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
今年暑期档可谓群雄逐鹿,先有《消失的她》席卷院线,随后《八角笼中》异军突起,眼见双雄之势已成,万万没想到,一部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横空出世,迅速引爆票房与话题,与前两者鼎足而三。
据灯塔专业版统计,截至7月16日10时,《长安三万里》累计票房达5.85亿元,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第十名,并在持续攀升。票房之外,由这部电影引发的“电影院背诗狂潮”,也成为了今年夏天的独特现象。
《长安三万里》剧照
开元贞观,天下长安,这是无数文人墨客心中的盛世,和那一个个被篆刻在文学史上的熠熠生辉名字,让人心驰神往。电影选择了唐代诗人中,在仕宦一途最为显达的高适作为主视角,以他和李白的友谊作为主要叙事线索,着力描摹了开元天宝这一大唐盛世最后的余晖,以及那些恃才放旷的天才诗人们。影片中超丰富的信息量,以及各种草蛇灰线,也让不少没有做足功课的观众大呼“看不懂”。
下面,为了方便大家在看片时理解人物和剧情,就让我们从头开始预习埋在《长安三万里》之中,你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人物篇】
高适:没落贵族,大器晚成
《长安三万里》中的老年高适
高适是影片中的主角,出身渤海高氏,曾祖父高祐曾官至隋朝左散骑常侍,祖父高侃为初唐名将,曾生擒突厥车鼻可汗,并多次从征高句丽,高侃去世后获赠左武卫大将军,陪葬于唐太宗乾陵。
虽然家族显赫,但到了高适这一代,高家已然没落,高适青壮年时期客居于河南梁园(西汉梁王刘武的庄园),甚至一度“以求丐取给”。在此期间,高适与李白、杜甫等人交好,影片也由此发端。
高适仕途不顺,年近半百客游于宁夏、甘肃一代,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见而异之”,表奏他为左骁卫兵曹,掌幕府*,这才走上人生正轨。哥舒翰被逼出战败亡于潼关,高适一路驰奔入见唐玄宗,为哥舒翰鸣冤,得到赞赏,随后一路升迁,并掌兵事。永王李璘在扬州叛乱,高适领淮南节度使平之,后转任剑南节度使,进封渤海县侯,死后赠礼部尚书。
有赖于军旅生涯的磨砺,高适以边塞诗名噪一时。笔下既有“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的奋勇义烈,也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的不平忧愤。而他关心民生疾苦,也留下了诸如“农夫无倚着,野老生殷忧”这样反映现实问题的诗句,以至于被当时以李林甫为代表的权贵不喜。
影片中的高适,其人物形象与历史大致相若:认真,务实。这样的特质,也让他成为唐代诗人所获功名最著者:“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从没落贵族到小镇青年,再到大器晚成,堪称爽文主角的人生。
李白:天纵英才,一生沉沦
《长安三万里》中的青年李白
如果说高适只是代表了观众的视角,那么李白才是《长安三万里》真正意义上的主角。影片中的李白并没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观众只能从高适记忆的闪回来对他进行了解,而他真实的一生又是什么?
李白出身于商人之家,在唐朝那个尤其讲究出身门第的时代,真正印证了那句“除了有钱啥都没有”。少年时的李白任侠好游,喜欢剑术,青年时辞亲远游,希望可以入宦仕途。但他的出身限制了他在官场上的发展,一度只能作为权贵豢养的御用文人而存在。悲哀的是,他在诗词方面的才华,是当时乃至后世公认的唐代第一人。
“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球猎夜拥掷。呼卢百万终不惜,报仇千里如咫尺。”那个时候的李白,少年侠气,天纵英才,但却报效无门。
蹉跎多年的李白,一生都未曾真正踏入仕途,虽然一度因为献诗于唐玄宗供奉翰林,但也不过是加了VIP的高级御用文人。李白后因写诗得罪杨贵妃被贬,在东都洛阳与杜甫、高适为友,并在政治理想一度破灭后求仙问道。
安史之乱爆发后,永王李璘延请李白入幕,并发动叛乱,给他带来又一场噩梦。永王之乱平定后,李白获罪当死,经多方营救终于流放夜郎,未几遇释。李白乘舟经三峡顺流而至江陵,后终老逝于宣城。
影片中的李白,在放浪形骸方面颇为贴合历史,但用力过猛之下,反而将其塑造成了一个“不着调”的街溜子形象,可谓白璧微瑕。民间传说,李白醉后捞月而死,或许这才是那个才气天下无双却又悲苦一生的谪仙最浪漫的死法吧。
杜甫:悲天悯人,一代诗圣
《长安三万里》中的少年杜甫
《长安三万里》中的杜甫,可谓一干配角中最为讨喜的人气角色。从“岐王府里寻常见”时的天真活泼,到与高适梁园再逢时的少年老成,一个活脱脱的“萌系青年”跃然而出。
杜甫的前半生确实像电影里一般,虽非顺遂,也算平和安然。但他作为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的诗坛双壁,其超凡创作力的来源,却是他孤苦不堪的下半生。
