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青岛非遗|从千人同习到仅剩十几人,崂山玄真内家拳面临断档之忧

走近青岛非遗|从千人同习到仅剩十几人,崂山玄真内家拳面临断档之忧

首页角色扮演玄真道更新时间:2024-04-16

编者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仅是各种形式的文化、技艺的保存和发展,更是代代相传中,人们对生活方方面面记忆的传承。对于青岛这座城市来说,植根在这里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就是这座城市人文记忆的载体,也如同一条条血管,串起了青岛的精神脉络。

为全面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青岛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项目保护成果,由青岛市委网信办指导,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联合大众网策划推出 “走近青岛非遗,传承民族记忆”主题报道活动,活动将聚焦青岛市内省级以上非遗项目,通过项目的传承人讲述非遗故事,与网友一起触摸青岛绵延不断的精神脉络,提高新时代非遗文化产业的传播力、影响力,发挥其当下作用,并加以发扬光大,进一步提升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

大众网·海报新闻青岛8月29日讯(记者 蒋甜 黄煜婷 实习生 江楠)8月的崂山,天蓝海碧,树木葱茏。从青岛市崂山区曲家庄社区居委会沿曲折的山路而上,行至几百米,一处别致的小院让人心怡。在这个名叫“玄真道浣”的小院内,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见到了崂山道教玄真内家拳第二代掌门人匡如湖。

2013年道教武术列入第二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匡如湖带领徒弟练习

匡如湖的徒弟在练习道教武术基本功

匡如湖的徒弟在练习道教武术基本功

匡如湖展示“龙化拳”

匡如湖展示道教武术中的剑法

匡如湖指导徒弟练习道教武术

千人同习玄真内家拳

匡如湖身着朴素精气神十足,说话间,他带着徒弟打了一套“玄真八手拳”。匡如湖说,所谓的八手,意味着八方来敌,天罗地网,前挪后挡,左攻右防,技击防身之实用拳法。匡如湖的一招一式柔中带刚,这一套拳下来,让人着实见识了“武林高手”的厉害。

一套拳下来记者没看过瘾,匡如湖又展示了他的腿法和剑法,动作从缓到疾,幅度不大,出拳有力,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他的腿功,顺势出腿疾快,侧踹去势威猛,不时会听到他踢腿时空气摩擦发出的声音。

据匡如湖介绍,关于崂山道教武术的起源,这个最早要从张三丰说起。据明崇祯年间编纂的《崂山志》记载,张三丰一生三次来崂山,并将拳术、剑法、气功、点穴等传授给崂山道士,为崂山道教和崂山道教武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而匡如湖的师祖匡常修,正是素有“南郭北匡”之称的近代武术大师,他对崂山道教武术的传承和发扬功不可没。匡常修得师祖李师庆道长和师父匡真觉道长的真传,以武当内家功法为主,中国传统武术为辅,同时又将少年所学各地武术精华融为一体,上承张三丰祖师之余绪,发展和创新了道家武学,开创了武当崂山派系,即“崂山玄真内家拳”。该派功法分为三阶段:初级阶段为崂山玄功拳、中级阶段为崂山玄真拳、高级阶段为崂山龙化剑、崂山龙化拳和崂山玄化拳。

谈到爷爷匡常修,今年52岁的匡如湖一脸自豪,因为他的一身武艺就是跟随爷爷匡常修学的。“我的老家在胶州,小时候跟随父亲一起从老家到崂山,一边照顾爷爷起居一边练武。”匡如湖说,从接触到崂山拳法起,他就产生了兴趣,拜爷爷为师后,全心练武,开启了他多年练习玄真内家拳的习武生涯,“13岁即正式入门习练崂山道教玄真内家拳,这一练就是三十多年。”自爷爷病逝后,匡如湖便继承了爷爷的衣钵,成为崂山道教玄真内家拳第二代掌门人,崂山道教玄真内家拳也于2010年4月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匡如湖说,爷爷在世时门徒众多,全国各地同道皆慕名前来拜师学艺,最多时习练者达到1000多人,这其中便有现为国家女子散打队总教练的师兄邱国友。而谈到他收徒的原则,匡如湖说,他最看重的是“品德”,“只有品德好的好孩子才可以跟着我习武。”

对于当前崂山道教玄真内家拳在推广传承中面临哪些困难,匡如湖坦言最大的困难还是资金。

“不少国家邀请我们前往交流,但因为经济问题我却只能婉拒。”匡如湖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弟子们也面临着挣钱养家的现实问题,但武术团资金有限,导致一些人最终不得不离去。

除了经济问题,人们对习武的态度也发生着变化。“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吃苦,不愿让孩子练武,其实在七八岁正是练功打基础的最佳时期。”匡如湖的徒弟现在有十几个,年龄都在二十岁跟三十岁之间,跟着他习武都在七八个年头,他希望他的徒弟能真正做到向外推广传播崂山道教玄真内家拳。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