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关仝《关山行旅图》和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行世后,行旅就成了中国古代山水画重要的母题之一。
古代中原往杭州的交通驿路有多条,只有经安吉境,才是最便捷的陆路通道。穿越西部浙皖交界的丘陵岗地进入安吉盆地,过西苕溪,经独松关翻越天目山余脉进入余杭境内,沿途或翻山越岭、或依山傍水,溪山行旅是日常进行时。
安吉境内由西北至东的古驿道是古代重要的邮驿之道,因而在境内的道间设置诸如递铺、铺前、铺二、金鸡关、独松关等与邮驿密切相关的驿站与关隘。
独松关上
一
独松关位于安吉县递铺镇双溪口关上村独松岭,关旁原有一棵千年古松,关以松名,故曰“独松关”。
明代诗人凌说《独松冬秀》诗云:“撞破关门山势开,树头云起唤龙来。”“独松冬秀”是古时安吉鄣南八景之一。如今千年古松早已不复存在,吴昌硕曾于1895年作《独松关》,为我们重现古松挺拔雄姿,此画只画一石一松,以石为关,孤傲屹立于天地之间。以气取势,因势传神,横涂竖抹,苍劲雄浑,貌拙气酣,以极简练的笔墨表现出深邃的意境。右上有吴昌硕自题款云:“吾邑独松关有此高旷之气。”
吴昌硕《独松关》,1895年作。
独松关素有杭州“咽喉”之称,东西有高山幽涧,南北有峡谷相通,是古时杭州通建康、宣城诸地的咽喉要塞。地势险峻、易守难攻,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著名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评述说:“自天目而北,重冈结涧,回环数百里,独松岭杰峙其中,岭路险狭;东南则直走临安,西北则道安吉、趋广德,为江、浙二境步骑争逐之交。东南有事,此亦必争之地也。”
乾隆《余杭县志》亦记载:“出关抵安吉界,道高淳县、广德州,达江宁路,径直五日可至。故自江宁走杭州府治者,如由句容、丹阳而南,虽水陆可并进,路反远至九百余里。盖驿道也,此路虽由陆,不通舟航,近且半之,规利乘便者趣焉。由独松关经(余杭)县北绕而南,遂抵钱塘,故知独松塘路诚武林之咽喉也。”
独松关北侧
早在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621),江淮安抚大使杜伏威遣王雄诞进击占据余杭郡的李子通,李就以精兵守独松岭。
《水浒传》第一百十五回,神行太保戴宗向宋江回报卢俊义带兵攻打安吉独松关的战况说:“卢先锋自从去取独松关,那关两边,都是高山,只中间一条路。山上盖着关所,关边有一株大树,可高数十余丈,望得诸处皆见,下面尽是丛丛杂杂松树……收入得董平、张清、周通三人尸骸,葬于关上。”宋江听后,心中添闷,眼泪如泉。
南宋时独松关的位置就更显突出,是南宋京城临安北侧的主要屏障。与独松关形成关隘体系的还有所谓的“独松三关”与其南的双溪镇。百丈关、幽岭关位于独松关两翼,双溪殿其后,形成相互呼应的交叉防御体系。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还记载:“宋建炎三年(1129),兀术自建康道溧水趣广德,繇四安陷独松关,遂入临安。”统兵的金兀术被独松关的险要地势吓出一身冷汗,不禁惊叹说:“南朝可谓无人也,若遣羸兵数百守之,吾岂能飞渡哉?”
