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案例分析

道德与法治《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案例分析

首页角色扮演永恒道法更新时间:2024-05-03

一、背景分析

当前部分教师开始意识到科学精神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先进教学经验引导,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科学精神素养培养效果不佳,无法实现高质量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笔者就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教学情况展开分析,从科学精神素养的特征与初中生的学习特征出发,抓住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从教学设计角度进行科学的规划,提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路径供参考。

二、案例描述

在新课导入环节,我抛出一个问题:人是否可以永生?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上台发表小组观点,然后归纳、点评引入本课。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绘制家族树。通过家族树展示了生命的四个特点,分别是,来之不易,独特的,不可逆的,短暂的,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很快理解了这部分内容。

第二个活动是:面对生死时刻。用感动中国人物莫校长的故事,讲述如何面对死亡。

第三个活动是:了解孔氏家族。通过孔氏家族的族谱,揭示了生命的延续。

在课堂巩固环节,我利用WCBA赛叶沙队背后的故事,尤其是叶沙爸爸写给球队的那一封信,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让同学们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生存,同样也在于传递与分享,分享健康的希望,分享生命的延续。

三、案例分析与反思

(一)灵活运用教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上本节课之前,我和指导老师就讨论了要不要用导学案的问题,指导老师指出,我们不能一直局限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上,我们应该推陈出新,于是设计了导学案,而在实践后,我们也发现用了导学案,学生在家里能有方向的预习新课,为上新课做铺垫,节约了时间,有效的提升了课堂。

讲述如何面对死亡这个问题的时候,有学生提出了质疑,既然人都是要死的,那么早死晚又有什么区别呢?这个学生是用消极的观点来看待生命,这时老师并不是直接否定同学的观点,而是展开了学生自我辩论,最终引出知识,用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总结,得出我们应该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中去,让我们的生命更加有意义。在课堂中,有一个学生认为孔子已经死了,他的生命已经终结,而另外一个学生说孔子还活着,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这两个同学出现了不同的观点,于是就组织了一场辩论,让学生从讨论中获得了新知,课堂效果明显。

(二)运用现代技术,提高自主学习氛围

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经验的缺乏,本课开始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课堂气氛会死气沉沉,学生听之无味默不作声。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我从身边日常案例出发,运用了最近抖音比较火的《白龙马》这个音频,果然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在设置情境的时候可以发散思维,在选取恰当的素材之后,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素材,在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下,学生能够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更宽泛地接触到科学精神素养。所以一堂课的成功,必须要不断推陈出新,结合身边的热点案例,运用好现代科学技术,科学的选择材料,要具备一种敢于质疑的批判精神。

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丰富的学习素材,优化课堂评价,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精神意识,最终实现科学精神素养培养的目标。总之,运用辩论、演讲的方式开展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我们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更好地开展我们的教学,打造生动的课堂。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