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道白云山:在白云山接待处,得到一本书,与白云山结缘

寻道白云山:在白云山接待处,得到一本书,与白云山结缘

首页角色扮演寻道造化录更新时间:2024-05-11

一座远在梦外的白云山,却因一次榆林采风线路的改变而结缘,不能不说,道与人生命行程之间有可道,又有自然微妙的关系。

草原的风,黄河的浪,陕北的民风与古老的山水,在这里自然相交、相映。站在传统文化、宗都文化、黄河文化、黄土文化、民族文化交汇的白云山上,眺望天、地、人三界一体,儒、释、道三教交汇,合同天人,与虚浑一为全真境界的白云山,眼中真是郁然有彩。山不仅大有微妙玄通之感,连视野里,山门次第层开,依山而建的54座庙宇,转换而成的道文化建筑语汇,都在一种自然的辉映中,有言有声地抒怀。俯瞰整个白云山,道象万千,上善生辉,以“道”为物象,展示并讲述自然与生命心念凝结而成老子《道德经》的白云山,就是一部自然展开在地理上的人文大书,而眼中的云,正在风声云起地诵读。

走在白云悠悠的山道上,口呼吸着山道之风,闻自然存在的书香,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清静、柔美之中还透着凉爽。人走在自然山水与建筑的文字里,隐约感到身体内的“有”与这里的“无”形成了“有无相生”之感。越来越爽的身体,在自然山水与《道德经》文字的呼应中得一而清的行走。人越来越亢奋与喜悦。处于变化之中的身体悄然告诉我,有种说不出是什么的东西,正被这里山水中蕴含的细微接引而释放出来。

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城南5公里处黄河之滨的白云山,古称双龙岭的白云山,亦叫嵯峨岭,就因终年白云缭绕,而改称白云山。我听说,山上住着一位高道叫张明贵。他,五岁许身道门,十二岁拜师入道,道号明贵的张明贵道长,是全真道龙门派第二十代传人。夏日白衣一袭,银须飘逸,气度雍容。如能遇见,还可问道解心中疑惑,岂不美哉。上山我是一边走一边想。

走在道既是空,空既是道的山阶上,眼观九曲黄河在山前环绕,横岭千峰恭殿于后的景象,初上以道立身之地,一切还是陌生的我,不知道怎么与物相应。人在一种热度与反应中,就以《道德经》当翻译,解读着山上“道法自然”的物象。

我不知道此次登山,能否从道场的物化里,从山上以德化民的钟乐声里,窥看到道文化与这土地原发声音之相和的微妙;更不知道,愿景与造化怎样呈现。这片贫瘠的黄土地,信仰建造的道观,呈现出的祈求与仁爱,是怎样转化成民间朝山景象的。我也不知道陕北人信仰与宗教极度崇拜的关系,是怎样在人们头脑中折射、虚幻的反映,怎样支配着生活与行动准则的。一边走,一边观山象之妙,在心里想,恐怕连山上99处宏大的宫观,也述说不清其中的因果关系吧!

陕北高原长期处于草原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拉锯式的争夺状态。从殷周至宋元的30多个世纪里,陕北高原上先后出现过猃狁、鬼方、土方、戎、狄、楼烦、匈奴、羌、氐、鲜卑、稽胡、党项、吐谷浑、女真、蒙古、高丽,以及来自西域的龟兹人、粟特人等20多个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民族长期错居。陕北人的人种,有杂交优势,男性多壮实剽悍、倔强豪爽,女性多窈窕娟秀,心灵手巧,人称“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山连着山,沟套着沟,无霜期短,水源奇缺,黄土层虽厚,却只能生长五谷杂粮的陕北人,需要安宁,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虔诚地仰望祈祷,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借助于道,让神秘世界的力量加入进来。处在地理位置中的白云山道场,就是陕北人支配的日常生活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形成的道场,也是陕北社会意识形态象形之一象。感叹,眼里无尘的白云山,道在日常生活间。人走在道与山水、人情、风俗相依相存的山上,有生命与更大的生态群不断融合之感。这里真是祈福、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穿越众妙之门,渐入仙境。强大的白云山磁场的磁性,由远到近的震荡,将我们的身体穿透。人恍如进入到另一时空维度。如云悠闲、散淡地走在400年来,无数道人与游客走过的道上,同道的文友们“四象生八卦”的语言也被风传。为山西、陕西、内蒙、宁夏、甘肃等地信众朝拜的白云山,短短几百年时间,就建成了占地8.1万平方米的道场。可想土生土长的道教,与人们的精神需求形成多大的磁场与吸引力。愿力引动的朝拜,世间实相与白云山道场的人文关怀,在时间里是怎样的风生水起,是可以想象出的。向善同道同德,白云山上演化出的笙管齐奏,经韵悠扬的道教与百姓之间的“德蓄之,物形之”的故事,也就代代相传地绵延着。那个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明代万历年间,终南山的道人李玉凤来山设化教民,与当地民众建立了情感的话风,就时刻频吹动着人们的头发,连动着人心,也联动着一片陕北民情了。

