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岛相逢满袖云,籍花论道过金巾!走进古代生活,看道士如何修行

花岛相逢满袖云,籍花论道过金巾!走进古代生活,看道士如何修行

首页角色扮演无上道更新时间:2024-06-06


前言:

道教的创建可以追溯至周朝的东周时期,周穆王时期就已经存在一些修炼道法的人士,他们被称为方士,这也是道教的前身。

在道教的发展中,道士们以道教的法术和智慧,传颂了很多神秘的故事和传说,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士之称的名称,也成为道教文化独特性和历史的见证,延续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道士的生活十分讲究,规矩之多甚至赶超佛教。

一、腾腾又入仙山去,只恐是青城丈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士的传授一直是通过师徒相传的形式进行的。

这种传承方式注重传承的真传性和连续性,新一代的道士需要得到老一代的正确指导和传授,才能真正掌握道教文化和修炼方法的精华。

《太霄琅书经》中有记载:“人行大道,号为道士。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

《老子想尔注》中说“道人所以得仙寿者,不行尸行”。

《太上太真科经》中也有详细的介绍:“凡开辟之初,圣真仙人,皆宣道炁,立法相传,同宗太上,俱称学士,以道为事,故曰道士。道事有功,故号道士。道士者,以道为事。”

如果没有得到师傅的直接传承和指示,即使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也可能会走偏门。

在接受师傅传授的同时,学道之人也需要经历一定的修行和磨炼,秉持着严肃的态度去学习和探索。

同时,传道度人也需要有所选择,只有符合条件的弟子才能成为道士。这不仅要有一定的天资和悟性,还需要有一颗虔诚的心和虚怀若谷的态度,才能获得师傅的真传。

在获得了师傅的传承和指引之后,学道之人还需要接受经戒或符箓。

经戒是道教修炼过程中所必需遵守的戒律,包括道士的生活规范和道德标准,它们是掌握道教技能和秘术的重要基础。

符箓则是道教文化的一种特有的修炼法宝,是在特定情况下用符文书写而成的,可用于疗愈、辟邪和强化修炼等方面。即便已掌握了道教技能和秘术,符箓也是道士的重要工具和法宝。

那些走偏门的则成为了“江湖中的方士”。

方士是一种杂技艺人,以巫术、暗示等手段迷惑老百姓,以获取利益。但在后来的发展中,道教逐渐革除了这些不正之风,正本清源。

在魏晋时期,方士被逐渐替代,道士、道人成为代表道教的名称,佛教中的修行者则被称为僧人、和尚等。

南北朝时期起,道士之称逐渐被专用于道教中人,而道人则专用于佛教中人,由此撇清了道教与佛教的界限,并且体现了道士所代表的修炼道教的人士的尊贵和权威。

总之,道教的修炼和传承,需要师徒相传、真传实授、精心修炼,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道士,为更多的人提供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指导和帮助。

作为一名道士,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对于自身的日常修行也有着明确的规定。

二、庐山道士夜携琴,映月相逢辨语音

早晚功课是中国古代道教徒的必修课之一,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诵经” ,而对于道士来说叫做“玄门功课”。

诵经是指通过口诀的方式反复诵读经典,以进一步加深对道教思想的理解和领悟。

早晚功课的目的在于帮助道教徒修炼身心,达到超凡脱俗、出神入化的境界,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澄清韵》:“琳琅振响,十方肃清。河海静默,山岳吞咽。万灵镇伏,招集群仙。天无氛秽,地无妖尘。冥慧洞清,无量玄玄也。”

《提纲》:“人心多散乱,一念便纯真表白接提:“欲求无上道,大众转天尊”。

《三皈依》:“无上道宝,当愿众生,常侍天尊,永脱轮回;无上经宝,当愿众生,生生世世,得闻正法;无上师宝,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

