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 曹植《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联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释义】
一位少年骑上装饰着金色马鞍的白马,向西北疾驰而去,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他回答说是幽州和并州一带的游侠儿,少年时期就离开了家乡,在沙漠一带建立功勋,扬名远近。
他年纪轻轻就武艺非凡,开弓如满月,射箭如流星,箭箭中靶心,射坏“月支”靶,穿透“马蹄”心。像猿猴一样矫捷无比,如虎豹一样勇猛无敌。
听说国家边境紧急,侵略者一次次犯我边境,告急信一遍遍从北边传来,游侠儿登上快马,跃上高堤,随大军蹈平匈奴,横扫鲜卑,驱逐敌寇。

上战场如置身于刀枪剑林,性命随时在刀锋剑刃间徘徊,身家性命都不放在心上,哪里还顾得上去孝敬父母?更不要说是妻子和儿女。
姓名都已经编进了壮士的名册,早就忘记了个人的名利和身份地位,把国家的利益和危难放在第一位,个人的生死和安危又算得了什么?就把它当作回归故里好了。
曹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并游侠儿舍生忘死、捐躯赴国难的少年英雄形象,表达了想要建立功勋的*,而最后的两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成为大义凛然的诗句,影响无数的爱国志士与舍生忘死的英雄豪杰。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