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书名和封面的话,我以为茶弦的《轩辕诀》大概是仙侠一类的故事。
打开书,迎面而来的是极其恐怖的场景:刚从产妇肚子里出生的怪胎,张口用舌头卷了接生婆的眼睛,旋即又揭开天灵盖吃了她的脑髓……在茶弦那美术专业出身的精细描绘下,极强的画面感令人遍体生寒。
噢,原来这是本恐怖小说。
很快,主角冯慎出场了,分分钟就告诉你:这事儿哪有什么妖魔鬼怪作祟,全是人为!而且解释得合情合理,让人不得不服。
紧接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匪夷所思的案件轮番上演,什么“封皮造畜”啊,什么“赶尸”啊,还有睡了一夜的美女醒来竟然变成骷髅、被“水鬼”拉下河的人居然尸首全无、神秘消失的村民……无论案件如何离奇,冯慎总能抽丝剥茧,让所有“非自然现象”原形毕露。
嗯,这分明是“大清神探”嘛!
为了在破案过程中应对各种各样的危险,冯慎肯定得会武功,而且不弱。女主角香瓜的人设也颇有些“女版郭靖”的味道,男女主角荒岛学艺一段有《射雕英雄传》的影子,花无声与人比拼酒力时将酒从指尖排出,直接是《天龙八部》重现了。
咦,这是武侠小说吗?
故事讲着讲着,肃王出现了,袁世凯出现了,慈禧老佛爷出现了,冯慎大展拳脚的平台也从顺天府到肃王府再到皇宫内院,牵涉上珍妃之死、王储之争这些“大事件”。
哈,这已经变成宫斗剧了。
故事并未就此止步,镜头拉向了众侠齐心“断大清龙脉”和勇斗日本人的情节。民族大义、国仇家恨,当然令人热血沸腾。
而所有这一切,都与冯慎的身世及神秘莫测的“轩辕诀”有着莫大关系。
茶弦架构故事的本领,只能惊叹。
作者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也让人由衷佩服。
首先是那些散落书中叹为观止的“百科知识”:且不说各个迷案背后的硬核物理化学知识,单是衙门里打板子的讲究、义和拳的派系、“赶尸”的规矩、“牛录”“甲喇”“固山”等大清旧制、京城九门的走法……乃至八大胡同的秦楼楚馆,作者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故事里涉及的真实历史人物,有着严谨的考据。
举个例子:第一册第二十二章里出现了肃王任九门提督的情节,作者特意加了注释,“光绪三十一年的九门提督,是由那桐兼领,而肃王善耆,则是光绪二十八年上任,为那桐前任提督。由于情节需要,特作此虚构。”
足见功夫。
而对一些“铁证如山”的史实,作者在故事里作了惊人的猜想。
在珍妃闹鬼一案中,作者借当年的“凶手”崔玉贵之口说,“主子犯事,奴才顶缸,从古至今,这种事还少了?”说着说着,便提到了岳飞被秦桧陷害,说出几句惊天动地的话来:“那秦桧老兄,未尝不是跟奴才一样,实为代人受过哪……岳爷爷抗金,是为了收复失地,一雪靖康之耻……若真被岳爷爷捣破黄龙,接回了钦宗,那已稳坐龙庭高宗赵构将置于何地……最最不想让岳爷爷破金的,正是那赵构老儿啊。那秦桧无非是他的一个棋子、一只替罪羊!”
历史的真相是永远无法还原的,从人性尤其是历代帝王心理的角度去看,这番揣测,谁又能说毫无道理呢?
最喜欢故事的结尾。
冯慎解开“轩辕诀”的秘密,找到富可敌国的黄金,打算利用这笔巨款干一番“反清复汉”的大事,没想到跟踪而至的日本人来了个黄雀在后,一番拼死血战之后,落得船毁人亡、金沉大海的结局,仅冯慎和香瓜逃得一条小命。
两人搭乘海船向南而去,在船上偶遇一个中年男子,一番交谈之下,得知男子原先是个治病救人的大夫,如今打算救国,冯慎肃然起敬,请教男子姓名。
男子的回答成了全书的终点:
“小兄弟不必客气,鄙姓孙,单名一个文!”
孙文及他将要成就的功业地球人都知道。
但把他带入这个故事,并拿来画句号,就让人忍不住浮想联翩了。
作者塑造的冯慎,慧眼如炬、多谋善断,身怀盖世武功,实乃千百世难遇的奇才,然而,对付瘟疫时不如伍连德,革故鼎新处难敌孙中山。
冯慎是侠者,而孙中山是革命者。
对于“侠者”,李亮曾有精妙的阐述: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用个体的暴力去实现世界的和谐,是他们独特的行为模式。但问题是,他们个体的力量,其实又不足以和整个世界对抗。
金庸老爷子那句经典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用的是“为”而不是“救”。
这或许便是侠者的宿命与意义:面对“国”与“民”这个庞大的命题,他们其实是力不从心的,但明知必败,也要义无反顾地一次次出手,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是正义与热血的星星之火,汇聚在一起,终有一天会成燎原之势。
正如这个故事的结局:侠者的终点,正是革命者的起点。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