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古风流》
唐 王绩等——朱鸿
82.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
83.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这是骆宾王离别朋友之际所写作的一首诗,其成于何年何月,难以考证。但诗人的激愤之情和抑郁之气,却扑面而来,并有新鲜之感。
86.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是王勃的朋友,有一年他要到蜀川去工作,王勃送行,逐为之写作了这首诗。
其诗显然刷新了以往离别之诗的纤弱和黯然,音调爽朗,意境辽阔,还包含着一种灿烂气象。
90.
泷州远在岭南,这使年过半百的宋之问实在难以忍受泷州的蛮荒和凄凉,便在一天晚上溜出公所,潜逃而回。走到汉江的时候,宋之问望着北方的故乡,迷茫而害怕,遂赋诗表达自己的心情。
诗人毕竟还是诗人,诗人的功力也是好的。这首诗很是富于情致,也逼真至极,我以为足以咀嚼。其诗云: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91.陈子昂小时候不好读书,是十足的顽劣角色,但他却有侠胆,天资聪慧,悟性极强。这种人往往都是好钢,一经磨砺,便出锋芒。
十八岁那年,他受到启示,忽发读书之志。为了排除干扰,他竟钻进一座山里用功。几年之后,他脱胎换骨,成为学识丰富的文化人,而且颇有文学之才。
93.幽州台是燕照王曾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有一天陈子昂登上了幽州台。在这里,他想到燕照王招致贤达,礼遇下士,又想到自己现在所遭遇的挫折与压抑,感慨万千,苍凉而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吟咏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北方无边无际的原野,原野上的风,风推着的人,看到了这个胸怀大志而报国无门的悲痛。
我非常喜欢陈子昂的诗,也喜欢陈子昂其人。他身材低矮,相貌素静,这一点很像我;他性格耿直,脾气急燥,这一点也很像我;唯其是杰出的诗人,但我却碌碌无为我。
不过我和他并不阻隔,我和他有的是贯通之处。我想,如果我和陈子昂相遇,那么将一定会成为好朋友的。酒泉见吧!
9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冷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
诗是思念情人的,但情人是谁,是怎样的一个情人,却成了千古之迷。意境浑厚,气韵流畅,确实是高妙之品。
有一天,唐玄宗质询张九龄对李林甫的意见。张觉得做人要坦荡和忠诚,不应该隐瞒自己的观点,便指出李口蜜腹剑,非君子也。
(不要当面得罪人,要在单独相处的时候说自己的意见。)
唐玄宗却不以为然。
(有德,才能用好才。
无德,而有才,反而会害了这个人。
也希望,我们不止,看才,更要看德,德先于才。)
诗人担任宰相,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官员都由诗人构成,显然是不合适的,但官员没有良好的文化修养,确是危险的。
96.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在蒲州,登上鹳雀楼可以高瞻远瞩,还可以题诗。王之涣的这首诗,就是题于鹳雀楼的。
其雄浑、壮阔,富于理趣。也许鹳雀楼会一毁再毁,但王之涣的诗却能不朽。
97.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这首诗让我觉得很是凄楚,甚至有一种幻灭之感,但它绵绵的魅力却仿佛山涧之水一样在静静流淌,无休无止。
我感到孟浩然是一个内向的诗人,自尊的诗人,也是一个善良而谦逊的诗人。
98.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当然是王昌龄的诗。大约过了几个世纪,明帝国有一位文化人李攀龙将其诗推崇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以后,著名学者沈德潜进而大赞王昌龄的高妙。
我吟咏这首诗,体会深的是诗人性格的凌厉,激情的喷涌,及其那个时代所有的一种建功立业的精神。
99.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家在蒲州,不过他很小便到长安来了。在十七岁那年,他一个人居于客栈,适逢重阳节,长安街上满是快乐的人,其触景生情,想起了远在故乡的兄弟,遂(sui四声)写作了这首诗。
108.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是李白四十二岁那年的诗,当时他接到圣旨,要离家到长安去。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是高适赠其朋友董大的,有温馨之感,也有希望之光。
虽然高适也处于沦落之中,然而在朋友远行之际,他一点都不愿意流露自己的穷愁和愤懑(men四声),反之,他一直安慰朋友,盼朋友能看到自己的光明。
他握住董大的手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就是这样把信心与力量传给了董大,也传给了孤独的我。
❤️109.高适为寒门之子,年轻时候,很是落魄,但他却胸怀大志,既读书,又舞剑,希望有所作为。
高适也有丧德之举。为了有一个靠山,他赋诗颂扬过李林甫。
也许这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追究起来,我却仍为高适遗憾。不过人生太难了,太难了,谁能保证自己是完美的呢?
11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生于富裕之家,他所接受的教育,显然是儒家教育。他知道自己追求的应该是报效唐帝国,也必须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年轻时候,杜甫除了读书以外,还旅行吴越,浪迹齐赵,以锻炼体魄,开阔视野。
关于泰山的这首诗,便是杜甫在裘马轻狂的岁月所写作的。在我看起来,他十足地表现了杜甫的一种向往,也流露了他的征服*。
115.在杜甫困难的岁月,房琯(guan三声)曾经给予诗人以支持。于是诗人出于义气,尽力为房琯辩护,遂(sui四声)得罪了唐肃宗。
公元758年5月,唐政府一纸文件便把杜甫降为华州司功参军,负责祭祀之类的工作。杜甫敢怒而不敢言,悲愤地离开了长安。
(做兄弟要有义气,要知恩图报,换家公司又如何。况且,现在不是以前的封建社会,老板都很豁达通透的。)
116.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是岑参在出塞路上所写作的一首诗,似乎平易,实际上是极富韵味的。
117.
昔日龌龊不足夸,
(wo四声)(cuo四声)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