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与李唐皇室,出自同宗,都是陇西李氏,先祖可追述到秦将李信,汉将李广。李商隐家庭与李唐皇室的分支,在西凉的开国皇帝李暠(hào),李唐皇氏是李暠的次子李歆(xīn)所出,李商隐的家族则是李暠的八子李翻的后代。
因为这层关系,所以李商隐在诗中自称“我系本王孙”,但是李商隐与李唐皇室的关系已经很远了,唐高祖李渊是李暠的七代孙,而李商隐是李暠的十五代孙。这层关系并不能给李商隐带来任何实质的政治与经济利益。
李商隐祖籍河南怀州河内,他的祖父将家搬到了郑州。李商隐的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当过县令县尉一类的州县小官,但是曾祖与祖父都在很年轻的时候得病去逝,而且从曾祖到父亲,三代孤寡,因此,李商隐的家世非常寒微。
元和七年(812)年初,李商隐出生在河南获嘉县,此时父亲李嗣正在获嘉县当县令。李嗣结婚二十二年,终于得子,非常高兴。李商隐的名字,取义于秦末汉初隐于商山的“商山四皓”,他们非常高寿,八十多岁时因张良推荐,出来辅佐汉高祖的太子刘盈。李嗣给儿子取这个名字,显然是期望他高寿,并能成为帝王之佐。李商隐字义山,也是取义于四皓高义如山之意。
李商隐有三位姐姐,大姐未婚早逝,另外两个李商隐都叫仲姐,一个嫁给裴允元,一个嫁给徐姓人家。裴氏姐知书达理,温柔贤慧,却所嫁非人,则嫁过去还没拜见祖庙就被谴回娘家,那时李商隐才刚出生,裴氏姐在那年冬天就抑郁去世了。
这段婚姻让李商隐母亲非常伤心,她后来经常跟李商隐说裴氏姐的事,这让李商隐对包办婚姻产生了反感,他曾在写给令狐綯的书信中明确 批判过只看家世财产的包办买卖婚姻。
二幼年的李商隐,跟随父亲在获嘉县生活了三年。元和九年秋,李嗣获县令的任期已满,被渐东观察使孟简聘请当幕僚,于是全部随李嗣到了渐东地区生活。
元和十二年,孟简入朝当户部侍郎,李嗣罢渐东幕,又到渐西当渐西观察使李翛(xiāo)的幕僚。元和十四年三月,李翛逝世,继任者是窦易直,李嗣继续在窦易直幕担任了两年的幕僚。长庆元年(821),李嗣卒于渐西幕。
从元和九年到长庆元年,李商隐在渐东、渐西地区生活了六年,这段生活无疑是美好的,两渐地区的美丽风光,为了后来绮丽的诗歌打了底色。 在这里,李商隐也开始了他的启蒙教育,“五年读经书,七年弄笔砚。”
但是,美好的生活随着父亲的逝世而骤然远去。李嗣死那年,李商隐才十岁,他跟母亲、徐氏姐、还有幼弟李义叟,四个妇孺孩童,护送着李嗣的灵柩,千里迢迢,挣扎着回到老家郑州。
回到郑州后,李商隐为父亲守丧三年,服丧期满后,李嗣留下的积蓄也所剩无几,一家人的生计成了问题,那时李商隐只有十三岁,但作为家中的长子,他必须承担起重家庭生计的重担。
李商隐谋生的手段是“佣书贩舂(chōng)”,佣书,就是给官府抄写文书,换取报酬,这是穷苦读书人维持生计的一种传统手段。贩舂,就是买进谷物舂米出售。
这样的谋生手段,自然收入微薄,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谋生之余,李商隐与弟弟李义叟跟随一个远房堂叔处士叔继续读书学习。处士叔精通经史古文,在处士叔的教导下,李商隐十六岁就写出了《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樊南甲集序》。
唐朝因为国姓李,追认老子李耳为祖先,所以推崇道教,盛行入山修道。唐代许多大诗人,乃至公主,都曾入山修道。李商隐十六七岁时,便曾入玉阳山修道,此后八九年,李商隐都断断续续地在玉阳山上修道。
李商隐在玉阳山上修道的人生经历,对他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里,他结识了道侣永道士彭道士,宋华阳姐妹等人,很有可能,李商隐在这里发生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因为他的号“玉谿生”中的“玉谿”,就是东西玉阳山之间的一条小溪,他用玉谿生作号,很有可能就是为了纪念这里发生的一切。
苏雪林在《玉谿诗迷》中认为,李商隐在玉阳山的恋人就是宋华阳,但是这都是根据李商隐诗中的隐喻做的猜测,没有明确的记载支撑这个观点。李商隐的爱情诗,只注重写心理感受,而故意将具体情事隐去,很多爱情诗连写作时间都很难确定,更不要说要确定它是写给谁的。
三文宗大和三年(829)三月,户部尚书令狐楚到洛阳任东都留守,十七岁的李商隐带着自己的诗文前去拜谒,希望能得到令狐楚的赏识。令狐楚一见李商隐的诗文,大为赞赏,让他跟自己的儿子几个儿子同学共游,这在当时,是很不寻常的厚遇,李商隐不过一个家境贫寒的文士,竟能跟曾经宰相的儿子同学共游。
