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皇图岭最美天台山风景区,只有老驴友才知道的地方!

攸县皇图岭最美天台山风景区,只有老驴友才知道的地方!

首页角色扮演仙梦苍穹更新时间:2024-05-09

天台山名冠湘东,为攸县十大名山之一,位于皇图岭镇境内。群峦环抱,崛起于方圆数十里起伏绵延丘冈之中。山顶为一处约600平方米的平整光洁的岩石,远观有如一赤色圆状台柱耸立苍穹。清康熙朝攸县知县、浙江天台进士陈溥曾游历至此,题名“天台山”,题注“斗坛观南有丹嶂高百余丈,耸出云表,色似天台赤城,但差小耳”。并赋七律一首以“斗坛翠嶂”之名列入“南云八景”,为全县八处风景名胜之一。诗曰:“飞霞千尺映晴峰,紫石苍崖路几重。地逼云根开罨罾,人从天半数芙蓉。岩泉溅雪迷双屐,草阁凌霄柱短筇。今夜游仙端入梦,莫教浪打五更钟。”

山门

天台山顶有红岩石砌成的石城观,后衍为梦仙庵;有在岩石中开凿如缸的“朝天丹井”,有形如钟鼓狮象的“钟鼓石寨”;还有“双狮滚球”、“黄龙吐舌”、“仙人棋台”等名胜。明兵部右侍郎王伟七律《游石城观》概括了天台山的风景特色:“石城突兀耸峰凹,钟鼓连云带月敲。石锁洞天龙隐遁,雾笼仙境虎咆哮。黄冠披氅升仙界,白鹤嘹云绕树梢。好景凝眸观不尽,青山绿水互相抱。”民国时期当地文士刘经畲曾为钟鼓寨、婆陀岩拟制嵌字联:“钟鼓齐鸣,高声惊醒梦仙梦;婆陀共处,促膝密谈天外天。”

梦仙庵

石城观,始建于元代,距今约650年。乾隆版县志载:“石城观,去城九十里,北江乡,上有赵真人石棋盘犹存。元至正三年(1343)乡民廖容建,明嘉靖年间(1522~1566)重建。”同治版县志的记载作了延伸:“石城观,北江乡。天台山上,有赵真人石棋盘。元至正三年,赵镕(原文如此——引者注)建。洪武中贺思元自江右迁此,邑明经彭有德俱有联,住持王鸣盛重修。”梦仙庵,前身为天台山顶石城观。明洪武辛亥(1371),石城观住持王鸣盛募款重修,江右名士贺思元迁居天台山,应邀题写门额楹联,为纪念圆寂西归的赵真人,将石城观更名为梦仙庵,并以“天台”与“梦仙”二字切成一副藏头掖尾脍炙人口的庵联:“天外浮云都是梦,台前幻景岂非仙”。

尧帝观象台

“仙人棋台”,系各版本县志均提及的著名古迹。同治版县志“古迹”卷单独列目:“赵真人石棋盘,在北江乡天台山,道光壬寅(1842)年,合都绅士建塔一座于岩顶,额曰天台。”近年版县志在“文物胜迹”卷内也单设一条,并详记故事传说:“赵真人石棋盘,在县北高枧与萍乡东桥交界的婆陀岩对面石峰之巅,屹立三块巨石,中间一块最大,狭长而高,平整光洁,形似长桌。‘桌’面满布沟纹,图案线条纵横交错,组成各种几何图案,点线互相连接沟通,仿如一幅神妙莫测的天书阵图。历千百年风雨,并无剥蚀痕迹。长石两端,有两巨石,一竖立、一横卧,形似坐凳。相传在北宋时期,陈抟自华山来攸县天台山访赵真人,摆棋石上,以指甲刻石为盘,落坐对奕。为一着之争,陈拂袖而起,带倒坐凳,奋然在台前岩壁上猛击双掌。赵也不示弱,离座起立,在台后岩壁上重捶一拳。至今拳掌印迹如新,拳陷成洞,拳粗如桶,各离地面1.2米以上。鬼斧神工,莫测奥妙,而一竖一卧坐凳,至今如初。”

观象台远眺

“朝天丹井”,这处古迹在县志中也往往单列条目,与“仙人棋台”并提。同治版县志“古迹”卷载:“文殊岩丹井,在北乡双江口,壁立百余仞,下可坐数十人,上有丹井。相传洞庵和尚修炼于此。壁有诗,现存。”近年版县志“文物胜迹”卷也单设一条,并详记故事传说:“朝天井,一名望天池,在高枧乡芳春村与芳联村交界处的天台山尖端,是一口无源水的方井。井长6米,宽1.2米,深约2米,形仙石缸。系在山顶的红岩石上凿成,因名‘朝天丹井’。井壁垂直,井底平整,然而里面却长年盛有腰深且清澈见底的清泉。该水大雨不溢,久旱不涸;百人用之不竭,一人用之不多。井内长有荷花,迎着骄阳开放,日落西山收花。井水冬温夏凉,略带甜味。晴天清晨从山下远望,只见井面紫云缭绕,似一缕青烟,袅袅旋升,日出始散。朝天丹井相传为赵真人炼丹清泉,辟于北宋前。原来方圆不径尺,后梦仙庵寺僧陆续加以开拓,扩展成池。井台以下,绝壁陡岩,高逾百丈,而石面平滑如镜,浑然一体,并无断层。而丹井水源不竭,成为奇观。”

清道光年间界碑

天台山,一山一城,一观一庵,一石一井,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