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笑语嫣然(豆瓣)
鉴于部分网友长期对未上映的《长空之王》,凭着几张预告图和B站UP主视频进行恶意揣测和造谣,并提出要进行技术性探讨,谨以此文作为回应,希望不要再出现一看就是对试飞员这个职业一无所知的造谣污蔑。
大多数人对试飞工作并不了解,在此文开篇先科普一下试飞工作包含的两项内容:(1)暴露问题:通过试飞最大限度地暴露飞机存在的设计缺陷,为设计部门改进飞机性能提供依据。如果在试飞阶段问题暴露不出来,这些问题就会被带到部队,将直接影响部队战斗力的形成。(2)通过试飞把飞机的潜能飞出来。如果在试飞阶段没有把飞机的全部潜能挖掘出来,就会严重影响飞机性能的发挥,甚至会埋没一种好飞机。(此处对于试飞工作内容的定义截取自军人作家张子影所著的《试飞英雄》一书)
1. 质疑《长空之王》有明显违反试飞员职责范围的情节内容,因为看到一张剧照,认为试飞员在维修飞机,指出试飞员只是试飞员,不可能出现剧照的情况。
《长空之王》电影剧照
显然这些质疑的人对何为战斗机试飞员不太了解,首先让我们来科普一下何为试飞员:(以下论据均能在《试飞英雄》中找到出处)
“空军有份招生简章里说: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是一名通晓四十门以上学科的科学家,一名十项全能的飞行工程师。”
而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并不等同于一个合格的试飞员。试飞与飞行,不仅不是同一个概念,更不是同一种评价标准。好的试飞员,不仅要会飞,更要知道为什么这么飞。作为试飞员,知识面要延伸到飞机的设计和制造领域。
试飞员不是普通的飞行员,他本身是要懂飞机制造的工程师。比如我国歼-10首席试飞员雷强,就精通空气动力学、气象学、飞机设计原理,在试飞歼-10时就经常跑飞机设计所、飞机制造车间,属于“专家型”试飞员。《长空之王》就是讲述这些优秀的“专家型”试飞员的故事,那王一博饰演的试飞员雷宇出现这样的镜头就不足为奇,具体他在做什么,等电影上映自然见分晓,我们不妨等一等,何必在电影上映前就尬黑。
这里顺便科普一下,试飞员与飞行员是有区别的:试飞员必须拿到精准的数据,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第一手资料,尽可能不浪费任何一个起落。尤其是新机科研试飞,往往一个架次就要耗费一二十万元,时间节点要求又非常严格,能否以最小的代价飞出最有价值的数据,成为人们评判一个试飞员水准的尺度。
2.对着预告出现的各款机型,质疑《长空之王》出现的机型与现有航展看到的歼-20机型有出入(陷入有无鸭翼之争)。
首先,请质疑者先搞清楚一个前提,《长空之王》不是只拍歼-20一个机型,光我们现在知道的真机就有歼-20、歼-16,据《大众电影》最新报道,《长空之王》还有歼-10C、K-8V变稳机。这部电影是以战斗机试飞员的视角,来讲述我们战斗机研发的历程。所以,不要看到剧照就以歼-20来对照着找茬,这个是逻辑的偏差。电影讲述的是试飞员这个团体的故事,可能胡军一个回忆,就能跨度几十年,里面可能会出现试飞研发过程中各款机型,甚至是试飞员通常训练用的模拟机。
至于所说的剧照有无鸭翼图, 据我所知,我国战斗机鸭翼应该是从歼-10开始,飞机的启动布局采用了静不安定鸭式布局方式,这也是新型战斗机的一大特点。鸭式布局因飞机飞行时的状态类似于鸭子而得名,它使得飞机在高速飞行时具有更好的作战机动性能。
了解以上背景,那么有无鸭翼之争似乎不攻自破了。《长空之王》全球瞩目并将在全球同步上映,北美甚至已经比国内提前开启了预售。《长空之王》是歼-20真正意义上的大银幕首次实拍亮相,但并不代表这部电影里出现的战斗机只有歼-20。
有军方背景全球上映的影片,会犯有无鸭翼这样低级的错误么?
3.看到试飞员在机舱内体验极寒天气,嘲笑影片不专业,认为飞机极寒天气测试不需要飞行员在机舱内一起体验。
这里还是要对质疑的网友说一声,你们对何为战斗机试飞员真是一点不了解,无需多言,直接上新闻。让我们的战斗机试飞员现身说法,看看他们是如何跟战斗机一起体验极端天气的测试。
顺便科普下:与飞机同步开发的,还有模拟器。其操作逻辑、灯光照明和座舱内所有设备都跟真飞机完全一样。它还能模拟不同的能见度、不同的气象条件以及云高、云低、雨雪等24小时的天气变化,并能模拟出2500种复杂气象、特情处置,试飞员可以演练不同气象条件、不同特情的飞行状态。《长空之王》中可能也会出现这样的训练场面。
4.质疑王一博饰演试飞员太过年轻,网友认为试飞员需要丰富的飞行经验,没有二十多岁就能当试飞员的,反复强调主演不符合试飞员年龄,选角不合适。
事实真是如此么,我们不多解释,直接上新闻。据新华社报道,空军首批试飞学员平均年龄28岁。下面这篇新闻报道中,最年轻的试飞员才22岁。王一博25岁,怎么不合适了?