杜甫出身京兆杜氏,少年时家境优渥,七岁就能成诗,年轻轻即少负才名,轻裘快马游历于吴越、燕赵。唐玄宗天宝年间,杜甫与被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于洛阳梁园,并与高适为友。杜甫深深折服于李白的才华,并从此成为他最大的“迷弟”。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的爆发,让杜甫的生活受到重击。他的老家河南紧邻安史叛军的大本营河北,连年来饱受战乱之苦,家族也从此没落。杜甫辗转流连各地,并在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目睹百姓因战祸导致的悲惨生活,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发出了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层最犀利的控诉。清代袁枚便据此颇为不齿地评点所谓“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杜甫晚年寓居成都,虽然不时受到高适资助,但仍饱受寒馁之苦。即便如此,他仍然写下了悲天悯人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寄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唐代宗永泰二年,杜甫往游岳庙,遇到暴雨涨水“旬日不得食”。回家吃了牛肉白酒,竟“一夕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岁。
郭子仪:绝代名将,福禄双全
高适与李白在影片中数次分离与相逢,其中一次就遇到了改变大唐命运的那个男人:郭子仪。
电影中的郭子仪是个粗鲁大汉的形象,但历史上的郭子仪可是谓既明兵事,又知进退的绝代名将和政坛不倒翁。郭子仪出身太原郭氏,曾在哥舒翰帐下任职。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担任朔方节度使,一度担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并成为讨伐安史叛军各路兵马实质上的统帅——名义上的主帅由皇室子弟李豫(唐代宗)、李适(唐德宗)先后担任。
在郭子仪的指挥下,长安、洛阳先后光复,他也因此位列武庙,成为唐朝继李靖、李勣之后的又一绝代名将。除了军事才能非凡,他的政治智商与情商也是极高。由于兵权在握,郭子仪一生屡遭谗言,但却从无怨言。宦官鱼朝恩与他有隙,派人挖了他父亲的坟墓,他却表示自己长期带兵,不能禁止士兵挖人坟墓,“此天谴,非人患也”,令鱼朝恩为之感动流涕。
郭子仪因功进位太尉兼中书令,被唐德宗尊为“尚父”,地位尊崇,却终日任由大门敞开,不禁出入,以示坦荡。唐德宗时期的奸相卢杞尚未发迹之时,前往郭子仪家中拜望。郭子仪屏退姬妾,隆重接待他。卢杞告辞后,家人询问缘由,郭子仪说,卢杞这个人长相丑陋而内心险恶,妇孺之辈见到了必定会笑话他,有朝一日他若掌权,我们家就没有活着的人了——深谋远虑,竟至于此。
哥舒翰: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高适曾在哥舒翰帐下任职,这在电影里也有所体现,并成为调动观众情绪浓墨重彩的一笔。
哥舒翰是唐玄宗朝名将,先后镇守河西、陇右抵御吐蕃,成效斐然。边地人作歌称赞他:“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哥舒翰与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不和,双方相互攻讦。安史之乱爆发后,名将高仙芝、封常清在前方战败,带领新募士兵集结潼关固守,被宦官边令诚谗言*害。唐玄宗起用哥舒翰,但他已经因过度饮酒在洗澡时中风瘫痪,无法正常带兵。杨国忠与哥舒翰不和,献谗于唐玄宗逼迫其出战,哥舒翰被迫带兵出关,被崔乾祐设伏击败。哥舒翰部将投降叛军,将他抓获送往洛阳。这位一代名将在生死关头选择了屈膝求饶,写信招降郭子仪等昔日部将未果,被安禄山*害,可谓晚节不保。
《长安三万里》如实反映了潼关之战以及哥舒翰的艰难,并以他强撑病体上马*贼作为他的谢幕演出,也算是为这位悲情老将留下了一丝颜面。
【诗词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长安三万里》中的青年李白与青年高适
电影中,青年李白与青年高适初遇后,来到黄鹤楼,这也是他们立志扬名天下的起点。黄鹤楼上,李白酒后想要题诗,却被挂着的一首前人作品震惊得无法提笔,这便是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出身唐代顶级门阀博陵崔氏,虽然官位不显,但才名素著。其诗歌作品风格多变,从闺怨诗到边塞诗均有涉猎。《黄鹤楼》是他最为知名的作品,其写景之美、写意之深,均让人叹服不已。元人辛文房所撰《唐才子传》记载,李白登黄鹤楼见到崔颢这首诗不禁束手罢笔:“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电影里,李白仕宦不得,前往洛阳寻找耕读梁园高适。二人月下同饮,李白袒露心事,自陈父亲去世,家产被兄长霸占,自己有家难归,留下两行清泪,甫吟一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据有关学者考证,《静夜思》实际上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当时二十六岁的李白旅居扬州时卧病旅舍,因见皓月当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寄情之作。这首诗寓情于景,因景生情,用质朴的语言描摹出他乡游子最真挚的思乡之情,千古之下仍让人读之不禁堕泪。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电影中吟诵《将进酒》的李白