令狐楚还经常带李商隐参加文会,当时白居易刚好由刑部侍郎改授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四月到洛阳,在集会上,令狐楚将李商隐引荐给了白居易。当时白居易已是诗坛泰斗,而李商隐还是只是初出茅庐的小伙,令狐楚能将他引荐给白居易,可见他内心对李商隐有苦心栽培之意。
白居易与李商隐,分别是中晚唐最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诗风迥异,完全是两个极端,但有趣的是,晚年白居易却对李商隐的诗文推崇备至,死前还让其从弟白敏中托人请李商隐撰写墓志铭。要知道,当时白敏中已是宰相,而且是牛党新贵,而李商隐只是李党郑亚幕府中的幕僚,政治对立,身份地位又悬殊,要不是白居易非常喜欢李商隐,白敏中是不会屈尊来请李商隐。而李商隐生平也只给令狐楚和白居易写过墓志铭。
令狐楚不仅让李商隐与自己的儿子同游,带他参加文会,还亲自教他写骈文。
李商隐随处士叔学的是古文,所以他不会写骈文,而唐代幕府表状等公私应用之文,都是用骈文来写,能写好骈文,才能胜任幕府掌*之职,不但能得到幕主的赏识,有时还能因此得到君主的赏识,令狐楚就曾因奏表骈文写得好,得过唐德宗的赏识。
令狐楚任洛阳东都留守只有半年多,这年十一月,令狐楚调任天平军节度使、郓曹濮观察等使,他正式聘请李商隐到自己的幕府作巡官,显然是想将李商隐带在身边悉心教导培养。于是,李商隐随令狐楚到了郓州(今山东郓城)。
在节度使幕中,大多是早已入仕的官员,而李商隐却只是一介“白衣”,因此常被人议论,但令狐楚对他特别照顾。李商隐在《上令狐相公状一》中说:“人誉公怜,人谮公骂。”可见李商隐对令狐楚是非常感恩的。
在令狐楚的厚爱下,李商隐与令狐楚的几个儿子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特别是次子令狐绹,他是李商隐诗文集中赠答唱和最多的亲友。
令狐楚对李商隐,视同家人,在郓州两年,他还曾两次资助李商隐去长安参加进士考试。
大和六年二月,令狐楚调任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李商隐参加完礼部进士试之后,又追随令狐楚到太原,直到大和七年六月,令狐楚入朝任检校右仆射兼吏部尚书,不能再征辟下属幕僚,李商隐才离开令狐楚。
离开令狐楚之后,李商隐便要另寻依托,大和七年(833)十二月,李商隐到华州,做华州刺史崔戎门下作掾属,崔戎是李商隐的重表兄,对李商隐也很好,极力提携,悉心指教。从令狐楚到崔戎,都悉心教导李商隐写骈文,到此时,李商隐终于精通了这种文体,逐渐成为一代骈文大家。
崔戎还送李商隐到南山的僧寺中居住,让他安心温习举业,准备礼部的进士考试,此前李商隐已经考了三次,但都没有考中。
大和八年三月,崔戎调任兖(yǎn)海观察使,李商隐随行,六月,崔戎突然得了霍乱,不久去世。由于早年经历过的人生忧患,李商隐对于一切善待过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总是怀着一种深深的感激与眷恋,他在《安平公诗》中,就表达了对崔戎的深深的感激与眷恋。
四崔戎死后,李商隐回到郑州,时任郑州刺史萧浣对他礼遇有加,但一年后,萧浣被贬为遂州司马,又一个恩主离自己远去,此时,令狐楚远在长安,李商隐又变得无依无靠了。
一天,李商隐登上萧浣所建的夕阳楼,写下了经典七绝《夕阳楼》: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李商隐身世悠悠,唐王朝也日趋衰亡,统治阶级的各种内部矛盾日益激化。
大和九年(835)十一月,唐文宗不甘被宦官控制,与李训、郑注等人策划诛*宦官。冬至这天,李训令人在早朝时谎称左金吾卫大厅石榴树上夜降甘露,想诱使宦官头子仇士良带众宦官去验看,预埋伏兵直接诛*。仇士良等宦官刚到,发现有伏兵,立即逃回殿上,支持唐文宗入宫,并派禁军大肆捕*朝官,参与预谋的李训、郑注、王璠等人都被*,连未曾参与预谋的宰相贾餗(sù)、王涯等人也被族灭,造成“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大惨剧,史称“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给李商隐的思想感情以巨大的震撼,激发了李商隐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他连续写了《有感二首》、《得有感》、《曲江》等政治诗来反映这一事件,在诗中,李商隐沉痛反思了这一事变,他一方面责李训志大谋浅,贻误国事,另一方面责唐文宗用人不明,使用李训、郑注这样的妄人、奸人,以至造成流血大惨剧,使唐朝复兴的希望变成泡影。