5.质疑影片低空飞行、垂直爬升、单个发动机飞行等所谓不符合物理学原理的镜头。
质疑的网友强调自身是理工科出身,精通物理学、空气动力学等诸多知识,在影片上映前就对《长空之王》这部商业片以纪录片的高要求吹毛求疵。文科生确实不如理科生懂物理学,但同样有求知的*,懂得对于这类高科技的题材,不知全貌不予置评,认真查阅典籍。那么,就由文科生来带大家读一读专业书籍,了解下什么是挑战极限的试飞:
何为试飞:
试飞有一个十分重要且特殊的使命:突破安全边界。业内人士常用的术语叫做“飞包线”。试飞是一种极其特殊的职业。试飞的内容极其复杂。明知危险却又要以身犯险的边界测试试飞,就是“向死而生”。
一架飞机定型试飞必须考核各种极限边界状态,因为所谓安全与危险之间,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什么样的数据范围内飞机是安全的,突破这个范围后飞机就会是非正常状态,这个数据范围,行业内叫作“包线边界”。包线有普通包线和极限包线。不难理解,极限包线是对飞机在能够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极限性能的界定。
试飞中突破常理,一般人无法见到的飞行场面,在航展是看不到的:
(1)低空大表速:一级一类风险科目。大速度极易引起颤振。据资料记载,飞机从出现颤振到空中解体,一共只需短短2秒。
低空大表速度,指的是战机在高度低于1000米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这是一项对检验飞机结构强度和颤振特性的试飞。简单地说,飞机的速度越大,对机身机体的结构和强度要求越高。高速飞行时飞机与空气振动,极易产生共振。一旦共振发生,整架飞机几秒内瞬间解体,几乎没有逃生机会。而速度是战斗机极其重要的战斗技术指标之一,特别是对于远程攻击型战斗机。决定战斗机的机动性和攻击性能。
《长空之王》低空大表速颤振实验
(2)失速尾旋:三角翼飞机失速尾旋,是世界试飞领域公认的“死亡禁地”。试飞新歼,失速尾旋是必须攻克的科目。
失速和尾旋是两个概念,但又相互*失速:飞机失去了保持正常飞行的最低速度;尾旋:飞机在运动中,当一侧机翼先于另一侧机翼失速时,飞机会朝先失速的一侧机翼方向沿飞行的纵轴旋转,称为“尾旋”或“螺旋”。
(3)眼镜蛇机动:著名的过失速机动动作,是飞机在超过失速迎角之后,仍能有能力完成战术机动。高高扬起机头的飞机,就像一条发怒时高昂头部的眼镜蛇。眼镜蛇机动这类非常规机动动作在近距空战中,不但可以作为有效防御的战术手段,而且可以赢得由守转攻的有利时机。
(4)发动机空中停车再启动科目:要求飞机升空后在规定的不同高度不同状态下,先关掉一台发动机,3分钟之后重新启动。在航空界称这一风险项目为“飞行禁区”。
不知道《长空之王》中会出现几种这样的试飞场面,是由特效展示还是真的试飞员进行飞行展示,期待一把。相信这些场面航展是绝对没有的,一般人都看不到这些场景。那么那些合不合理的评判,又是否合理呢?要知道,试飞员每天面对的,就是挑战不可能。
至于质疑的试飞挂导科目,我们不是专业人士,不下定论,但是可以把书上的国际试飞员有五个级别的通用标准列一下:
(1)第一级:出厂试飞;(2)第二级是机载设备试飞;(3)第三级是飞机和雷达性能试飞:(4)第四级是飞发动机和超稳:(5)第五级:飞失速尾旋。
理科生偏理性,文科生偏感性。
最后,分享一下在看《试飞英雄》等书籍时,被试飞员的故事所打动的细节:
1.坦然地笑对死神并不只是金庸小说中的情节,对于试飞员来说,这是他的每个飞行日,甚至每个飞行时刻都要面对的现实情境。
2.在当年,试飞员的工资与普通飞行员的差距不大,当年试飞高风险科目荣立一等功也只有800元的奖金,而同样的科目,如果请外国试飞员试飞,支付的报酬是百万元。
3.落地散烟:平素这些军人都是抽两三块钱的白沙、黄金叶,只有在特殊的日子,他们才会买红塔山。在测试高风险项目时,前一晚他们会每人买三包红塔山,两包装在身上,另一包留在家里。如果摔了,就把烟带走;如果没有摔,下来就散烟。家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桌上又放了一包没有拆开的红塔山。
请允许我,用雷强在采访中说的一句话,结束这场辩论。
“从物理学上说,飞机是借助升力飞起来的。从精神层面说,飞机是靠试飞员的勇气和智慧飞起来的。”——歼-10首飞试飞员,中国空军第一批“空军级试飞专家”、“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获得者雷强。
P.S:附上近期《长空之王》内部点映图,是否专业,故事情节是否经得起推敲,或许他们比我们这些外行要懂得多,更有发言权,难道不是么?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