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离婚,说明还不够痛”:缺爱的女人,一生都在戒这1种瘾

“纠结离婚,说明还不够痛”:缺爱的女人,一生都在戒这1种瘾

首页角色扮演忘忧无限刀更新时间:2024-06-05

网上有这样一个帖子:

“我*八个月,我老公在我*期间,总是和我吵架,有几次特别激烈让我产生假性宫缩;

但每次一吵完,我婆婆就会来替他说情,我就心软了;

我孕后期,他说要考职称,以此为借口一个月基本上不怎么照顾我,即使有时间他也会玩游戏看直播不会花太多时间在我身上。

我该不该和他离婚啊??”

评论区点赞第一位的:你还在纠结要不要离婚,说明你不够痛,或者你无意识的“痛苦上瘾”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痛苦上瘾”,这背后藏着我们各自的匮乏与需索。

为什么“沉浸”在伤害里无法自拔?

趋利避害,喜乐忘忧是人的本能,但有些人就是会无意识的“沉浸痛苦”中:

谈恋爱时,总是不自觉被渣男吸引,即使受伤了也舍不得分手;

找工作时,总是碰到打压自己的领导,但就是没有勇气离职,一遍遍内耗;

在生活中,明明现状还不错,却总是喜欢回忆悲惨的童年……

这些行为,超出了大家对于痛苦的认知。

痛苦之所以痛苦,就在于大家对它的排斥,为什么很多人还热衷于反复伤害自己呢?

先讲一个故事。

我有一个朋友小A,和她老公相识于学生时代,毕业后,小A不顾家里人反对决定远嫁。

嫁过去之后,夫妻恩爱,生活美满。

本以为日子就会一直这么平静地过下去,

可转变,发生在她*的时候。

婆婆本身就不喜欢小A,但看在她远嫁过来的份上,面子上也过得去,

某天小A工作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有先兆性流产的征兆,很需要人照顾,

小A爸妈远在老家,一时半会儿过不来,给婆婆打电话,却遭到了婆婆的拒绝,理由是:大哥家的孩子也要照顾,没有时间再去照顾她。

小A只好辞掉工作,自己安胎。所幸调养的很好,孩子顺利出生。

这时候,婆婆却变得热情了起来,不仅每周来看孙子,还会带很多保养品给小A。

嘱咐她注意身体,注意饮食……

在旁人眼里,俨然是个贴心的好婆婆!

可没有人知道,在小A身体最脆弱的时候,是她自己一个人扛过来的,一个人熬药,一个人做饭,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

现在顺利产子,婆婆就又变成了贴心的样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这件事,成了小A心里过不去的坎。

和婆婆稍有不和,小A就会把这件事拿出来吵,甚至,最严重的时候,吵得邻居都听到了,

可小A毫不在意,她甚至想把这事闹得更大,让更多人知道自己婆婆的真实面目。

为此,小A和丈夫两个人还差点离婚。

但即便是这样,小A也依然觉得这件事无法就此揭过。每次提起,都咬牙切齿。

小A过来和我倾诉的时候,眼泪和愤恨一起挂在脸上,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婆婆过来和孩子有说有笑,我就气不打一处来,每次都会想到,自己曾经的无助,一想起来,就觉得心里有无限的委屈……”

日子明明已经开始变好了,但小A依然走不出心里的坎,所以,她用和婆婆闹矛盾的方式,来重复当时的痛苦。

她是真的“痛苦上瘾”了吗?

其实,她不是想重复痛苦,而是想从痛苦里获得什么。

“痛苦上瘾”,本质上是一场自我满足

我们要如何识别自己是真的痛苦还是“痛苦上瘾”了呢?

关键在于,看清“上瘾”背后藏着我们怎样的需求。

就像小A,她生病时的委屈,被她压在心底,没人看见,也没人安抚。

加上孩子的出生,大家喜气洋洋,仿佛都忘了曾经绝望无助的她是怎么度过那段日子。

婆婆的嘘寒问暖,并不能弥补当时*危险期的不闻不问。

她似乎一直在找证据,证明自己没有被婆婆尊重和关爱过。

在这个过程里,小A当初受委屈的痛苦被一点点放大,甚至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她沉溺在痛苦里,把过往的伤痛翻出来细细品尝,这种体验,让当初那个差点流产的自己有了存在感。

只有小A在和丈夫、和婆婆吵架的时候,那个压抑在心底的委屈才被释放出来,

她就像站在曾经受伤的自己前面,替自己呐喊,替自己叫屈,可是,她真正想要的,是不断的争吵吗?

