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倪匡:帮李小龙扬名,给金庸挖坑,为何在2004年突然封笔?

作家倪匡:帮李小龙扬名,给金庸挖坑,为何在2004年突然封笔?

首页角色扮演侠义恩仇录手游更新时间:2024-04-11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自古及今,中国文人重墨宝,更重风骨;所谓文人风骨,便是此般宠辱偕忘,何须浮名绊此生的淡然随性;香港作家倪匡,正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文人。

他以文显名,因文传世,为李小龙写剧本,三个字抒写出145本不朽之作;同时他也随性恣意,恬然阔达,具有一副“富贵于我如浮云”的心肠。

如此一个狂士,为何在2004年突然封笔,传奇再无续作?

倪匡

爱书成癖思纷纷,千回百转为成君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倪匡对于文学的痴爱,自小便显露人前。

那时,中国正因为抗日战争而陷入一片混乱板荡之中,全国各地硝烟四起,民众纷纷前往乡下,以期躲避灾祸。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倪匡也终止学业,跟随家人到乡下避难。

学校停课,对于尚不知世事的小孩子而言可谓是难得的喜事,大家聚在一起嬉笑玩耍,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每天把时光虚度,岁月空添,好不自在悠闲;可这其中却没有倪匡的身影。

原来,倪匡生性最不喜与人游戏,争长论短,所以一向不和小伙们玩耍,只是在家闭门读书。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然他读书究竟也不为这些,只凭喜好。

正经教做学问,晦涩枯燥的“工具书”他一概不喜,只捡那些生动有趣的国内外名著小说看个没够,颇有点贾宝玉的脾性。

倪匡和妻子

寒来暑往数个轮回,倪匡渐渐长大,诸如《红楼梦》,《封神演义》等的中国传统小说都已经被他看完,谈起外国小说也是如数家珍,属于他的命运齿轮就此悄然转动。

在各地辗转之后,倪匡在香港的一个建筑工地上落脚,成为了一名工人。有一天,他注意到一个完工后的工友在聚精会神地读报纸上的小说,好奇之下便瞥了一眼。

这一眼之后,其写作生涯拉开帷幕。他尝试着像报纸上的小说作者一样投稿,随即凭着《活埋》挣得人生第一笔稿费,随后又从兼职作家变为职业作家,接着声名鹊起,开始在人间大放异彩。

细细想来,人生的转折似乎总是在刹那间发生的。一刹之间,倪匡从工人变为作家,之前所有的经历,所读的书,都成为了这“一刹那”的铺垫。

而在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都太过焦虑,总怕自己没得到,更怕自己得不到,所以还没有“铺垫”就想要“刹那”,想要的越多,“铺垫”的越少;到头来,在熙熙攘攘,蝇营狗苟之间蹉跎人生。

倒不如学得倪匡三分简单,埋头“铺垫”,莫问前程。

文章显影众生闻,天下谁人不识君

文若春华,思如泉涌之人往往想要在所有涉及到文字的行业中占得魁首。所以,像倪匡这种文章老宿在小说界有所建树之后,自然会向影视界发展。

一开始,倪匡只是写些许影评,发表自己不吐不快的感慨。直到张彻找上门来,他才开始写剧本,做编剧。

张彻看过他的小说,认为他非常有才华,便登门拜访,求其剧本;倪匡推脱不过,勉力尝试。此二人性情相投,观点一致,很快就合作推出一部武侠电影——《独臂刀王》。

这部电影一经播出,赢得了不俗的市场反馈,成为邵氏电影公司第一部票房百万的影视。第一次尝试编剧工作大获成功后,倪匡又接二连三推出新剧本。

他写剧本从不拖泥带水,左思右量,而是胸有丘壑,一挥而就,常常两三天出一个剧本。成为知名编剧之后,倪匡的门庭总是人来人往,找他写剧本的人络绎不绝。

这天,一位以武术出名的青年人——李小龙也来找他写剧本。这位青年人擅长武打,所以希望倪匡能够为他量身定做一部武打影视剧本。倪匡应承之后便开始构思,联想到自己看过的霍元甲的故事情节,他决定虚构一个陈真。

倪匡所虚构的陈真在经年之后成为了李小龙最出彩的影视人物之一,而这一部《精武门》也成为了李小龙扬名海内外的代表作。其中李小龙脚踢东亚病夫牌的情节更是成为了无数影视剧争相致敬的经典桥段。

身为一个文人,倪匡有着文人该有的才气和风骨,也有着大多数文人没有的幽默与戏谑,他尤其喜欢在文字上开别人的玩笑,时常弄得对方哭笑不得。被他戏谑的人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金庸老爷子。

金庸老先生在写《天龙八部》的时候因事要出趟远门,想到倪匡文笔出众,就劳烦他代为执笔,续写几章。

因为担心倪匡会瞎胡闹,因而他在临行前便千叮万嘱不能把人物给写死。倪匡也一直表示自己听到了,记住了。

可是金庸先生前脚刚走,他后脚就把阿紫给写瞎了。金庸先生回来后,费尽脑汁才把这个坑给填上。

文章惊天动地,封笔干戈寥落

写小说,当编剧,倪匡的一生是和文字结缘的,这两个职业都让他经营的风生水起,可要说其最传奇的作品,当属卫斯理系列。

倪匡善写武侠小说,一贯出品的也都是江湖儿女江湖老的侠义恩仇录。在偶然的交谈中,金庸建议他试试现代的小说,于是倪匡便想出了“卫斯理”这一系列小说。

原本,卫斯理系列的定位是科幻小说,但是倪匡知道自己知识有限,所写的文字算不上“科幻”,便将其定位为“幻想”。

“科幻”,“幻想”,一字之差,其中折射出的是倪匡的自知之明和谦虚谨慎。当时的他已经是盛名在外的名作家,尚且知道不可妄自尊大,实在值得人尊敬。

反观现在的一些学者名人,有点名望就敢称专家,老师,在各种场合卖弄学识,一不小心就滑天下之大稽。

卫斯理系列小说虽然在口碑上争议颇多,可在市场上却赢得了巨大成功;之后,此系列一共出版了145本,成为了倪匡留给世界的一座文学高峰。

2004年,当写到《只限老友》这一本的时候,他感受到自己已经江郎才尽,再写不出好的文字,于是毫不留恋地封笔完结,一笑已然风云过。

人性贪婪,总是“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所以,在影视圈有无数的明星,导演,编剧,他们明明已经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却沉浸在利益中无法自拔,誓要将“烂片”进行到底,将大众的好感度消耗殆尽,其中的代表人物是王晶之流;能够像倪匡这般及时收手的人少之又少。

倪匡一生与文字作伴,养就一副洒脱淡然,嬉笑人间的个性;他的成就令人仰望,脾性也让人喜欢;相信千百年后,百舸争流中,他的文字依然能够在人间熠熠生辉。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