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雕塑 (IC photo/图)
作为八仙中的女界代表,何仙姑自有其独具的名气。女仙的存在,一如观世音在佛界偶像中更多以女相示人,当然有柔软熨帖的亲和力。
就其名号而言,仙姑一词,不乏多解,就中女仙最称雅致,《红楼梦》第五回宝玉梦中所见的神仙姐姐,便是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中的警幻仙姑。
鉴于道教在本土的群众基础,它也是道姑的习见称谓。当然,民间迷信活动中请神占卜的女性,也享此称谓,不过她们更多被叫作女巫。女巫们自称能与鬼神沟通,更擅鬼神附体之术,以此驱邪治病。鉴于其通常以年长者居多,所以更著名的俗称乃是巫婆。
有意思的是,土里刨食的蝼蛄,也分此一杯羹,这该是仙姑一词最接地气的阐释了。李时珍说,曰姑,曰婆,曰娘子,皆称虫之名。这该是古人对虫豸的昵称,透着近乎。
何仙姑多见于宋人的笔记。有学者慧眼犀利指出,何仙姑即何姓女巫。诚然,从解释学的角度,她也不妨是何姓的道姑乃至神仙。
在有关她的文献中,籍贯和生活时代呈现纷繁。永州增城之外,福建浙江安庆祁阳歙县诸方志中都有她的身影,一如大人物乃至文艺中虚构的知名人物,各地都会竞相将其纳入本地风光。年代则有宋仁宗和武后及玄宗。于是大学者赵翼便说传闻之讹,已多歧互。
其实,民间造神,在未必没有凭依的蛛丝马迹原点之上,正不妨各抒其臆,纷纷层累,歧互乃至讹,正是其纷繁所不能免的状态。
何仙姑的出身,有织鞋为业和货饼自给诸说,而出生则紫云绕室,顶有六毫。六毫作为女孩,自是稀疏,幸有紫云烘托,方为不俗。而与神仙的关联,则或为放牧野中,或为随女伴入山失联迷路,以及梦中与卖饼中,甚至就是在家呆烦了,随后遭际仙人,也有明指为吕洞宾,有来由没来由的投喂桃子或者枣子,又或者教以服饵云母,当然也有金丹,总之吃下去从此不饥不渴,自然绝粒辟谷,轻身飞行。
桃大约是最具神仙气息的水果,老话里也果然有桃饱之论。鉴于何女年龄食量的不一,吃桃有全食半食的不同说法。枣作为粮食的替代,果腹效果其实更佳,而具体数量略而不详,当不会发生半食从而遗留下什么的遗憾。
俗谚云,人生在世,吃喝二字。这是农业文明和短缺经济共谋的一个镜像。仙凡异路,处于不同的生存界面,而异于俗人的最具辨识性的行径,神仙们自是从耽于吃喝作逆向营造,辟谷乃至绝粒,便是他们的常规选项。
此后的何女,洞知人事休咎,或曰逆知祸福,乡人乃至士大夫之好奇者,纷纷拜谒致敬,讨教运命,于是何仙姑之名,顿时不胫而走。
据说狄青南征侬智高,路过时问起战事,仙姑回答说,明公肯定见不到贼寇,贼寇失败后就会逃走。狄青不大信,兵临广西境内的归仁铺,先锋官与侬军交火,侬军大败,侬智高逃往段皇爷的大理国。
这样的预告,不能说不灵验,但也缺乏建设性。狄长官并没有因为该预告而丝毫减少兵马粮草的调用;朝廷动武开征的赋税,也绝不会因此而有所减缩;唯一可能的正面作用,只能是稍稍坚定了狄长官战斗的决心。但狄长官偏又没肯相信她的预告,于是这作用,又要打下许多折扣。
关于仙姑的来历,还有另外的说法。桐城投子山大同禅师,每次小解时,总有一头鹿来喝下。一段时间后,那头鹿居然产下一团肉球。肉球裂开,里面又居然钻出一个女孩来。禅师收养了她,十二岁时奉师命下山,到柴巷口何道人家住下,遂从而姓何。她慎守师戒,修持觉悟。后禅师召唤,她正淘米,来不及放下笊篱就上了山,见到禅师后,便一时化解,自是成仙。而笊篱也成了她随身的法器。
肉球故事,仿佛古圣贤上应天命的八卦逸闻。但在文豪欧阳修的笔记里则记载,衡州消息,仙姑死矣,都无神异。有从衡州来客称,仙姑晚年羸弱干瘦,面皮皴黑,活脱脱是第一衰媪。媪即老太太,所谓第一衰媪,就是朽到极品的老妇。这倒与巫婆云尔,恰成呼应。
这样的评价,实在令大众脑海中的仙女形象,大为颠覆。然口述实录,言之凿凿,其可信度,颇不容人有丝毫怀疑。如此一来,美若天仙这个赞词,不由得暗藏下反讽的*机。
半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