独松关南侧
二
安吉山区曾是“岳家军”抗击金兵的重要战场,留下了众多的军事遗址,此外还有众多地名和与此相关的民间故事,境内遗留与岳家军抗金相关的地名就多达50多处:
戚方犯安吉,岳飞领兵三千,在苦岭关连败戚方;
寨岳村,岳飞曾在此村河边扎营;
借粮村,岳家军曾向老百姓借过军粮;
六亩冲,别名落马冲,岳飞下马同兵士们一起步行;
岳飞桥,岳家军曾在河上架桥,故名;
穆王城,“昔岳飞于此垒土结营,后谥武穆,人遂呼为穆王城,其将台犹在”;
大败地,“广数百亩,相传金人大败于此,故名”;
后寨,岳飞与金兀术交战于大败地,此是岳飞最后的营寨,故名后寨;
金鸡岭位于鄣吴,传说,岳飞被秦桧假传圣旨,用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时,经过此岭,失落帽缨,化作一对金鸡腾空飞去,后过路者常听到山顶上有金鸡啼鸣,故名金鸡岭;牛头山,位于良朋,孤峰独秀,远望似牛头,相传岳飞曾在此山驻军,经考古证实,牛头山石构遗存确为南宋时期的军事防御设施;
……
自宋及清,独松关一直是杭州的咽喉要道。“宋末设兵戍守,信国文公(文天祥)尝驻此地”,并有《独松关集杜》诗云:“我来属危时,朝野色枯槁。依君金华省,不在相逢早。”明清之际的黄道周“欲南导余杭,出独松,趣四安,疾走秣陵之道”。晚清薛福成的《庸庵笔记》记载“己未(1859)十月,江南借浙闱乡试,皖南之人赴浙者,率由广德、四安,径从安吉、孝丰山中抵杭,盖小路也。”之后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为了救金陵,也曾带部队由安吉、孝丰、余杭,越山攻击杭州。
杭湖界桥
三
《浙江全省舆图并水路道里记》(1894),详细记载从递铺镇到独松关的陆路:递铺出发往东南行,不远“行三分至总管桥,再行四里四分到双溪桥,自双溪桥东行折而西又折而东南过独松关至界桥共五里,至此与杭州府余杭县分界”。
总管桥早已不在,而双溪桥与界桥保存至今。双溪桥是两座并排的单孔乱石拱桥,两桥间隔一桥宽,桥面已损,现只剩下粗粝青色块石垒砌的桥拱,呈圆弧形,原来桥面应比较平缓,有利于车马行进。
独松关东西有高山幽涧,南北有狭谷相通,山峰迭起,峡谷溪流,山脚下村口还有一座粗加工块石垒砌的石拱桥横跨山涧,沿山涧右侧是一条陡峭的羊肠小道,直通关门。
独松关自南宋初年建造,后期没有重建记录,其券门做法跟湖州南宋石拱桥做法一致,均为分节并列砌置,具有比较明显的宋代风格特征。因此,现存的独松关其主体部分可能仍是南宋初期原构,是国内现存不多的宋代关隘遗存。
古驿道穿过独松关
出独松关南门是一段相对平坦的鹅卵石路,路的中央有一座建在岩基上的小型乱石拱桥。现存比较完整的独松关古驿道全长1200米,古道用山石或卵石铺就,村落处用卵石,并在道路中间铺砌相对较大的石块,形成一条经线,两侧铺略小的卵石;而山体上基本采用山石铺砌。整段古道有四处陡坡拾级而上,其余路段依山势坡度而筑。道间存有自然条石构筑的平桥3座,卵石构筑的拱桥1座。
古道穿行于峡谷之中,青山叠翠、小桥流水、古韵犹存。鹅卵石路的尽头是一座标准的半圆型乱石拱桥,就是《道里记》记载的界桥,桥亦建在岩基上。
西苕溪的支流东溪发源于独松岭,西北流过独松关至双溪桥,有馒头山水自东来注之,故称双溪,自此再西北流至总管桥。因此,独松关古驿路始终有溪涧相伴而行,流水潺潺,商贾往来,停骏驻游,就是一幅经典的关山行旅图。
沿着穿过关上村的古道往上走,尽头是壁立的山峰。
据《宋书》记载,在天目山脉回环数百里的群峰山峦中,筑有多处重要关隘,天目山脉东支一线有湛水关、金竹关、百丈关、独松关、高坞关、铜关等,以上诸关皆南宋守御之处。据统计,分布在湖州天目山东、西两支山脉上的古关隘曾经多达18座,既是北方通往杭州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是南宋拱卫临安的天然屏障。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显示,安吉境内存长千米以上的古道有46处,总长约100千米。其中与余杭、临安、德清交界的递铺、梅溪、山川等乡镇分布最多,以独松关为核心,安吉东部山区存在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独松关、半岭高坞关、百步栈、大小岭、田亩岭、里蛟河、坑岭等诸多古道循环往复,道道相通。
这些古道的修筑历史大多可以追溯到南宋,隐于跌宕起伏的山岭之间,或路过叮咚的清泉,或跋涉陡峭的山壁,穿过浩瀚的竹海林间,用被岁月磨砺而成的光滑石块讲述着时间的力量。人立于杭湖界桥之上,丛草青脆鸟鸣水幽,举头白云在山间绕飞,竹乡清风十万里,一股山野诗意顿时席卷而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