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出自中国唐代小说《酉阳杂俎 》(yǒu yáng zá zǔ)
在日本出现最早的记载则是江户时代的《伽婢子》
妖怪类型前世的怨念/寄生胎
妖怪简介人面疮是一种妖怪,他给人带来的精神折磨更甚于肉体折磨。
日本传说中的人面疮,最早见于江户时代的作家浅井了意的著作《伽婢子》[1]中:山城国中,有一个农夫,因为日夜劳作导致身体状况恶化,终于一病不起。半年后,农夫的左脚膝盖上脓肿,继而脓肿处出现了眼睛和嘴巴的形状,并且伴有剧痛。农夫试着用酒擦拭脓肿,但那嘴唇却吸允酒水,然后肿处变得赤红,如醉酒一般。后来农夫喂之以实物,那嘴居然也能进食。当给过它食物,农夫的疼痛即便消解,但若不给实物,便疼得难以忍受。
某日,一个高僧来到农夫家,宣称自己懂得治疗这个“人面疮”的办法。于是农夫听从他的差遣,卖掉了自家的土地,换来了钱,又买进各种各样的药材,将这些药材逐一喂给腿上的“人面疮”,那“人面疮”吃下了几乎所有的药材,却唯独不肯吃 贝母 [2] (此处的治疗方法与中国古*载相符,后面将会介绍到)。于是僧人将贝母磨成粉末,强塞进“人面疮”的口中,终于在17天之后治好了脓肿,“人面疮”也从农夫的膝盖上消退了。
人面疮的传说起源于中国,最早见于唐代《酉阳杂俎》[3]中,
记载如此:许卑山人言,江左数十年前,有商人左膊上有疮,如人面,亦无它苦。商人戏滴酒口中,其面亦赤。以物食之,凡物必食,食多觉膊内肉涨起,疑胃在其中也;或不食之,则一臂痹焉。有善医者,教其历试诸药,金石草木悉与之。至贝母,其疮乃聚眉闭口。商人喜曰:“此药必治也。”因以小苇筒毁其口灌之,数日成痂,遂愈。
二口女出自日本江户时代“绘本百物语”,是一只后脑勺长着嘴巴,必须从后脑勺的嘴巴摄取食物的妖怪。传说,下总国的某一个男人再婚,男人和前妻、后妻都各生了个女儿。后妻疼爱自己的女儿,却虐待前妻的女儿,不给饭她吃,活活把其饿死。有一天,男人砍柴的时候,错手把斧头砍到后妻的后脑勺上,不久后脑勺的伤口成了人的嘴唇,头盖骨的一部分成了牙齿,肉成了舌头。这个伤口有时会产生痛感,吃东西时会隐隐作痛。伤口还会喃喃自语:“一不小心*了前妻的女儿,不是存心的。”书中还说,伤口变成人面,发生声音,进食是得了“人面疮”,二口女因为做了坏事,才得此报应。
宋代古医书《类证普济本事方》[4]中记载:
……疮口能饮食,施治诸药,绝无所苦;惟敷贝母,其疮皱眉闭口。自此日用贝母末和水,敷灌数日,疮消结痂而愈……
另外书中还记载道:人面疮的出现,是因为人面疮的宿主与死去的人生前有积怨,故死者灵魂附体。如果要赶走它,除用药之外,还需诚心忏悔。
笔者年幼时曾看过一部日本短篇恐怖漫画,讲的是一个小孩子,每次进入便利店后,都会“偷吃”店里的零食,终于,在一次作案中被店员现场抓获,但恐怖的是,偷吃零食的不是孩子本人,那孩子只不过把手伸进零食袋子中,而吃东西的,居然是孩子手心上的一张嘴!
所谓“人面疮”,就是受伤后伤口化脓,而最终伤口化作一张脸孔的妖怪,这张脸孔能说话,能吃东西。据说喂之以药物可将其*死。
人面疮传说这一素材曾被广泛使用在小说之中,著名推理小说作家横沟正史曾作同名短篇推理小说《人面疮》。
注解:1《御伽婢子》:由江户时代前期净土宗僧人“浅井了意 ”(1612年-1691年) 创作,记载奇人异事、神怪之谈。
2 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别 名: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产于青海、四川、云南、陕西秦巴山区、甘肃等地。能止咳 化 痰 、清热散结之功。因其形状得名,《本草经集注》说:“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
3 《酉阳杂俎》:唐代小说,作者是段成式。作为笔记小说集,有前卷20卷,续集10卷。所记有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等,分类编录,一部分内容属志怪传奇类,另一些记载各地与异域珍异之物,与晋·张华《博物志》相类。后来TVB将其拍成了同名电视剧,主演有黄泽宗。
4 《普济本事方》: 宋代许叔微所创作。本书是许叔微集平生所有实践校验 的医学方法,附以医案,并记其事实之书。全书内容详实,临床使用价值很高。
妖怪危害肉体上吸收人的营养,精神上使人烦躁
如何制服方法一:喂食人面疮贝母,除用药之外,还需诚心忏悔。 会 自然 消失。
如果没用,请看方法二:
现代医学证明,自古奇症人面疮,属于是寄生胎的一种,应当通过外科手术进行切除。
老道想起里一部电影,寄生兽。有异曲同工之妙。----山下小道士
部分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果您有喜欢的妖怪欢迎留言给我们,我们会专门做一次专题文章。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