这些都是关于道士早晚诵经的内容。

道教的早课设立在卯时这个时段,即早晨五至七点,又称为晨听或晨课。

在这一时间段,夜明天色开始展现,夜间阴气开始转化为阳气,与道教追求阳为道的思想相契合。

因此,道教强调在此时刻进行静坐修炼,以保养精气神和身体健康。道士们会通过早坛功课的方式来进行早课。

早坛功课是一种具有严格仪式的早课方式,包括了一系列确切而繁琐的准备工作。

在开始之前,首先要起澄清韵、吊挂、提纲、中启请等。然后接下来是念净心咒、净口咒、净身咒、安土、安天地等神咒。

这些早课内容需要按照规定的仪式、态度、咒语和时间进行。在念经过程中,道士需要遵守洁净、神明、虔诚、安静的心态,调匀声正,神畅气和,体现出了道教精神的修养。

道教注重修身养性、延年益寿,所以道士们必须坚持晨课,早起可以保障身体得到阳气护持,能够有效保养精气神和身体性能,使身心得到协调和提高。

晚课是道教的传统敬祖祈福活动之一。

晚课通常在夕阳西斜的时候开始,具体时间在六点半左右

晚课中,道教宫观会以道乐的方式开始,首先起《步虚韵》,接下来是《吊挂》、《提纲》和《小启请》等韵,然后念《玄蕴咒》、《超度神咒》等。

晚坛的经文主要是超阴度亡。

在道教的世界观中,人死后灵魂会继续存在于阳间或阴间,因为种种原因过世的亡灵会游荡在人间,如果不接受超度,会一直流浪,不能得到解脱。

道士们则承担了超度亡灵的职责,晚课中通常也包括了超度让亡灵得到解脱,通向彼岸。这也是道教中十分重要的一个仪式。

在晚坛功课中,道士需要保持虔诚、安静、专注的心境,调匀声正,感应仪式,以达到与神明交流的目的。

晚课道教文化的精髓所在,其中包含着对宇宙间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对于道士们来说,“玄门功课”不仅是一种日常修炼的体现,更是一种对内心静谧和宇宙万物的敬畏,是道教文化精华的传承和发扬。

在中国历史上,早晚功课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古代道士的日常生活中,除了需要早晚的诵经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宗教和文化方面的修行。

道教的教理是信仰和修行的根本宗义,是道教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的思想体系以“道”为核心,包括了通达而完备的哲理学说,并在这丰富的思想体系上建立了自己的信仰。其中,《道德经》、“周易”、阴阳五行等是道教思想的重要代表。

在道教的信仰中,“道”是无形、无色、无味、无声、无情、无信的,又是先天地而存在的,没有世间所谓的存在和不存在之说。

“道”无处不在,是生化天地万物一切有形的本源。道教认为,宇宙是一个由混沌而生的有机体,一切事物都源于“道”,都归于“道”。

在宇宙尚未开辟之时,“道”曾变化为元始天尊,是道教信仰中的至高神。

在宇宙开辟有了天地之后,“道”就变化为灵宝天尊。道教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至高之“道”创造而成,因此人们要尊重“道”,顺应“道”,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得以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道士人生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们的修行生活,其中修炼美德和内丹外丹修炼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抱扑子内篇·金丹》中就有关于炼丹过程的详细描述: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鍊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鍊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盖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

在东汉末年,道教的教义是拯救危世,道士们不修炼外丹,而是通过内丹修炼达到真我境界。

然而,魏晋的乱世中,道教的理想难以实现,道士们开始走上了炼丹的道路。

炼丹是以炼制药物为手段,以延长寿命、获得长生不老的目的为主要特征的修行方式。道士通过炼制药物,提高身体素质和精神能力,以求达到永生不死,奋发向上的目标。

除了外丹修炼,内丹修炼也是古代道士的重要修行方式。

道士每天在鸡鸣时分就起床,然后自我舒展肢体,到户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并根据气温、天气等情况行走适当的距离。

