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大侠梦”?

什么才是“大侠梦”?

首页角色扮演我有个大侠梦更新时间:2024-05-11

笔者按:

写这篇文字,并不是蹭老爷子仙逝的热度。其实,早在昨晨,这篇文字就已初步出炉。搁笔不久,就看到了网上盛传金庸先生的消息。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定。因此,今日校对此文发出,望各位曾捧着先生文字长大的同仁们重温一番往日的大侠梦,也莫忘那个大侠梦。

从小,我就有一个大侠梦。

十二三岁的时候,额角高昂,走在路中央,一副白眼观世的样子。

十七八岁,起了一个笔名,叫“子侠”,翻开封面,里面都是因打抱不平而写的诗。

到了二十一二岁,每日提着一把重重的剑,走在上下班的路上。

后来迷上了喝酒,很想兀然而醉,豁然而醒,揽天地于酒杯之中。

直到现在,时常也会路见不道德之事一声吼,而后以笔为刀,在文字的江湖里除邪惩恶。

我还常常做一个梦,希望有一天能养一匹好马,跨着它走天下。

有了马、剑、酒,我以为这就是大侠了。

后来读了金庸武侠,对大侠有了一番新的认识。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里,可称大侠者,不在少数。

他着力塑造的,有郭靖和萧峰两位。

《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对杨过说:

过儿,眼前强虏压境,大宋天下当真是危如累卵。襄阳是大宋半壁江山的屏障,此城若失,只怕我大宋千万百姓便尽为蒙古人的奴隶了。我亲眼见过蒙古人残*异族的惨状,真是令人血为之沸。

同样的话,《天龙八部》中,萧峰也讲过:

你可曾见过边关之上、宋辽相互仇*的惨状?可曾见过宋人辽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辽之间好容易罢兵数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铁骑侵入南朝,你可知将有多少宋人惨遭横死?多少辽人死于非命?

这两位之所以为大侠,在于其练功学武,并非为逞强称能,也不只为行侠仗义,而在于做到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将为国为民视为自己活在世上的本分。

郭靖与萧峰,与那些武艺高超,却为一己的荣华富贵而*人立业的侠客不同,而是处处以天下苍生为念,堪称大丈夫也。

大丈夫之谓,诚如孟子所云,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这样的人,不独在小说里有。

在真实的大宋朝,便有这样一位大侠。

他为官一世,由初起终,名节无疵。

他为官,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为文,在宋朝数一数二,死后获得“文正公”的封号。

为武,胸中有十万甲兵,让西北边贼闻之惊破胆。

他一生为大宋朝鞍前马后,到了晚年仍是田园未立,居无定所,却每以天下为己任,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他就是范仲淹,一位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丈夫。

每翻至他镇守西北边陲时所作的《渔家傲》,读到“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我总会像当日杨过听到郭靖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一样,耸然动容,肃然起敬。

范仲淹的身上,流淌着一股“浩然之气”。

无论读他的诗词,还是观他的人生,这种浩然之气无时无刻不让人心下沸腾。

这股浩然之气,让他当得起“大侠”的称谓。

常言道:乱世出英雄。

故要寻大侠,须去春秋战国。

大侠之风,倡自春秋,盛于战国。

春秋之程婴专诸,可谓诗己诺必诚,不爱其趋者。

战国之聂政荆轲,可谓是先人后己,勇慓坚卓者。

可这些都是乱世中的勇士,武中之大侠。

文中之大侠,当属孔子。

孔子十五习六艺,二十关心天下事,三十开创私学,五十周游列国,惶惶如丧家之犬,七十犹梦周公,执著礼乐,不忘大同。

《周易》说: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

孔子虽读易到了韦编三绝的地步,却做不到“隐”字。

天地闭,他便替天行道。

天地晦,他便作日月,无得而逾。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孔子甘愿长途颠簸,日行百十里,夜宿鸡毛小店,缩腹节衣,冒着被人追*的风险,过狼狈不堪的生活?

是道。

天不道,大丈夫则替天行道。

而至于贫穷困顿,孔子曰:君子忧道不忧贫。

诚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丈夫之伟,大侠之大,在于: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晚年的孔子,虽发过“乘桴浮于海”的牢*,但也说过:如果有一位明君,未来能够真正的懂我,能够让社会平安和谐的生活,我就满足了。

孔子的终极梦想,是想要天下人都过上一种“暮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自由生活。

而他自己,即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也能乐在其中矣。

大侠之大,诚如孔子曾言: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能于造次颠沛之间,仍不忘为天下百姓而忧生,可谓是儒家界内的大侠。

他深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故他能不独亲其亲,以天下百姓为亲,不独子其子,以天下儿女为子。

大侠之梦,终在大同。

在唐朝,如果要选一位大侠,恐怕绝大多数人会认为是李白。

因为在李白的诗作中,侠风豪情一览无余。

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托身白刃里,*人红尘中。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

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笑尽一杯酒,*人都市中。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这一个大侠梦,一做就是一辈子。直到晚年,于51岁时,他仍提笔写道:

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功。

在安史之乱中,李白陷于诸王之争,内心忿恨难平,便道:世人皆欲*。

也许从这字里行间的刀光剑影中,可以窥见一股侠气。

而我以为,李白的侠诗,是他作为一个失意儒生的写照。

所以,深谙李白内心的杜甫写道: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而与李白相比,杜甫则一生在儒家界内。

他虽外观不似大侠,却是真正的大侠。

杜甫屡仕不进过,漂泊无依过,百病缠身过,身心俱疲过,而终生都不曾怀疑过他的大侠梦。

他似乎并不以麻鞋裹足、褴褛束臂、糟糠填腹、卖药糊口为窘,而是忧在天下,而不为一己之得失。

正如他的诗所言:上感九庙焚,上悯万民疮。

每读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之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都会不禁发问: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宁愿在这破烂不堪的茅屋中受冻而死,来换得天下寒士的太平安宁?

我觉得是一种信仰,是对天下大同之梦的深深执著。

他希望像孔子一样,以国为家,以民为子,以天下事为己任。

故他的一生也像极了孔子的一生,在乱世中恓恓惶惶,奔走于刀尖之上而终不忘己志。

昔日,在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周公以礼乐辅国安邦,而后又还政于成王,真正意义上地做到了“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故孔子欲法周公,于道而未成之时还每梦周公,叹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昔日宋亡,人谓:宋亡,范公不亡也。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大侠之梦,未必天下有几人能懂。

故而大侠总是孤独的,每于梦碎时发出“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喟叹。

但,大侠之所以为大,以气王天下也。

大侠故去,侠之梦便在苍苍云山,泱泱江水。

俯仰之间,皆可拾遗。

文/玄枵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