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匪夷所思的地名

漳州匪夷所思的地名

首页角色扮演万道帝师更新时间:2024-05-09

原由未明的老地名

一些老地名虽然流传至今,但其成名的缘由却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一时难以考究。本节收录部分漳州城区广为人知,但成名原由未有定论的老地名。

万道边

现位于香港路与青年路之间,原是与古城南城墙平行的狭长巷道,东起丹霞书院,西接新路顶,几乎横穿全城,是城内南区主要通道,沿线客栈、商铺、作坊云集,周边街巷四通八达。民国初年,拆除城墙,拓通大通南路(今青年路南段)后,万道边逐渐废弃,仅存残段,成为小巷。

1921年《漳州市区图》局部

万道边——巷口

万道边——巷内1

万道边——巷内2

万道边——巷内3

振成巷

又名枕头巷,位于青年路与南台路之间。路北侧的南台庙早已不存,其南侧有一座比干庙,始建于南宋,是漳州七县林氏宗祠,同时又是林氏子弟赴考旅途的中转接待站。

汪春源故居位于振成巷西端,又名进士第。汪春源(1869-1923年),号少义,晚号柳塘,台湾安平县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廷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时值汪春源在北京参加会试,与台湾举人罗秀蕙、黄宗鼎,联合在京任职的台湾进士李清琦、叶题雁等人,于四月初四日向都察院上书,抵制割台之议。四月初八日,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汪春源亦参与。日本割据台湾后,汪春源携眷内渡,寄籍于福建漳州。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汪春源考中进士。他虽已寄籍漳州,但仍自报籍贯为台湾安平县人,以示不忘台土之志,为台湾进士最后一人。汪春源工诗文书画,被誉为爱国诗人。

汪春源故居——外门

汪春源故居——中厅

汪春源故居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砖木结构,前后两堂,中隔开井、两厢,为典型的晚清闽南民居。因年久失修,渐成危房,2018年开始修复。

汪春源故居 (修缮中)

汪春源故居 (修缮后)

汪春源墓碑

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位于振成巷32号,为翁泽生住宅,是一栋二层小楼房,前有小院。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推动福建革命运动,民国16年(1927年)12月4-5日,福建各县党的负责同志联席会议在这里举行。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成立福建临时省委。这里也是中共漳州支部、中共漳码办事处、中共闽南特委机关所在地。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振成巷——中共临时省委旧址

达聪巷

位于古城东门外,与东门街(今新华东路)上段田霞巷对冲成十字路。该路口有回望(回茂)桥,桥下是回望(回茂)港,水流自南向北注入东湖。达聪巷北段名大岸顶,即东湖西岸。

明嘉靖辛亥碑——记录回茂桥

清中后期,原居于城东郊镇门凤凰山下浯西坑社(浯沧溪)的陈氏族人迁入达聪巷居住。此后,达聪巷与浯西坑并称。

浯西坑村——沧溪庙

大学甲

位于官园村中,原为村社中一小地名,其成名由来不详。该地点原有蔡氏宗祠,因年久失修而破败。1946年,由漳龙汽车公司董事蔡竹禅购下,聘请当时的“泥水状元”李明月大师修建为美轮美奂的宅院。2001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经城改后的大学甲更名为竹禅路。

大学甲——蔡竹禅故居

蔡竹禅故居——俯瞰图

蔡竹禅故居——内埕

蔡竹禅故居——省级文保

大学里

位于东岳庙斜对面,与柳树巷相通。大学里指的是一座古建筑,俗称大厝。清初,蔡世远曾在此暂居治学,坊间称蔡帝师学堂,或由此得名。清康熙年间,蔡世远的兄长在东岳庙一真寺为僧,法号药民。蔡世远经常到东岳庙看望兄长,并为一真寺禅室题匾额“闻犀室”三个大字。此时蔡世远可能就暂居于大学里。后来大厝的住户,曾在大学里大厝脊梁拾到蔡世远诗集《鳌峰诗抄》和一真寺僧人诗文集《石林集》等古书籍。印证了大学里是蔡世远学堂的说法。

大学里——巷头门

大学里——厅堂

大学里——隔扇

大学里——门联

大学里——轩檐

金城内

位于文化街末尾北侧。传说乾隆皇帝曾在此留宿,人们认为皇帝住的地方叫“金城”,故称此地金城内。此说无据,聊作谈资。20世纪50年代为军用驻地。2005年因拓建南昌路被拆毁。

新行街

民国33年(1944年)《漳州市全图》标为“民国路”,位于新华东南侧,西连柑仔市,东接浦头市(街)、盐鱼市及古码头。古代水路是主要的交通途径,新行街成为进出古郡城的重要通道,沿街坐落许多商肆宅院。2000年开辟丹霞路时,浦头街被截去一大段,现仅存残段。

新行街

民国33年(1944年)《漳州市全图》标为“民国路”,位于新华东南侧,西连柑仔市,东接浦头市(街)、盐鱼市及古码头。古代水路是主要的交通途径,新行街成为进出古郡城的重要通道,沿街坐落许多商肆宅院。2000年开辟丹霞路时,浦头街被截去一大段,现仅存残段。

步营顶

位于文川里北,东西走向。东接解放路,西通互助路,旧名咸菜巷。原为港道(疑为回望港)港湾处水陆交错点,有四板石桥,桥头有王爷庙,是首选的登陆点或泊岸点。该地段有步营顶伽蓝庙,始建年代无考。清乾隆、嘉庆、道光年均有重修。后庙被占用,1987年重建,2001年重修。步营顶长期保留老地未经更名。

霞井街

即今民主路,又名甘蔗巷。位于古城中偏北,东西走向。东接新华北路,西通大同路。明清时代,霞井街是豪门贵冑聚居区,深宅大院密集。清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军入城,霞井街遭到重创,几成废墟,后成为公地,建了许多公房。1918年改名民主路。原本是完整的一条街,1958年拓通延安北路,将民主路截成两段,现两段路依旧共用一个路名。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