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思维方式解析

项羽思维方式解析

首页角色扮演西楚霸业变态版更新时间:2024-05-13

项羽思维方式解析

作者 彭庆涛

从历史的角度看,西周至春秋战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时代,经历了八百年以“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所谓“大道”弘扬,“亲亲尊尊”的等级制度不仅成为思想道德的正统观念,而且成为了形而下的具体的法律制度,同时也造就了中国人的基本性格。特别是在当时的贵族阶层,他们曾得益于这种政治制度的优渥,以血统高贵为纽带,以世代显贵为骄傲,以正人君子为体面,高高在上,视奴隶为粪土,普遍形成了一种比较固定的思维模式。

当社会的发展出现新的大变革时,旧的制度被打破,新兴地主阶级走上历史舞台,特别到战国时期,社会向着大一统的方向迈进,旧贵族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下,显得无可奈何,最终不得不让位于秦始皇的天下一统。秦朝的*戮、徭役、苛政,以及文化毁灭导致了秦统治模式尝试的彻底失败,其主要原因不是社会发展方向的错误,而是治国方略的失误。在“天下反秦人皆知”的关键时刻,刘邦和项羽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两支反秦义军,而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两种思想观念。因此可以说,项羽和刘邦之争,是两种思想指导下的两股势力的竞争,同时也是两种思维方式的较量。

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思维方式的形成主要有后天的文化、教育影响所致,也就是说,人的生活环境是决定人们思维方式类型的关键。由于人的思维方式对自身言行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说,人的理想追求、成功与否、地位高下,乃至人生结局,都是由自身思维方式决定的。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将决定什么样的人生结局,项羽的人生结局是由项羽自身的思维方式决定的。

垓下之战

一、项羽思维方式形成的客观因素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①一说是项羽家族乃楚宗室,项氏来源于楚国王室芈姓,后被封于项地,所以为项氏。另一说项羽家族原本乃鲁国贵族,世代为楚国将领,后被封于项地。项羽出身于贵族名门却是不争的事实。

第一,大凡贵族世家,均以家族文化相传承,更何况楚国在六国当中是最强盛的国家,贵族豪门更为显赫。而项氏家族除了具备亲尊正统文化外,更以将军世家相标榜,因此其家庭文化特征具有了文、武双层内涵,且能守将军世家者,必有君恩相加,世代恩宠。项羽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必然会受到家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上层家庭的贵族心态是项羽思维方式形成的基本因素。

第二,幼时落难,加速了项羽思维的定型发展。楚国灭亡后,项氏家族惨遭秦将王翦*戮,祖父项燕被车裂,项羽与其弟项庄随叔父项梁逃亡吴县。其叔父项梁担当了项羽兄弟的教育责任。项梁本身亦文亦武,“项梁*人,与籍避仇於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②于是,项梁就成为了项羽的膜拜榜样,项梁的多事之秋,深深地影响了项羽性情多动的思想性格,这也是他少年学习无常的根本原因。“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③或许有人说这是项羽少年英雄的大器所在,其实恰恰说明了传统贵族心态在历史进程中的无所适从。

第三,项氏家族毁于暴秦,其复仇亡秦成为其叔侄的共同主旨。在秦朝统治一直未能稳固的动荡时期,项氏叔侄“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实为等待时机。此时的项羽,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心底埋藏着仇恨,这也促进了项羽英雄性格的形成。加之将军世家的影响,贵族的气质、英雄的气概、刻骨的仇恨、无情的现实等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铸就了项羽的基本性格。

项羽悲剧般的命运

二、项羽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由于项羽的思维方式形成具有特殊的家庭、特殊的阅历和特定的复仇心态,因此使其思维方式具有了明显的自傲性、狭私性、虚伪性、多样性的特点。至于中国人思维方式中普遍存在的“崇圣性”,在项羽的思维中显得淡化多了,而“叛逆性”、“反动性”、“复辟性”则明显突出。

