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大概活了五十多岁,但他人生最巅峰的最后十年,都是在江陵度过的。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满怀雄心壮志的周瑜在从江东返回南郡的途中病逝。鸽派大佬鲁肃上位,接替周瑜统领部队。鲁肃一到任,就劝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孙权以曹操势大,于是应允。鲁肃于是由南郡郡治江陵移防陆口,将这偌大的江汉平原让了出来。
当然,这其实是一笔政治交易,刘备想要得到富庶的南郡,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代价就是交出原先刘琦占据的江夏郡夏口一带地盘,以及让孙权手下大将步骘借道荆州南四郡,去拿下刘备老友吴巨的交州地盘。
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南郡是荆州的精华所在,江陵则是南郡的精华所在。自先秦时期楚国建郢都于此,这里就是中南地区最大的水陆会要与物资集散地。《史记 货殖列传》说:“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亦一都会也。”再加上这一带地势低平,平均海拔在200米以下,区内大部分土壤为深厚的冲积土和湖泥土,富含有机质,团粒构造良好,肥沃而保水,是湖北全境土质最好的农垦区域(注1)。另外,受亚热带气候影响,当地气候温和湿润,降水量丰富,日照时间充分,河流又众多,灌溉条件好,所以在农业种植业方面,江陵也是荆州之冠,不仅盛产稻谷与橘树(注2),而且拥有大量森林植被,可以制造竹箭与大船,故在交通运输与军事物资方面,也有极大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江陵掌握着由长江入蜀的通道,这是刘备集团的前途命脉所在,绝不容有失。所以,刘备在入蜀之前,特意安排了使诸葛亮与关羽这一文一武两大副手镇守江陵,以北抗曹魏,东防东吴,并大力发展生产,整军演武,准备即将到来的大战。
注1:见周兆瑞主编《湖北经济地理》
注2:见《史记 货殖列传》:“江陵千树橘,与千户侯等。”
然而,刘备在益州的战事相当不顺,不仅庞统战死,而且“兵不满万,士众未附,军无辎重”,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只得在公元214年春与赵云、张飞等人带了数万部队与大量军资入蜀支援。这都是这些年来诸葛亮、关羽在荆州苦心经营而积累的资本,但没办法,若益州拿不下来,一切都是空的。
诸葛亮带领大部队走后,关羽身上压力陡增。据《三国志 先主传》记载,当时曹魏在荆州战区的总指挥乐进竟将兵锋一路南推到了青泥一带。据考证,青泥之地望在江夏郡竟陵县(今湖北潜江市西北)境内,在云梦泽西侧,与关羽的南郡辖境交界,有河道通往汉江,其湖湾宽阔可多蓄船只,历史上曾作为大型军港。可见关羽此时仍被压缩在长江流域,尚不能控制汉水航道。
另据《三国志 乐进传》:“(乐进)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皆大破之。”临沮在今湖北当阳市西北,旌阳则在当阳县北境,都是荆襄大道补给线上的重要城市。乐进不愧是曾经阵斩过袁绍大将淳于琼的陷阵先登之将,这一通攻势,相当猛烈。
另外,据《三国志 文聘传》记载,由于南郡东邻江夏,往往以汉水为界,所以曹魏江夏太守文聘在此期间,也曾配合乐进作战,“与乐进讨关羽於寻口,有功,进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寻口亦在汉水东南,当阳县境内,当为寻水东流与汉水交汇之地。
总之,趁刘备诸葛亮先后离开荆州,关羽势单力薄,曹魏对关羽发动了一系列猛烈的攻势。临沮、旌阳正当荆襄大道,青泥寻口则濒临汉水,全是重要交通据点,故常为双方疆场争夺相拒之地。
从史*载来看,关羽在公元214年诸葛亮带荆州主力入蜀后,遭遇了襄樊、江夏两个方向强敌的猛烈进攻,似乎左支右绌,屡有失利。但一段史料空白之后,到了公元219年,关羽却已能沿汉水长驱直入,直达樊城之下。而公元220年他从襄阳南撤至麦城与临沮一带时,也并无遇到半点阻碍。可见在这五年的史料空白期,关羽已经拿下了汉水航道与荆襄大道,将曹魏的荆州军逼到了江汉平原以北的襄阳樊城一线。
这转折也未免太大了吧,这五年的史料空白期,到底都发生了什么呢?
这就要从《三国志 乐进传》中乐进的履历来分析了。我们看到,乐进在公元214年春夏之际对临沮、旌阳两县发动猛烈攻势,并“大破之”后,却并没有乘胜追击,继续向南攻打江陵;反而在该年七月“从征孙权“,并在战事结束后,与张辽、李典率七千人留屯合肥了。
这就奇怪了,乐进身为曹魏在荆州战区的主将,手下至少有上万之众,却为何会突然被降职调任合肥,去做张辽的副职,且三人总兵力还不到七千?另外,曹操走后,为合肥守军留下的作战指令也很奇怪:“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乐进自出道以来,就是“以胆烈从太祖,为陷陈都尉,皆先登有功”,怎么到了合肥却被要求守城了呢?难道曹操认为他的*能力还不如长期负责押送军粮的李典吗?
只有一种可能,乐进在临沮、旌阳两战之后,刚得了点便宜,就被关羽暴揍了。所以乐进才未能因此胜利而升官,反而被降职调到了张辽手下;乐进心里一定很有怨气,所以才会有“进、典、辽皆素不睦”的状况出现(见《三国志 李典传》)。
乐进被调走后,曹操复以(曹)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不仅将荆州战区的主将换成了曹魏第一大将曹仁,而且把主将的大本营从襄阳北撤到了樊城。
一般来说战区主将是不好轻易换的,屯守之地最好也不要换。因为主将长期镇守某地,比较熟悉当地的战况与地理形势,其战绩也会使其在当地军民中树立巨大的威望。没有特殊情况,应该不会阵前易帅放弃这样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
比如张辽、郭淮、司马懿、羊祜、曹真等人,在战事结束之前,一般都是长期扎根边防重镇不挪坑的。张辽在逍遥津打出威风后,更是连生病曹魏都不肯让他离开扬州;由此可见乐进在荆州确实表现不佳,甚至可能把整个汉水航道都给丢了,所以曹仁才被迫退守樊城,以免万一被关羽水师困在汉水以南的襄阳,到时连撤都撤不出来。
那么,乐进这一段败绩,曹魏的史书为啥不书呢?大概因为乐进的儿子乐綝后来在担任扬州刺史时被谋反的诸葛诞所*而成了烈士,乐家两代忠良,总得受点优待吧。所以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也觉得很奇怪,发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
遗漏的肯定的,不遗漏是不可能的,接下来曹仁对战关羽的部分也有大量遗漏,因为襄樊之战这一段,曹魏实在打得太丢人了,但史书以真实为本,总不能睁眼说瞎话,所以,丢人的部分就不记,这总可以吧!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