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上午,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沧州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丰厚。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2135处、非遗代表性项目732项、A级景区3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及基地12家。而大运河沿线县(市、区)文物、非遗、旅游景区、文化产业基地等数量占全市总数一半左右。此次大运河中心城区段旅游通航,对于沧州文旅发展特别是运河沿线文旅发展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得知通航消息的市民跃跃欲试,都想带着家人邀上好友登船赏景,听一听古往今来“镖不喊沧”的传奇故事。
邀友泛舟运河 聆听传奇故事
9月1日上午,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得知消息的市民抑制不住激动心情,大家跃跃欲试都想带上家人、邀上好友,一起登上游船看一看运河畔旖旎的风景,听一听古往今来那些“镖不喊沧”的传奇故事。
沧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张迎作为受邀代表参加通航仪式
沧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张迎说,夜半不知行远近,一船明月过沧州。近年来,这句古诗一直传诵于沧州人民口中,这句诗承载着沧州人民对大运河复航的期盼,今日大运河的通航,再现了一船明月过沧州的美景。大运河的复航也为沧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对提升沧州的知名度、美名度都有重要意义。对沧州的老百姓来说,无论是锻炼身体还是休闲娱乐都提供了去处,能够让沧州老百姓在工作之余更好地享受生活。
沧州博爱人生志愿服务协会会长董志强作为受邀代表参加通航仪式
第五届“沧州好人”典型团体——沧州博爱人生志愿服务协会发起人、现任会长董志强说,运河是沧州的地标名片,京杭大运河沧州段是全线最长、最舒畅的一段,带给市民的感受也是最惬意的。平时人们走在运河两岸欣赏运河的美,运河通航可以让大家换个视角感受运河的美。董志强说,最近开园的百狮园和正在加快推进建设的园博园也都在运河两边,更有清风楼这个沧州的地标性建筑,而且还新建了南川楼和朗吟楼。近两年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的建设,提升了沧州人的生活幸福感。
沧州著名摄影家王少华正在拍摄大运河风景
多年来一直关注、拍摄京杭大运河的沧州摄影家王少华老师说,京杭大运河沧州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作为一名从事摄影50年的摄影人,心情非常激动。王少华说,这些年来,他用镜头见证了运河的变化和发展。“我们不会忘记千年大运河没水的样子,干涸的河床坑坑洼洼龟裂不齐。浅坑里,能看到鱼儿张着嘴苦苦求救的表情。一些野草在风中摇曳,河道里漂浮着一些白色的泡沫垃圾,真是苦不堪言,令人伤感!”王少华说,如今,大运河沧州段由于积极开展地下水超采的综合治理,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地修复、改造、补水。特别是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让大运河活了起来,使其两岸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态环境好了,天蓝了,水清了,树绿了。“新时代,新沧州,新运河,让此盛景又再现在我们眼前。当我坐在古香古色的渡船上,荡漾在碧水盈盈的河水中,观赏着运河两岸如诗如画的美景时,心中充满着幸福感。”王少华感慨地说。
沧州市武术散打教练张洪沧
沧州是中国武术之乡,有句话叫“镖不喊沧”,这曾是镖行的规矩。说的是南来北往的镖车,只要经过沧州,就必须扯下镖旗,悄然而过,不得喊镖号。否则,无论你有多大的名头,多好的身手,只要在沧州喊镖叫板,保管你栽跟头丢脸面。“邀上几名好友,泛舟沧州人的母亲河,一起看一看两岸的美景,聆听着‘镖不喊沧’的传奇故事,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世代生活在运河岸边,一直从事武术传承事业的沧州著名散打教练张洪沧说,小时候从老拳师们的嘴里得知了大师霍元甲、大刀王五、燕子李三、大枪李书文等沧州侠义之士的传奇故事,现在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是一个里程碑,期待身边的大运河越来越美丽,沧州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小城越来越闲适安逸宜居。
让大运河成为群众身边的“幸福河”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是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据沧州大运河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关领导介绍,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南起黄石高速,北至京沪高速,全长31公里。自2018年以来,沧州市坚持以生态优先,以文化为魂,规划建设了1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119亿元。