李商隐认为,诛灭宦官是正义之举,但唐文宗将国家命运托付给李训、郑注这些奸人,是十分错误的。
甘露之变是中晚唐最重要的历史事件,然而除了李商隐,却没有其它诗人像李商隐这样去写诗反思,当时大诗人白居易还健在,他知道甘露之变后,写了两首诗,写的却是避祸全身的思想,庆幸自己已经远离政治中心。
五开成二年(837)正月,李商隐第五次参加礼部进士考试。
这一年的主考官,是礼部侍郎高锴,当时令狐绹任左补阙,他与高锴交情颇深,高锴多次问令狐绹,他的朋友中谁的才华最好,令狐绹每次都说李商隐,由于令狐绹的多次举荐,这一次,李商隐终于考中进士了。
李商隐考中进士后,令狐楚便多次来信,召他入自己的山西节度使幕中供职。唐人登第后到幕府供职是为了谋求出身,令狐楚再次关顾李商隐,想让他有更好的出身。但是李商隐要回家省亲,未能成行。省亲之后,又正值朝廷选人期,李商隐回到长安候选。
大约在十月,令狐楚急召李商隐赴山西节度使幕治所兴元,原来七十多岁的令狐楚得病了,李商隐立即赶赴兴元,到兴元后,李商隐替令狐楚写了《代彭阳公兴元请医表》,请求朝廷让令狐楚回长安就医。但等不到回长安,令狐楚病势转重,已经禁受不了长途跋涉之苦了。
十一月八日,令狐楚病已危殆,他命李商隐为他草拟呈给唐文宗的遗表,写完,令狐楚嘱托儿子令狐绪与令狐绹,让他们不要为自己请谥号,不要请高官给自己写墓志铭。
令狐楚的遗嘱被认真执行了,他的墓志铭最终让没有官职的李商隐来写。
令狐楚在十一月十二日去世,李商隐帮助令狐绹兄弟料理丧事,十二月,他与令狐兄弟一起护送令狐楚的灵柩从兴元返回长安,途经嶓冢山时,李商隐写下了一首《自南山北归经分水岭》,诗中表达了对令狐楚逝世的无比沉痛心情。
途经凤翔时,李商隐看到田野荒芜,人户萧疏的荒凉景象,写下了一首长达千字的长诗《行次西郊一百韵》,这首诗写了整个唐朝的盛衰史与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阐述了李商隐自甘露之变以来对政治问题的思考。这首诗是整个唐代政治诗中罕见的史诗性杰作。
六从兴元回到长安,已经是开成二年十二月下旬,李商隐耽误了两个多月的朝廷调选时间,所以他准备参加开成三年春天的吏部博学宏辞科的考试,希望通过后可以获得官职。
李商隐登第后,虽然通过了吏部的关试,但未即授官,这次博学宏辞试,李商隐被录取了,已经准拟官职,但却在复审时,被一个“中书长者”以“此人不堪”为由驳下。
李商隐一盼望能当官,一方面是想振兴自己的门庭,另一方面也是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挽救日益衰落的唐王朝。但是好不容易考进进士,却有选官时遭遇挫折,这对他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当不上官,便只能继续当幕僚,开成三年暮春,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之邀,到离长安五百里的泾州,作幕府从事,担任文字之役。
李商隐到泾原幕府,很受王茂元的器重,这引起了一些同僚的猜忌,认为他是来“争食”的。
一天,李商隐登上当地的安定城楼,写下《安定城楼》一诗明志: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说,自己志在整顿乾坤,而同僚却担心自己与他们争食,对他猜忌不已,就像鸱(Zhī)鸟得到了一只死老鼠,却担心鹓雏(yuān chú)跟他抢。
少年时期的李商隐,身怀“欲回天地”之志,虽出身寒微,但也得到了令狐楚、崔戎这些高官提携,但最终未能当上一个能施展抱负的官,自从入了王茂元的泾原幕府,李商隐一步一步陷入党争的旋涡中,离他“欲回天地”的志向也越来越远。
后记:李商隐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诗人,喜欢一个诗人,就想要了解他的一生,所以我便想给李商隐写个小传。因为内容过多,所以分成三篇来写,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这样就可以了解李商隐完整的一生了。
文中的内容,都是参考刘学锴先生的《李商隐传论》,在《李商隐传论》中,刘学锴先生考证详实,没有丝毫妄加猜测的地方,这本书可以说是最可靠的李商隐传记。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