依《道德经》词汇建筑的白云山,“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但你只要迎着声音走,用阴阳解读,用真爱句逗,无为而无不为的走在“生而不有”的文字行距间,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道德经》,就会从建筑的图画里显像出来。那传出晨钟暮鼓的钟鼓楼,三清殿 无老祠、文昌楼、三官殿等等建筑,就会从古老的声韵中切换出声来。

山上各种不同的建筑与道路,分别以不同的气息,吸纳着我们新锐采风团的人们。在相互吸引,无极与太极的作用下,人在无欲以观其妙中,被宫、观、祠、楼、阁分别吸去。注目在道文化与建筑细节中的我,感觉着道与土地的若存与绵延,体会道在日常生活中被转换的细节之中。也体会着水无痕,道无形的另一种常存。可能人在形质中停滞太久,转身,身旁采风团已无一人。就一人走在深浅不同的道上,书上说,白云山因受皇家恩赐而成为上品宫观,白云山道教因此名扬四方。礼问,那明万历皇帝亲赐御制《道藏》4726卷书籍,藏于哪里?可答问人都是摇头。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我在不知何为的玄通中,又相遇几位文友。周乐凯说,现在我们几个人,顺道自然走,再不要走散了。与道同行,我们结伴。人走到如《道德经》连接上、下篇的长廊里,从上篇与下篇建筑里鱼贯而出的文友们在这里相聚。鱼在水中不知水,人在道中不知道的我们,如朝山香客,在神灵护佑的道场中合影。

朝山进庙之后,还有一些物象不能自化。我们协商去找白云山相关文字资料,这也是我上白云山之前心里所想。当我的愿力合着山韵前后相随,当我们的脚步感应着道风,真不知道时间会衔化出什么象来。我们走进接待处,说明来意,接待我们的白云山姑娘拿出了一小本《道德经》,说,没有其他文字资料了。可一旁听到我们对话的另一小伙走来,与我们攀谈起来。从话中知道我们是作家采风上白云山的,想找白云山的一些文字参考写作,很干脆地说,你们等一会,我进里屋,将我个人收藏的书,拿给你们。

一摞书拿出,激动的我们话多的就如山下的黄河水。20多岁英俊的他自我介绍,名叫乔峰,去年获得山西省演讲第一名,说自己就是文学青年。我们互加微信后,他告诉我们,会定期在微信里发布白云山相关信息。算是结缘了,我们当然感谢。

可走出此门后,我还有些不满足。将书分给李东升、周乐凯、吕延梅后,我自己留下一本。可我瞄了一眼留在手中的书《山野流萤》,作者正是张明贵道长。心里那个喜啊,还真有心想事成之事。这也算是与白云山结缘了。不是有一句话叫,见字如面吗!《山野流萤》典出《三国演义》。山野,山乡原野,泛指民间;流萤,飞行不定的萤火虫,意为飘忽微弱之光。回去要好好读张明贵道长的书,学习张道长“以道立身济世,以诗纪事抒怀”的精神。

对各种庙里崇拜偶像不感兴趣的我们,满心欢喜的走着,不知不觉走入到了白云山道教管理处的办公区,我笑着说,这里才是白云山的人文核心区。我心里还有一事没有了结。就在迷象中拍照起白云山的窑洞来。

虽然是山景尽入相机中,可再抬头,同伴们又不见了。本想与大家一起入门问道,现在也就只好一人挑开道长的竹门帘,进屋下问。曹东平道长家人接待了我。说道长外出,结缘书也找不到一本。我说,任法融道长的书,哪一本都可以。家人说给你手机号码,与曹道长联系。去彼取此的说不通,出门又遇采风团崔斌,我们又一起走进另一扇门,再次向这位可敬的老道说明结缘书目,老道只是看了我一眼,就将还没有册封的任法融道长释的精装本《道德经》赠与了我。

这是我心仪之书,接在手上沉甸甸的。这本奥秘的发明及神话悟知的书,会开启我未来的日子。前年,我在楼观台与任法融道长(原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有过一面之缘。当时,围着任道长的人太多,我就没有再上去与其交流。因为,我相信“道法自然”,相信生命的“感应”。人的活动过程,都应以“自然无为”为法。现在好了,我们可以在心仪的文字里与高道们亲切地交流了。

出山门,我抱着任法融道长新释的《道德经》,道德在胸地仰望着白云山,自然微笑着。

作者简介:凌代琼,安徽铜陵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多次获全国各类散文奖。发表各类文学作品120多万字。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