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霸时期,刘邦开始的势力远低于项羽,项羽可谓是战神,他不单是那个时期的战神,而且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的战神,乃至世界史上的战神。
项羽的能力也不单是个人武力值超高,他的兵法、兵势能力更是世间少有。像在巨鹿之战中他创造的破釜沉舟战法、彭城之战的长途迂回奔袭战法,后世有多少人学他。
项羽是实实在在的军事家,他的能力毋庸置疑。
可他却败在了一个老地痞刘邦的手上,这您说到哪说理去?
真的没道理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刘邦真的是像他自己所说,他什么什么都不如别人,就只会用人这一点吗?他真的像后世人们所说的那样因为无赖赢的吗?
这当然更不可能了,天底下哪有这么简单的事,尤其还是争夺天下。
在我看来,这是刘邦的理性人属性远高于项羽决定的!
经济学上有一个假设,叫理性人假设。
这就是说,假设我们每一个都是完全理性,没有任何情绪冲动,一切以满足自身需求为目的的情况下,人是怎么做出自己行为的。
每一个经济学的基础理论都是基于这个理性人假设而存在的。
但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情感、情绪、有冲动的。
于是人的情绪控制能力,就决定了谁更接近于理性人。
谁更接近于理性人,谁就更接近于利益最大化,谁就更容易成功。
楚汉争霸鸿门宴
一、刘邦的第一个机遇与抉择,他是如何理性思考与决断的?
刘邦的第一个机遇与抉择是他押着徒役去骊山服劳役,结果半路上跑了许多人。这个时候他可面临大难了,徒役跑了,他自己小命可就难保了。
这可是生死存亡的时刻。
这时他就面临一个抉择:他是继续押着剩下的徒役继续赶往骊山,然后干等着自己命运被人决定,还是怎样?
这个时候如果他是情绪化的非理性的,他害怕、他恐惧,那他很可能就稀里糊涂地继续押送剩下徒役,就把命运交给秦朝官吏了。
可实际上呢,刘邦是个非常理性的人,而且是理性到恐怖乃至残酷的人。
他就理性地考虑:继续押送,那我就是个死,而且是背负着失职和无能的毫无价值、毫无尊严地死。但是,如果我把剩下的这些人都给放了,我自己也逃进深山,那不仅我有可能活下来,连剩下的这些人也都可能活下来。这些人从此还会对我感恩戴德,既然如此,我又何乐而不为呢?
他考虑清楚以后,立即就把这些人给释放了,果然其中一些好汉,就死心塌地地跟着他逃进芒砀山之中,并从此死心塌地地追随他。
这对于刘邦来说,他克服了内心的害怕、恐惧,毅然选择了理性,选择了利益最大化的道路。
有时候,一些理性行为在认知浅薄的人眼里反而是冲动、鲁莽,这就可悲可叹了。
刘邦画像
二、刘邦得谋臣、辩士的由冲动到理性:
刘邦是平民出身,即使他当个什么亭长,他依然是平民身份。他的出身、生活环境和性格造就了他极其厌恶那些文邹邹又酸腐的儒生。
在他打天下的过程中,许多有抱负的儒生不可避免地就来投靠他。结果有一次儒生郦食其来投靠他,他正在洗脚,见郦食其来,他还是自顾自地洗着脚,搭理都懒得搭理郦食其。
郦食其感受到了侮辱就讥讽刘邦“足下是想帮助秦攻打诸路义军呢,还是要帮助义军攻打秦军?”。
刘邦一听,这还得了,你一个腐儒竟敢讥讽我,于是由着性子破口大骂“你这迂腐的儒生,天下被秦害苦了这么长时间,你还讲什么助秦攻打义军?脑子进水了?”。
郦食其就冷笑道“既然要聚众合击暴秦,你怎么能这么无礼对待贤士?”。
刘邦一听,理性立马战胜他的个人好恶,他赶紧停下洗脚,并起身郑重地向郦食其道歉。
还有在刘邦得天下以后,陆贾向刘邦推诗书的故事,同样是他不以好恶而以理性行事的例子。
正是因为他一直能克服自己对儒生的个人好恶,才使得他能够容人、用人,才能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才投奔于他,为他打下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共同青史留名,永生在后世人们的心中。
巴蜀之地
三、刘邦远封巴蜀,一怒则亡,忍怒则王
秦灭以后,刘邦自认为自己居功为首不敢说,但是怎么着也得是次功吧。关中王不封给我就罢了,还把我分到遥远西陲的蛮荒之地去,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刘邦大怒,怒不可遏!