不是,是看见。

她希望丈夫看见自己的无助,她希望婆婆看到自己的委屈。

她内心最想表达的是:为什么当时不帮帮我?我需要关心,我需要爱。

有多少人和小A一样,重复让自己痛苦其实求的都是爱和看见呢?

而也有人是为了获取满足感。

例如在一些家庭里,父母忙于事业,根本没有时间管小孩,也不愿花时间与孩子交流,只有当小孩做错事,淘气捣蛋了,父母才会一顿揍骂。

这个时候,即使是一顿揍打,仍然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注与重视。

于是,幼年获得对亲密的感受以及被关注的体验与痛苦同时出现,

成人后会不由自主对此上瘾:所以谈恋爱总是被渣男伤害,但依然舍不得离开。

而那些明明现状还不错,却总是喜欢回忆悲惨的童年的人,他们对痛苦“上瘾”,其实也是因为想要获得关注。

讲述痛苦的故事,看到别人的同情的目光,以及贴心的安慰,会让人产生一种被关爱,有价值的感觉。

同时也会带来一种莫大的满足感。

其实在她们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想要用撒娇和眼泪留住父母的疼爱,

成年后,也想用示弱和受伤,来留住关爱和关注。

她们理解的爱,就是用委屈可怜,交换另一方的疼爱抚慰。

还有一些人,把痛苦当成了安全区:那些在工作中被处处打压,却“乐此不疲”的人,

是因为在痛苦里获得了熟悉的安全感,把痛苦当成了生命的一部分,觉得无论怎么样,痛苦都会来。

他们宁愿继续待在痛苦里沉沦、煎熬,不断重复过往的模式,也不敢从痛苦中逃离出来。

对“痛苦上瘾”,让我们暂时逃离了真正的痛苦,也让我们错过了生活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无法拥有真正的幸福。

你不用伤害自己,也值得世间美好

英国作家金斯利说:“痛苦并非坏事,除非痛苦征服了我们”。

对“痛苦上瘾”的本质,是我们一直在以伤害自己为代价,去获取关注。

其实我想告诉你的是:你不用伤害自己,也值得世间美好。

那如何才能戒掉对“痛苦上瘾”的症状呢?

最关键的两个字:觉察。

德芬老师曾经给大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我曾经给大家推荐过《当下的力量》这本书。

有一次,本书的作者劝告一位抱怨婚姻不幸的女性说:

“你的丈夫这样对你,你对他那么恨,那为什么不能放下呢?你只要放下他对你做过的事,你就能够快乐……”

刚开始,这位女性若有所思,但听到最后,她突然大声说:

“我原谅他以后,我干吗呢?我原谅他以后,我拥有什么呢?我不跟他叫阵的话,那我是谁呢?”

其实,想想自己生命中遭遇的那些困境,我们是否也常常有意无意地在跟它们较劲呢?

当我们觉得痛苦在身却摆脱不了的时候,可以去看一看,究竟是什么在让我们痛苦。

你看觉察的“觉”,上面是学习的“学”,下面是见到的“见”——学会看见,就叫作“觉”。

当你真的学会看见自己的问题在哪里,纠结的点在哪里,那你就能做到“觉”了,也就能放下那些苦了。

这个“觉”的能力,你一旦学会了,别人是永远都拿不走的。

当我们有一份觉知,目前我在重复着做的这件荒唐的事情可能就是出于我想要疗愈自己的本能。

有这份觉知时,你不需要做什么,疗愈自然就会发生,也许我们需要多经历几次,给自己多点时间,相信“看见即疗愈”的神奇效果。

其次:自我负责。

痛苦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一种舒适区,这也意味着,很少有人愿意脱离自己的舒适区去改变。

但要下定决心改变,就需要真正的直面自己的痛苦,然后从心去改变,看到自己哪里需要调整,哪里需要放下,哪里需要更加努力。

痛苦给了我们很多借口,但勇者从不逃走。

只有敢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才能成为生活的掌控者。

如果仍然困惑,推荐你参加卢熠翎老师的《3天勇敢做自己》体验营,学会重建自我,链接自我的力量。

真心祝愿我们都能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走出痛苦的泥沼,拥抱美好的明天。

*本文由张德芬主笔团成员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李小豆

编辑丨李小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