然后道士们开始打坐,闭目养神,让元气在体内游走。这种内丹修炼方式注重锻炼身体和灵魂,并可达到身心平衡的境界。

通过内丹修炼,道士们能够提高自己的体质和精神状态,增强心理自我调节的能力,使自己更加健康和强大。

由此来看,古代道士的修行生活是非常严谨而科学的,其内丹外丹修炼方式都注重在个人精神和肉体的修养,通过符咒、药物、神仙、精神、体力等多种方式,增强自己的精神力量和身体素质,追求真理、超脱生死的境界。

对于道士来说,道教信仰中的“道”是一种综合的宇宙观念和哲学理念,其中蕴涵了众多的思想精髓,为人类生存、发展和文化进步提供了一种深刻而独特的思考方式。

四、少寻道士居嵩岭,晚事高僧住沃洲

在古代,道士在充实的日常活动中,还必须严格遵守戒律清规,否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道教的戒律大致可分为三种,分别是三坛大戒、三皈依戒、三品戒。此外,还有女真九戒和元始天尊十戒。

《云笈七签》记载:“夫学道不受大智慧道行本愿上品大戒,无缘上仙也。欲修善累功,便心勤寻诸戒。”

《升天得道真经》中说:“十恶之业,百八十烦恼之业,众苦罪源,悉皆除荡,即引太和真气注润身田。”《救苦妙经》曰:“救拔诸众生,得离于迷途。”

张宇初天师在《道门十规》中就提到过:“行持之士,必有戒行为先”也就是说遵守清规,是道士修行最重要的一步。

下面是关于道教戒律的内容:

  1. 三坛大戒:住持道观时必须遵守的戒律,包括戒*生、戒淫乱、戒盗窃、戒妄语、戒饮食等。三坛是指法台、藏经阁、鹤笼。

(注:三坛大戒是道教的重要戒律之一,但具体内容可能在不同的道教派别中会有所不同)

2.三皈依戒:皈依道教时必须遵守的戒律,主要包括三皈依、乐斋戒、五戒、十戒、二十五戒等。三皈依指的是皈依道教、皈依佛、皈依法。

3.三品戒:指道教门下先天道派和华山派弟子所需遵守的戒律,分为三品:“下品禁*、不得夺夫,中品戒谄下急、戒行邪淫,上品如法修善、未曾说谎。”

4.女真九戒:清代道士傅大士所创,用以规范女性修道者的行为,包括戒*生、戒淫乱、戒贪求、戒毁谤、戒谎诈、戒放逸、戒恶口、戒嫉妒、戒愤怒等。

5.元始天尊十戒:涵盖了道教信仰与道德要求的内容,包括戒谎言、戒嫉妒、戒不敬、戒贪念、戒迷惑、戒盗取、戒恨恶、戒放逸、戒自负、戒偏执。

这些戒律都是道教传统的戒律,不同的宗派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是道教强调真理、善行、自我修养的代表。

结语:

自古以来,道士的生活确实呈现了出世和入世两重性。道士们在追求自我提升的同时,也借助种种方式,将自己的生活触角伸向社会和民众。

道士出世表现在他们对世俗的脱离和超越。

他们抛弃了繁杂的物质生活,通过修行和炼丹等方式,专注于内心的精神修炼,追寻那个飘渺的神仙境界。

然而,道士的生活又不完全是出世的。

他们为人民服务,传授道法、施行祈福仪式和举办各种法事,以使民众能够消灾免难。

此外,道士还会行医看病、制作符咒等服务,帮助人们摆脱生活中的疾病和困境。在古代社会中,道士的宫观常常是一方治疗和安抚众生的心灵疗养所。

在中国,道教和佛教都广受人们的崇敬和信仰,尤其道教更是以修炼内功、炼丹、长生不老等神秘的道术,以及强调保护和顺应自然,与天地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为其特色!


参考文献

邓方朔《不可不知的道教戒律》2017-08-14

专诚恒乐出版《道教的信仰和修行》2018-09-27

《谈谈古代道士的修炼生活》2020-03-01

中华道家文化专栏《道教戒律》2021-05-17

任颖卮《古代崂山道士的社交生活》2010-12-15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