如果换作是一般人,无法控制情绪的人,他一怒之下必然会提兵反抗,乃乃地,老子宁愿死也不要受这等屈辱。
刘邦确实心里想这么干,但是他身边的谋臣一说忍,他立即就忍了下来。然后乖乖地、示弱地带着人就奔赴巴蜀之地了。
这是何等的理性?
正因为他的克服人之常情的理性,让他韬光养晦、养精蓄锐,才有了后来的汉家天下。
彭城(今徐州)
四、彭城之战,丧家之犬的刘邦竟然将自己的亲生儿女给踹下马车?他理性到简直残忍!
刘邦趁项羽在平定齐国之乱的时候,集合诸侯合兵六十万攻占项羽的大本营彭城,此时正是他人生得意须尽欢之时。岂知项羽可不是凡人,他可是不世出的战神,项羽率三万骑兵绕过刘邦重兵把守的地方,然后直扑彭城,刘邦哪里会想到项羽竟然如天兵天将一样一下子就落到彭城,他仓促下只有战败。
战败了的刘邦,撒丫子就跑,项羽的部队在后面紧追不舍,眼看着小命难保,幸亏给他驾车的是当时车神夏侯婴。
夏侯婴驾着车,始终没有被追兵追上。
路上,他们碰到同样奔逃的刘邦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夏侯婴赶紧将他们接上车,继续逃跑。
车上多了两个人,马跑着就更加累了,马车的速度也就慢了下来,刘邦急啊,怎么办?怎么办?
他就想,如果车上没有多这一双儿女,他逃生的几率就要大得多。行吧,那就别怪我了,他心一横,就把他的一双儿女给踢下了车。
夏侯婴一看,娘呀,虎毒还不食子呢,你咋能把儿女给丢了呢?他赶紧跳下车又把刘盈和鲁元公主给接上车。
一路上如是几次,恨得刘邦差点把夏侯婴给*了。他怎么可能*夏侯婴呢?*了车神夏侯婴,他自己可就必死无疑了。
就这样,幸亏夏侯婴才保住了刘盈和鲁元公主的命。
由此可见,刘邦已经理性到多么残忍的地步,连父子人伦都抛弃了。
理性,当然是怎么样让自己成功逃脱的最大可能性怎么样最好,可一般人谁能做得到他这样抛子弃女的。在危难时刻,一般都是父母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全子女的。
古代战场
五、“烹太公,分一羹”,刘邦克服人性的理性
荥阳对峙的时候,项羽无法,拿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威胁,说你再不投降退兵,我就把你老子给烹了。刘邦倒好,好啊好啊,烹好了给我也端一碗来。
项羽真的是哭笑不得,只得作罢。
刘邦这理性牛啊,要是刘邦为刘太公哭天抢地的,那项羽没事就会拿刘太公折腾一番,那刘太公可就有遭不完的罪了。
所以,刘邦可谓是理性到了极点。
前面那个故事是刘邦的理性战胜父子情感,这个故事则是他连自己的亲生父亲也不顾了。
理性战胜亲情,这是何等的人啊。
当然,这是在残酷的战争时代,特殊的背景下。刘邦的这种做法并不值得我们效仿,也不能效仿。
但是理性战胜亲情、爱情、友情,却是极有价值的道理。
齐王韩信雕像
六、决胜时刻,刘邦盛怒之下封齐王
刘邦和项羽打了几年,终于迎来了决定胜负和天下归属的时刻。
可就在这个时候,刚刚打下齐国的韩信,却自大且自立了起来,他想做齐王,但是又不敢直接跟刘邦说,于是他就派使者给刘邦带了封信请求封自己为假齐王,也就是代理齐王。
刘邦将信打开一看,气得直接要吐血,项羽我都要搞不定了,你韩信这个时候竟然想给我来搞独立、搞分裂,背后给我捅刀子,哼,我非弄死你不可。
刘邦脸色铁青,正准备冲着韩信的使者发作,旁边的张良见状赶紧踩刘邦的脚,这时刘邦竟然立即就冷静了下来,他稍一思索,就道“封什么假齐王,要封就封真齐王。”,当即他就封了韩信为真齐王。
韩信使者便高兴得屁颠屁颠地就回去给韩信复命去了。
正因为刘邦理性战胜了自己的盛怒,所以韩信才会在关键时刻选择站在刘邦这面,而将项羽的使者给赶走了。
结果,刘邦大军在韩信的指挥下大胜项羽,使得世界级战神项羽自刎乌江,他自此获得天下。
总结:怎么才能在每一件事上实现利益最大化?那一定要从理性人假设到理性人建设!只有让自己无限接近于理性人,才能让自己在几乎每一件事上都实现利益最大化!
欢迎喜爱我文章的朋友,关注、评论,共同探讨!万分感谢!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