1、自傲性与复仇心态相结合

自傲性的性格形成以其自身的客观条件为基础,与众人比之有大优势而无不及,成为其无可比拟的炫耀资本。楚国的优势、楚国贵族的优势、楚国将军世家贵族的优势,是项羽骄傲的家庭资本;身体条件“长八尺二寸,力扛鼎”④,是项羽骄傲的客观资本;学习兵法、“才气过人”⑤是项羽骄傲的自身资本。三者合一,必使项羽大傲于天下。

复仇心态伴随了项羽一生,刻骨铭心的仇恨使得项羽心狠手辣,*人如麻。项羽*人从来不打折扣,特别对于那些败兵残将,坑*无数,使人见之生畏而莫敢亲近。当自傲心态与复仇心态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个人英雄主义的浮现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这应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解读:

有利的方面在于这种自傲能激发人的上进心和自豪感,强化胆量和信心。项羽孤胆拔山的英雄气概、破釜沉舟的超人胆识、彭城大战的出奇制胜,都体现了项羽的这种性格特点。

不利的方面对于项羽来说应该是致命的。自傲使人目中无人,复仇使人手辣心狠,项羽的这种特性早在他起事之前就被吴中人看的一清二楚,“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⑥。最终导致诸侯离弃而纷纷投靠刘邦,其决定因素是项羽的傲气、霸气与心狠造成的。

2、自傲性与虚伪性的结合

虚伪性主要指项羽正人君子的一面。自周公制礼作乐以来,以礼乐文化相贯通,以各诸侯国君为代表的各国贵族集团,无不以礼仪为大纲。项羽以楚国贵族自居,君子小人区分有别,原本为君子,自当以君子为规范。这种虚伪的怀旧心态加上自傲的心态,使项羽的思维方式鄙弃了社会发展的前瞻性,一味地复辟六国,看不到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被时代发展的车轮碾得粉碎。

项羽的心态在于以战力征服为大快,以诸侯惧我为自尊,以灭秦复仇为己任,以恢复六国为理想,以称霸诸侯为目的。此可谓典型的战国思维抑或春秋思维,实则倒行逆施矣!

既要唯我独尊,又要诸侯秩序;既要复仇耀祖,又要君子达仁。与四者之间平衡,而独缺时代发展之要求,这也决定项羽的人生结局必以失败而告终。因此说,项羽鸿门宴上不作为、分封诸侯的表面平衡、鸿沟和议等诸多行为,都源于项羽的虚伪、自傲,以及缺乏拔诸侯而一统天下的长远规划。

鸿门宴——项羽的自傲与狭私

3、自傲性与狭私性的结合

在人类思维方式中,自私性是人皆有之的,没有自私性也就没有革命性和创造性。人的思维在自私性、崇圣性二者相对平衡中发展。项羽的正人君子不是崇圣性的因果关系,而是复仇心态下对旧制度的一种肯定,其自身的崇圣性是非常淡化的。人的思维发展不能在自私性和崇圣性中平衡的时候,就会走向某一个极端。项羽的自私性缺乏崇圣性的约束,势必发展为狭私性。当这种狭私性与自傲性结合的时候,其思维方式将不能容下任何人。任何人的任何行为、任何功绩对于项羽来说,都不会看得上眼,持强自立、疑人无能,听不得他人的意见,范增的离开是其最直接的见证。其追随者无法满足自私的利益所得,这就是为什么其属下大都归顺于刘邦麾下的真正原因。项羽的思维中只有征伐,没有安抚,关中的强虐*戮、诸侯的分封大都带有非常明显的随意性。

而刘邦恰恰能够意识到属下的心理需求,并且能以暂时的满足而为我所用。且看刘邦是怎样利用韩信、彭越消灭楚军的:

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柰何?”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穀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汉王曰:“善。”于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穀城与彭相国。”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⑦

