市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渴望亲近自然,寻找内心的宁静。山水田园诗所描绘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此外,山水田园诗也有助于人们树立环保意识,珍惜大自然的恩赐。

总之,山水田园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美感,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现代社会,它依然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慰藉和启示,让我们更加关注自然、热爱生活。

【参考文献】

[1] 白落梅. 雅宋词客&大唐诗客[M]. 长沙:海南文艺出版社,2022.

[2] 毕宝魁.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与写作[M]. 北京:现代出版社,2016.

[3] 曾晓鹰. 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与鉴赏(第2版)[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4] 丛云. 古诗词鉴赏[M]. 西安:中国长安出版传媒有限公司,2020.

[5] 戴建业. 戴老师魔性诗词课[M].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

[6] 贺严,解文超. 诗词格律与写作[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7] 黄小京. 中国古典诗词曲鉴赏[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8] 乐云,黄鸣.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M]. 武汉:崇文书局,2015.

[9] 李路芳,李莉. 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与欣赏[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

[10] 林克胜. 诗律详解[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1] 刘敬余. 唐诗宋词鉴赏[M].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7.

[12] 龙榆生. 唐宋词格律[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3] 吕君忾. 格律诗词常识、欣赏和吟诵[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13] 马晓东. 古典诗词曲鉴赏与创作论稿[M]. 沈阳:辽海出版社,2014.

[14] 梅振才. 诗词格律读本[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

[15] 莫砺锋. 唐诗与宋词[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16] 王步高. 诗词格律与写作[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20.

[17] 王昶. 诗词曲名句赏析[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18] 王国维. 人间词话[M]. 北京:中华书局,2017.

[19] 王力. 诗词格律[M]. 北京:中华书局,2018. 

[20] 吴彰华. 诗词里的家国天下[M]. 北京:东方出版社,2021.

[21] 吴丈蜀. 诗词曲格律讲话[M]. 北京:中华书局,2017.

[22] 姚国军. 古典诗词欣赏[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20.

[23] 张应中. 怎样写古诗词[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4] 张玉梅. 古典诗词鉴赏与创作[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

[25] 周汉申. 古典诗词艺术与写作[M]. 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

[26] (https://www.gushiwen.cn/).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