李白在电影里以中年形象示人,是在他仕途受挫心境大变之际。而他也一度放弃了入世的追求,转为向虚无缥缈的仙道一途寻求心理安慰。在高适和杜甫的支持下,李白在泰山通过了道门的考验,被授予道士符箓。众人于洛水之滨纵酒放歌,李白吞吐之间,一团锦绣灿然而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便是将影片推向最高潮的《将进酒》,也是李白作为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最曼妙的代表作之一。全诗沿用乐府七言歌行,既有及时行乐的达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又有借酒消愁的无奈(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豪放时光明朗照(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忧愤时江河呜咽(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全诗情绪饱满激昂,笔墨酣畅奔放,结合电影里如梦似幻的镜头语言,汇聚成时光流转中对生命和宇宙的终极思考,以及这个人类永恒命题的无穷浪漫。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电影中李白遇赦
在影片的最后,准备回长安述职的高适,在听到宫中来使报出李白的消息后,满意地踏上了归途。这便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到大赦天下,得以返回金陵。险死还生之际,李白沿三峡顺流而下,心情畅快愉悦,于是有了这首《早发白帝城》。全文突出一个“快”字,通过水流与船速之快,突出作者归乡情切,以及心情的轻快悠扬。观众随着两位主角的遭遇,被压抑了一整场的情绪也随之拨云见日,长出了一口气。
【历史篇】
高适为何不救李白?
电影中的青年高适
影片中李白与高适一生为友,李白被卷入永王叛乱,也是高适写信给郭子仪,让他出面救了李白一命。但历史上高适与李白后来的关系,却相当耐人寻味。
高适在担任淮南节度使后,与李白几乎再无交集。李白因参与叛乱下狱问罪,曾经写信向高适求助,杜甫也曾致信高适,希望他对李白施以援手,但目前并没有相关记载表明,高适曾经直接或间接营救过李白。
一种观点认为,高适担任淮南节度使后,受命前往救援叛军围攻的南北咽喉之地——睢阳。然后因为永王李璘叛乱,导致高适的军队在江南迁延日久不得转进。永王之乱平定后,高适急赴睢阳,但睢阳已经在叛军围攻下失陷,进而河南沦陷,高适曾经寓居的梁园也为战火所毁坏。永王之乱引起的蝴蝶效应,让高适对参与其中的李白也有了不满。
电影里给出的解释则是,高适身居高位,朝廷里政敌遍布,如果为李白求情,反而授人以柄,且会连累李白。但这种说法也经不起推敲,据《新唐书》记载,李白年轻时在并州游历,曾经营救过犯法下狱的郭子仪。郭子仪身登高位之后,对李白施以援手,请求以自己的功名换取李白免死。郭子仪尚且可以出手营救李白,高适又何尝不可?
《长安三万里》在这个问题上给出的解释,虽然不一定符合历史,但至少充满了温度。
“宰相孙女*手”李白?
电影中的青年李白
李白在电影里一直是一个纨绔子弟的形象,其挥金如土的做法,让高适感觉很不爽。当父亲去世失去收入来源后,李白居然沦落到要“靠结婚挣钱”,还不止一次,让不少观众大跌眼镜。
遗憾的是,李白当赘婿的“黑暗历史”居然是真的。青年李白在外游历时,被兄长以他旅游开销过大剥夺了遗产继承权。失去经济来源的李白只能联姻豪门,他的第一任妻子许氏是高宗朝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圉师的父亲许绍是唐高祖李渊的同窗,因平定萧铣有功进封谯国公,追赠荆州大都督,谥号为忠。
许氏逝世后,李白迎娶了第二任妻子,同样是高宗朝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宗楚客在武后一朝数次被贬又数次起复,唐中宗复位后依附韦后,一度权势滔天,后被李隆基发动政变后诛*。但宗氏对李白极为有情有义,在李白因永王之乱下狱后,宗氏为其奔走呼告,终于在友人多方努力之下使之获救。
影片中,李白对自己“赘婿”的身份颇有微词,但历史上的李白,还真要感谢自己娶了两个全心全意支持他放荡不羁生活的贤内助。
上游新闻记者 李洋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徐远哲
责编:龙春晖
审核:冯飞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