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云南老年报 陶园园 编辑 徐敏
中国人一直都有武侠梦,说的是千古文人侠客梦,所有的文人只不过是“以笔代剑”去写出了一个千古的江湖。50岁之前的姚霏侠气外露,酒不离手。2016年春节后听说他突发脑溢血,进医院抢救。此后几乎没听到他的消息。
姚霏
三十年经典再版签售这个月的一天下午,听说姚霏(沧浪客)在东方书店与老朋友于坚、罗江、胡性能、胡彦、陈鹏、朱霄华、温星、闻冰轮,以及读者朋友们见面,并就“大陆第一部新派武侠小说”《一剑平江湖》三部曲(《一剑平江》《寒魂江湖泪》《剪断江湖怨》)30周年再版进行签售。此活动由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开明文学院、昆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昆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温星主持。得知这一消息,有些意外的惊喜。
签售那天,主办方准备的《一剑平江湖》三部曲100套、共300册,几乎售罄,仅剩少量签名本留存。有位读者一次性买了8套,说要给喜欢武侠的朋友分享。
读者在东方书店门口的文明街上排起长队,姚霏极其认真,用基本恢复的右手握笔,在每本书扉页签下千古侠光闪闪不灭——与某某共勉姚霏(沧浪客)。
问及近况时他说:“2016年2月,大年初三,我在楚雄老家突然头晕倒地,当时马上到攀枝花医院抢救,诊断为脑溢血。在ICU病房待了大半月,一直处于深度昏迷,差点就挂了,后来总算醒了过来。专家说,不死概率只有20%,不瘫不失语的概率也是20%,不成植物人的概率还是20%。”姚霏恰好成为了这无比幸运的20%。
之后几年里,姚霏一直在老家养病,直到现在,左边手脚还不能自如行动,只能靠半边身子支撑。这期间,他一边配合恢复治疗,一边重新修订了原来的一些作品。其中,曾被誉为“大陆第一部新派武侠小说”的《一剑平江湖》,近日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经典再版。距离其问世,已有30年之久。
我半开玩笑地问他,现在还会想要喝酒吗?如果没有酒,在塑造小说人物时会不会少了几分侠气?他说:“自从生病后就戒烟戒酒了,年轻的时候过度透支身体,总觉得文人嘛,就应该放纵些,也是少年得志吧!生病后才深刻地领悟到身体没有,一切都是空谈,身体就像数字1,没了这个1,后面再多零也没用。至于武侠人物的感觉,那已经深入到骨子里了,从小就喜欢,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不需要再通过外界的形式来找感觉。”
经过了一场人生浩劫的姚霏如今也像一个大侠,有了更多沉淀,功夫更加出神入化。
签售会现场
《倚天笑》预计明年问世关于接下来的创作,姚霏说“:去年我重新修订了原先创作的120万字的《倚天笑》,张无忌、乔峰、令狐冲最后的结局都在里面,明年3月就会上市。”
这部作品相当于是《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的续篇。姚霏说金庸先生对他的影响非常大,而这三部作品各具代表性,都是他特别喜欢的,看完总感觉意犹未尽,事情还没有讲完,金庸草蛇灰线绵延千里,埋下了许多伏笔,应该还有故事。姚霏把即将出版的作品命名为《倚天笑》,就取了金庸这三部作品的各一个字。
在《倚天笑》第一部中张无忌是一个比较平民化的侠客形象,他是明教教主。《倚天屠龙记》结束的时候,朱元璋登上了皇位,《倚天笑》中大概讲述了朱元璋容不得张无忌,于是张无忌为了躲避朝廷追*,形成倚天剑对屠龙刀的形势,主要反映江湖与庙堂的斗争。《天龙八部》的后续是萧峰死了,段誉回大理国当皇帝,慕容复为光复大燕帝国,在武林中闹出一个大笑话。姚霏认为,方向如果不对,过于执着,最后就成了笑话,这个故事也折射出他的人生观点。《笑傲江湖》的后续主要讲令狐冲和任盈盈子女的故事,围绕一柄魔剑引出了更大的江湖争斗。
姚霏说他受金庸作品影响很大,《倚天属龙记》是最侠气的,它塑造了一个虚构的武林,少林、武当、峨眉等各种派别之间的恩怨,写得像我们的正常世界一样;《天龙八部》是豪侠味道最浓郁的,塑造了萧峰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笑傲江湖》则是最有江湖味道的,令狐冲凭一股江湖义气,大战黑白两道“。所以选了金庸先生这三部有代表性的作品来写续篇,也是对金庸先生的致敬。”
大陆武侠文学的先驱签售会那天的活动主题词为“大陆金庸涅槃归来”,到场的嘉宾都是姚霏的朋友,他们纷纷给姚霏带来鼓励,其间金句不断。
温星是姚霏的老友,也是昆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他说非常惊讶,至今,网络上仍能搜到不少读者怀念和寻找这部作品的信息。客观而言,《一剑平江湖》这部作品,确实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金庸热”“武侠热”席卷华人世界时代背景之下,大陆涌现的最早期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在大陆武侠文学领域具有实验和先驱意义。
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于坚说:“请注意,我们不是在谈一个脑溢血患者,我们是在谈一个天才作家,一个真正以写作为生命的作家。那个年代,姚霏和余华、苏童、马原一样,都已经是中国先锋派文学主将。”
云南省文联副主席、云南省美协主席罗江“:他最难得的是至今依然保持着孩童般的纯真,这也是他文字能始终纯粹如一的原因所在。”
云南省作协副主席胡性能:“老姚的狭义与纯真纯粹,是我们这种苍老又世故的灵魂难以企及的。”
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胡彦“:姚霏的先锋小说代表作《红宙二题》,发表在1987年《人民文学》一、二期合刊,那期很梦幻,莫言、马原、姚霏、刘索拉、马建等大家都在上面。”
昆明作协主席陈鹏“:衡量一个小说家最重要的标准是语言,姚霏的语言,是当下许多人锤炼几十年都难以比拟的。”
评论家朱霄华“:当年姚霏的《一剑平江湖》太火,跟金庸作品几乎可以媲美。”
楚雄州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杨荣昌“:姚霏虽是楚雄人,但我从不把他当成楚雄作家,也不当成云南作家,因为他的文学视野和高度都是全国性的。”
作家闻冰轮“:初识姚霏是他在《春城晚报》为我的长篇小说写的书评,我被那才气逼人充满质感的文字震慑到。”
姚霏的武侠世界里,透着一种为了家国使命的担当,江山老去,风雨还在;英雄老去,剑气还在;当琴心剑胆在这里回荡的时候,也许,只有大爱永恒。江湖路远,相信未来,姚霏的作品还会打动许许多多的新生代读者,而今天,恰恰打动了我们。
姚霏与老朋友们交流
人物链接姚霏,笔名沧浪客。1965年生于云南楚雄永仁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云南师范大学最年轻的教师。
1982年开始,在《萌芽》《上海文学》《中国》《清明》《钟山》《北京文学》《福建文学》和《人民文学》等刊物上发表文章。
1990年辞去教职。5年间,写作出版《一剑平江湖》等长篇小说共15种、46册,被誉为“大陆新派武侠第一人”。1995年,与金庸、梁羽生、温瑞安、于东楼等7人,同获“首届中华武侠小说创作大奖”。
2001年后陆续担任《生活新报》《云南信息报》《春城晚报》文化副刊主编、主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