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资治通鉴》说杨广:
晋王广美姿仪,性敏慧,沈深严重;好学,善属文;敬接朝士,礼极卑屈。
司马光这话的意思是说,晋王杨广英俊潇洒,举止优雅,性情聪颖,性格持重,爱好学习,擅长文章,礼贤下士,谦恭有礼。
但是杨广绝对是一个“心机男”,情商高,好相处,交得了朋友,讨得好父母,活脱脱的“影帝”级人物!
说到杨广的心机就不得不说他的哥哥太子杨勇。
杨勇最大的特点是“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也就是说,他不像杨广那样善于“作秀”。
隋文帝杨坚崇尚节俭,杨勇作为富二代,肯定做不到,一次去拜见父皇穿了一身蜀锦,这让杨坚很是不高兴,训斥道:
自古以来帝王无一喜好奢侈而能长久的,你作为皇位继承人,应当以节俭为先,这样才能承继宗庙。我过去的衣服,都各留一件,时常取出它们观看以告诫自己。你竟然忘了!……
杨广既不悦于父皇,不久又失宠了母后。
杨坚的皇后独孤氏该是那个时候的女权主义者,特别讨厌男人有三妻四妾,即使贵为帝王、王子也不可以。
偏偏杨勇妻妾成群,偏偏杨勇的生殖能力特别强,生了大大小小十几个王子、公主。孤独皇后没有因为多孙而高兴,反而特别反感杨勇沉湎女色,益发不喜欢杨勇。
杨勇的错误让杨广有了可乘之机。
杨广首先把自己打造成不好女色的形象,他只和萧妃住在一起。
文帝与独孤皇后曾经驾临杨广的府第,杨广将他的美姬都藏到别的房间里,只留下年老貌丑之人身着没有文饰的衣服来服侍伺侯。
房间里的屏帐都改用朴素的幔帐,断绝琴瑟丝弦,不让拂去上面的灰尘。
文帝看到这种情况,以为杨广不爱好声色,返回皇宫后,告诉侍臣这一情况。
他感到非常高兴,侍臣们也都向文帝祝贺。从此,文帝喜爱杨广超出别的儿子。
杨广被任命为扬州总管,去朝见文帝,将要返回扬州,他进皇宫向独孤皇后辞行,跪在地上流泪:
“母后,孩子一去,不知什么时候能侍候您左右?”
独孤皇后也悲伤得不能自抑。独孤皇后认为杨广仁孝,从此铁了心要废掉杨勇而立杨广为太子。
杨广被立为太子,得尝素愿。隋文帝病重,杨广前去问疾,在殿外看到陈夫人美艳无双,心生邪念,动手动脚。
陈夫人好不容易脱身,到文帝的寝宫还神色慌乱,文帝问她原因,陈夫人流着泪说:“太子无礼!”
文帝愤怒,捶着床说:“这个畜生!怎么可以将国家大事交付给他!独孤误了我!”
但此时文帝已回天无边,只能含恨死去。
杨广做上皇帝之后,再也不需要伪装了,露出了他本来面貌,年轻时,他征伐南陈,那里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美女绝艳,他早已心驰神往,但是乘车骑马太过颠簸,于是决定修一条运河,乘船前往江都,游历山水。
他从西苑引谷水、洛水到黄河,又从板渚引黄河水经过荥泽进入汴水,从大梁以东引汴水进入泗水到淮河。又征发淮南的百姓十余万人开凿邗沟从山阳到杨子进崐入长江。
通济渠宽四十步,渠两旁都筑有御道,栽种柳树。从长安到江都设置离宫四十余所。庚申(三十日),派遣黄门侍郎王弘等人到江南建造龙舟和各种船只几万艘。
东京的官吏监督工程严酷急迫,服役的壮丁死去十之四、五。有关部门用车装着死去的役丁,东到城皋,北至河阳,载尸之车连绵不断。
隋炀帝生活变得穷奢极欲,在江都行宫他命人沿着龙鳞渠建造了十六院,院门临渠,每院以一名四品夫人主持,院内的堂殿楼观,极端华丽。
宫内树木秋冬季枝叶凋落后,就剪彩绸为花和叶缀在枝条上,颜色旧了就换上新的,使景色常如阳春。池内也剪彩绸做成荷、芰、菱、芡。
炀帝来游玩,就去掉池冰布置上彩绸做成阳春美景。十六院竞相用珍羞百精美食品一比高低,以求得到炀帝的恩宠。
炀帝喜欢在月夜带领几千名宫女骑马在西苑游玩,他作《清夜游曲》,在马上演奏。他完全沉迷于声乐酒色之中不能自拔。
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是压倒大隋这匹骆驼身上最后一根稻草。
手下臣子怂恿隋炀帝说:
高丽本是西周时箕子的封地,汉、晋时代都是中国的郡县,如今却不称臣,成了一个国家。先帝很长时间就想征伐高丽,现在陛下兵强马壮,富有四海,正是征伐天下大好时机。
炀帝下诏征讨高丽。皇帝好打仗,百姓遭殃。
征伐高丽的路上,运载兵器铠甲以及攻城器械的人来往于道路上的常达几十万人,拥挤于道,昼夜不停。病累而死的人互相枕着,路上到处散发臭气。
炀帝亲自征伐的那一次,征发小车夫就有六十余万,两个人推三石米,运粮的道路艰难险阻且又遥远,这三石米还不够车夫路上吃的,到达泸河、怀远二镇时,车夫们已没有可以缴纳的粮食,只好畏罪而逃亡了。
再加上官吏贪狠暴虐,借机渔肉百姓,百姓穷困,财力都枯竭了。安分守己则无法忍受饥寒,死期也将迫近;抢劫掠夺则还可能活命,于是百姓开始聚众闹事作盗贼。
李渊、李世民、李密等一批枭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起义造反,彻底动摇了隋炀帝的统治,直至最后被宇文化及勒死。
一代枭雄可惜身在帝王家,反误了卿卿性命!
隋炀帝一生可谓波谲云诡、跌宕起伏。使用诡计夺得皇位也无可厚非,如果夺得皇位之后,能够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样,察纳雅言,咨诹善道,治理国家,一定会受到后代人颂扬,而不至于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阅读历史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借鉴前人的教训,不重蹈覆辙,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呕心沥血19年,全面总结了1300余年华夏精英的智慧。
《资治通鉴》是一部豪杰纵横天下的“帝王之书”、名臣良将从政经略的“权谋之书”、芸芸众生安身立命的“生存之书”。
《白话资治通鉴》这套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中台湾地区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译文以紧贴原著为第一要务,文字简洁典雅,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
人生智慧全在此书,这是一部可以从小读到老的史书,对于学生尤其重要,小学生读它可以丰富文史知识,中学生读它可以提升阅读、作文能力,成年人读它可以消遣开怀、增添智慧。
这套十大本,原价498,现在头条读者只要208。一本好书抵得上家长万千说教,点击工具条购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