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不讨论原著的《洛丽塔》,单纯以我对电影洛丽塔的理解来理解。
对于《Lolita》,我的学识,我的思维,并不能使我了解它,只能以我固有的思维方式理解,也许,等我到达一定程度时,当我再次拾起这本书时,会比我现在有长进得多,但我可以肯定的事,真正读《Lolita》的人也不多。
总而言之,我还是想记录下我对于《Lolita》的理解。
1.用文中话:人性中的道德感是一种义务,而我必须赋予灵魂以美感…
2.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作家对于光明的追求,你无法想象,他们把他们黑暗,失败,*,颓靡,寂寞加以放大,作为他们灵感源泉,接触黑暗越久的人,对于光明就越加饥渴。记得,曾有一个名人曾说,我不会让你夺走我的光明,我仅剩的光明。这句话我记得不太清楚,我用我自己的话大概的表明;也许,这样解释,太抽象,高中课文中,陆蠡的《囚绿记》,“我”对于“绿色”的饥渴。洛丽塔对于亨伯特来说就相当于“绿色”,甚至于更甚,她是罪恶的源泉,因为她是光明,想要对她紧紧抓住,但它却像跟你捉迷藏一样,诱惑着你,却不让你抓紧,在你发狂时,紧紧圈住它,在你以为,你拥有它时,却突然消失不见,在它突然告诉你,它是别人的光明时,嫉妒得失去自我,会忍不住*死夺走你仅剩不多的光明的人,罪恶便开始。
黑暗孕育了光明,而光明却背离黑暗,诅咒黑暗。 ————歌德《浮士德》
所以,我的第二个理解为,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对于光明的饥渴,对于它的追求。
3.这是一部关于传统文学和时尚潮流的对决,当然也不能说对决,但我以找不到什么词来形容,我的书写能力很差。
亨伯特代表的是一个传统派的作家,而Lolita代表的是时尚潮流。Lolita对于亨伯特来说,是一个新鲜的事物,他感到新颖,有趣,恐惧,对她深深着迷,即使她粗鲁,她俗气,却宁可被她俘虏。就像亨伯特说的,她可以褪色,可以枯萎,怎么都可以,但只要我看她一眼,万般柔情便涌上心头。她指的不是Lolita,而是Lolita所代表的,也许称之为艺术更为合适。
就像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说的,他反对作家过分依赖现成的文学传统或模式,甘心充当时尚和潮流的俘虏。他说:“世上只有一种艺术流派,就是天才派。”他总在追求艺术创新,捍卫艺术的纯洁性。他不赞成“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但他相信,“使一部小说流传不衰的,不是它的社会影响,而是它的艺术价值”。
所以,最后亨伯特才会*了奎尔蒂,奎尔蒂跟他一样,也是个传统派的剧作家,而且比他有才华。*了他其实也是相当于“*”了自己。
4.这是亨伯特的幻想之旅,因为对爱的压抑,渴望,使他陷入幻觉之中,而奎尔蒂是他的罪恶一面,他比亨伯特优秀,使亨伯特一开始就对他害怕。换一个方面,谁会乐意看到自己罪恶的一面?在最后他*了奎尔蒂,也许是回到了现实。
用博尔赫斯的《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结尾吧
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我给你瘦落的街道、绝望的日落、破败荒郊的月亮。
我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
我给你我已死去的祖辈,后人们用大理石祭奠的先魂:我父亲的父亲,阵亡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边境,两颗子弹射穿了他的胸膛,死的时候蓄着胡子,尸体被士兵们用牛皮裹起;我母亲的祖父——那年才二十四岁——在秘鲁率领三百人冲锋,如今都成了消失的马背上的亡魂。
我给你我的书中所能蕴含的一切悟力,以及我生活中所能有的男子气概和幽默。
我给你一个从未有过信仰的人的忠诚。
我给你我设法保全的我自己的核心——不营字造句,不和梦想交易,不被时间、欢乐和逆境触动的核心。
我给你早在你出生前多年的一个傍晚看到的一朵黄玫瑰的记忆。
我给你关于你生命的诠释,关于你自己的理论,你的真实而惊人的存在。
我给你我的寂寞、我的黑暗、我心的饥渴;
我试图用困惑、危险、失败来打动你。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