沧州市坚持还运河于人民,谋定而后动,围绕垃圾清理、拆迁拆违、生态修复、河道清淤、文物保护等五大工程,改善大运河沿线生态环境,着力实施绿化提升与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两岸景观。先期完成了中心城区河道综合治理,运河公园、百狮园改造提升,堤顶路贯通整治、13.7公里生态廊道等项目。如今,中心城区运河两侧绿化面积达58.2万平方米,沿线堤顶路39.4公里全线贯通,大运河已逐步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廊道。
沧州市围绕传承历史文化,坚持将沧州本土文化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亮点,目前,已建设完成的南川楼、朗吟楼风貌复现项目,再现了历史上繁盛 一时的南川朗吟美景,与清风楼共呈三足鼎立之势,形成沧州文化新地标。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园作为河北省第六届园林博览会举办地,以“千里通波,大美运河”为主题,将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与运河原生景观、北方园林精华、农耕林田特色、非遗人文技艺,工业文明完美融合。园博园、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大化工业遗存提升改造项目于本月进入测试阶段。
沧州市围绕助推产业升级,以南川楼、朗吟楼为重要节点,建设沧州首个院落式高品质休闲步行街区——南川楼文化街区,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完美交融。截至目前,46个建筑组团已全部封顶,工程将于9月底基本完工,街区建筑面积达4.6万平方米。园博园沧州坊是以时尚休闲、餐饮娱乐、文化体验和特色零售为主要业态的独立商业街区,占地面积约为128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截至目前,22栋建筑组团主体结构施工已全部完成。两大街区的建成,对于刺激消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知名度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沧州市围绕丰富居民娱乐生活,全力推进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旅游通航。截至目前,15艘游船已到沧,其中仿古船型5艘,现代船型6艘、敞开式船型4艘。通航的实现,将有效丰富老百姓的休闲娱乐生活,不断增强运河沿线区域间的文化连接,推动沧州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沧州市将进一步深挖运河文化,擦亮“运河名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策划一批高质量文旅产业项目,努力为全市人民打造一条城市中的“幸福河”。
沿线好风光
保障水位水质 中心城区段常年有水
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通航后,水质和水位状况直接关系着游客的游览体验。沧州市水务局有关领导表示,水是实现河道旅游通航的重要保障要素。近年来,沧州市委、市政府把引水、管水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水量、调度、管理入手,加大外调水力度,优化配置水资源,全力保障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旅游通航的水位、水质。
泛舟运河
长期以来,大运河一直是沧州市输水主渠道。目前,引黄调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调水,以及从卫运河、岳城水库调水,都能入大运河。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还可以利用雨洪水。这些水源可联合调度,互为补充,增加供水保障率。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水利部组织统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工程供水、引黄水、雨洪水等水源,实现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其中,入沧州市运河水量达3亿立方米,为包括中心城区在内的216公里河道补了水。今后,水利部还将持续推进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贯通补水工作。近期,按照水利部、河北省水利厅部署,沧州水务部门正在做好秋冬季引水准备工作,全力保障运河水量。因此,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旅游通航的水量能够保障正常通航。
近些年来,沧州市每年都通过大运河实施跨流域调水,始终把中心城区段作为优先补水目标,积累了丰富的调度经验。通过适时、科学调度中心城区大运河王希鲁和北陈屯南北两个节制闸进行节制,保持了中心城区段运河常年有水。目前,城区段运河水深在3.6米至5米之间,能满足旅游通航的水位要求。
与此同时,水务部门从水源抓起,外调水水源均为Ⅲ类水以上。输水期间,加强河道巡查管理,严禁非法排污,动态跟踪监测水质,确保河道水质安全。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每天对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进行保洁,及时清理河道沿线和水面的垃圾、水草,全力保障水面清洁、水质达标。
(纵览新闻燕赵都市报记者 李家伟、韩泽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