对比之下,刘邦之所以胜者,其思维方式早得其条贯矣。

乌江自刎

三、项羽、刘邦思维模式之比较

1、项羽和刘邦逆向思维比较

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反其道而思之,从问题的相反面入手,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项羽指挥战争,往往用逆向思维提供决策而出奇制胜。其实例较多,如破釜沉舟等等,举不胜举。刘邦在这一点上绝不是项羽的对手,但刘邦自知不能而敢于用别人之计,常以旁门左道对项羽,也是逆向思维的基本应用。二者比较。刘邦对项羽,实乃小人对君子。君子正而多受人蒙蔽,小人斜而有陷人之计,放置于战争,没有对与错的区分。

2、项羽的线性思维与刘邦的非线性思维比较

线性思维,是一种单向的、直线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非线性思维则是相互连接的,非平面、立体化、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的思维方式。

项羽的线性思维是由其理想、动机的固定性决定的,恢复六国秩序、建立西楚霸业是项羽致死不变的理想和追求,项羽的全部努力都紧紧围绕此一目的而为之、而思之。这一理想,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逆历史潮流而反动、而复辟。在项羽的起事过程中,只要有对其霸业出现任何不利的因素时,必以武力解决之;当遇到仇人或者仇敌群体时,必以坑*为大快;当各种势力妥协、暂时满足项羽的霸业心理时,项羽即立刻回归于贵族心态,表现出一种君子大度而休兵,给予对方喘息的机会。此类事例贯穿于项羽起事的始终,比比皆是,故不作举证铺陈。屡屡上当而不改其思维,甚至最终失败而怨天,岂不悲乎!

刘邦的思维属于非线性思维,非线性思维具有多重性和无核心性,也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模糊思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能够对非线性思维给予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无核心性决定了非线性思维的容他性,用最简单的话说,自己没有主见的时候,求助别人的意见就很顺理成章了。刘邦的容他性决定了各种意见的整合顺利,加上经常地教训和经验,逐渐在其身边形成了一个比较信任的、文武兼备的智囊群体,这对刘邦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由于刘邦的非线性思维作用,不存在贵族心态下虚荣心,导致刘邦能够敢于迅速地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其实例甚多,亦不铺陈。

3、项羽的定向思维和刘邦的直觉思维比较

定向思维是按照既定方向或程序进行思维的活动过程。它和线性思维几乎同时进行。项羽的思维方向是不可逆转的,复仇→亡秦→称霸诸侯→荣耀面对江东父老。在这一定向思维过程中,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坑*无数而不计后果;可以违背“先入关者王之”的约定;可以放逐和*害义帝。等等行为,着实酿成了众叛亲离的严重后果。而最终在垓下大战结束时,因无法逆转“面对江东父老”的定向思维而自弃自灭。

直觉思维是指对某个事物未经深入分析,仅仅依据事物现象迅速地对事物及其发展作出判断。猜想、设想的成分居多,或者在对事物的疑惑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包括对事物结果的“预感”“预言”等,都是直觉思维。刘邦的思维方式应该是典型的直觉思维,它是非线性思维的延伸和具体,其思维比较简洁,省略了分析推理的中间环节,往往是经过别人的点拨而形成一种瞬间的思维升华,而这种升华往往能真实地捕捉到事物的本质。

刘邦论战力绝对无及于项羽,甚至兵力多寡都不是项羽的对手,然而刘邦每遇大事必转危为安,就是得益于刘邦直觉思维的运用和实践。直觉思维尽管是简约的,但它能够迅速修补决策的不足,当它捕捉到事物本质的时候,便具有了强大的创造性和自信力。有人说刘邦是一个地痞无赖,其实也恰恰道出了刘邦直觉思维的典型性格。

以上解析未必能够立论,笔者仅仅是试图抛砖引玉,通过思维分析,探讨项羽失败的深层原因,诚请大家批评指正。

注释:

①②③⑥⑦《史记·项羽本纪》

④⑤《汉书·陈胜项籍传》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